1. 简单百科
  2. 宋敏求

宋敏求

宋敏求(1019年—1079年5月9日),字次道,赵州平棘(今河北省赵县)人。北宋大臣。

燕国公宋绶之子,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赐进士赵祯朝历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知太平、毫州,累迁至工部郎中赵曙治平中,同修起居注、知制。赵顼熙宁中,除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加龙图阁直学士。元丰二年(1079年)去世,年六十一岁,追赠礼部侍郎

宋敏求家藏书富,熟于朝廷典故,编著有《唐大诏令集》,地方志《长安志》,考订详备。笔记《春明退朝录》,多记掌故时事,又补有李炎以下《六世实录》。

人物生平

宋敏求生于赵恒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父亲宋绶官至兵部尚书、参知政事,也是著名学者。

天圣二年(1024年),以父荫为秘书省正字。宝元二年(1039年)召试学士院,赐进士及第,初任馆阁校勘。庆历四年(1044年),因参加苏舜钦进奏院的集会,被调离京城,出任集庆军判官。王尧臣宋祁编修新唐书》,因宋敏求熟习天宝故事,故上奏请他担任编修官。后因祖母去世服丧,赵祯下诏令他住在家中修史。服丧完毕,任同知太常礼院。

当时,朝臣石中立父子相继病故,其孙石祖仁对服丧的礼节感到疑惑,便交给礼院裁定,礼官们援引依据不一,宋敏求提议应服丧三年,辞去官职,服斩衰,判寺宋祁也赞同他的看法,于是将此定为制度。后升任集贤校理,又应宋庠的征辟,随他出任西京(今洛阳市)通判。后于群牧度支判官任上坠马伤足,被降为亳州市(今安徽州)知州

赵曙即位后,受召担任《仁宗实录》检讨官。治平元年(1064年),以工部郎中同修起居注,次年,加知制诰、判太常寺

治平四年(1067年),宋英宗崩,殡丧期间,有人说血缘关系较疏远的皇族宗室成员在丧期也可以婚嫁,宋敏求认为先皇帝还没有出殡,绝不可以婚嫁。一年后,又有人这么说。宋敏求说宗室普遍服丧,由穿丧服降到穿练服时,便可以嫁娶婚姻了。因为他的说法前后矛盾,被贬职为州(今山西新绛)知州。王珪范镇乞求朝廷留下他,以便让他完成《仁宗实录》,赵顼说:“典礼制度,是国家大事,而谬误到如此地步,哪能没有责任。”宋敏求的议论最初本没错,但曾公亮痛恨礼院里的刘瑾附和宋敏求的说法,所以要借此除去他。当年冬,宋敏求又被诏令回京。《仁宗实录》修毕,迁右谏议大夫

王安石讨厌吕公著,故诬陷吕说过“韩琦想要利用人心,如当年赵鞅晋阳起兵,借此驱逐君主身边的恶人奸臣”的话,将吕公著贬为颍州区知州。宋敏求草拟诏书时,王安石要他在诏书中说明吕公著的罪状,而宋敏求却只说他敷陈失实。王安石发怒,告之赵顼此事,神宗命陈升之修改诏书,宋敏求请求解除自己官职,未准。

熙宁三年(1070年),李定秀州判官升任御史,宋敏求将委任诏书封回不发,遂免去知制诰一职,以本官右谏议大夫升为朝请大夫。其后主持贤良方正的考试时,因孔文仲对答时言语切直不阿,便将他评为优等。王安石更加恼怒,罢免了孔文仲。人们都为宋敏求担忧,而宋神宗却处处保全他。次年,授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

熙宁七年(1074年),邓润甫对皇帝进言:“近来大臣们多喜欢互相攻讦告发,这并非国家的好现象,应该提拔任用敦厚的人,以改变这种浅薄的风气。”于是升宋敏求为龙图阁直学士。熙宁十年(1077年),又命他修著赵祯赵曙两朝国史。

元丰二年(1079年)四月六日,宋敏求病逝于京城春明坊私第,享年六十一岁,追赠礼部侍郎

宋敏求家中藏书达三万卷,他大都粗略阅读诵习过,所以对朝廷典故很熟悉,士大夫们每有疑议,必前来请求指正。他又补修了李炎以下的《六世实录》共一百四十八卷,其他的著作也很多,学者们大都参考这些书。他曾建言“:河北省陕西省山西省等地的举子,性格厚朴扎实,但辞藻却不工巧华丽,所以中进士的较少。请下令转运使选择那些有品行材艺武略的人,特例给他们升官,使人材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而士子们有可以进升的途径。又各州郡只有学校而无学官,所以学生士子容易离开本乡本土到外面去拜师求学,请求在各州县设立学官。”后来朝廷多能实行他的建议。

主要成就

史学

1.编定《唐大诏令集》130卷,该书由宋绶辑,但“未次甲乙,未为标识”,宋敏求在此基础上“绪正旧稿,厘十三类”,于赵顼熙宁三年(1070年)九月整理成书,内容关涉到唐朝政治、经济、法律、选举、行政管理等,为研究唐代法制史的重要资料。

2.著有《长安志》20卷,为地市志之宗。该书考订详备,详于记载长安城郭、宫殿、坊市等,是我国古代有关长安地志的重要著作,对研究长安的历史地理有较大参考价值。

3.笔记有《春明退朝录》,书中多记唐宋典章故实,史料翔实可信,历来为史家所重视和采。至于其民情风俗、官场应酬、书画题记、诗话词评等时有著录,颇具文学史研究价值。

4.补有李炎以下《六世实录》148卷,参与了《新唐书》的撰写工作,又受命完成《仁宗实录》。

藏书

宋敏求家藏书数量极多,晁说之曾言:“惟是宋宣献家,四世以名德相继,而间有毕丛相、杨徽之二家之书,其富盖有王府不及者。”其父宋绶即为藏书大家,所藏书籍有两万卷之多,宋敏求时又多方寻求,家藏遂增至三万余卷。所藏内容丰富,多杨徽之、宋绶手泽及四朝赐札,另有自宋初至赵顼熙宁年间的报状,所藏唐人诗集特为完备,为一般藏书家所不及。此外,宋敏求不仅藏书数量多,而且质量精审,退朝后常与子侄们一同校勘书籍,曾云“校书如扫尘,随校随有。”故世之蓄书,多以宋氏所藏为善本

轶事典故

宋敏求家藏书富,收罗唐人诗集、先人手迹与四朝赐札尤多。藏书唯谨,或缮写别本,以备出入。学者苏颂论其所藏“最号精密”,又乐于借给他人,居于春明坊时,士大夫中喜爱读书之人,多愿居往其侧,以方便借阅其藏书,致使周围地价大昂。

当时的一些名臣士大夫多与之交游,以求借阅。欧阳修就曾多次向宋敏写信求借书。刘恕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主要助手,为了编修《通鉴》,他特地绕道毫州求借览,宋敏求为刘恕置办酒饭款待,刘恕“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王安石也曾长期借阅他所藏的唐人诗集,“介甫在馆阁时,居春明坊,与宋次道宅相邻.次道父祖以来藏书最多,介甫借唐人诗集,日阅之,过眼有会于心者必手录之,岁久,录遍或取其本镂行于世谓之百家诗选。”

惜所藏图书在元符中被火所毁,荡为烟尘,史称“文献一劫”。

亲属成员

祖父:宋皋,度支员外郎

父亲:宋绶兵部尚书、参知政事,赠燕国公

母亲:毕氏,毕士安孙女,常山郡太夫人

妻子:毕氏,毕士安曾孙女,京兆郡君

儿子:宋庆、宋匪躬、宋弄孙及其次早亡、宋尚贤、宋正功、宋表微、宋方、宋处仁

女儿:宋氏适赞善大夫王佑、宋氏适大理寺丞吕希纯

个人作品

春明退朝录》、《长安志

参考资料

作为藏书家的宋敏求.道客巴巴.2018-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