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庙
牟平区城南有座雷神庙,人文积淀丰厚,久负盛名。其前,这里曾是金朝宁海州名士范明叔的私家花园,时称“范园”。金大定七年(1167年),王重阳在此收徒传教布道,创立了“全真教”。明崇祯七年(1634),宁海州(今牟平)大旱,知州饶登率属下及士民去城南金龙庙祈雨。归途中路过范园,风云突变,电闪雷鸣,暴雨大作。知州饶登等人认为是雷神显灵,遂于此建起雷祖庙,俗称“雷神庙”。内塑雷神、雨神、闪神等神像,香火供奉。后来这里相继增建三清殿、杭州岳庙及门厅、东西两厢。至清末民初,这些庙宇统称雷神庙。
1938年2月13日,发生在这里的雷神庙战斗,打响了胶东半岛抗战第一枪。1945年9月,杨子荣在雷神庙兵站参加了八路军。1977年12月23日,雷神庙战斗遗址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据史料记载,雷神庙庙址原是金朝状元范(牟平区籍)的私家花园。这里近城向阳,花信特早,别处是霜地白草,此处已是桃红柳绿了。园内“奇葩异果,藤架芳丛,靡不可人,最为嘉处,有亭翼然,号曰怡老”。明朝《宁海州志》记载的牟平十景之一的“范园春晓”,即指此地此景。清朝诗人杨维乔曾作集唐诗来盛赞闻名遐迩的范园:
山翠近南深,鸣驺亦屡寻。
晴花送远日,香气满幽林。
人事空怀古,风流独至今。
赏称佳丽地,随兴欲抽簪。
金代社会动乱,全真道教七真人马钰、丘处机等隐居范家花园,传教布道。当时范园主人范怿与马钰结交甚好,便“施此共游之圃,永为清化之庵”,将范园赠与马钰作为修身养性之地,后将范园西邻扩建成玄都观,成为远近凡俗拜神许愿,交结善缘的一座香火盛地。
明崇祯七年(1634年),宁海州(今牟平区)大旱,州官饶登率大小官员去城南八里金龙寺祈雨。归途中经过范园,适逢电闪雷鸣,风雨大作,认为是雷神显灵,于是便在范园东侧建起雷祖殿,内塑雷神、雨神、闪神,香火供奉,故称雷神庙。
清康熙,范园西邻的玄都观塌,遂于雷神庙东侧重建,易名为三清殿。这样雷神庙就反宾为主了,使三清殿附属于己,将西院(范园)划入庙产。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京城开茶馆的牟平人王心丹,感到抗金英雄岳飞一生忠烈,家乡竟无汤阴岳飞庙,便从北京市携一幅岳飞影像还乡,在三清殿与雷神庙之间的风道上增建杭州岳庙一间(又称武穆殿)。
至此,三清殿、岳王庙、雷神庙连为一体。此后,又陆续建起门厅及东西两厢。清末,整个庙舍已建成一个四合大院,3座庙宇共7间大殿连成一体,前廊后厦,金碧辉煌,蔚为壮观,合称雷神庙。
战斗
七七事变后,日军发动了全面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军很快占领了山东省省会——济南市。紧接着烟台市也沦陷了,胶东半岛800万同胞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时,牟平伪政权刚刚建立,立足未稳,人心惶惶。中共胶东特委认为这正是打击敌人、鼓舞民心、扩大政治影响的大好时机,于是决定由特委书记理琪率领刚成立不久的抗日游击队——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大队袭击牟平城。
兵贵神速。为夺取战斗的胜利,1938年2月12日黄昏,三军一大队领导、战士共100多人从距牟平区城100多里的文登区与牟平交界处的崔家口村出发,冒着凛冽刺骨的寒风,一路披星戴月急行军,向牟平县城进发。13日拂晓,东方刚刚现出鱼肚白,向以固若金汤而著称的牟平城,已经隐隐约约看见它的轮廓了。部队迅速接近各攻击点,占据有利位置,理琪同志一声令下:“冲啊,同志们,活捉伪县长,解放牟平城……”说时迟,那时快,这支人民的抗日部队,立即像尖刀一样,直插城关。霎那间,从城外至城内,火光冲天,喊杀声和枪炮声响成一片。在我军迅雷不及掩耳的强大攻势下,守城敌人还没来得及作任何挣扎,就成为瓮中之鳖,束手就擒。三军迅速解放了牟平城。
上午10点左右,攻城部队按事先约定押着俘虏陆续来到牟平区城南1公里的雷神庙,在南倒厅理琪主持召开干部会议,讨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那天正是农历正月十四,解放了的穷苦百姓,早已把抗日队伍敬奉为救星了,纷纷提着篮子,挑着担子从四面八方赶到雷神庙,把过年的大枣饽饽一篓篓、一筐筐地送到可爱的战士面前。和战士们一边吃着大饽饽,一边津津有味地听战士们讲述着攻城的战斗经历,军民欢声笑语,喜气洋洋,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午后一点多钟,“嗡——”一阵刺耳的敌机轰鸣声划破了长空,一架敌机像饥不择食的秃鹫瞪大凶残的眼睛在雷神庙上空盘旋搜索。“哎呀,鬼子的飞机!”群众们惊喊起来。正在庙里开会的特委书记理琪同志见状,当机立断,命令部队立即做好战斗准备。战士们迅速组织带领群众,押解着俘虏向附近山上转移。此时庙里只剩下理琪、林一山等部队的领导和战士共二十余人。“嗡——”又一阵敌机轰鸣声,这次敌机飞得更低,以至可以清楚地看到机上日本鬼子那狰狞的嘴脸。正当理琪等领导商讨怎样对付鬼子、准备突围转移的时候,一大队二中队指导员姜克背着一支长枪,冲进南倒厅就喊:“鬼子来了!”话音刚落,雷神庙的四周便响起了枪声,200多个身穿蓝呢子军装,头戴钢盔的日本兵已经步步逼近了雷神庙的围墙和大门,把整个雷神庙围了个水泄不通。敌人企图从南大门强行攻入,形势十万火急。面对突如其来的顽敌,热血早已涌上心头的英雄们立即操起武器,准备与敌人决一死战。在这紧要关头,理琪同志沉着冷静,当即指挥战士迅速分散到正殿、东西厢房、南倒厅,占据门窗等要害部位,严密封锁南大门,一场敌我力量悬殊的战打响了。
由于敌人用机枪封锁了庙的大门,四合院的正殿、东西厢之间根本无法互相联系,要通过大院,肯定会遭到敌人火力的猛烈攻击。怎么办?据守在南倒厅的一大队队长孙端夫同志踮着脚尖,悄悄顶开窗外的铁雨搭子,用短枪瞄准了外墙脚下的敌人,果断射击,一个鬼子应声倒下。紧接着就传来敌人用机枪从四面八方向阵地猛烈的扫射声,枪声越来越密。据守在北大殿、南倒厅以及东西厢的战士们密切配合,构成交叉火力,向敌人猛烈射击。敌人被一次次打退了,大门外留下了一具具鬼子的尸体。敌人再也不敢贸然往前冲,只得远远地躲着,向大门胡乱扫射。
敌人经过一番喘息,又开始发动进攻了。面对疯狂的敌人,干部、战士们毫不畏惧,沉着应战。理琪同志一面还击,一面高呼:“同志们,打啊,狠狠地打!”只见他第一个冲出南倒厅,在枪林弹雨中,来回奔跑,指挥战斗。突然,一排罪恶的子弹打来,理琪同志不幸腹中3弹,肠子都流了出来。危急时刻,他不顾生命安危,咬紧牙关,仍顽强指挥战斗,他用微弱的声音,一再地鼓励战士们:“同志们,节省子弹,坚持……坚持到黄昏,胜利突围!”而此时在庙院西南角战斗的特务队长杜梓林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了,战斗在东厢房的林一山同志身上也多处负伤,右手腕被打断了。愤怒的烈火在英雄们的胸中燃烧,他们把满腔的仇恨化作复仇的子弹一齐射向敌人,连续打退了敌人五次疯狂进攻。
敌人见几次冲锋都未能奏效,恼羞成怒,以更密集的火力发起了疯狂的反扑。突然,东西厢屋顶向院内打来了冷枪。原来,敌人从正面进攻受挫后,就变换花招从屋外爬上屋顶,占据制高点,从上面攻击。西厢的屋脊上一下子爬上了十几个鬼子,鬼子头戴的钢盔刚一露头,就被右厢内身负重伤的政委林一山发现了,他眼明手快,马上命令神枪手胡老头和谷熙纯,从西厢向敌人射击。虽然敌人有屋脊、钢盔掩护,但只要在钢盔下一露出两只小眼睛,就会听到“叭、叭、叭!”地一阵枪声,神枪手的子弹就象长了眼睛一样,正好射在敌人钢盔的下沿,一枪一个,弹无虚发。敌人一招不成,又企图从东厢打开缺口,屋脊上也露出了刺刀,林一山同志背后的窗户上,一下子就插进来几把亮晃晃的刺刀。他连忙组织神枪手们反攻,又是一阵枪响,只听得屋脊上的鬼子嚎叫着滚落在地。剩下的敌人一看性命难保,都灰溜溜地龟缩了下去。
天色渐渐地黑了下来,天空开始飘起了雪花。黄昏时的雷神庙里,显得格外阴暗。上房无能,久攻不下,进退维谷的敌人输红了眼,变得更加疯狂起来。鬼子又采取了火攻战术,用汽油点燃了火把,向院内二十几捆高梁秸扔去,烈火很快烧着了南倒厅,火借风势越来越猛,刹那间,火光冲天,熊熊的烈火在三军指战员与敌人之间形成一道火墙,由于火势凶猛,敌人不敢冒着大火往里冲,同志们趁机迅速撤出南倒厅。这在就时,只听“轰”地一声巨响,南倒厅墙倒屋塌,正面完全暴露在敌人面前。天已经大黑了,望着天空被火光映红的纷纷扬扬的雪花,战士们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突围的时机到了,而远处又传来了清脆的枪声——增援部队赶到了。“同志们,冲啊!”一大队政委宋澄同志果断组织和指挥同志们背起理琪,冲出了雷神庙。已经伤亡惨重、无心恋战的鬼子,听见身后传来的阵阵枪响,犹如丧家之犬,仓皇而逃。
突围后的英雄们围在身负重伤的理琪身边,大声呼唤着他。刚刚苏醒过来的理琪颤抖着从胸前掏出了沾满鲜血的黑羊皮钱夹,郑重地交给一大队副队长司绍基,断断续续说了最后一句话:“里面有……有……25元交通票,一……一定要坚持突围到驻地,如数交……交给组织!”年仅30岁的中共胶东特委书记、三军司令员理琪同志终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他亲自领导点燃了胶东半岛抗日第一把烽火——天福山起义;亲自领导打响了胶东抗日第一枪——雷神庙战斗,为民族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
雷神庙战斗是胶东抗日的第一战。这场战斗从2月13日午后一点,一直打到晚上八九点钟,历时七八个小时。在今天仅存的当年雷神庙0.8平方米的铁皮雨搭子上,就有138个弹洞之多,战斗之激烈可见一斑。战斗中,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率三军干部、战士20余人,英勇杀敌,以劣势装备,抗击数倍敌人,打退了敌寇多次进攻,毙伤日军50余人,取得了奇迹般的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雷神庙战斗极大地鼓舞了胶东半岛人民的抗日斗志,增强了胶东人民抗战的必胜信心,抗日的烈火迅速燃遍胶东大地。雷神庙的名字从此被载入史册,成为著名的带有传奇色彩的革命胜地。
1962年郭沫若为理琪同志的造像题诗,赋《楷模》诗一首,热情地褒扬了雷神庙战斗精神:
理琪同志乃武装起义时胶东特委书记兼司令员,于攻打牟平雷神庙之役,光荣牺牲,特为造像,奉作楷模,诗以赞之。
郭沫若
天福英雄是理琪,
献身革命国忘私。
当年猛打雷神庙,
今日高标星宿旗。
万代东风吹海陆,
一方化雨仰宗师。
文登区多少佳儿女,
接力还须步伐齐。
一九六二年八月二十六日
1977年12月23日,雷神庙战斗遗址确定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为了纪念雷神庙战斗,上级多次拨款对其进行保护,按照1938年初时的雷神庙原貌进行了全面修缮,至1983年,雷神庙已基本恢复战时原貌。1984年月10建立了雷神庙战斗纪念馆,理琪等英雄事迹、烈士遗物陈列于此。
雷神庙战斗虽已过去60多年了,但它的革命精神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当年参加雷神庙战斗,曾任青岛市委书记、水利部部长、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林一山同志,曾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少将张玉华同志,曾任海军后勤学院政委的姜克同志,以及当年参加过战斗的女战士夏来等革命前辈,著名战士作家高玉宝同志等都先后多次重访雷神庙,并留下自己的丹青墨宝,以寄托对牺牲战友的哀思。雷神庙现已成为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来自各地的青少年、党员来此参观展览、举行入党宣誓、重温入党誓词,缅怀革命先辈们的丰功伟绩。现已接待全国各地参观学习者二十多万人次。
崇拜
我国远古时代就有对雷神的崇拜。《山海经》云:“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首,鼓其腹则雷。”各地多建有雷神庙,明、清两代朝廷在京城亦建“雷霆洪应殿”、“昭显庙”,“以祀雷神”。民间则以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雷公生日,称“雷公诞”。这一天,百姓供奉香火,官府也在“风云雷雨山川坛”祭祀雷公,祈降甘霖,以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后来,雷神逐渐由自然神转化为人格神,具备了一些特有的社会属性,鉴别善恶,替天行道,主持公义,雷杀逆有罪之人,民间素有“天打五雷轰”之说。雷神作为九天之神,地位尊贵,有民谚为证:“天上雷公,地下舅公”。二十四节气之一“惊蜇”(农历二月初二)以后,冬眠的动物就被早春的雷神之声惊醒了,昭示着万物复苏,农桑活动开始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知已从愚昧逐步走向科学,对一些天象的崇拜、敬畏日渐式微。不过其影响依然存在,尤其在生活习俗和农事方面。江浙、中原等一带民间至今每逢农历六月二十四,即“雷尊生日”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吃“雷斋素”,据说这样可以消灾、驱邪、避疫、保平安。“雷打秋,番薯对半收”,“九月响雷公,十个豆子九个空”,“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从这些民谚中,可见雷神与农事关系之密切。
参考资料
雷神庙.牟平区人民政府.2023-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