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游击队
抗日游击队:1938年开始,由东江和珠江地区各县建立游击队,目的是打击敌人,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为开展华南地区的抗日斗争,特别是1939年1月广州战役后,中共中央确定了开展华南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并把工作重点放在东江、琼崖地区,在这两个地区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争。
历史背景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为开展华南地区的抗日斗争,特别是1939年1月广州失陷后,中共中央确定了开展华南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并把工作重点放在东江、海南省地区,在这两个地区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争。华南抗日游击队粉碎敌人多次“扫荡”,开辟了多块抗日根据地,在华南敌后给日本侵略者及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地区活动
从1938年开始,东江和珠江地区的各县纷纷建立游击队,不断打击敌人。
在东江地区,1939年底,第4战区第3游击挺进纵队新编大队和第2大队分别在坪山于和乌石岩建立了根据地。1940年
10月初,又开创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和阳台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1943年1月到11月,东江地区的游击队共作战79次多,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缴获武器500余件,部队发展到4000余人,另有地方武装近1000人,对敌占广九铁路运输线构成了威胁。为了进一步发展东江的敌后游击队,1943年12月2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改编为东江纵队,尔后,建立了以罗浮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在珠江地区,从1938年以后,广州市郊游击第2支队与南顺特务中队不断打击敌人,威震珠江三角洲。1940年夏,又建立了以西海村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1943年,珠江地区抗日游击战争得到进一步发展,到年底,珠江指挥部巩固了五桂山抗日根据地,部队和民兵人数都有所增加。
海南岛琼崖抗日游击队
活动于海南省地区的中国工农红军在1938年10月接受国民政府改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14独立队”,队长为冯白驹。1939年3月,中共琼崖特委将独立队改称为独立总队,发展到1400余人。3月到6月,独立总队连续袭击日军。6月起日军对琼文地区进行了“扫荡”,总队主力一部则插入琼山区、海口市郊区活动,在琼山第一区建立游击队,打击日军。10月下旬,总队对日军的重要据点那大进行围攻,攻下那大并俘获日伪中队80余人。
1940年1月25日,琼崖特委及独立总队领导机关开始西移,于2月中旬到达美合地区。在该地区积极发动合组织群众,组织“农民抗日救国会”、“青抗会”、“妇救会”等民众团体。又使美合周围各乡100多名青年加入独立总队,还在其他乡村建立自卫队。到1940年冬,独立总队已经发展到3000余人,枪2000余支,活动遍及琼山、文昌市、澄迈县、临高县等11个县,建立了琼文平原根据地、美合山区根据地和六连岭根据地等小块游击根据地。独立总队已经成为琼崖抗日的主要力量。
1943年1月,总结了敌人大规模长时间的扫荡特点,琼崖特委及独立总队作出了“坚持内线,挺进外线”的决策。第1支队向西挺进,在儒万山建立了抗日根据地。第2支队第1大队和琼山基干大队扩大琼东南抗日根据地。后又转战数月,逐渐恢复了琼文抗日根据地,开辟了万宁市、陵水、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广大游击区,创建并巩固了绿现山、儒万山抗日根据地,将各抗日游击根据地连成一片,部队也得到发展。
作战特点
通常组织简单,装备轻便,行动灵活,同当地群众有紧密地联系。是被压迫阶级和民族争取解放和独立,进行人民战争的一种重要的武装组织形式。中国共产党自领导武装斗争开始,就十分重视建立和发展游击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一般由军队派出或由当地人民群众组成。实行军事系统和地方党委的双重领导制度。通常组成游击支队、大队、中队和特种游击队。主要任务是: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设根据地,保卫人民生命财产;迟滞和消耗敌人,破坏敌人交通运输、通信、侦察、指挥、补给系统和各种基地,配合主力部队作战等。在现代战争中,游击队仍然是争取解放和反对侵略,进行人民战争的重要武装组织形式。
战绩
中国游击队长时期地开展游击战,抗击了60%以上的侵华日军和95%以上的伪军。解放战争时期,游击战有力地配合了正规战。长期的革命战争,使中国人民创造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游击战战法,如破袭战、地雷战、麻雀战、伏击战、地道战、围困战等。这些灵活机动的战法,显示了中国革命游击战争的丰富多彩。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