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伏击战

伏击战

伏击战是一种重要的战术进攻行动,通常在侦察到敌人出动的兵力、时间和必经之路后,预先设下埋伏,待机歼敌。伏击战分为待伏与诱伏两种,前者是预先设伏,后者是用少数部队诱敌上钩。

策划与实施

伏击战的地点一般选择在敌人必经之路上,能隐蔽地配置兵力和发扬火力,便于突然发起冲击、围歼和捕捉敌人,便于迅速转移,而不利于敌回击和突围逃窜的地点。伏击战的行动要迅速隐蔽,严密封锁消息,搞好伏击地域的伪装。伏击战指挥要灵活果断,发起战斗要适时,火力要突然猛烈集中,趁敌人措手不及时,勇猛出击,速决全歼。遇到强敌时,不能达到速决,应给予火力杀伤后,隐蔽而迅速转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把兵力分为侧击、堵击、尾击三部分,以侧击为主,实行堵头、斩腰、截尾的战术。

经典战例

马陵之战

马陵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伏击战,姬扁二十八年(公元前 341 年),魏军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任命田忌为主将,孙膑军师,采取 “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 的战略,佯攻魏国首都大梁,诱使魏军回援。孙膑利用魏军轻敌的心理,在魏军回援的必经之地马陵设下伏兵。马陵为峡谷地形,一旦进入易被围攻且难以逃脱。当晚,魏军进入伏击圈,齐军以迅猛之势万弩齐发,给魏军造成重大伤亡。魏军主将庞涓见突围无望,被迫自杀。齐军乘胜追击,一举歼灭魏军 10 余万人,取得重大胜利。

七亘村伏击战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曾组织过多次伏击战,特别是七亘村伏击战、神头岭伏击战响堂铺伏击战。七亘村位于井(陉)平(定)小道的必经之地,从七亘村往东到石门,正好是10里峡谷,谷深数10米,底宽不足3米,地势十分险峻。刘伯承经过实地调查,选中了这个伏击阵地,随即命令第772团在七亘村附近待机。1937年10月26日拂晓,日军第20师团的辎重部队经过此地,遭到772团伏击,被打死打伤300余人,损失骡马300余匹。同日,刘伯承得到情报,日军将利用正太线向西进攻,而七亘村伏击战依然是日军的必经之地。27日,趁日军收尸的机会,八路军故意当着日军的面佯装撤退,造成七亘村无兵把守的假象,而772团绕了一圈之后,依然回到七亘村设伏。28日,日军后续部队经过七亘村时,再次被伏击,损失100多人。“兵不重伏”本是用兵的重要原则,而刘伯承反其道而行之,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参考资料

【庆祝建党百年·党史学习教育】——七亘村伏击战.阳泉市总工会微信公众平台.2024-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