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齐威王

齐威王

齐威王(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20年),妫姓,田氏,名因齐,战国时期田齐第四代国君,后世称齐威王。

齐威王田因齐是田齐桓公田午之子,齐桓公十八年(公元前357年),父亲田午去世,田因齐继位为齐国君主。即位第二年,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变法改革,励精图治。齐威王三年(公元前354年),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次年,齐威王派大将田忌孙膑等人在桂陵之战击败魏军。齐威王十六年(公元前341年),魏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又派大将田忌、田婴、孙膑等人率军救援,在马陵之战中大败魏军。两次击败魏国,让齐威王的声望得到提升,齐国也一跃成为东方大国。齐威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34年),齐威王与魏惠王魏罃在徐州会盟相王,互尊为王。徐州相王之后,齐国成为诸侯国之中实力最强盛的国家。齐威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21年),齐威王去世,终年五十九岁,谥号为“威”。其子田辟疆继位,是为齐宣王。

齐威王在位期间,任用邹忌等人改革朝政,在政治上整顿吏治、选贤任能、奖励纳谏;军事上任用田忌孙膑等人,重视军事理论、整顿军队,提高军队战斗力;文化上发展稷下学宫,为齐国培养了人才,同时促进了战国时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百家争鸣的开展。后世对齐威王评价颇高,清代大臣张廷玉、近代历史学家何兹全称赞他能重用人才;近代学者南怀瑾称赞他为了不起的领袖。

人物生平

即位之初

齐桓公十八年(公元前357年),田齐桓公田午去世,其子田因齐继位,是为齐威王。齐威王元年(公元356年),韩、赵、魏三国趁着齐国国丧之机,进攻齐国的灵丘县。齐威王在平陆县与赵、宋会晤。

齐威王二年(公元前355年),邹忌凭借善于弹琴而得以晋见齐威王,邹忌借讲琴理劝谏齐威王应重视治理国家和安抚百姓,齐威王表示认同。三个月后,齐威王拜邹忌为相。次年,齐威王将邳州市赏赐给邹忌,封号成侯。邹忌为相后,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说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修订法律,监督官吏,严明赏罚,并推荐大臣坚守四境。

桂陵之战

齐威王三年(公元前354年),魏惠王大举进攻赵国,包围赵国首都邯郸县,赵王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议是否救援赵国。段干朋认为从道义和利益上看,都应该出兵救援赵国,并建议向南攻打宋襄公陵(今河南省睢县)来疲劳魏军,等邯郸被攻陷时出兵救援,这样既可以救下赵国,同时也能削弱赵魏的实力。齐威王采纳了段干朋的提议,在赵魏两军相持一年多,魏军攻下邯郸市之后,齐国才发兵救援。

齐威王四年(公元前353年),齐威王令齐军兵分两路,一路与宋国景敌、卫国公孙仓所率部队会合,围攻魏国的襄陵。一路任用田忌为主将,孙膑军师救援赵国,田忌准备率大军奔赴赵国,孙膑认为现在魏国与赵国正在交战,魏国的精锐之师都在战场上,国内精兵少,他建议大军直指魏国的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市),魏军必然回军自救,这样既可以救赵国,又能使魏国受到创伤,田忌采纳了孙膑的建议,大军深入魏国国境,十月,齐军在桂陵大败魏军。

称霸东方

齐威王五年(公元前352年),魏惠王调用了韩国的军队,在襄陵打败了宋、齐、卫的联军,齐威王请楚将景舍出来向魏求和。  齐威王十一年(公元前346年),大夫牟辛举荐人才不当,齐威王将其处死。

齐威王十六年(公元前341年),魏国大将庞涓率兵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议出兵营救的时间,邹忌反对发兵,田忌认为应当早一点伸出援手,孙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告诉韩国齐国一定会派兵救援,用以坚定他们抵抗魏军的决心,等到韩国把魏国的战斗力消耗得差不多时,齐国再派军,这样齐军的压力会减少,同时也可以名利双收。齐威王接受孙膑的建议在韩国五战五败后救援韩国,齐威王任用田忌为主将,靖郭君田盼为副将,孙膑为军师,率军直袭许昌市大梁(今河南开封),庞涓撤军回堵,孙膑用计在马陵杀魏将庞涓,魏军溃败,齐军乘胜攻击,生擒太子兼统帅太子申,魏军全部崩溃。齐威王先后援救了赵韩两国,使得其威望上升,齐国的国力迅速发展,成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强大国家,称霸东方。

徐州相王

齐威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34年),齐威王与魏惠王魏惠王在徐州会盟,魏惠王率领韩国和一些小国到徐州(今山东滕县东南)朝见齐威王,尊齐威王为王,齐威王也承认了魏惠王的王号。同年,越王无疆进攻齐国,齐威王派人游说越王攻打楚国获利更大。越王转而攻楚,越国大败,楚国乘胜追击,吞并越国领土。次年,楚国进攻齐国,包围徐州。

合纵联盟

齐威王二十四年(公元前333年),苏秦在游说魏、韩与赵国订立合纵盟约后,到齐国见齐威王。苏秦对齐威王说齐国占据要塞之地,土地二千余里,军队整肃精良,粮草充足,是有实力的大国,而秦国距离齐国遥远,要攻打齐国必须越过卫国境内的关卡‘阳晋隘道’(山东省郓城县东)和亢父(山东省济南市)的险要,同时还要顾虑秦军的补给线会被后方的韩、魏两国切断,所以,秦国对齐国只能虚张声势,不敢采取实际行动。苏秦认为秦国并不能损伤齐国,而齐威王却没有考虑到这样的事实而向秦国卑躬屈膝,这是决策的错误,现在与其他几国结盟可以避免向秦国低头,同时也能获得强国的实惠。听了苏秦的分析后,齐威王同意参加合纵联盟。

齐威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32年),齐威王准备在魏国与燕、赵、楚的相国会晤,却把魏国排斥在外,魏王担心齐国与其他三国合谋进攻魏国,魏国公孙衍前去见齐威王,他与威王交谈了很久,三国相国担心齐、魏合谋对付自己国家,最终,会晤之事没有成功举行。

晚年去世

齐威王三十四年(公元前323年),秦国想要入侵齐国,双方在桑丘之战交战,齐威王的近臣多次对齐威王说齐国主将匡章会背叛,齐威王深信匡章是忠孝之人不会背叛,坚持让匡章出战,最终齐军击败秦军,获得了桑丘之战的胜利。齐威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21年),齐威王去世,其子田辟彊继位,是为齐宣王

为政举措

政治

整顿吏治

针对齐国朝堂“百官混乱”的局面,齐威王派人深入地方调查,用赏有功之人,诛有过之人的赏罚措施使得群臣畏惧,皆尽职尽责,齐国大治。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后,提出“谨修法律而督奸吏”,用法律来约束群臣,在整顿吏治上取得了效果。齐威王以“明赏罚,整饬吏治”为改革突破口,目的是改变齐国官场风气,以整顿吏治开始在齐国的改革,在整顿官场风气上,齐威王有明确的要求和措施,如要求地方官在地方促进生产,使百姓富足,即“田野辟,百姓给”;要求官府办事要讲求效率,不得有陈年积案,即“官无留事”;要求有关部门办案宽严并济,不可让刑罚使百姓苦不堪言;不允许地方和中央勾结,欺上满下;明确赏罚,通过重赏严罚来促进改革。

选贤任能

选贤任用能是齐国的传统,齐威王发扬齐国选贤任能的传统,发展稷下学宫,亲自考察策问,选拔人才,提拔邹忌、孙膑淳于髡等人才。邹忌任相后,进一步提出“谨择君子,勿杂小人其间”,许多人才脱颖而出。齐威王重用的贤能之士有旧贵族出身的田忌田盼等,有邹忌、孙膑等布衣之士,齐威王打破了任用亲属、贵族的旧传统习俗的束缚,使大批士阶层成为国家新的统治力量,这些人都是齐威王提拔和任命的,齐威王对他们的升迁废黜有着很大的权力,这无疑标志着新政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

奖励进谏

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建议,颁布命令,凡能当面指出朱榑过失者,受上赏;上书进谏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然后传到齐王耳中者,受下赏。齐威王广开言路,虚心纳谏,接受了许多兴利除弊、富国强兵的好建议,使齐国政通人和,诸侯再不敢轻视齐国了。

军事

齐威王在军事方面进行了改革,首先,齐威王很重视军事理论,如春秋时期的军事理论家田穰苴在军事理论上有建树,得到齐威王的器重,同时,齐威王还多次向孙膑请教战术上的问题;其次,齐威王对军队也进行了整顿,他根据战国时代骑兵和步兵的作用,对齐国兵种进行调整,改善军队装备,选派田忌孙膑等得力将帅,加强对士兵的训练。齐国的新式士兵叫“技击”,是战国中期战斗力较强的武装部队。苏秦当年游历齐国时,就曾称赞过齐军的强盛:“带甲数十万,如丘山。三军之良,五家之兵,进如锋矢,战如雷霆,解如风雨。”

文化

田午时,齐国在都城临淄的稷门附近设置了稷下学宫,到齐威王时,齐威王大力发展稷下学宫。许多学士、贤能之士聚集在稷下学宫,享有优厚的待遇,一方面从事教育和学术研究;一方面参与改革,为统治者出谋划策。稷下学宫的发展,为齐威王培养了大量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同时促进了战国时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百家争鸣的开展。

人物评价

战国末期鲁仲连称赞齐威王仁义,原因是齐威王能在周代衰微无人朝拜之时,率诸侯前去朝见周王。

唐朝纵横家赵蕤认为齐威王赏即墨区大夫、烹杀东阿县大夫和身边常为东阿大夫说好话的小人这样的行为是真正要做事的迹象,因此才有后来齐国大治的局面。

清朝大臣张廷玉认为齐威王不以珠玉为宝,以人才为宝的胸怀能让史书赞美。

近代历史学家何兹全称赞齐威王注重选拔人才,在用人上能不拘一格,他说:齐威王注意选拔人才,把人才看作国家的宝。他用的淳于髡,就是个曾被作奴隶的人。

近代学者南怀瑾称赞齐威王是一个了不起的领袖,他说齐国之所以能振作起来、成为霸主之一,是由于齐威王的威武。

齐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武振伟在《齐国国君评传》中如此评价齐威王:齐威王是齐国最为著名的国君之一,其功绩堪与春秋时期的齐桓公相媲美,而齐威王也恰恰以创造齐桓公那样的霸业为奋斗目标。齐威王前期任人唯贤,邹忌、田忌、孙膑、田脸等一批名相、名将闪耀于战国初期舞台。齐威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齐国国力大增,通过马陵之战,一战奠定了齐国的霸业,战国初期的霸主魏惠王不得不臣服于齐国,齐威王称王标志着齐国霸业的开端。齐威王以自身之贤明、高深之素养,亲手缔造了齐国的繁荣昌盛,拉开了威宣之治时代的序幕。齐威王后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因称王一度使齐国陷于困境,又因任用田婴为相,使齐国政治黑暗,为齐威王时代抹上了阴暗的色彩。

家族成员

相关争议

关于齐威王在位的时间,学界有多有争议,主要说法有如下几种:

说法一:公元前356年到公元前320年,这种说法是根据《竹书纪年》考证而来:梁惠王十二年,当齐桓公十八年,后威王始见,则桓公立十九年而卒,梁惠王后元十五年,齐威王。”故齐威王在位时间相当于魏惠王十三年(公元前356年)至魏惠王后元十五年(公元前320年)。

说法二:公元前379年到公元前333年,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种认为齐威王即位于周安王二十三年,卒于周显王三十六年。但威王之父田午生于公元前400年,按此说法,威王即位时,其父只有二十一岁。

说法三:公元前378年到公元前343年,按照司马迁在《史记》种的说法,桂陵之战发生在齐威王二十六年,马陵之战发生在齐宣王二年,徐州相王(齐、魏两国互相承认对方为王的事件)也是齐宣王时代的事,但在《史记》整篇中都称齐威王为王,前后矛盾。

说法四:公元前356年到公元前318年,钱穆先生在《先秦诸子系年考辨》,认为齐威王在位时间为三十八年,即公元前356年一公元前318年,他结合《竹书纪年》《史记·滑稽列传》《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考证而得。

齐威王在位时间,目前大多数学者如王珩等人更多倾向于第一种说法,即公元前356到公元前320年。

轶事典故

威王纳谏

邹忌曾问妻、妾、客自己和徐公谁比较美,几个人都说邹忌比徐公美。第二天徐公到邹忌家做客时,邹忌见到徐公后自愧不如,他将比美之事讲给齐威王听并谈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自己确实不如徐公美,但是因为妻子偏爱他,小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所以都言自己比徐公美。又说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王后嫔妃和亲信侍从,没有谁不偏爱大王,满朝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大王,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听后深表认同。于是发布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诫寡人的,得中等奖励;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寡人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励。”命令刚刚下达时,大臣们都来进谏,宫廷里像集市一样人来人往;几个月以后,有时候间或有人进言;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燕国赵国、韩国和魏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表示敬意。就这样,齐国因内政修明,成为了东方强国。

听琴悟政

齐威王二年(公元前355年),邹忌(田齐桓公时便担任齐国官员)因为善于弹琴而进见齐威王,他在只看到齐威王弹琴的样子却还未认真观察时便认为威王弹得好,并用弹琴来譬喻治理国家。他对威王说:“板胡缓慢并且温和,象征国君;小弦高亢明快并且清亮,象征宰相;指勾弦用力但放开舒缓,象征政令;弹出的琴声和谐,大小配合美妙,曲折不正之声而不相干扰,象征四时。回环往复而不乱,是由于政治昌明;连贯而轻快,是由于保了将亡之国。所以说琴音调谐就能保天下太平。治理国家和安抚人民,没有比五音的道理更相像的了。”

这一番不同寻常的言论深得齐威王注意,齐威王便与邹忌进一步讨论治国之道,《史记》记载:“邹忌子见三月而受相印”,齐威王对邹忌深入了解和探讨治国之道三个月后,便拜邹忌为相。

一鸣惊人

齐威王在位时,喜欢彻夜宴饮,不理朝政,文武百官也都随之荒淫放纵。淳于髡于是用隐语来间接规劝齐威王,他说齐国首都中有一只大鸟落在大王庭院,但三年都没有飞翔或鸣叫,问齐威王是否知道那只大鸟想干什么。齐威王回答这只大鸟不叫则已,一飞起就会直冲云霄;不叫则已,一叫就会令全天下的人震惊。于是奋发图强,整顿吏治,发兵抵御各国的入侵,各国诸侯都很惊恐,把侵占的土地都归还了齐国。原文“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中的“一鸣惊人”比喻平时默默无闻的人突然取得优异成绩而引起人们惊异。

威王论宝

齐威王二年(公元前355年),齐威王和魏惠王相约在郊外一起打猎,魏惠王向齐威王炫耀魏国有十颗直径一寸以上、光泽夺目、可以照亮十二辆车子的珍珠,炫耀之后便问齐威王大国齐国有什么珍宝。齐威王说齐国的至宝与魏国有所不同,大臣檀子镇守南部边城,楚国不敢进犯,泗水县流域的十二个封国国君都来齐国朝见;齐国大臣田盼,镇守高唐县山东省禹城市西南),赵国人不敢到黄河捕鱼;齐国官吏黔夫,守卫徐州市燕国、赵国人都请求移动到齐国,两国先后迁入齐国的有七千多家;齐国大臣种首,是盗贼的克星,使齐国人安居乐业,道不拾遗。这四位臣子,光芒照亮千里,岂止照亮了十二辆车子。魏惠王听后面带愧色,怅然若失。

一赏一烹

齐威王即位之初不理国事,政事全部交给卿大夫,九年之中,其他诸侯国相继来攻打齐国,齐国民不聊生。齐威王在淳于髡的劝谏下开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他首先从整顿吏治开始治理国政。齐威王召来即墨区(今平度市)大夫表扬他在即墨的功绩,即他在地方开垦田地,能让百姓丰衣足食,东方因他的治理而安定。之后齐威王赏给即墨大夫一万户的食邑。不久后,齐威王又召来阿城大夫对他说自从他治理阿城以来,很多人称赞他,但是自己派人去视察时,发现阿城有很多田野都未开垦,百姓生活贫困。当天,齐威王烹杀阿城大夫,齐威王身边曾经赞誉过阿城大夫的人都一并烹杀。

乐极生悲

楚军攻打齐国,齐威王派淳于髡前往赵国求救,淳于髡搬来救兵解了楚军之困。齐威王好饮酒,大喜之下便设宴,请淳于髡喝酒。淳于髡明白齐威王又要彻夜饮酒,必定不醉不休,便回答:我喝一斗酒也醉,喝一石酒也醉。齐威王不解,淳于髡解释说: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齐威王明白了话中的劝诫之意,决意改掉彻夜饮酒的做法。

墓葬与纪念

墓葬信息

齐威王去世后安葬在田齐王陵,田齐王陵位于淄博市临淄区齐陵街道淄河村西南,这里有田齐六代君主的陵墓,即齐废公田剡、田午田午、齐威王田因齐、齐宣王田辟疆、田地田地六位君主。其中第二齐废公、齐桓公墓东西并列,合称为“田齐二王陵”。在二王冢西侧1.2公里处有自西向东排列的是另外四位君主的陵墓,合称“四王冢”,四王冢坐落在稷山北侧的山前台地上,面向齐都城(今齐都镇)和鲁北平原。“四王冢”的最西端为齐威王墓,方基长122米,宽109米,圆丘径48到49.8米;东侧为齐宣王墓,方基长122米,宽110.4米,圆丘径56到59米;再东为齐湣王墓,方基长128米,宽131米,圆丘径53到56米;最东端为齐襄王墓,方基长112米,宽117米,圆丘径41到43米。1988年,田齐王陵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稷下学宫

在山东临淄齐都镇刘家庄东北,在大理石的围栏内,耸立着一块青石碑。石碑上刻着“稷下学宫遗址”。稷下学宫的建筑现今已不存在,其地理位置说法不一。《临淄县志》说稷门为齐城西南门;《齐乘》曰稷门为齐城西门;刘向《别录》写道:“齐有稷门,齐之城西门也,外有学堂,即宣王立学所也,故称为稷下之学。”但就现在已发现的十三座城门,没有稷门。大城西墙外的邵家村,1946年修建学校时,曾于河(系水)中挖出石碑一块,上面书写“稷下”二字,今石碑已无下落。

从2017年6月开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齐故城大城及小城西侧进行了大规模的详细勘探。通过5年的考古勘探和发掘,2022年,正式确认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小徐村西,临淄齐国故城小城西门的外建筑基址群为稷下学宫遗址。

研究书目

史记

战国策

文艺形象

文学形象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史记(全十二册).微信读书.2024-09-21

战国策.豆瓣读书.2024-09-21

东周列国·战国.豆瓣.2023-08-27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豆瓣.2023-08-27

大秦帝国·裂变.豆瓣.2023-08-27

大秦帝国·纵横.豆瓣.2023-08-27

战国.豆瓣.2023-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