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霍起义
六霍起义是继黄麻、商南起义之后的一次规模更大的农民武装起义,它为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立下了鼎足之功。
背景
1927年10月,安徽省六安,霍山县两县的共产党组织,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和中共安徽省临时委员会第二次执委会的决议,展开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至1929年秋,已掌握了100余支枪和3000名群众武装,起义条件基本成熟。11月7日,六安三区(独山区)农民协会秘书被地主武装自卫团捕去,中共六安三区区委和区协决定组织营救,并将情况报告中共六安中心县委书记舒传贤,舒传贤决定借此机会在六安三区举行武装起义,8日晨,独山周围15个乡数千农民,手持大刀、长矛和土枪,直驱独山镇,保围自卫团,迫其释放了农协秘书并交出10余支枪械,起义队伍占领独山镇。9日,六安市中心县委紧急通知六安各区和邻近各县立即举行起义,与此同时,在三区成立了工农革命委员会及军事指挥部,并组建了一支70余人的游击队。中下旬,霍山西镇区数百名武装农民,在红32师一部的支援下,一举歼灭西镇自卫团,捣毁了该镇事务所等反动机构,成立了西镇革命委员会和一支360余人的游击队。在此前后,金家寨、徐家集和桃源河等地的农民亦举行武装起义,并分别建立了革命委员会和数十人的游击队。1930年1月20日,六安中心县委将各地游击武装集中于流渡,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3师,下辖第106、第107团,共200余人,徐百川、姜镜堂分任师长和政治部主任。红33师成立后,在红32师的支援配合下,积极开展游击战,至4月,初步建成了以金家寨为中心的皖西苏区,六霍起义创建的红军和苏区,成为后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和鄂豫皖苏区的重要来源及组成部分。
经过
为了使党组织和农协会不遭到破环,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常委周狷之、委员吴干才得知后,和三区区委连夜赶到独山第四高等小学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提前暴动。八日拂晓,独山周围十五个乡的近万名农民,手持大刀、长矛、钢锥、土枪等从四面八方涌向独山镇,将敌魏祝三自卫团驻地马氏祠团团围住,打死两名哨兵并夺下枪支,敌人慑于起义群众的声威,被迫释放了何寿全等人并交出花名册。被围之敌见起义农民越来越多、愈战愈勇,顿觉困守无望,遂纵火焚烧民房,乘机逃窜。起义队伍占领了独山镇,史称“独山暴动”。此后,霍山县的西镇等地相继举行了农民武装起义,从而掀起了六霍地区农民武装斗争的高潮。
意义
独山农民起义的胜利,为我省武装革命斗争开创了三个“第一”,即打响了六霍起义的第一枪;组建了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安徽红军第一游击纵队,后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三师;建立了第一个工农民主革命政权——三区工农革命委员会。
独山县是革命老区,她为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付出了极大牺牲。据不完全统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独山境内共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数千人,新中国成立后已被追认为烈士的有五百三十多人;授少将军衔的十六人,上校、大校军衔的十多人。今天我们建立“六霍起义纪念塔”,旨在缅怀先烈,激励后人,让无数革命先烈的英风浩气长存于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