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理论
现代化理论是指关于发展中国家发展研究的一种学说。主要探讨发展中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现代化的理论、模式、战略方针乃至具体政策。源于19世纪盛行的关于社会经济变迁与发展的一般理论,特别是涂尔干和马克斯·韦伯的思想,盛行于20世纪50—60年代。创立者主要是美国的一批社会科学家,以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学派为代表。主张:(1)现代化是一个向欧美型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系统演变的过程;(2)发展中国家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主要受内部因素(道德规范和价值体系等)制约,其中价值观的转变是社会变革最基本的前提;(3)发展中国家通过接受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科学文化以及思想观念,克服传统的障碍,必将走上与发达国家相同的道路;(4)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在输入具有现代化特征的先进技术、科学文化和思想观念上,成功率存在差异。影响了60年代西方半数以上的比较教育研究项目。一些政府以此为基础,大量拨款,发展教育,并未取得预期效果。许多比较教育学家开始对其提出质疑。60年代末受到依附理论的批评,被指责为无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未正视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资源的控制权。
解释
2.现代化理论从萌芽至成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现代化理论的萌芽阶段,从18世纪至20世纪初。这一阶段以总结和探讨西欧国家自身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经验和面临的问题为主,其中主要的学者有亨利·德·圣西门、奥古斯特·孔德、迪尔凯姆和马克斯·韦伯等。第二个阶段是现代化理论的形成时期。从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60、70年代,以美国为中心,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学者有社会学家帕森斯、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等。第三个阶段是从20世纪60、70年代至今,这一时期研究的核心是如何处理非西方的后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六大学派
现代化理论根据其发展进程,可大致分为六大学派:
结构——功能主义学派
现代化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重点研究现代性和传统性的比较和转换。代表人物帕森斯、列维、穆尔。
过程学派
现代化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一系列阶段和深刻的变化。重点研究转变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代表人物华尔特·罗斯托。
行为学派
现代化必然涉及个人心理和行为的改变,强调人的现代化。代表人物英克尔斯。
实证学派
各国的现代化具有不同特点。开展现代化的实证研究。代表人物塞缪尔·亨廷顿。
综合学派
现代化涉及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深刻变化。比较研究、发展模式研究、定量指标研究等。代表人物布莱克。
未来学派
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重点研究发达国家的发展趋势。代表人物阿尔文·托夫勒。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