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汗达勒寺
阿汗达勒寺 亦称“阿汉达来寺”、“阿汉达赖寺”、“阿但达赖寺”、“额温达赖寺”等,藏语称“汪什代海具善讲修尊胜洲”。位于本洲乌兰县北部今铜普乡北15公里的阿汗达勒山脚下,距天峻县西南60公里。寺院靠山,壮若女神,故名“阿汗达勒寺”。又因该寺属天峻县原汪什海藏族部落寺院,所以一般又称之 为“汪什代海寺”。清嘉庆十六年(1812),由当时汪什代海部落第三代千户才科之兄拉加寺的第三世资玉乎活佛,初建于今乌兰县茶卡镇西侧莫合附近的塔尔吾合地方,故初名“塔尔吾合寺”,当时有寺僧30人。
寺庙简介
后因寺院常遭袭劫,干清光绪三十二年(1904),在当时第五代汪什代海千户贡保的支持下,由出身于汪什代海阿柔部落的当东活佛彭措负责移建寺院于今乌兰县的更乌格雪麻地方。1920年,又鉴于阿汗达勒山下地势开阔,水草丰美,宜于农牧,由出身于汪什代海阿苟日部落的扎坚木等人负责,再次迁寺于现址。并应当时的第六代汪什代海千户华藏之请,由拉加寺第六世香萨活佛罗桑克尊雪珠丹却嘉措命名为“具善讲修尊胜洲”。
规模
阿汗达勒寺原主体建筑为大经堂和弥勒殿,大经堂共两层,深10间,宽7间,加回廊、山门等共161间,殿脊饰有佛幢、金顶、金鹿,内供佛陀、宗喀巴等巨型药泥像和全套《清敕修大藏经》、《宗喀巴师徒全集》、《郭莽》及杰宗经文教材等以及由拉加寺转赠色拉寺的铜号等法器。弥勒殿亦为两层,五间见方,周围建有麻尼轮房。另建有香萨、多加格洛、乃合萨阿库仓、乃亥仓贤巴曲珠仓、日芒仓、资玉乎仓、嘉色仓、苟日仓、喇嘛夏甫仓、阿柔彭措仓等活佛昂欠10 座,共134间,僧舍150多间。1958年,全寺有僧徒240人,常住寺活佛7人,即乃合萨阿库仓、多加格洛、苟日仓、资玉乎仓、嘉色仓、夏甫仓、日芒仓。寺院所属“塔哇”21户约 180余人,有各类牲畜8000多头(只)。全寺设有法台(赤哇) 1人,下设吉哇、僧官和引经师等,分管寺院经济收支、教规的纨行和学经教经活动。一般3年一换,从有较高文化程度和威望,且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寺僧中选任。
拆毁
该僧于己于1958年拆毁,1962年一度,有寺僧10余人。
1981年批准开放,1986年重建经堂,并建僧舍40余间,现有寺僧20多人(其中活佛1人)。
色拉寺系统
阿汗达勒寺是原汪什代海18个藏族部落中最主要的寺院,为拉加寺属寺,属色拉寺系统,与化隆支扎寺亦有密切联系。原设有显宗学院,其学经方式和其他活动仪轨均仿照拉加寺。历史上,经常请拉加寺、支扎寺的高僧来讲经。显宗学院内没有7个学经班级,分春、夏、秋、冬四个学经期。春季学经为藏历正月十六日至二月十六日,夏季学经期为藏历五月十三日至十五日,秋季学经期为藏历八月十五日至九月+五日,冬季学经期为藏历十一月十六日至十二月初一日。此外,坐夏期间进行辩经活动,其他时间由学僧自学。该寺曾造就过许多著名的学者,现青海民族大学少语系副教授多力格洛先生,系原阿汗达勒寺的住持活佛之一,在佛教因明学、藏族语言文学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另外,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区的许多有名藏医都是在这里学有成就的。如今该寺开辟了文史、天文、历算、藏医等项目的研究工作,挖掘整理了不少宝贵资料,为继承和发展藏族文化做出了贡献。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