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天心区第一中学
长沙市天心区第一中学始建于1921年12月5日,是一所由长沙市教育局主管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中,系长沙市示范性高中。
由时任湖南省议长雷铸寰、英国伦敦大学经济学博士任凯南、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政治经济学学士黄衍钧等共同创办,同时聘梁启超担任文化总教员。初名“大麓中学”,取自于岳麓山名联“藏之名山,纳于大麓”之意,是长沙最早的新式学校之一。
办学秉承尊重学生、民主办学,弘扬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强调文理并重、全面发展、注重科学的办学思想。学校虽历经军阀战乱、日寇入侵、多次搬迁,在办学道路上路蓝缕,但学校矢志不移。1953年10月转为公办,定名为长沙市第九中学。2002年市教育局调整教育布局,原市九中和原市二十二中一起划归天心区管辖,2004年两校合并,成立天心一中。
学校秉承科技教育传统,高举创新教育旗帜,坚持“和谐、开放、高质和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大力优化办学条件,打造名师团队,开设特色课程,建设魅力校园,着力提升教学质量,铸就办学品牌。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连续四年被市教育局和多家媒体评为“身边的好学校”,正以新的活力闪耀星城。
2013年,在市教育局的主持下,实现与长沙市雅礼中学合作办学,共享教育资源,同年10月,市教育局、天心区人民政府决定,将天心一中改扩建工程纳入区重点工程,投资3.32亿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质打造,建设现代化、园林式省级特色高中。
学校简介
天心一中是长沙市天心区唯一的一所市示范性高级中学,校园占地面积103亩,坐落在原城南书院南面的火把山,校园内曲径通幽,绿树环绕,景色宜人,颇有“书院之灵气”。学校是全国科学教育基地,中国发明协会实验基地,中国创造学会实验基地,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湖南省发明协会实验基地,湖南省创造学会实验基地。
办学规模
学校现有高中教学班32个,在校生约1600人。占地约103亩,建筑面积约45亩。布局合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等功能区划明确,校园环境优美,富有浓厚的人文气息。
社会荣誉
学校具有传统的创造教育特色。创造教育成就了大批小发明家,近年来,学生获市级以上科技奖300多项,其中获国际奖项17项,国家级奖71项,获国家专利72项,有1项已被厂家开发生产,8项在全国劳技教育发明成果展览会上展出,6项在中国宋庆龄儿童科技馆展出,6项在省改革开放20年成果展览会上展出,4项在省科协成立40周年成果展览会上展出。2005年8月黎锦葳、颜维恒赴台湾省参加由宋庆龄儿童基金会组织的两岸青少年发明交流活动。2007年2月我校学生陈舟、熊杰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
体育艺术教育成绩显著。我们组建了篮球队、足球队、健美操队、柔道队、田径队、合唱队,成立了新生代画室。每年向高等院校输送优秀的人才。
学校是天心区模范集体,长沙市示范性中学;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中国创造学会实验基地,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分会实验基地,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长沙市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实验学校;湖南省园林式单位,长沙市花园式单位,天心区绿色学校;长沙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长沙市青少年篮球训练基地,长沙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湖南省体育业余训练先进单位。
办学历史
1921年,当时湖南知名人士雷铸寰、任凯南、黄衍均等吸收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精髓,弘扬自强不息精神,创办大麓中学。抗战时,学校辗转迁移,1950年学校定址长沙市北门晴佳巷,更名长沙市第九中学,在上世纪七八十年,学校是当时长沙市教学质量最高的几所学校之一。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学校培育了享誉三湘、全国知名的创造教育特色。2002年长沙市教育局调整教育布局,原九中和原长沙市二十二中学一起划归天心区管辖,2004年两校合并,成立天心一中,2014年学校初中部与长沙市雅礼中学合作办学,成立长沙市雅礼天心中学,高中部(现天心一中,原九中校址)独立办学。
文化传统
“和谐、开放、高质、可持续发展”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为师生提供合适的发展空间,为师生提供轻松的发展环境。学校以开放的思想、开放的模式和开放的行为办学。通过建构开放的课题教学模式、师资培训模式、社会实践模式和教研模式,培养师生开放的意识、开阔的眼界和包容的胸襟,以特色教育创新学校发展,努力探索特色高中办学模式。学校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以师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评价的核心理念,不仅强调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强调学生个人德智体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强调学生不仅要拥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成为能力的强者、道德的标兵。
创办人及历任校长
湖南省议长雷铸寰、英国伦敦大学经济学博士任凯南、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政治经济学学士黄衍钧
参考资料
破茧成蝶待翩飞——长沙市天心区第一中学创新教育纪实 .万方数据.202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