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泉
一亩泉,位于保定市竞秀区的一亩泉村。一亩泉原叫西塘泊,又称鸡距泉,是保定八景之一“鸡水环清”的源头,有“先有一亩泉,后有保定府”的说法。
《畿辅通志》记载,一亩泉河的主要源头在一亩泉村。该村原有泉,水翻如涌,其阔一亩,故得此名。村子周围十里八村亦泉眼众多,后以鸡距形汇入成河向东南流去,但河的主要源头还是一亩泉,亦名尚泉。据《辅安澜志》《宋史·河渠志》记载,一亩泉河在不同时期,还有过鸡距河、沈水、沈河、沈苑泊、沈苑河等名称。纵观史料,一亩泉河足迹的表述大都平静简括。据《保定地名文化》记载,这河最早离开一亩泉后,其走向是向正东经相庄、高屯、周庄、张庄、大边坨、西鲁岗、中廉良、四里营、薛刘营,然后经旧保定城北、古清苑区城南东流而去。这应是一亩泉河最早的河道了。
千百年来,一亩泉河一直是保定市古城建设和发展的命脉。一亩泉河下接鸡爪河,为保定府河上游,全长16.3 公里,于人民公园西侧与侯河、百草沟交汇成保定府河,一亩泉河由于汇众泉之水,水如泉涌,喷流如柱,形如鸡矩,水质甘甜,一度成为保定市区的水源区。也因此,一亩泉成为了古城保定人民的母亲泉。
基本介绍
一据《畿辅通志》载:“一亩泉”皆发源于易水岭之渝河,地下暗河而来”。一亩泉池就在今一亩泉村,当年这里到处呈现泉水喷射,溪流回潺的优美景色。据《满城县志略》记载了一亩泉村,古称藻西庄,昔日建道观、书斋、楼阁、凉亭、曲径、回廊,靠泉池正北是宏伟的龙母宫,宫前是沛然亭,池南侧是清康熙年建的宸翰亭。“傍池浚,濠环四周。遍濠栽荷,依堤植柳。筑石为池,架板为桥。前通于池,后流于宫。绕宫细流,涓涓不绝。”别具一派江南风貌。宋代大儒程颐、程颢,号称颜、柳、欧、赵我国古代四大著名书法家的赵孟頫,元代学者刘因等,都曾在这里逸居。清康熙、乾隆二帝也曾多次来游。至今,一亩泉村还保留着当年赵孟頫的诗碑,碑文是“星斗流明禁漏残,紫泥封后独凭阑。露和玉屑金盘口,月射珠光贝阙寒。天衬楼台笼苑外,风吹歌管下云端。”
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给一亩泉一带的养鱼、种稻,带来了良好条件。据《宋史。渠志》载:自保州西合鸡距泉、尚泉 ( 一亩泉〉为稻田,横广十里,深五尺至三尺,曰西塘泊。元代名人刘因赋《一亩泉》诗:“此日西塘路,乘闲作胜游。深深柳成巷,脉脉稻分沟。白石常函雨,黄花不受秋。移居新有意,试作野人谋。”另一首《西塘观稻》古诗:“藻西庄喜晚来过,有岸无沙鸡水河。柳绕几湾白鹭下,稻连千顷绿云多。花香散落农家艇,芒刺横牵渔夫蓑。”这一幅幅鱼米之乡的美景,怎不让众多文人墨客妙笔生花呢 ? 说到一亩泉的水质、水量,明代王溥的《一亩泉》诗:“千古连泉与惠泉,一茶风味世争传。何如一亩涵天泽,灌足花封万顷田。”则更是绘声绘色。
滔滔鸡水自西北向东南,环绕保定市古城,构成“上谷八景”之一的“鸡水环清”。秦始皇分封全国三十六郡时,保定地属上谷郡,古代文人讴歌“上谷八景”的诗、词、文作很多,唯“鸡水环清”既有自然景观的特点,又有人文景观的风貌,有更多的诗人为之挥毫,也就不奇怪了。清代尚书郭是顺治九年进士,他“工诗善书,为文华瞻。”与当时名家沈荃齐名,有南沈北郭之说。当年郭棻曾在月下,登保定古城眺望“鸡水环清”有感赋诗:“城下珠泉泉外城,激湍凝沫若相倾,穿田鹅栅金沙细,近水人家石磴精,苇墅牵麻波上过,渔船载网月中行。两三闸向城隅转 , 遥见东皋种马绥。”清康熙年清苑知县时来敏有《鸡水环清》诗:“鸡距泉流绕郡城,洄合抱又东倾。涌珠泣学鲛人泪,澈鉴魂消牛渚精。鹭影翩跹云里泛,橹声敛乃镜中行。渔歌互答多幽兴,且对沧浪濯我缨。”两诗都描述了一亩泉、鸡水泉水环绕当时的保定府城也是清苑郡城的美景,即看到用芦苇和麻搭起的渔家“别墅”,在月中载网波上行的清贫和勤劳的场景,又可听到渔歌互答的幽兴。尤其天空中在云里飞来飞去的鹭鸟的影子,当听不到护城河行船的橹声的时候,让人们看到的是鹭影和船影恰似行进在明镜里。这是多么美妙的写照。
保定市古城近山傍水,地势高亢,地形平坦,是一片西北有涞(水)易(水)巨浸、东有大面积河、湖、淀、泊的脊地,是由京都去南方各省的必由之路,地处“北控三关 , 南通九省”的重要位置,古有“北四水环,南五水绕”的记载。北四水指雹(瀑)河、徐河、漕河、平河,南五水即一亩泉河、方顺河、唐河、沙河、滋河。白洋淀为“九河下梢”。保定古城不仅西距二十里有西塘泊,北距十里还有广三十里、纵十里、深五尺的沈苑泊 ( 今沈庄一 带 )。东距四十里则是莲花淀、牛横淀、康池淀、白洋淀。这些河、湖、淀、泊不仅为保定市古城一带发展渔业、农业提供了水利条件,还发展了这里的水蛇麻纺织业。《大明一统志》对保定民俗有“质朴劲勇,不以浮华为习,而以耕织为生”的评价。时来敏在他的《东皋春雨》赋中对当时保定古城近郊繁茂的桑麻,有这样的描述:“冒雨寻芳问落花,郊行东望尽桑麻。”郭棻也有“郡南百里时而春,携筐结伴采桑也。” “春郊好雨浴桃花,新水无波偃麻。”的佳句,这里的“郡”是指历史上保定曾是清苑郡城。古代保定一带养蚕织丝,种麻事业相当发达,直至明代中叶,开始引种棉花,才逐步用棉织品代替丝织、麻织品。而这里的丝织、麻织工艺为发展棉织工业,无疑是打了良好基础。据《宋史·何承矩屯田水利疏》载:引瀑河、漕河、徐河、鸡距泉水注沟中,地高纠用筒车吸引。天禧末年,诸州屯田总四千二百余顷,河北省岁收两万九千四百余石,而保州最多,逾其半焉。清代进士张燧的《藻西庄访友》诗:“薄海雨露均,比年庆大有。香徧藻西,纵横万千亩。或或灿云霞,芃绝粮莠。柳校时啼禽,荷叶露珠走。青长短浮,紫燕差池偶,野老兴能多,乘闲访故友。食我脱粟饭,饮我梨花酒。酩酊扶月归,乐哉羲皇叟。”是一首对当年保定市一亩泉一带丰收大有年的绝好称赞诗。
由于一亩泉河、方顺河在保定古城汇流,当年,这里的水上交通也相当发达。方便的水、陆交通带来商业贸易的繁荣。明代保定知府查志隆在《修保定西北二桥记》中有在保定“闹市商贾肩相摩,车辙马蹄日夜不绝”的记载。清代直隶总督李鸿章在《奏修治府河摺》中写道:“府河来源,常年畅旺,天津市及南、北运河,米、盐、百货集省城。”
千百年来,一亩泉水源一直是保定古城建设和发展的命脉。这里的喷泉溪流、水上古亭及池畔碑文,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仍历历在目。历史赋予保定市古城“燕地天府”、“燕南都会”、“京畿重镇”、“京师门户”等美誉,一亩泉水源自然功不可没。
作品介绍
《一亩泉赋》
上谷郡名郡,尧帝故乡。山雄水秀,物阜民康。京畿重地,名列神州榜首;燕赵故府,雄冠中原地区沃壤。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公生明”坊彰镜鉴;真觉禅寺,高阁凌虚,清明上河说熙攘。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将星云集,功绩赫赫彪史册;莲池书院,鸿儒荟萃,辞藻斐斐耀天光。悠悠兮,历史如江河之浩荡;灿灿兮,文化如星辰之辉煌。
钟灵秀之地,人杰地灵之乡。一亩泉水,源远流长。六郎掘地泉涌,一亩泉水汪泱。福泽古城百姓,润养天下膏粱。浩浩一泓碧水,悠悠千古名扬。荷花田田争艳,稻花簇簇飘香。古刹聆听梵音,曲水接连画廊。举棹渔歌唱晚;凌波摇荡画舫。碧水天光共色,落霞翠鸟科齐翔。徜徉北国胜地,胜似江南水乡。帝王为之陶醉,黎庶为之欢畅。赵匡胤赐“神泉”,“二程”居西庄,康乾帝盛赞小江南,方观承真迹大名扬。噫嘻!一亩泉水,下合酒泉市地理,顺乎民心民意;一亩泉酒,上应酒旗天经,发乎天理天纲。乾坤烁烁,日月朗朗。公元一九五九,一亩泉酒名彰。汲天地之神韵,酿经典之琼浆。古方继往,艺承北派小窖古法;新法酝酿,匠融于桥大师新方。选料精细,制曲精良,小窖精酿,酒海精藏。细调慢品千百度,酿成熠琥珀光。酒体丰满醇厚兮溢彩流光;酒香馥郁优雅兮云飞风扬;入口绵柔醇和兮一缕馨香;落喉舒适甜爽兮三日绕梁。腹内血脉通畅兮荡气回肠;胸中波澜起伏兮雄风浩荡。煊煊一坛美酒,悠悠千古流芳。
嗟夫!昔日“隔壁千家醉”,今朝“开坛十里香”。一壶保定市陈酿,千载风韵悠长。惠泽桑梓黎庶,仁承神泉荣昌区。义秉军校武魂,礼遵莲池书香。智融衙署重,信达五湖三江。抿一口,保定人,地地道道兮情深意重;来一拇,家乡情,浓浓洌洌兮地久天长。去浮躁,守淡定,小窖兼香更绵柔;滤浮华,留醇粹,盛世兴业酒未央!
参考资料
一亩泉寻源.保定晚报.2024-04-05
藏在竞秀区的宝藏小镇 一亩泉.直隶文化会客厅.2024-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