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孙
徐燕孙(1899年9月20日-1961年11月3日),原名徐存昭,字燕,号霜红楼主,别号霜红主、中秋节生。祖籍深州市,生长于北京。徐燕孙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工笔人物画家之一,早年参加中国画研究会。他曾从俞明(涤烦)学习绘画,后来深得宋元名画真髓。徐燕孙曾在人民美术出版社担任创作员,后成为中国画院副院长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创作组组长。
人物经历
徐燕孙的祖父宴臣字明海,承祖业在京经商,从经营贡绸贡缎发展为对蒙古的百货贸易,获利丰厚,家道殷实。曾因赈灾有功被御封为花侯,敕在祖籍修石牌坊一座,由李鸿章题字“乐善好施”。
徐燕孙两岁丧母,由祖母抚养。七岁起,在家馆中先后从三位塾师读书。十五岁时考入开封求实中学。在求实中学求学期间,一次他看了京剧《战宛城》,对曹操的雄才大略由衷钦佩,为自我激励,取名徐操。他在以操为名的同时,取字燕孙,喻意燕堂之孙,以纪念祖父。
徐燕孙自幼学习诗词歌赋、经书文言文、绘画,毕业后徐燕孙拜清末首席宫廷画家管念慈为师,又从学于海派画家俞涤凡,攻人物,临学宋元名画,深得宋元名画真髓。他的画常取材于历史人物、史籍典故,通过突出内心境界,表现人物性格。他多次在上海、北京、天津市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他的工笔人物和写意人物都有很高的造诣。1920年徐燕孙首批加入在北京成立的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为主旨的“中国画学研究会”,后转湖社。
徐燕孙在徐世昌时代曾任南京总统府科员。1921年他入中央政法专门学校攻法律,毕业后执教于京华美术学校和北平美术专科学校。他在北京京华美术学院任教期间,在推动发展中国人物画方面,培养了一批人才。徐燕孙在美术教育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王叔晖、任率英、黄均、刘凌沧等工笔画家皆出自其门下。他还曾组织和参加了《和平颂》、《长征图卷》的创作。抗日战争中,出版《霜红楼画》,借古喻今,寄托爱国情怀。
新中国成立后,徐燕孙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兼中国美术家协会国画组组长、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
人物评价
他是一位造诣精深的传统派人物画家。它的人物画构图繁而不杂、简而有当,运笔“工者如春蚕吐丝,写意如风卷层浪”,尤能于遒劲洒脱一气呵成中极尽阴阳虚实流丽顿挫之变化,设色亦妍雅亮丽。
他多次在上海、北京、天津市等地举行个人画展,他的工笔人物和写意人物都有很高的造诣。在北京京华美术学院任教期间,在推动发展中国人物画方面,培养了一代人才。
徐燕孙一生所创作的人物画作品有百余幅。他对描绘对象的神貌、衣冠制度、宫室车马样式均有深刻的认识,多绘刀马侠义人物、历史故事传说、宗教佛道人物、仕女人物,善于表现情节结构和宏伟场面,时人便有“取材精而传神足,考证博而蕴藏深”的赞誉。
徐燕孙画幅中人物形象刻画精致而不呆板,衬景铺陈丰富而不杂乱。重彩作品代表作有《按乐图》、《隆中三顾图》等。白描、淡彩作品《无双谱》长卷,是一幅极具写意风格的白描作品。在这幅作品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对线条的理解和表现对象的认识,抛却了略显繁杂的背景,只以简练的笔墨专一表现人物形态,整幅作品回旋转折有序、疏密变化有致,在创作之初就受到当时同辈名家周肇祥、吴镜汀、启功等人的高度赞誉。
艺术特色
徐燕孙既能画细如蚕丝般精美的工笔画,也能画寥寥数笔而生动传神的写意画。徐燕孙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人物画发展史上里程碑似的人物,极大的影响并推动了20世纪中国人物画的健康发展。徐燕孙非常 注重传统,从他临摹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宋代的苏汉臣、马远、夏圭、梁楷,明代的仇英、唐寅等历代名家作品上看,都有浓厚的传统笔意和技法,其传统功力是很深厚的。他的绘画用色清雅,白描只在人物脸部施淡彩,但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在他的笔下,仕女美妙至极,武士充满阳刚之气。徐燕孙擅长描写不同人物的不同神态与动势,善于突现人物及各种场景中最为精彩的瞬间,而且还能在众多人物之间穿插青山绿水、祥云瑞石、阎基珍花,用画面造就出中原地区文人和广大民众梦幻中的人间仙境。徐燕孙塑造的人物大多取材于民间中国神话、历史故事和古典小说,每位人物及其所处的环境几乎都飘翔于霞光瑞彩之间,其作品可以说是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与维美主义相结合的独特创造。徐燕孙用的印章多达六十多个,其中经常用的闲章有四方:分别为“徐公”、“吞吐大荒”、“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以及“天下英雄惟使君”。这四方闲章不仅是徐燕孙作画的印证,也是他做人的写照。
主要作品
代表作有《屈原》、《兵车行》、《风尘三侠》、《五百罗汉图卷》等。他还曾组织和参加了《和平颂》、《长征图卷》的创作。连环画作品有《三打祝家庄》和《火烧赤壁》等。出版有《三打祝家庄》、《火烧赤壁》、《霜红楼画賸》、《人物画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