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肉松
太仓肉松是江苏省太仓市特色传统特色食品中珍品,中国食品一绝被誉为“太仓肉松”,名气很大,妇孺皆知。佐早餐,充冷盘,平头百姓的饭桌上司空见惯。那如丝如絮的肉松抿入口中,竞不用牙齿帮忙,就渐渐溶化在嘴里,一种咸中带甜的特有鲜味,在齿颊间久久留存。
简介
太仓肉松已有一百多年的制作历史。1915年还在巴拿马共和国世界博览会上得过奖(即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世博会旧称)。它选用新鲜猪后腿精肉,配以酱油、冰糖、有机生姜、红茴香、黄米酒等佐料加工而成,纤维细长,滋味鲜美。只要封口好,能存放四个月左右。
菜品特色
太仓肉松纤维细长,品质柔软,味道鲜美,入口即化。
特点:黄色,绒丝长,滋味鲜美,清香可口,肉质干燥,便于携带保存。
历史发展
太仓肉松历史久矣,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太仓昭忠祠旁即开设了倪鸿顺肉松店。因慈禧、光绪帝对肉松美味称赞有加,故太仓肉松遂成为官礼物品,驰誉四方。清代同治十三年(1874年),太仓城有名门望族,一日大宴宾客,胖厨师倪水忙中出错,竟将红烧肉煮酥了,情急中去油剔骨,将肉放在锅里拼命炒碎,端上桌称是“太仓肉松”,不料举桌轰动,誉为太仓一绝。后来,厨师就去太仓南门开了家肉店,逢书场、庙会,总有听书人、香客购着解馋,也有逢时过节买了送礼的。抗战时,主人已换作倪德,在南门桥下开了家倪德顺肉松店,小本经营,时断时续。解放后公私合营,渐渐发展,成了如今的太仓肉松厂。现代化的设备,使昔日的倪德顺鸟枪换炮,但烹制的绝招却得以流传、发扬。太仓市肉松厂是太仓实力雄厚、技术精湛、设备先进、信誉良好的中型国有企业。九十年代后,其产量已达到三百多吨,产品畅销海内外,深受顾客欢迎与好评。因各地仿冒太仓肉松事件屡禁不止,太仓肉松厂于八十年代初即向中国工商局注册了“太仓牌”肉松。因此,唯“太仓牌”乃太仓肉松之正宗产品。
太仓牌肉松已成为肉松市场的名牌荣誉产品,为维护太仓牌肉松之信誉,保证消费者利益,太仓肉松厂严格把关,挑选优质太湖瘦肉型猪宰杀,佐料极其讲究,且炒制工艺先进,采用全封闭式机械化生产,洁净卫生。由于先进科技保证了太仓牌肉松食蛋白质的指标,保证了水与脂肪成份控制在合理的比例,因此大大延长了太仓牌肉松的保质期,成为同类产品中的王牌产品。
太仓牌肉松以其过得硬质量赢得了肉松市场龙头老大的地位,拥有了广阔的销售市场。太仓肉松厂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建立了两百多个销售点,一个全国性的销售网络已基本形成,并仍在不断扩大着销售辐射面,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太仓肉松厂南邻上海市,西接苏州市,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处于浦东开发开放后花园的中心位置,水陆空交通都极为便利,热忱欢迎海内外各界朋友、客户前来莅临指导,洽谈业务。
太仓牌系列产品有香酥松、寿星松、儿童松,各种规格的听装、盒装、代装,太仓牌肉松名闻遐尔,以其独特的风味深受消费者青睐,在全国20多个省市有200多个销售点,在上海、南京市等地设有办事处。
产品荣誉
早在1915年,太仓肉松荣获巴拿马共和国世界博览会甲级奖,1991年又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然而,市场上冒名顶替的“太仓市式”肉松太多,只有到太仓,才能真正品尝到货真价实的“太仓肉松”。太仓牌肉松曾在92年、93年、94年三次蝉联江苏省著名商标;1984年、1988年连续被我国商业部评为优质食品;1988年又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全国优质保健产品金鹤杯;1999年被《人民日报市场报(江南市场版)》与江苏省质量管理协会评为“用户评价满意商品金奖”;2000年被江苏省省质量管理协会用户委员会评为“江苏市场用户满意产品”。目前获得中国驰名商标。
做法
太仓肉松制作方法一:
原料:猪腿肉1000克。调料:酱油400克,白糖60克,味精5克,料酒100克,茴香粉4克,姜200克,八角15克。
做法:将猪腿肉顺其纤维纹路切成肉条,再横切成3厘米长的短条;将切好的肉,在清水中煮制,同时加入姜100克、茴香粉2克、八角10克、料酒50克,待水沸时将表面油沫杂质撇净。煮制2个小时左右,待软烂时,捞出晾凉。再倒入另一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和原汁汤,倒入酱油、姜100克、茴香粉2克、八角5克,加热,待肉汤减少时,再加入料酒50克,白糖、味精翻动数次,约煮3个小时,肌肉纤维软松后,用中火,一边用锅铲压散肉块,一边翻炒。注意不要炒得过早或过迟。因为炒得过早,肉块未烂,不易压散,炒压过迟,肉块太烂,容易焦糊,造成损失。在肉块全部松散和水分完全炒干时,颜色就由灰棕转变成灰黄色,最后就成为具有特别香味的金黄色肉松了。
太仓肉松制作方法二:
原料:
纯猪后腿肉5千克 (十斤)、大茴香20克(四钱)、肉桂20克、姜汁50克、酱姜片40克、葱50克、丁香少许、白糖(或冰 糖)100克、红酱油750克、黄米酒125克、姜片50克(一两)。
做法:
将猪肉洗净切成块,下锅加水1.5公斤和葱、姜汁、黄酒、酱姜片,用大火烧开,撇去泡沫,待肉微酥后,加白糖、酱油、大茴香、桂皮、丁香、用小火焖烧。烧时要不断炒拌,防止产生锅巴,等汁炒干后,再揉炒至成绒质的肉松拣去渣粒,冷却即成。
产品工艺
太仓肉松以鲜猪后臀尖精肉为基本原料,经切条、煮松、炒松、搓松4道工序制成。肉松耐贮存,一般情况下3-4个月不变质,真空密封可保存一年以上。
太仓肉松在烹制上更有其独到之处:不断地翻煮,大锅内的原汁原汤,要在规定时间内全部收干在肉松里,肉又要煮到油脂全部泛起、滤尽,纤维酥而不烂。中间两次投放作料与翻炒的时间、火候前后不能相差几分钟。油脂含量、水份都要凭肉眼估计,肉一出锅就再也无法回锅重炒。因此,就是炒好的肉松,经仪器分析后,往往也分为一、二、三等品。
产品原料
太仓肉松对原料的要求是四个字:绝对新鲜。一头猪从屠宰到下锅,要严格控制在4小时之内,而且选用的是只需4个月就长大的嘉兴黑猪。正宗的太仓市肉松和市面上“太仓式”肉松的区别,在肉质的新鲜与否上大有文章。
创始人
太仓肉松的创始人是太仓市一位太仓糟油店主李梧江在度制糟油以后,感到瘦肉虽经炒制,但食后不免要嵌牙,又不能长期保存。于是他专心研究,不断改进,注意了味品的配合,制成了肉松。光绪十年,又有一位常熟支塘乡人名叫倪德,有一手高明的烹调技术,在他悉心钻研下,味道胜过李梧江制作的肉松,他一度到广东省当厨师,因而太仓肉松传入广东。倪从广东回太仓市后,在光绪十二年开设了倪鸿顺肉松店,生意兴隆。当时太仓市是清代的一个直录州,士绅往来众多,肉松逐渐成了官场礼品。太仓肉松于1915年曾荣获巴拿马共和国世界博览会银质奖。后倪又在沪、杭一带开设分店,除炒肉松外,还炒鸡松、鱼松、虾松等。
太仓肉松事件
起因
太仓肉松事件就是这样发生的。2003年10月26日,正是肉松销售进入旺季的时候。可就在这天,中国中央电视台突然曝光了太仓一些不法厂家利用“老母猪肉”违规生产肉松的丑行。一时间,天下大乱。太仓肉松在销售旺季从高峰跌倒了谷底,成为和陈陷月饼、金华毒火腿一样的不良食品代名词。
影响
货品下架、生产萎缩、销售停滞,这场无妄之灾几乎把这家拥有百年传承的老厂一棍子打死。幸亏这时,地方政府站了出来,一场声势浩大的整改和正名,终于将这家老厂保了下来。可是,活下来的他们面临的又是一个漫长的恢复期。事发时,太仓肉松食品公司总经理李耀球曾一脸苦笑地告诉记者:“最少,我们得用三年才能恢复元气。”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