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白金铠

白金铠

白金(1925年- 2009年),辽宁省东港市人,中国近现代真菌学家和植物病理学家。1948年7月毕业于长春大学农学系。是中国公认的玉米病害专家和腔孢菌分类专家,在玉米、高粱、大豆等病害研究和霜霉菌、黑粉菌目、腔孢菌等真菌分类研究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成就

在玉米、高粱、大豆等病害研究和霜霉菌、黑粉菌、腔孢菌等真菌分类研究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是中国公认的玉米病害专家和腔孢菌分类专家。在玉米和高粱病害防治研究方面,他注重病原菌变异和品种抗病性研究;在腔孢菌分类研究方面,他重视形态学和分生孢子的个体发育方式,同时开展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白金铠-生平简介

白金铠,1925年5月20日出生在辽宁省东港市大孤山镇一个当地很有名望的实业家庭里。他在兄弟姊妹四人中排行为长,从小就受到父母的厚爱并寄与极大期望。他上小学时,正是伪满时期,家乡的山河遭受日本侵略军的蹂躏。这在他幼年的心灵打下深刻的烙印,自此树立了发奋读书立志报国的理想。1942年,他中学毕业后考入了伪满奉天农业大学,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转入长春大学,主修农学专业,1948年7月毕业,获农学学士

大学毕业后,白金铠被分配到长春大学农学系工作,后转入沈阳农业大学任教,协助张际中讲授植物病理学。1954年2月,由于工作需要,他调到东北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专门从事植物病理学科研工作。该所后改为吉林省农科院,他在此一干就是30年。1984 年,受吴友三之邀调回母校沈阳农学院植保系工作,任植物病理教研室主任,为研究生主讲真菌学和高级植物病理学课程。他曾兼任中国植物学会真菌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第二、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东北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真菌地衣系统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Mycosystema》(真菌系统)、《植物保护学报》、《中国真菌志》、《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特产研究》编委,《真菌学报》主编。1985 年,白金铠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9年7月3日,白老因病医治无效,离开我们。

白金铠-工作简历

1948年7月 毕业于长春大学农学系。

1949-1953年 长春农业大学农学系转入沈阳农业大学植保系任助教、讲师。

1954-1983年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植物病理研究室主任。

1984-1991年 沈阳农业大学植保系副教授、教授、植物病理研究室主任。

白金铠-学术贡献

白金铠对真菌学有着特殊的爱好,上大学时就开始真菌分类研究。1957年,他发表了第一篇研究论文——“小行星3789东北霜霉菌”,报道了中国霜霉菌6属31种,其中新种1个,国内新记录种11个。该论文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后来被国内外许多。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学者所引用,被认为是霜霉菌研究的经典论作。

白金铠对真菌分类研究的范围是广泛的

涉及到霜霉菌、黑粉菌目锈菌、丝孢菌以及腔孢菌。在60年代,他同戚佩坤、朱桂香等经10余年的时间,踏遍吉林省平原山川,采集鉴定了大量的植物真菌病害标本,编著了《吉林省栽培植物真菌病害志》。书中系统地描述了2000余种真菌病害,并绘有病原形态图。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植物真菌病害专著,成为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参考书

在1984年白金铠调入沈阳农业大学后,主要从事球壳孢目真菌的分类研究,特别是对茎点霉(茎点霉属)、叶点霉(Phyllosticta)、壳二孢(Ascochyta)、壳针孢(Septoria)等大属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分类研究。这几个属在分类上具有重要位置和意义,尤其茎点霉和叶点霉是世界性分类难题。以往两属划分是以寄生部位的不同做为标准,但现代分类观点又注重分生孢子产生方式,有的文献将孢子有无氧化镁作为分属的标准,在应用上这两个属难于确定分类地位。白金铠一直重视半知菌的产孢方式和个体发育,认为半知菌分生孢子形态多样,过去的Saccardo分类系统未免缺乏进化观点;分生孢子的个体发育方式常是稳定的,体现了真菌的进化观点,作为属级分类标准是可靠的。在茎点霉等属分类上,他主张以分生孢子个体发育方式为基础,结合真菌的形态特征与宿主植物分类地位,在一定范围内划分大种,不主张设立变种。目前在白金铠的主持下,历经10年研究已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关于茎点霉等属的球壳孢目真菌志的编撰工作。

除霜霉菌半知菌外,白金铠还研究过锈菌黑粉菌目的分类。正是在这些领域,他培养了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主张真菌分类的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他认为植物病害诊断鉴定是植物病害研究及防治的基础,而一种植物病原真菌的名字是打开有关该菌研究资料的钥匙,因此研究植物病害要求其名字必须准确,否则研究工作难于进行。植物病原物的鉴定要求细致耐心,能抓住关键形态特征。生物界中各种生物形态特征并非完全为两个极端,也存在一些中间类型,其形态特征容易模糊,故掌握可靠的分类标准十分重要。他有一句至理名言:“显微镜下人人平等”。认识就是认识,不认识就是不认识。只有过硬的功夫才能使你从不认识到认识。正是靠这种过硬的功夫,他解决了无数实践中的难题。如一名博士研究生进行细辛叶枯病病原菌鉴定时遇到了很少见的菌刺孢属(Mycocentrospora),其形态特征与尾孢属(Cercospora)相象,若不掌握住分生孢子基部的附属丝作为分类关键,是难于将两属划分开的。确定病原后,该研究生顺利地进行了论文研究。

白金铠也十分注重真菌资源调查工作

鉴于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真菌资源的系统调查多为外国人所为,大量的真菌标本仍保存在国外的标本馆中,所以他每到一处都广泛收集真菌标本。1983 年到美国考察,1993年到台湾进行学术访问期间,他也采集植物真菌病害标本。目前在沈阳农业大学真菌标本馆,已收藏整理了上万号标本,为沈阳农业大学的真菌学研究奠定了雄厚基础。

白金铠-个人影响

白金铠一向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作为植病工作者,他始终紧密联系农业生产实际,把握科学研究的方向,使之服务于生产实践。

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70年代以来由于生产上大力推广杂交种,病害种类不断增多,为害日益加重,大斑病、小斑病、圆斑病、丝黑穗病等在全国玉米产区发生严重,为科学研究提出了新课题。“六五”、“七五”、“八五”乃至“九五”期间都设玉米病害综合防治攻关课题。白金铠选定了玉米病害这个主攻方向,主持国家“六五”玉米病害综合防治攻关课题。他几乎走遍了全国各地,进行广泛的病害调查研究,并将病原菌变异和品种抗病性鉴定作为研究的突破口。他深知,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变异性,二是遗传性,正是这两个基本特征构成了大千世界物种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病原菌和宿主植物在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下互相作用,互相选择。玉米品种的几次更替都是由于品种抗病性的选择压力而导致病原菌生理小种种群发生变化,致使品种抗病性丧失。究其原因,是由于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在寄主群体中有一控制抗病性的基因,在病原物群体中就相应地有一控制致病性的基因。在植物病理学领域中,白金铠一直坚持弗洛尔(Flor)的这一基因对基因假说,并应用于玉米病害的研究。1985 年他在《世界农业》第3期发表了题为《玉米大斑病的病菌变异与抗病育种》一文,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玉米病害研究领域内,白金铠发表了数十篇关于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圆斑病、茎腐病等病害的论文。正因为如此,确定了他在玉米病害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成为全国著名的玉米病害研究专家。1983年8-9月,白金铠率领中国玉米病害考察团对美国进行了学术访问,促进了两国在玉米病害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白金铠在玉米病害研究领域的成果在中国玉米抗病育种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除了玉米病害外,白金铠对高粱病害、谷子病害、大豆病害等也都做过较全面的研究。《杂粮作物病害》是他几十年辛勤劳动的结晶和精华,全书70万字,介绍了274种杂粮作物病害,引证1000余篇中外文献,充分反映了植物病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作为一名成功的植物病理学家,白金铠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承认和尊重,省内外许多植病工作者碰到实际问题都乐于向他请教,他也因此不断扩大研究领域,不断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

白金铠-主要论著

1 白金铠。小行星3789东北霜霉菌。植物病理学报.1957,3(2):137~154

2 白金铠,潘顺法。影响高粱丝黑穗病菌(Sphacelotheca reiliana)厚垣孢子萌发因素的研究。植物病理学报.1964,7(2):53~59

3 白金铠,戚佩坤,潘顺法。高粱、玉蜀黍属丝黑穗病菌交互接种试验结果。植物保护学报.1964,3(3):216

4 戚佩坤,白金铠,尾孢属(Cercospora)的几个新种。植物分类学报.1965,10(2):110~114

5 戚佩坤,白金铠,朱桂香。吉林省栽培植物真菌病害志。北京市:科学出版社,1966

6 白金铠,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分类位置的变动。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80(3):1~7

7 白金铠,侯天爵。锦鸡儿缝裂壳孢菌(Petrakomyces caraganicola Pai et Hou)新种。植物病理学报.1981,11(1):61~62

白金铠-人物评价

对待科学研究,他有严肃认真的态度,每个试验都一丝不苟。在白金铠的研究档案里完整地保存着他所承担的每个课题的各项实验原始记录,几十年如一日。他对什么工作都是善始善终。

他总是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青年时期他曾受到过严重挫折,1957 年,他被错误地戴上了“右派”帽子,但他并未气馁、消沉。他仍执着地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以实际行动去实践一名科学家爱党爱祖国的理想。正是在不平凡的年代他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著作,从而受到了俞大绂戴芳澜裘维蕃吴友三周宗璜等老一辈植病学家的好评。1979年平反后,他更加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地向更高的科学目标迈进。

他严守师德,为人师表,凡要求别人做到的,他一定自己先做到。即使70岁高龄,他仍天天坚持到实验室工作。凡有求于他的学术问题,都能得到满意的解答。白金铠虽德高望重,但从不居功自傲。与同志们共事,无论年长年少,他都平等待人,以诚相见。他经常鼓励学生立大志,奋发向前。他常说:“青年人要超过老先生,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作为一名老教师要尽全力帮助年轻人,甘为人梯,为他们铺路”。他根据自己的亲自经历,曾多次在学生中作爱国主义教育讲演,其中有“怎样才能成长为一名科学家”、“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千万不要忘记国耻,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近代科学技术的几次转移及其发展趋势”等。他的演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由于他科研成果卓著,教书育人工作出色,1983年获吉林省科协系统先进科技工作者奖,1989年获沈阳市模范教师奖,1991年获全国优秀教师和沈阳市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1984年回到母校沈阳农业大学开始培养研究生

他虽已耳鬓染霜,但忘我的工作精神不减,多年来一直坚守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先后为研究生讲授过真菌学、真菌生物学及高级植物病理学等课程,培养硕士研究生17人,博士研究生14人。他们都已成为各自工作岗位上的骨干。白金铠在植物病理学和真菌学领域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著作15部,译著2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三委一部表彰奖、农业部一等奖,及省级一、二、三等奖多次。他一生追求学问,不图名利,堪称后人学习的楷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