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台北动物园

台北动物园

台北动物园(英文名:Taipei Zoo;别称:台北市立动物园、圆山动物园、木栅动物园)是1915年设立的动物园。原址在中国台北圆山,现址位于台北市文山区新光路二段30号,隶属台北市教育局,全园占地182公顷,园内包含8个户外展示区,6个室内展示馆、5个环境教育教学场所,有亚洲象、亚洲貘等各种动物300种3000只左右。

1914年,日本人大江氏在圆山开设一处供民众观赏花木与动物的园地。1915年,台北厅政府将之收买,改为官营动物园,当时以哺乳类、鸟类及爬行纲为主,中国台湾本土动物比例甚高。1944年,中国台北开始遭空袭,台北动物园管理方担心栏舍损坏后豢养动物四散逃逸、伤人,因此处死许多动物。战争结束后初期,台北动物园动物数量较少。1950年代开始,台北动物园扩建并大量引进新动物,新增兽栏园区,并开始以动物表演、动物展览会等活动吸引游客。1986年9月14日,台北动物园移往木栅的新址。2008年底,中国大陆赠送了“团团”“圆圆”这对大熊猫给中国台湾。2014年,台北动物园庆祝建园100周年。2022年11月19日,大熊猫“团团”在台北动物园去世。2023年,在中国台湾土生土长的大熊猫“圆仔”满9岁,台北动物园在9月举办研讨会,目的是为“圆仔”觅偶。

台北动物园所在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区域四季变化明显。整个园区被次生林山坡地所围绕,是一处结合自然景观形成具生态特色之休闲场所。

发展沿革

开办初期

1895年,日本割占中国中国台湾后,大批日本殖民者涌入中国台湾。1914年,日本人大江氏在台北市圆山开设一处供民众观赏花木与动物的园地,作为一家私人的小型动物园经营,当时展出的动物以哺乳类、鸟类及爬行纲为主,大多是中国台湾本土动物。

1915年,日本殖民者的中国台湾总督府为纪念统治中国台湾20年,从大江氏手中收购了这家动物园,将之改为官营。台北厅政府随后对动物园进行了改造扩充。

圆山时期

1916年4月20日,台北动物园举行了开园仪式。后来,动物园规模不断扩大,品种逐渐丰富。至1931年,计有哺乳类动物9目21种,鸟类11目26种,爬虫类4目5种,较名贵的有猩猩、云豹等,日平均观览人数700余。

1944年开始,太平洋盟军开始对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北市进行空袭。台北动物园担心万一动物园被炸,栏舍损坏后豢养动物四散逃逸、伤人,为此决定将诸如熊、狮子等大型凶猛动物一律处死。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正式收回中国台湾,台北动物园也被接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动物园内动物很少,到1946年底,园内只有动物178头,职员只有4人。

1950年开始,台北动物园开始扩建并大量引进新动物,新增兽栏园区。1952年,台北动物园购买了一批动物,包括象、豹、熊、狮等等,使得园内动物种类越来越多,同时,台北动物园开始以动物表演、动物展览会等活动吸引游客。其中动物表演每逢假日演出固定节目,曾演出的动物包括狗、猴、狮、熊及鹦鹉等。动物表演持续近30年,一直到1979年。

木栅时期

到了1986年,由于圆山原址无法扩建,台北动物园迁到台北市文山区的木栅地区,改称木栅动物园。同年8月15日,圆山动物园正式关闭,9月14日,圆山动物园的动物们从圆山搬迁到木栅。2008年底,中国大陆赠送了“团团”“圆圆”这对大熊猫给中国台湾。自从“团团”“圆圆”入住台北动物园并开放民众参观后,2009年台北动物园的游客数量达到370万人次,比2008年增加了50万人次。

2014年,台北动物园建园100周年,为让民众一窥动物园的“前世今生”,园方于该年3月在入口广场设置3个大门意象,从第一代的动物明星、猩猩属“一郎君”到圆山时期的“台柱”大象林旺再到木栅时期的树袋熊。2022年11月19日,中国大陆赠送给中国台湾的大熊猫“团团”在台北动物园去世。截至2023年,“团团”和“圆圆”的大女儿,也是第一只在中国台湾土生土长的大熊猫“圆仔”已满9岁,台北动物园同年9月举办研讨会,邀请四川卧龙大熊猫保育基地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地动物园就大熊猫配对交流研讨,目的是为“圆仔”觅偶。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台北动物园位于中国台北市文山区新光路二段30号。其所在的台北市位于台湾岛北部,台北盆地的中央,地处北纬24°57′—25°12′,东经121°27′—121°39′范围内。

气候环境

台北动物园所在区域地处东亚大陆与太平洋之间,受干冷的蒙古高气压与暖湿的太平洋高气压交互影响,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区域四季变化明显,3月至5月为春季,6月至8月为夏季,9月至11月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夏季高温,冬季潮湿多雨。年平均日照市总时数1405.2小时。该区域位于台风路径中,每年5月至11月常受台风的侵袭,尤其以7、8、9三个月最频繁。

地形地貌

台北动物园所在区域主要地质构造包括褶皱轴及断层线,皆呈东北或东北东走向。该市主要褶皱为四分子、外双溪向斜,主要逆断层由西北向东南依次有金山区、脚、基隆市台北市、仑头、碧潭、新店等逆断层。

园区规模

园区占地

台北动物园现址占地182公顷,为全世界都市型前十大动物园,号称亚洲最大的动物园,比圆山旧园大30倍。

景区布局

台北动物园园内包含8个户外展示区、6个室内展示馆、5个环境教育教学场所。整个园区被次生林山坡地所围绕,是一处结合自然景观形成具生态特色之休闲场所。园区室外有台湾乡土动物区、非洲动物区、沙漠动物区、澳洲动物区、蝴蝶公园、长臂猿岛区、水鸟区、儿童动物区、亚洲热带雨林区、温带区等动物区;室内有夜行动物馆、极地动物馆、凤蝶总科馆、企鹅馆、树袋熊馆、昆虫馆、水族馆等。

园区动物

台北动物园已有各种动物300种3000只左右。亚洲热带雨林区为潮湿多雨的密林,里面镇园之宝有亚洲象、亚洲貘、河口鳄鱼、大蟒蛇、老虎、花豹等;温带区里则有麋鹿美洲野牛、河狸等许多濒临绝种的动物;树袋熊居住在儿童动物区中,小企鹅属则栖息在极地馆温带林区中。在非洲动物区有河马、非洲象、犀牛等旷野动物;以灯光控制环境的夜行动物馆里,栖息着褐林枭、白鼻心等夜行动物50余种;大鸟园里则有各种世界异鸟。

园区特色

台北动物园的特色是展示环境的布置上采用“地理生 态展示法”,即创造出与动物原生地最接近的生活环境,使动物不必去改变其生活习性,脱离铁笼栏舍的束缚,有自由的活动空间,也让游客更能了解动物。台北动物园内还有儿童游乐场和野餐区,是一座具有教育、研究、保护及娱乐功能的动物园。新园摆脱市区的喧嚣,在群山环绕中向人们提供了一个休憩空间及学习园地。

主要景点

室外展示区

儿童动物园

2004年11月,儿童动物园开幕,该园是由原本的可爱动物区改建而成,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生的的自然教学而设,以埤塘、水田等湿地与郊野生态造景为主。儿童动物园以“田野生态展示区”“本土农村生态展示区”“农庄动物展示区”“宠物主人教室”构成。

台湾乡土动物区

台湾乡土动物区展示中国台湾的原生动物与栖息环境,展场模拟了动物原生栖地的生态环境。其知名动物有中国台湾小麂梅花鹿、白鼻心、中国台湾熊瞎子、中国台湾野猪、中国台湾台湾鬣羚赤腹松鼠水獭亚科、大冠鹫、中国台湾猕猴属。原生动物区展示20余种中国台湾本土野生动物,以高比例的中国台湾特有种与亚洲种著称,其中包括一些珍贵品种,如蓝腹鹇、梅花鹿、云豹等。

亚洲热带雨林区

1998年,亚洲热带雨林区落成,该雨林区主要是模拟东南亚热带雨林的生态景观,按照展示动线规划成了河口生态、密林生态及林缘生态三大展示区。亚洲热带雨林区是中国台湾岛内首座兼具雨林景观与活体动物的生态展示场。亚洲热带雨林区的知名动物有鳄鱼、长臂猿、老虎、猩猩等。

沙漠动物区

沙漠动物区以矗立的棕榈科模拟中东地区的热带沙漠环境,该区展示最具沙漠动物代表性的单峰驼双峰驼,还有剑角羚羊阿拉伯大羚羊旋角羚等。

澳大利亚动物区

澳大利亚动物区展示澳大利亚特殊的生态环境和动物。澳大利亚动物区有许多澳大利亚特有的白千层属,澳大利亚动物区有仅分布在澳大利亚的大灰袋鼠及体型名列世界第二和第三的走禽——鸸鹋鹤鸵袋鼠是澳大利亚动物区最具特色的代表,展示种类多达六种。

非洲动物区

非洲动物区模拟非洲草原的生态环境,主要展示以中大型动物,大多数采用混群展示,利用邻近水塘的树荫与灌丛模拟东非莽原动物聚集的场景。非洲动物区展示动物中有数种被列入华盛顿公约,受国际贸易公约管制的濒危珍稀物种,包括非洲象、斑马、河马、犀牛、黑猩猩、长颈鹿等。

温带动物区

温带动物区主要展示栖息于温带草原和森林中的动物,如:普氏野马美洲野牛美洲狮猞猁、河狸、水獭亚科麋鹿棕熊熊瞎子小熊猫属、浣熊等。其中蒙古野马、美洲野牛和麋鹿,都是早已在野外绝迹的大型动物。

鸟园区

鸟园区位于动物园东南方,占地约4公顷,知名动物有红鹳属非洲鸵鸟等。鸟园区包括鸟类形态区、雉类与珍禽区、鹤园、鹦鹉房、生态鸟园及水禽区,展示鸟类约140种。

蝴蝶公园

凤蝶总科公园的特色是对蝴蝶活体的展示。让游客在花木扶疏的蝴蝶公园中随时可见色彩缤纷的各类蝴蝶。

其他景点

水鸟观察区为一湖泊,用以吸引许多鸟类迁徙过境或定居。而湿地生态公园有完整的湿地生态体系的展示。虫虫探索谷为一天然的溪谷,适于观察自然生态。

室内展示馆

两栖爬虫动物馆

两栖爬虫动物馆设计分为湿地、热带雨林、温带森林和沙漠四大类,以不同的生态系展示各种两栖爬虫活体动物的生态环境。除了模拟栖息地之外,馆内还规划了 “演化”“形态与构造”“栖息环境”“行为”“生活史”“多样性”“两爬与人”“保育”“小心毒蛇” 等主题的图文教育及标本解说,并重视本土物种的典藏,举办了一系列以中国台湾为主题的特展。

夜行动物馆

1989年,夜行动物馆开放。夜行动物馆利用光线控制营造黑夜的环境,使游客能够观察夜行性动物的生活状态。此馆展示区共两楼。一楼展示大厅可观察猫头鹰、肆猫、蜜熊、浣熊、岢岚绒䶄、巨水鼠、白鼻心等小型灵长目及小型猫科,二楼则以软骨鱼硬骨鱼纲有袋类异关节总目两栖纲爬行纲、鸟类为主,二楼后半区还有中国台湾溪流原生种淡水鱼及古代鱼的展示。

无尾熊馆

1999年8月,无尾熊馆从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库伦宾保护区引进了两只公树袋熊(又名无尾熊、考拉),命名为哈雷和派翠克。2001年9月,母树袋熊丽琪和夏娃来到台北动物园。2003年10月,丽琪为无尾熊馆新添了一只公的树袋熊宝宝,命名为Q比。2004年10月,该馆又引进一对树袋熊,分别是珍珠和Matty(公)。2004年,树袋熊哈雷诊断出患有鼻腔癌(侵犯上颚骨、鼻中膈及鼻腔的软骨及骨混合瘤),经兽医学建议于同年11月1日上午安乐死

企鹅馆

企鹅馆位于温带动物区,主要展示王企鹅黑脚企鹅。企鹅馆有有量身订制的房间和水池,以及完整的企鹅生态图文解说。2001年9月,由园方培育出第一只小企鹅属,由民众投票命名为黑麻糬。

蝴蝶馆

蝴蝶馆是对蝴蝶活体的展示,让游客在造型特殊、巨大透明的玻璃温室中随时可见各类蝴蝶。

昆虫馆

2005年4月24日,昆虫馆开幕。昆虫馆共有两层楼,一楼包括网室生态区、食草栽培温室、昆虫未来馆、昆虫特展室,二楼有序幕展示室、多媒体教室、中国台湾区昆虫、中国台湾区温室、夜行昆虫区。

熊猫馆

2008年,熊猫馆建成,熊猫馆给“团团”和“圆圆”使用面积总共有1320多平方米,包括了近700平方米的室外展示场、约482平方米的室内展示场。熊猫馆的竹子仓库可以存放五吨也就是一个星期的竹叶。之后“团团”和“圆圆”的大女儿,也是第一只在中国台湾土生土长的大熊猫“圆仔”也在该馆展出。

文化交流

纪念搬家活动

1986年,滚石唱片集合了齐豫黄韵玲李宗盛潘越云周华健张艾嘉等实力歌手录了一首《快乐天堂》,并出了同名唱片,就是为了纪念动物园搬家。

两岸互赠动物

2008年11月6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台北市共同公布两岸互赠大熊猫、台湾鬣羚梅花鹿珙桐。其中,长鬃山羊、梅花鹿各一对为中国台湾同胞回赠大陆同胞的两种珍贵动物,均由台北动物园选出。

园区服务

台北动物园园区内还设有儿童游乐场和野餐区,服务中心提供有婴儿车,残障车出租、播音、医护等服务。

相关轶事

毛猩猩“一郎君”

1925年,日本天王寺动物园赠送猩猩属“一郎君”给台北动物园,由于它脸部表情丰富,许多行为又和人类相似,很快就成为动物明星。复刻的1940年代动物园大门就有它的图像。

大象“林旺”

大象“林旺”曾经是台北动物园里最有名、也是最老的动物。“林旺”有大半生都是在台北动物园度过。“林旺”于1917年生于缅甸。1942年日本进攻缅甸,包括“林旺”在内的一群大象被日军征用,担任粮食、弹药的搬运和拖拉大炮等工作。在1943年的一场战役中,孙立人将军指挥的中国远征军俘虏了为日军工作的“林旺”及其他12头亚洲象。后来,其中4头大象被送到北京、上海市、南京和长沙市的动物园,而“林旺”等三头大象则被安置在广州市的一座公园里。1947年,中国国民党将军孙立人带着“林旺”渡过中国台湾海峡,来到高雄市。1954年,孙立人决定将林旺送给当时位于圆山的台北动物园。从此,“林旺”成为台北动物园的镇园之宝和中国台湾岛内的动物明星。2003年,“林旺”以86岁高龄去世,是当前文献记载全世界最长寿的亚洲象。

相关事件

2024年11月16日,中国台湾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视频称,当天有2名游客在台北动物园私自跨越鬣狗科区的栏杆,试图与两只斑鬣狗接触,还一度蹲下伸手挑逗,疑似想要喂食。对此台北动物园发布声明回应称,当事斑鬣狗傍晚回到室内场地,经初步观察尚无明显异常。园方呼吁,游客不要做出危险行为,不仅会让自己身陷危险,也会对动物产生不好的影响。针对当事游客的不当行为,园方将在征求专业人士意见后,追究其法律责任。

相关评价

台北动物园是全世界都市型前十大动物园,号称亚洲最大的动物园。整个园区被自然次生林地所围绕,是一处结合自然景观独具生态特色的休闲场所。(《环球》杂志 评)

参考资料

台北动物园,一页台湾史.新浪网.2024-02-17

Ten photos from across China: Aug 30 - Sept 5.中国日报网.2024-11-18

台北市动物园:大熊猫来台后将赠大陆梅花鹿.凤凰网.2024-11-18

台北木栅动物园.中国台湾网.2024-02-17

台北木栅动物园.中国台湾网.2024-11-18

台北动物园建园100周年 三大门讲述园区前世今生.环球网.2024-11-18

大熊猫“团团”遗体将被做成标本,台北动物园:“圆圆”情况非常正常.今日头条.2024-11-18

【台北动物园将办研讨会,为大熊猫“圆仔”找对象】大陆赠送给台湾的大熊猫“团团”和“圆圆”的大女儿,也是第一只在台湾土生土长的大熊猫“圆仔”已满9岁,台北市动物园9月将举办研讨会,邀请四川卧龙大熊猫保育基地及香港、澳门等地动物园就大熊猫配对交流研讨,希望为“圆仔”觅偶。台湾《联合报》引述台北市动物园.今日头条.2024-11-18

台北的地理、水文与气候.中国台湾网.2023-10-19

台北市概况.中国新闻网.2023-10-19

臺北市的生物多樣性.臺北市生物多樣性資料庫.2023-10-21

【景点推荐】“金童玉女”新家—台北动物园.中国台湾网.2024-11-18

鍙板宝锷ㄧ墿锲唺鐚棣栧害旋濆厜.大众网.2024-11-18

范景翔献声《快乐天堂》公益之声版 制作人杨钧尧保驾护航.搜狐网.2024-11-18

台湾一男子翻越动物园栏杆 伸手挑逗两只斑鬣狗.今日头条.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