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月刊
《创造月刊》是创造社主要文学刊物之一,1926年3月在上海创刊,1929年1月停刊。《创造月刊》的革新成为了这个时期同人刊物政治化转向的一个典范。《创造月刊》是创造社最为重要的刊物之一。
期刊介绍
《创造月刊》是创造社的后期刊物,主要以登载文学创作和评论为主,同时也兼顾翻译论文,其中新诗创作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创造社的发展后期,刊物已经明显表现出转换方向的态度,开始倡导和创作后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郭沫若在《创造月刊》第1卷第3期发表了《革命与文学》一文,首次提出“我们所要求的文学是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的文学”。成仿吾在1928年2月1日出版的《创造月刊》第1卷第9期发表了《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号召“我们努力要获得阶级意识”,并“努力把握唯物的辩证法的方法”。他们曾一度计划与鲁迅等人组成联合战线,恢复《创造周报》作为共同园地从事进步的文学活动,但由于新加入的创造社成员如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等认为这不足以代表一个“新的阶段”,遂废除前议,另行创刊《文化批判》。《创造月刊》上的重要作品还包括郭沫若的诗《瓶》,张资平的小说《寒流》,成仿吾的《文艺批评杂论》,陈南耀的介绍《海洋作家比野陆蒂》,冯乃超的《艺术与社会生活》,李初梨的《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等文章,这些作品要求文学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面向工农大众,作家要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对五四以后的文学和鲁迅等作家,却作为资产阶级小布尔乔亚意识代表进行偏激的批判。由此引起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使得《创造月刊》成为创造社后期的重要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