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米卡洛:Individual Differences,别名:个别差异,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
孔子提出智力的“上智”“中人”“下愚”差异观,柏拉图也强调每个人的自然素质独特,适合不同工作。1859年,查尔斯·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指出种族内差异促进生命进化。他的亲戚高尔顿受此启发,开始研究人类个体差异,并于1869年出版《遗传的天才》,开创人类个体差异研究领域。189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纳等人系统阐述个别差异心理学,1900年斯特恩首次使用“差异心理学”名词。差异心理学分为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前者指不同群体间的差异,后者指个体在心理生理上表现出的稳定而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基于遗传素质并通过后天实践形成。
研究历史
孔子曾提出关于智力的“上智”“中人”“下愚”三种类型的差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曾提出:“没有两个人生长得完全一样,每个人都以自己已的自然素质而区别于另一个人,因此某种工作对这个人适宜,对另一个人是另一种工作适宜。”
理解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发生在1859年,这一年查尔斯·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达尔文的理论指出,生命高级形式的进化部分归因于种族内各种生命形式之间的差异。他假设,如果种族的各个成员存在差异,那么在某些环境下,具备某些特性的成员会比其他成员更容易适应或更为成功。这些具备最佳或最具适应性特性的个体将存活下来,并以适应性差的个体为代价繁衍后代,这些幸存者将他们的特性传递给下一代。通过这一过程,生命逐渐进化到当前的复杂和智能化水平。
达尔文的理论很快被他的亲戚弗朗西斯·高尔顿爵士应用到对人类的研究中。基于适者生存和个体差异的概念,高尔顿开始研究人类中某些人显示出的比其他人更为适应的特性。他在1869年出版的《遗传的天才》一书中明确提出了这一理论。随后,高尔顿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以证明他的观点的正确性。他主要关注人类的感觉和运动机能中的个体差异,如反应时间、视觉敏锐性以及身体力量等。高尔顿的工作开创了人类个体差异知识的研究领域,这一领域成为科学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89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纳等人在《个体心理学》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个别差异心理学的宗旨范围和方法。1900年,劳伦斯·斯特恩在《论个别差异的心理学:关于"差异心理学"的观点》中首次使用“差异心理学”这一名词。差异心理学的范围非常广泛,概括起来可以分为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群体差异指的是以人的某种属性相区别的群体之间的差异,如年龄差异、性别差异、民族差异等。个体差异指的是个体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又称个别差异。它是个体在其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活动形成的。
产生原因
人与人之间个体差异的形成,主要受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的影响。这些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这种交互作用贯穿于人的一生。
遗传
遗传是一种通过父母细胞核里染色体上的基因,将上代的生物特征传递给下代的生物现象。每个人不仅通过基因继承了父母生理上的特点,而且在不同的条件下,基因组成成分和排列组合还会发生变化,这就构成了每个人独特的遗传素质和遗传因素,成为人与人之间个体差异的生物前提。遗传因素的特点决定着大脑皮层的分析与综合的能力,从而制约着个体心理的发展。特别是遗传因素影响人的神经系统的特性,如神经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等,这些特性影响着条件反射形成的快慢以及动力定型改造的难易程度。即使神经过程灵活性不同的学生经过训练后灵活性有所提高,但他们之间的差异依然显著。
环境
环境是人的个体差异形成的外部因素。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生物有机体共有的,对于维持生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如食物、空气等。社会环境则指人具有的社会生活条件,如家庭、同伴、集体等。环境的影响在个体出生之前就已开始显现,如胎儿的营养状况、母亲的身体状况等都会对个体差异的形成产生重要作用。胎儿生长环境的异常,常会导致个体出生后智力发展的滞后。然而,并非一个人周围的所有事物都是影响他心理发展的环境,也并非环境中的所有事物都对一个人的心理发展产生同样的影响。只有那些与人的社会生活产生一定联系的环境因素,才会对人的心理发展产生显著影响。人与人之间所处环境的不同,对人的心理差异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教育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则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其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教育的目的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引导学生的心理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教育的过程由教师和专门的教育工作者实施。因此,教育也是人的心理差异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人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其心理发展水平也会有所不同。
表现类型
医学
药物剂量:个体差异可能导致药物剂量的调整。对于某些个体,可能需要增加剂量以达到预期的疗效,而对于另一些个体,则可能需要减少剂量以避免不良反应。
药物代谢:个体差异可能导致药物代谢的快慢不同。有些患者可能较快地代谢药物,导致药物浓度下降,疗效不足;而有些患者则可能较慢地代谢药物,导致药物浓度升高,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药物疗效:个体差异可能导致药物疗效的差异。有些患者可能对药物非常敏感,疗效显著;而有些患者则可能对药物不敏感,疗效不佳。
药物不良反应:个体差异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有些患者可能对某些药物非常敏感,容易发生不良反应;而有些患者则可能对药物不敏感,较少发生不良反应。
教育教学
在学校里,学生没有两个人完全相似,学生在视力和听力、智慧和思维方式、兴趣志向、动机与焦虑、精力与毅力、情感的稳定性、家庭背景等许多方面的差别,影响到对他的教育效果和学习的好坏。
长期的教育实践证明,每个学生在思维能力的发展上都存在着差异。形成差异的原因有先天的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的教育因素。科学研究与实践证明,个性素质状况与能力状况有直接联系,而生理素质又往往与遗传有关,人的获得性遗传能够使某些因素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但是,后天的培养教育,才是个体素质差异形成的重要原因。思维能力发展的个性差异,体现为不同对象对思维品质存在差异,即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拍象性、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强弱各异,千差万别。思维能力发展差异,还表现为思维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人根据实验统计的结果,把思维水平划分为五大类,即超常、偏高、中常偏低、低常。不同的个体在年龄的某一阶段、都以不同的方式萌属于某一类。但这五类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是可以通过教育逐渐改变的。
相关学科
差异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包括内隐与外显)在个体与群体间差异的性质及起源的心理学分支,起源于19世纪后期。高尔顿通过设计感知运动技能测验、收集多样情境资料及发展统计技术,对个体差异研究做出重大贡献。比纳则率先系统地阐述了差异心理学的宗旨、范围和方法。然而,“差异心理学”这一术语首次出现在德国心理学家W.L.斯腾1900年所著《论个体差异心理学》的副标题中,后该书修订再版时更名为《差异心理学的方法论基础》。差异心理学的研究进展与心理测验、发生学、发展心理学等领域紧密相关,从后者中获得诸多助益。其研究方法包括常用的测验方法,以及比较不同生物与环境条件下的反应来分析行为差异。研究内容广泛,涵盖个体差异(人与动物)的范围与分布、遗传与环境的影响、智力的性质(如智力的构成与偏差)、群体差异(如性别、种族、文化差异)等。
参考资料
每周一个心理名词: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微信公众平台 台州市心理健康咨询中心.2024-11-19
一文读懂药物治疗中的个体差异及其对疗效的影响.国际旅游岛商报.202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