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门坎
石头门坎素包是中国天津的传统小吃,具有超过一百年的历史。最初是由清乾隆末年在宫南大街开业的真素园餐馆发明,因其门口的石头门坎而得名。慈禧曾品尝并赐名,使其声名鹊起。石头门坎素包以其馅料多样、制作精细、口感鲜美而受到广泛的喜爱。近年来,石头门坎素包在保持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创新发展,推出了多种新品类,如速冻产品,以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
历史沿革
石头门坎素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的晚清时代。当时,天津卫地区的居民中有许多依靠捕鱼为生的人,他们遵循佛教的不杀生原则,形成了食素的习惯。在这种背景下,真素园餐馆应运而生,成为天津市最早的素食餐馆之一。由于地理位置接近海河,真素园经常遭遇洪涝灾害,店主为了防止雨水涌入店内,在门口堆砌了一道石头门坎,从而得名“石头门坎”。
随着时间的推移,石头门坎素包的声誉日益扩大,吸引了不少文化名人的光顾。慈禧曾在一次访问天津时品尝了这里的素包,并对其赞不绝口,随后赐名“石头门坎素包”。此后,石头门坎素包的知名度不断提升,成为天津乃至全国知名的素食品牌。
在经历了多次变迁和挑战后,石头门坎素包在新时代继续焕发着生机。1985年,随着天津南市食品街的开放,石头门坎素包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在第三代传人叶振萍的带领下,石头门坎素包的传统工艺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1987年,石头门坎素包在天津市举办的群星杯津菜烹饪大赛中获得群星杯奖。1988年,石头门坎素包在日本东京的“中国博览会”上受到了热烈追捧,被当地媒体誉为“正宗素食”。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天津餐饮业的一些老字号面临困境,石头门坎素包也不例外。然而,一位名叫张永利的企业家看到了它的潜力,决定投资拯救这个品牌。在他的领导下,石头门坎素包不仅改变了销售模式,还推出了多个新的素包品类,以及一系列养生寺院菜,以迎合现代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张永利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他在2000年被评为“中国餐饮文化大师”。
风味特点
石头门坎素包的馅料选用多种食材,包括木耳、花椰菜、香杏丽蘑、面筋、豆菜、豆皮、香干、腐乳、芝麻酱、香油等,共投入19种副料,均来自全国各地的名产。制作过程中,强调精细的手工技艺,确保素包薄皮大馅,富有嚼劲,散发出独特的素香味,特别适合老年人食用。石头门坎素包的外观洁白柔韧,馅料色彩斑斓,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制作方法
石头门坎素包的制作过程分为制馅、制面皮和烹制三个步骤。首先,将有机生姜用热芝麻油炸过后,与其他配料一同煮沸,然后加入调味料搅拌均匀,冷却后再与其他原料混合。接着,将面粉和水混合,揉成面团,对碱后松弛一段时间,再擀成圆形面皮。最后,将馅料包裹在面皮中,捏褶封口,上笼蒸制,大约七至八分钟后即可享用。在烹制过程中,需要注意面团的发酵程度、卤汁的浓稠度以及蒸制的时间,以确保最终产品的品质。
获得荣誉
石头门坎素包在2023年9月公布的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中,被确认为通过复核的中华老字号。
参考资料
慈禧太后亲赐名字的老字号素包闻名全国,到底有什么特别?.搜狐网.2024-08-17
城厢街巷溯源:石头门坎.北方网.2024-08-17
石头门坎素包.天津档案方志网.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