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性之
郑性之(1172年—1254年)字信之,初名自诚,号毅斋,因避赵昀作藩王时贵诚名讳,遂改名,长乐十都人,生于宋乾道八年(1172年),卒于宝祐二年(1255年)。
郑性之年少家贫,勤读,初受学于朱熹。曾任知枢密院事,最高军事长官兼参知政事(相当于副丞相)。他一生勤奋好学,对朱熹感恩戴德,不但为朱熹理学"解禁"奔走呼号,后来还利用职权把朱熹理学上升到南宋官方哲学的高度,影响中国历史数百年之久。
人物生平
嘉定六年(1213年)三月召对,以崇圣学教太子为先;次论立国根本在于人才,人才所以能立国,在于气节;三论钱法、边防、军政等事,受到赵扩的重视,任秘书省正字。
嘉定八年(1215年)正月迁秘书郎。他上奏说:“现在的大患不在于垂亡的金朝,而在于新兴的蒙古,应选择二三员大帅,委以边防重任。”
嘉定十二年(1219年)召为左侍郎官,上言从严处置贪官。
嘉定十三年(1220年)兼国史院编修官,又除将作监。时太子未立,建议立长子,宁宗准其所请。
翌年(1224年),赵扩死,权相史弥远废太子,拥立皇侄沂王赵昀,是为理宗。性之任集英殿修撰,知隆兴府。
宝庆三年(1227年)迁宝章阁侍制,升任江西省安抚使。性之因病请求奉祠休养,乃提举玉隆万寿宫。
绍定六年(1233年),史弥远死,理宗亲政,任性之为敷文阁侍制,知建宁府。
端平(1234年)拜吏部侍郎。他向理宗建议:广开言路,巩固边防,收拾人心,徐图恢复。理宗表示赞成,升他为左谏议大夫兼侍读。他又向理宗建议,要先宽法令,与民生息,培养国力,然后再出师收复中原。不久升任端明殿学士。
端平三年(1236年)拜参知政事(副承相)。后因明堂礼成,雷雨大作,性之引咎辞职。赵昀御笔勉留,命兼同知枢密院事,性之力辞不允。时淮东总领吴渊入朝,为御史唐鳞所论。理宗欲留渊,性之密奏不可,唐璘反疑性之庇之,遂劾性之“宽而无制,懦而多私”。唐系性之学生,且受性之保举为御史,因此他的奏疏引起轰动。性之并不争辩,而且认为唐璘所言切中自己的弱点。后唐璘也对自己的鲁莽表示后悔。
嘉熙元年(1237年)性之辞相职,改任资政殿大学士,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性之固辞,改提举临安洞霄宫,后加观文殿学士,退休回乡。
宝祐二年(1255年)卒,年82岁。后赠少傅,谥文定。著有《端平奏议》、《宋编年备要》。
史籍记载
《宋史卷四百一十九·列传第一百七十八》
个人作品
《落梅》
夜来几阵隔窗风,便恐明朝已扫空。
点在青苔真可惜,不如吹入酒杯中。
《梅花》
先生多在山中宿,为爱横斜影上窗。
茁发僧从深涧徙,肩奴过别峰扛。
和羹宰相调金鼎,止渴将军拥碧幢。
空谷不知如许艳,沽来村酒且开缸。
《南枝开北枝未开》
山北云衣裹萼红,山南莫恨雪乘风。
眼前开谢人心别,醉裹吟哦我辈同。
春意收香归鼎实,月梢留影印阶空。
诸君行试调羹手,来岁花边独钓翁。
亲属成员
祖父:郑天将
父亲:郑永年
儿子:郑德起
后世纪念
状元坊:在闽清县东仁寿里,嘉定元年为郑自诚(即郑性之)立。
参考资料
状元郑性之是长乐十都人.福州市长乐区人民政府.2023-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