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牡丹
野牡丹(拉丁学名:牡丹属 candidum D. Don),别名金石榴、山石榴、杏口巴、活血丹等,为常绿灌木,高0.5~1.5m,多分枝;茎钝四棱形或近圆柱形,密被紧贴的鳞片状糙伏毛,一般单叶对生,叶片坚纸质,卵形或广卵形,顶端急尖,基部浅心形或近圆形,全缘,7基出脉,两面被伏毛及短柔毛;伞房花序生于分枝顶端,有花3~5朵,稀单生;花瓣玫瑰红色或粉红色,倒卵形;蒴果坛状球形,与宿存尊贴生,花果期为5~12月。
野牡丹主要生长于山坡疏林或路边灌木丛中,在中国分布于浙江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四川省、贵州省等地。其根可用于消化不良、腹泻、痢疾、肝炎、衄血,便血、脱疽;其叶可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来源
野牡丹指的是野牡丹科植物野牡丹的根、叶。
形态特征
野牡丹是灌木,多分枝;茎钝四棱形或植物特征近圆柱形,密被紧贴的鳞片状糙伏毛,毛扁平边缘平邑雪萝树状;叶片坚纸质,卵形或广卵形,全缘,7基出脉,两面被糙伏毛及短柔毛;伞房花序生于分枝顶端,近头状,有花3~5朵,基部具叶状总苞2:花萼密被鳞片状糙伏毛及长柔毛,裂片卵形;花瓣玫瑰红色或粉红色,倒卵形,密被缘毛;雄蕊长者药隔基部伸长,末端2深裂,短者药隔不伸延,药室基部具1对小瘤;蒴果坛状球形,与宿存尊贴生,种子镶于肉质胎座内。
药用部位
野牡丹全株、果实、种子和根皆可入药,通常秋、冬季采收根及茎,洗净、切段、晒。
生长环境
野牡丹主要生长于山坡疏林或路边灌木丛中,在中国分布于浙江省、广东、广西、福建、四川省、贵州省等地。
生长习性
野牡丹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稍耐旱和耐瘠,因此以向阳、疏松而含腐殖质多的土壤栽培为好,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耐瘠薄,具有很好的抗病虫害能力,管理粗放。
主要价值
园林价值
野牡丹是观花植物,可孤植或片植、或丛植布置园林,它的花朵由五片花瓣组成,花色为玫瑰红色或粉红色,花期可达全年,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另外,野牡丹植株形态甚佳,照顾管理也比较容易,在园林绿化中逐渐被推广利用,适合在花坛绿化种植或盆栽。
药用价值
野牡丹味酸、涩,性凉,可消积利湿、活血止血、清热解毒,主治伤食、泻痢、肝炎、跌打肿痛、毒蛇咬伤。其根:用于消化不良、腹泻、痢疾、肝炎、衄血,便血、脱疽;叶: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毛难药】棵筋芽:根治腹泻《桂药编》。
【仫佬族药】冷领飞,勒粘玉:根治感冒《桂药编》。
【京药】计卖:叶治跌打肿痛,外伤出血《桂药编》。
【壮药】妈那:根治黄疸型肝炎;花避孕《桂药编》。
【景颇药】大梅:根治痢疾,肝炎,关节炎《滇药录》。
【傣药】野牡丹(德傣):根、叶配伍治经闭,经少《德傣》。
【药】全草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痹痛,头痛,乳腺炎,产后风,疮疡肿痛《畲医药》。
【瑶药】单赵:根治月经失调,闭经《桂药编》。豹牙兰:叶、根治消化不良,肠炎,腹泻,痢疾便血,外伤出血《滇药录》《滇省志》。
植物文化
《中国药用植物图鉴》:“治血丝虫病。”
栽培技术
• 栽植:土壤要求质地疏松、肥沃,中性微碱,将所栽牡丹苗的断裂、病根剪除,浸杀虫脒、杀菌剂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盆钵或坑内,根系要舒展,填土至盆钵或坑多半处将苗轻提晃动,踏实封土,深以根状茎处略低于盆面或地平为宜,定植后至封行前,应隔月松土除草1次。
• 浇水:因牡丹忌积水,生长季节酌情浇水,通常北方干旱地区一般浇花前水、花后水、封冻水,盆载为便于管理可于花开后剪去残花连盆埋入地下。
• 施肥:栽植一年后,秋季以腐熟有机肥料为主,结合松土、撒施、穴施均可;春、夏季多用化学肥料,结合浇水施花前肥、花后肥;盆载可结合浇水施液体肥,栽培管理粗放,春、夏、秋季各追施人粪尿或复合肥1次,冬季追施堆肥或草木灰,追肥后进行培土。
• 修剪:春季萌发后,留5枝左右,其余抹除,集中营养,使第二年花大色艳;秋冬季,结合清园,剪去干花梗、细弱、无花枝;盆载时,按需要修整成自己喜爱的形状。
• 中耕:生长季节应及时中耕拔除禾本科杂草,注意病、虫发生,秋冬对两年生以上牡丹的田块实施翻耕。
• 换盆:当盆载牡丹生长三、四年后,需在秋季换入加有新肥土的大盆或分株另栽。
• 喷药:早春发芽前喷石灰硫黄合剂,夏季用杀虫脒、杀菌剂混合液,视病情每2周一次,结合施肥亦可添加化学肥料及生长调和剂等。
• 催花:为增加节日或庆典活动,按品种可提前50天左右将牡丹加温,温度控制常温10-25℃,日均15℃左右,前期注意保持植株湿润,现蕾后注意通风透光,成蕾后按花期要求进行控温。平时要行叶面施肥,保证充足水分供应。
• 温度:性喜高温,极耐寒,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广。
• 光照:阳生植物,须种在向阳的地方,给予充足的光照。
繁殖技术
扦插
扦插是利用牡丹枝条易生不定根而繁殖新株的一种方法,属无性繁殖方法之一,方法是将插的枝条先剪下,脱离母株,再插入土壤或其他基质内使之生根,成为新株。牡丹扦插繁殖的枝条,要选择由牡丹根部发出的当年生土芽枝,或在牡丹整形修剪时选择茎干充实、顶芽饱满而无病虫害的枝条作穗,通常选用长10~18厘米,因牡丹根为肉质根,喜干燥、忌潮湿、耐干旱,因此育苗床选择通风向阳处筑成高床育苗,扦插时插完一浇灌一畦,一次浇透。
播种
野牡丹采用种子繁殖方式,在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一般将种子混成草木灰或细土,均匀地撒播于苗床上,覆盖细土2厘米,然后盖草、浇水,每1公顷播种量22.5~30千克,气温在25℃以上时,20天左右出苗,出苗后揭去盖草,按行株距40厘米×40厘米开穴,每穴栽3株。
病虫防治
野牡丹抗逆性强,较少感染病害,因此在生长期,每月喷洒一次杀菌剂即可对病害起到预防作用。对野牡丹造成严重危害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紫纹羽病)、叶尖枯、灰葡萄孢、炭疽病、柱格孢叶斑病、白绢病、根结线虫病等;虫害有吹绵蚧、蛴螬、中华锯花天牛等;易随人为传播的病虫害主要有介壳虫、天牛、茎蜂等钻蛀性害虫、线虫病、根腐病及一些枝条带菌的病害。 此外,危害根部的害虫还有蛴螬、地老虎、白蚁。其中,蛴螬为金虫美国白灯蛾,体乳白色,圆筒形,多皱纹,四五月间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每亩撒5%辛硫磷颗粒剂250克;地老虎为灰褐色,喜食牡丹根,越冬前翻地,消灭幼虫、冬蛹,用氧化乐果灌根消灭幼虫;白蚁啃食木质纤维素,植物检疫,灭蚁巢。
防治措施: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近种区别
一药材性状
本品多皱缩破碎,茎四棱形,有伏贴或稍伏贴的鳞片状毛,表面灰褐色,有节,直径2-5mm,质坚韧,断面纤维性。叶对生,多皱缩破碎,展开后呈宽卵形,长4.4-6.8cm,宽2.5-3.5cm,基部浅心形,两面有毛,棕褐色。花聚生于枝头,粉红色;萼筒长约8-10mm,密生伏贴的,稍分枝的鳞片状毛,5裂片,有毛,花瓣5。气微,味酸。
二饮片性状
根粗细不一,为圆柱形或椭圆形的段状。切面黄白色,周边粗糙红棕色。果实长圆形,有的不规则开裂。种子弯曲,黑色。鲜叶片长卵形或卵形,主脉5-7条,全缘,两面均被毛。气微,味淡。
参考资料
物种2000中国节点.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8-09
《 广西中药资源大典》.读秀.2024-08-09
《临床常用中药识别与应用》.读秀.2024-08-09
《云南省孟连县常见药用植物图鉴》.读秀.2024-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