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二级学院,别名央美城院,于2002年成立,位于北京市,下设时尚设计学部、信息设计学部、形象设计学部、影像设计学部、家居产品设计专业。

院长致词

十九世纪,艺术冲破皇权王权,走向为艺术而艺术;在二十世纪,我们关注到艺术设计与工业的关系,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加开拓视野,走向以环保、文化、审美的思维建构人类与居住地的关系、人类与环境和生活的关系、并且将艺术思维和设计手段作为整体城市设计的重要环节,达到以微见著,以智慧、文化与艺术作为建设我们当下生存环境的砖瓦与梁栋、智慧地建构未来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自从2002年9月正式成立的专业设计分院以来,城市设计学院担负着中央美术学院着眼于城市文化发展的前沿趋势的探索与实践,为了适应中国21世纪城市化进程中带来的新问题以及新兴的社会需求,大力拓展以人类活动为关注重心的宏观思维下的多元设计教育领域教学和研究。这个年轻的学院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不但聚集了充满朝气和创造力的年轻艺术教育家,也吸引了一批海内外专家参与城市空间、文化、生活的当代思考与设计,已经形成了完整而丰富的研究、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群、工作室、研究室体系,培养出了一批有当代设计理念的人才。

关于城市的设计在于它不但强调了21世纪生活特有的共享、共筹、互利的当代公共理念,而且将这一公共文化理念与中国现当代美术的发展趋势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城市空间、文化、生活方式一直是文化艺术的终极家园,但是只有21世纪的美术教育意识到智慧地打造这一家园的重要性。城市设计是当代最前沿的艺术学科、也是引领未来的艺术设计趋势。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的大门向每一个怀揣设计建构人类当代智慧文化家园梦想的年轻学人、有成就的专家学者敞开着!   (院长:王中)

办学条件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正式成立于2002年9月,她紧密依托中央美术学院作为我国美术教育、创作和研究中心的优势,采用开放式办学模式,培养引领中国城市文化发展,艺术、设计与市场相结合的创新型专业人才,即培养具有创业与经营能力的设计师。

十几年来,城市设计学院从无到有,每年录取本科生300人左右,共拥有本科生、研究生1300余人,学科建制、教学设施日臻完善,多学科相互支撑,具有一定办学规模的专业设计学院。

城市设计学院在中央美术学院总体办学方针的指导下,以“学术为本、应用为先、推崇新异、关联社会”为宗旨,以学科发展前沿为导引,以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为动力,注重在学科建设中构建开放式教学,以创新机制构建平台形成资源聚合,开放学校与社会的深入交流,推动学、研、产生态系统成长。

城市设计学院现有艺术设计学士、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及设计艺术学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一个教学层次齐备的设计艺术高等教育机构。在教学上强调时尚与学术、工艺与设计、创新与应用、教育与产业、学校与社会的结合。按照国家及区域发展战略产业结构特征发展学科,以提升城市艺术品质,影响城市生活方式,践行文化产业发展为核心目标,形成“艺术城市”、“创意城市”、“文化城市”三大领域教学研究方向。

根据学院教学目标和学科建设的需要,设立了基础教学与工作室教学双程教学管理制度,形成由导师工作室、专业教研室、基础教学部、人文社科中心、教育推广与合作中心、设计艺术教学综合实验平台等构成的教学体系。由媒体实验中心、材料实验中心以及家居产品设计实验中心构成了支撑专业实践教学的平台,下设木工工艺实验室、陶瓷工作间、金属工艺实验室、模型工艺实验室、塑料工艺实验室、数字成型实验室、玻璃/琉璃实验室、软材料实验室、偶动画实验室、影像摄影棚、录音棚、动画创作实验室、VR与虚拟技术实验室、图像后期编辑工作间等实验场所。同时还设有城市视觉文化研究所、未来媒体研究中心、城市家具研究中心、影视动画研究中心、智慧格物研究室、图书馆等研究和教学服务设施。

为进一步促进教学与社会的结合,经由中央美术学院报教育部批复,于2016年正式成立了“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与创新研究院”,搭建城市设计与创新系统开放平台,以文化、艺术为支点参与中国城市核心成长,将教学和科研成果进行社会转化,实现人才和资源的汇聚,通过人才、资源、资本对学院发展的助推,回答中国城市发展的时代命题,践行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形成实践成果的学术影响。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目前设有“艺术城市、创意城市、文化城市”三大板块教学方向,下设24个教学工作室和教研室,城市设计学院秉承开放、创新、实践的办学理念,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直接服务于中国城市建设进程中的文化与经济建设和社会诉求,建立中国新型创新成长型学科与教育系统。在教学育人的同时,城市设计学院承担了大量国家与地方政府的设计项目,包括北京市奥林匹克中心区的形象与景观、北京及多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上海市世博会中国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公共艺术、“欢乐春节艺术中国汇”等重大国家级项目设计。

开拓围绕“艺术城市、创意城市、文化城市”三大板块为主体的品牌学术活动。

“艺术城市”方向设有“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国际高峰论坛”、“中国公共艺术展”,基于中国城市化发展由规模转向质量的历史诉求,发挥中央美术学院的优势,聚焦“艺术引领城市创新”,倡导“AUD”艺术引导的城市设计理念(ART oriented Urban 设计),整合中央美院在公共艺术和环境艺术的优质资源,回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时代命题。

“创意城市”方向设有“天鹤奖-国际创新设计展”及论坛、“艺术毕业季”创新孵化平台,基于国家经济转型的新诉求,践行国家文化产业政策,以家居、生活产品为先导推动教学、研究成果与产业的深度整合,促进创意、设计与产品的成果转化,逐步形成文化创意产业新动能。

“文化城市”方向设有“中央美术学院瓦尔达影像奖”。基于对信息技术带来的社会变革予以高度重视和预判,搭建应对“未来媒体”发展的平台,以电影与特效、动画、绘本、未来媒体等形成教学、科研资源聚合生长,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精神和娱乐生活的需求。

教学结构

基础部/专业/工作室/教研室设置

基础部

城市设计学院基础部成立于2006年3月,基础部目前为“艺术城市、创意城市、文化城市”三大板块教学方向提供第一学年基础课程教学,其教学目标是为学生打下学业基础,开启学术眼界,确定专业方向。通过从绘画造型到设计造型和从设计造型到设计理念的两个过渡,建立起设计基础与专业之间的链接点,建立起基础与专业、专业与专业之间的教学交流平台,逐步导入两年制课程教学。

艺术城市

设有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工作室、公共艺术与体验设计工作室、空间展示设计工作室、城市视觉设计工作室、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

创意城市

设有家居产品设计(传统造物研究与当代设计教研室、产业化研究教研室、趋势化研究教研室)、新工艺产品设计工作室、木艺设计工作室、陶瓷设计工作室、金属工艺设计工作室、陈设艺术品设计工作室。

文化城市

电影与视觉特效工作室、未来媒体工作室、绘本创作工作室、手绘动画工作室、实验动画工作室、数字三维动画工作室

艺术城市

1、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工作室

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工作室倡导“AUD”理念 - 艺术引导城市设计系统理念(Art oriented Urban 设计),以艺术营造空间,艺术激活空间为核心,强调在地文化创新能力,营构文化自我“生长”氛围,发挥公共艺术在创新城市文化、塑造城市认同、再造社区意识、激活城市空间等方面的价值和作用。以课题制为主要教学方法,讲授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的概念、构成、方法、规律和特点,分析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的基本程序,让学生把握艺术与城市、艺术与大众、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社会关系的新取向。致力于培养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的复合型人才。

工作室已与国外院校建立了常态课题共享项目,并根据课题需要,聘请国内外教授和资深设计师开设课程。

2、公共艺术与体验设计工作室

公共艺术与体验设计工作室主张将“全信息艺术设计”方法作为理论基础,以“体验式艺术设计”表达为学习目标,研究体验设计在城市空间中作为公共艺术的应用,在商业环境里为用户营造体验空间的应用。在教学中强调艺术创新与个性化表达,在实践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的能力,在学术研究上强调艺术语言的多维化,空间呈现的多维化,“感知体验”的多维化运用,实现跨学科跨专业跨界创新的设计主张,革新融合敢于试验,满足未来“智能城市”发展需求。

工作室课程设置关于学生审美与体验设计技能提升的课程;掌握设计方法与表达能力的理论课题;有丰富学生实践经验,提高学生项目实操的软件学习课程。为设计专业积累执业经验。推动艺术介入城市空间、艺术介入城市生活,将独特的艺术与科技融入设计,工作室通过学科创新和知识结构的综合构建,培养艺术、设计、科技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满足时代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工作室与国外艺术学院建立教学交流互动项目,并邀请相关专业资深设计师、艺术家开设课程。

2、空间展示设计工作室

空间展示设计工作室以各种类型展示设计研究和设计实务为主要教学内容,其中包括大型博览会空间设计、专卖店设计、商业会展空间设计、博物馆文化空间设计等,同时也涉及舞台和文化汇演等主题性空间研究。工作室以信息传播理论为出发点,结合当代艺术和空间、展示设计的特征,从空间展示设计信息的有效传播和受众心理诉求两个方面进行探索,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3、城市视觉设计工作室

城市视觉设计包含了品牌识别系统,品牌战略,品牌传播与推广等在城市各个空间中的视觉符号表达。工作室通过研究当下城市视觉形象设计现状,深入发掘“城市视觉形象”的美学价值,在城市未来发展的愿景之上进行城市形象设计分析,提出城市形象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方法,运用核心品牌策略和视觉研究理论对视觉符号,图形,文字信息等在城市空间中的传播展开思考与设计,塑造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城市品牌形象。

4、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

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主题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特征及其在城市中扮演的角色与功能。教学中重视对当下国内外优秀设计案例展开分析与研究,鼓励学生在吸收国外先进设计理念及技术的同时关注传统文化,结合本土文化特质,思考城市未来生活。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主题要素在城市功能建筑及其它空间中的演绎塑造,掌握素材提炼及设计规律和方法,运用传统手法或多媒体等多方面的表达形式准确传达设计意图,能对主题空间设计中所涉及的有关主题演绎、空间经营、功能布局、材料工艺、灯光效果、空间造型、色彩应用及艺术表达等基本要素作出适当的反应并具备较强的综合处理能力。

创意城市

1、家居产品设计(三个教研室方向)

产品设计的角度呈现我们对城市·生活·艺术的解读。我们从传统造物、产业化和趋势化这几个基点出发,在传统的器物和造物方式中找寻文化脉络,并寻求传统在当下语境中的转换和新生,以开放式的视角和思维诠释技艺与设计的关系;我们尝试运用工业化精准的造物方式结合地域文化与材料,通过现代技术来解决标准化的批量生产所导致的世界大同及环境生态问题;同时对于新型材料,新科技以及信息技术带来的非物质化倾向对人类心理及生存空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我们能看到科技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对未来设计趋势所产生的无限价值。家居产品方向是培养新一代中国发展历程中对生活有追求,对新生问题有反思,对社会有责任感,对设计有体系认知,对产业链有整体判断且具备艺术素养的一专多能的高级设计人才。

(1)传统造物研究与当代设计教研室

【传统的当代】所谓传统,就是传承和统一前人社会经验概念的共识。而传统造物方向的教学理念既是在传统器物和造物方式中找寻文化脉络,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以及器物、人、环境在不同时代所面临的问题中寻求传统在现实社会环境中的转换和新生,以开放式的视角和思维诠释技艺与设计的关系。另外,在当下的中国,城乡差别导致的问题,是无论传统经验抑或西方模式都是无法直接应用与解决的,我们根据当下多元化社会转型中所面临的问题,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辅以现代的观念性思考,在东方造物的语境下尝试去解决问题、去重构生产关系,也是传统造物方向的重要使命。

(2)产业化研究教研室

产业化研究教研室致力于研究在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形态变革,商业组织转型,产业链升级进程中家居产品设计所处的位置。

世界范围的数字技术革新带给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全新的科技制造手段不断刷新人们对“制造”的理解;经济的活力与科技发展的互动作用又引出了对产业模式创新的要求。在这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时代,我们的教育应该建立在文化创新的高度;在物质、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贴近百姓的生活体验;引领设计产业链完成将精神财富转化为社会财富的使命。

家居产品设计对我们来说已不是简单的“物的创造”,我们的学科方向是培养新一代中国发展历程中对生活有追求,对新生问题有反思,对社会有责任感,对设计有体系认知,对产业链有整体判断的一专多能的高级设计人才。他们是创意属性企业中的智囊团,是文化创新产业的创业者,是科技发展与社会对接的孵化专家。

(3)趋势化研究教研室

基于产品设计相关要素的研究,注重挖掘人文与环境、科技与材料、社会学与心理学等领域与产品设计的关系。关注人们未来生活方式的变化趋势,探讨人在未来时空中所产生的需求及变化规律,拓展产品设计的多元化发展的外延。

运用以人本的全方位研究方法:注重研究人在自然及社会环境变化中,产生的生理需求及心理变化。尝试以产品或概念的方式解决在外界环境变化下产生的新问题;注重新科技、新材料的产生与应用,研究由此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及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研究过程中注重对变化规律及趋势的探寻,着重新概念、新定义、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面貌。从而满足人类新的生活需求,引导人们建立更为合理的生活方式。

2、新工艺产品设计工作室

物品之所以成为产品,是和它的商业属性和功能属性分不开的,产品设计工作室就是基于解决问题、提供创新的体验、提升物品使用价值、增加用户的情感归属、提炼创新服务为起点同时又是终点!

新工艺,体现在“工”字上的含义是:“工”即“工业”,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大工业企业,对应的是“大”。“工”又是“工匠”、“手工艺”,结合国家和社会大环境所倡导的工匠精神,非遗传承的文化理念。结合上面二者,着力发现工业和工匠的有机统一。

新工艺,体现在“艺”字上面的含义是:“艺”即中央美术学院的深厚历史艺术沉淀和技能,这是我们不可被复制的优势。“艺”又是大工业之美,在发力“工匠”精神的同时,尊重和延展大工业之美,这是我们的主张。

所以新工艺产品设计工作室是在大工艺背景的基础上,用传统的艺术和技术语言去回答当下工业和制造业产业的面临的问题,梳理清楚这三者的产业关系。

3、木艺设计工作室

木艺工作室在工艺美术学科之下,以培养新一代的木艺人才为宗旨。贯彻中央美术学院美学培育理念,继承与发展木工技艺,学习新的设计文化,发展结合建立新木艺特色专业。专业前两年为学院基础,后两年为木艺专业学习阶段。从广入专,循序渐进,课程逐步深入设置。努力为社会培养新木艺人才。

4、陶瓷设计工作室

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之下,中国作为陶瓷之国,今天的套瓷产业很大,但是还是以代工为主,缺少设计、缺少文化的注入和品牌化的管理。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开始筹办陶瓷设计专业,2007年第一届学生进入工作室。

陶瓷设计工作室与美国Alfred大学合作教学,工作室实行双语教学,大约三分之一的课程由美国老师承担。

陶瓷工作室的教学大纲是:设计+艺术+工艺的概念之下,吸收三大领域的成果,建设一个新的知识体系,培养一种立体、包容的思维模式。

陶瓷工作室实行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帮助每个学生在大学期间认识自我,选择个性化的成长方向。

陶瓷工作室相信学生的培养是一个团队长期劳动的过程,每个老师和工作人员都对学生有这不可取代的价值,尊总老师、尊重每一个工作人员的独立价值,发挥所有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潜力。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陶瓷设计工作室培养思路逐渐明晰,陶瓷设计专业受到了行业的普片关注与尊重,陶瓷设计专业承担的国家设计项目,受到国家领导人和社会的赞扬与高度关注。

5、金属工艺设计工作室

金属工艺工作室以贵金属工艺为主要教学轴心,辅以设计与艺术创作的理论培养,力求打造出可以独立完成金属工艺艺术创作的艺术人才。工作室配有完备的金属工艺加工设备,可以承担教学任务中完整的工艺流程。工作室利用以工艺为核心的教学系统,锻炼学生高度的工艺实践能力,在对工艺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培养出学生设计以及艺术创作的优秀能力。工作室现有覆盖面广泛的金属工艺课程建制,拥有多名海外留学归来的金属工艺专业的教师团队与经验丰富的技师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学辅导。

6、陈设艺术品设计工作室

陈设艺术品工作室成立至今秉着“高艺术·重学术、高品位·重素质、高技能·重创造”的教学方针,进行文化艺术修养与专业技能为一体的艺术设计教育,培养高层次、高审美的综合型知识结构人才。

陈设艺术品在空间中的设计应用,离不开艺术审美与材料为基础。在开设陈设艺术品鉴赏、陈设空间设计、花卉艺术与器皿等课程培养学生艺术修养与空间尺度的同时,另设中国传统装饰艺术、西方艺术设计、材料实践与艺术品创作等针对性课程。此外,工作室邀请业内精英带领学生进行实际项目操作,建立与市场接轨的陈设艺术品设计全方位的认识与实践。

专业教育之外,陈设艺术品工作室非常重视对学生人生与专业态度的引导和教育,致力于培养出拥有一流动手能力,并兼具良好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优秀人才。

文化城市

1、电影与视觉特效工作室

电影与视觉特效工作室设有两个专业方向:电影和视觉特效。两个专业既分开教学、又有共同课程。该工作室以培养当代电影创作和技术的高端人才为目标。

电影专业方向:主要研究基于叙事基础的剧情电影、纪录片和实验影像的制作,探讨影像叙事语言在当下语境中的多样化发展,鼓励对艺术本体和社会的关注,培养学生具有影像叙事的基本能力。培养从事现代城市影像创作的艺术家和产业推进者。

视觉特效专业方向:注重影视后期制作概念与技术的学习,以现代数字技术的特效制作为辅助手段,丰富并提升影像作品的视觉语言。专业教学从当代电影创作中高科技领域出发,研究影像视觉创作规律,培养数字化制作工具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视听语言水平,培养符合当代影视行业发展的高级人才。

2、未来媒体工作室

未来媒体工作室聚焦技术革命前沿的美学理想,面向未来社会发展趋势而设计。内容包括实验媒体与智能交互设计、数字娱乐媒体(VR、AR等)研究、音视频设计等。

随着革命性技术的推陈出新,内容创作的载体日新月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智能设备等都成为了未来媒体内容的展现载体,而这些载体的在未来的常态即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室教学内容从扎实的原理出发,延展发散向未来媒体的应用。与国际领先的教学机构合作,同时也紧密与前瞻性的企业结合。针对未来培养创新、务实的设计人才。

3、绘本工作室

绘本工作室隶属于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在国内高等院校中首开绘本教学之先河。绘本工作室的前身是图文信息设计工作室,成立于2004年9月。为了进一步明确专业特点和学术方向,于2011年更名为绘本工作室。经过十几年的教学探索,建立了一整套自主创新的绘本教育体系。绘本工作室本着“学术为先,应用为本”的原则,一直以来致力于绘本艺术的学术研究、交流与推广,培养出能够懂绘本、懂出版,具有策划、编辑和绘画能力的年轻一代绘本创作力量,并将中国原创绘本的振兴视为理应自觉担负起的使命和责任。中国本土的文化和价值观怎样通过生动有趣的视觉表现传达给当代的孩子和成人,让图与文的结合表达到一个国际化高度,同时以绘本的形式输送到全世界,这些正是绘本工作室的师生们为之努力的方向和坚持的意义。

4、手绘动画工作室

动画第一工作室坚持以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及民间绘画的创作思想作为动画教学和指导学生创作的目标和方向,坚持以传统绘画的精典图式语言和技法作为审美取向,引导学生向优秀传统绘画学习,提升学生们的艺术品位。教学重点是研究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象思维方式和造型理念,并与中西方当代艺术和时尚文化相结合,从而建立具有民族特色又能融入世界大文化背景下新的动画教学与新的创作思考方式和体系。

5、实验动画工作室

动画第二工作室是以实验动画为主要发展方向。教学重点侧重于引领学生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启发,站在世界动画的最前沿,用新观念,新思想,新形式,新材料,新科技,依托中央美术学院的国油版雕雄厚的实力,使学生们的创作以散发似的思维进行各种实验性的创作尝试,用多样的动画形式和动画语言,创作出具有鲜明个性的先锋动画典范。随着大动画的全球蓬勃发展,实验动画专业将给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创作空间,为培养复合型的创作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6、数字三维动画工作室

工作室着眼于时代发展潮流和创新的文化需求,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手段,创造性思维为主导,致力于数字动画、动漫IP数字开发、视效预览和数字影像的艺术创作。我们的发展方向是紧跟世界数字艺术发展潮流,在应用和理论水平上不断提高,发掘美院特色,彰显差异,技艺并进。充分体现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的特点,为数字艺术产业发展提供高精尖人才。

办学特色

自诞生起,城市设计学院就一直着眼于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让学术力量参与城市化的进程,这也是中央美术学院创办城市设计学院的初衷,城市设计学院十余年的探索亦致力于此。在学院的办学实践过程中,这一认识不断升华,从满足城市发展对设计的需求,发展到力求成为城市健康发展的积极因子和重要力量。与此同时,城市设计学院也一直在思考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战略方向,寻求跨越式发展的后发优势,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寻发展,这就是城市设计学院的价值所在。由于当代设计肩负的社会责任变得日益重要,文化性和功能性成为设计的重要因素,从这一认识出发,城市设计学院在专业教学上运用视觉设计课程、技能表达课程和非视觉设计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审美、动手和思考能力,挖掘学生眼、手、脑的潜力,以满足未来专业、职业和发展的需求。从创建之初,城市设计学院就将寻求办学特色确定为立身之本,在办学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办学主张。

综合性知识结构

当代设计不仅仅作为审美观念的阐释,而更多地关注于问题的有效解决,以及对发展进程的预测与控制,它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变得日益重要,文化性和功能性成为设计的重要因素。从这一认识出发,城市设计学院强调在专业教学上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以满足学生的三方面需求:

视觉设计的课程—\u003e培养审美能力—\u003e满足专业需求

技能表达的课程—\u003e培养动手能力—\u003e满足职业需求

非视觉设计课程—\u003e培养思考能力—\u003e满足发展需求

上述三部分知识挖掘学生眼、手、脑的潜力,并在创业实践中融会贯通,将形成适应能力强、生长空间广的综合性知识结构。

两段制教学结构

第一阶段为课程制,以课程教学为主要方式,由各教研室实施。着力于知识传授、技能学习和思维训练,教学上强调规范化、学理化,有助于教师集中精力打造精品课程;在一、二年级,以学分制的方式,确定各不同专业方向下的学生所需要修读的课程类别、数量、比例,使学生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以选修课的方式涉猎不同专业方向领域的知识与技能,以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

第二阶段为课题制,以导师制教学为主要方式,由各工作室为主体实施。课题注重与社会互动,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开放性工作室的设立以及工作室课题、学院课题、实战课题的实施,引进一线的设计师、社会专家、企业经营者等社会资源和学院教师相互融合,带领学生构成项目团队,进行课题策划和实施,并建立课题成果展示及推向社会的平台。

开放式培养模式

随着设计学科的交叉性日趋发展,以往的培养模式逐渐在包容性、生长性、选择性上显现出不足。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需求和个体发展出发,寻找更加开放灵活的培养模式,给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化选择的可能性,满足学生不同发展的需要,是城市设计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重要指向。

国际化办学道路

城市设计学院密切关注国际学术前沿,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经验,在国际化的参照下加快提升学院的实力和水平。国际化办学的具体方式落实在“请进来”与“送出去”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校际交流、聘请国外知名学者及引进留学人才,促进学院对不同国家设计教育体系的借鉴。数年来分别与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多所著名美术院校及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办学、学术交流、课程共享、师生互访等,确保学院发展的国际化视野。如陶瓷设计工作室与阿尔弗雷德大学陶瓷学院的合作,陶瓷工作室常年有外教、访问学者以及交换生;另一方面,通过国家部委和学校项目派出教师进修、访问,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经验和理念。

2004年10月,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与日本京都精华大学开展漫画教学合作项目;2005年10月,与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共同成立了“阿尔弗雷德大学-中央美术学院陶瓷设计工作室”;2006年10月,与加利福尼亚州艺术学院联合开办了实验动画与实验电影专业研究生主要课程班;2006年,实验电影专业与美国加州艺术学院电影学院开始联合培养计划,开设实验电影与动画创作研究生课程班。2007年4月,与纽约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确定基础教学合作项目;2007年5月,与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共同开展“为中国而设计”教学合作项目。2010年与德国萨尔布吕肯萨尔造型艺术学院建立合作办学关系。2012年,与法国圣埃蒂安高等艺术与设计学院建立友好合作关系,2012年与哥伦比亚大学合作“城市中国”研究课题等。

办学条件

城市设计学院主要在后沙峪校区,后沙峪校区是由于历史原因而成立的,因此硬件相对较差,甚至没有正规操场。但是后沙峪校区是三个校区中唯一宿舍有空调的。后沙峪校区有一个图书馆,大小类似于阅览室,图书卡三个校区通用。

因为后沙峪镇校区是承租校区,一是成立之初没有这么多专业,地方要求不大,二是学校不可能在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地方大规模投资更新设备,所以办学条件相对不利。但是即便学院本部也是经历过二厂中转办学之后继续发扬光大的。城市设计学院原定于2015年搬到燕郊新校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2014年9月学院签订合同将租期续租10年,延续至2025年搬迁。燕郊校区的占地面积和本部一样大,建筑安排更为合理,硬件设施更为先进,搬迁至新校区会成为城市设计学院发展历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教学案例

城市设计学院实施“两段式”教学,学生在一、二年级修读完基础课程进入工作室学习,接受两年的课题制教学。通过工作室教学,引入一线实际 课题和优秀设计师、专家等社会资源与企业合作,进行课题策划和实施,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建构学生的职业素养。立足于“城市、时尚、青少年”的办学指导思想,城市设计学院经过数年的摸索与积累,规划并设立了“十七岁”专项课题和“为中国而设计”专题课题,并确定了特色实践课程“城市亲历。“十七岁”专项课题为城市设计学院每年5月份以后面向本科三年级学生设置的专项课题,为期8周。

“城市亲历”是城市设计学院学生每学年第二学期末固定实施的特色实践课程,为期2周。为满足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学院设立了城市亲历基地,专门针对经济文化前沿城市,建立固定的教学与实习基地,以关注城市文化发展进程,参与当地城市建设,并对这此城市保持跟踪。

十七岁课题

“十七岁”课题为城市设计学院每年5月到7月,面向本科三年级学生设置的专项课题,为期8周。该课题立足于十七岁左右年龄人群,即青少年的设计文化与形式研究,旨在建立一个促进未来设计以及设计文化发展创新的平台,引领中国未来的时尚消费趋势和体现其文化价值。

在课题实施上,城市设计学院组织各个专业的教师并邀请校外设计师、市场精英等组成教学团队,全院三年级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打通专业界限,组成不同的课题设计团队,以“时尚、先锋、激情”为核心主旨,以“面向青年文化与实作”的形式,完成学院和社会的多维度的合作。

城市亲历

“城市亲历”是城市设计学院学生每学年第二学期末固定的特色实践课题。学院专门针对经济文化前沿城市建立固定的教学与实习基地,长期保持跟踪,关注城市化发展进程。在此基础上,“城市亲历”课程对各年级段学生的实施要求侧重点各有不同。

一年级,主要是使学生接触一线的社会及城市发展状况,熟悉并了解城市文化的变迁及发展,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和实际调研了解城市化带来的需求和城市化进程中特定人群的需求;二年级,重点是让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及学科领域,通过参与课题和实践,进行市场需求的考察和科学的量化,为确定专业取向打下基础;三年级,“城市亲历”结合“十七岁”课题为实施,是对学生进行服务于城市化进程中特定人群及社会需求的训练,通过进入企业、一线设计师参与指导以及学生之间打通专业的团队合作,使学生掌握市场调研、概念形成、完成作品以及成品推广的设计流程,为进入社会做好准备,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四年级,“城市亲历”结合工作室实战课题来实施,工作室引入一线设计师,通过和设计师合作,学生在解决城市发展过程的实际问题体现个人的价值,展现专业培养的效果与质量。

2005年至今,城市设计学院的学生已经考察了多所城市,如北京各个城区及郊县,以及上海、深圳、广州市东莞市珠海市中山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平遥县景德镇市杭州市云南省等,对这些城市的发展状况以及相关专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考察。

教学条件

城市设计学院设有条件完好的教室、专业实验工作间(实验室)、图书馆、美术馆、体育场、体育馆、多媒体教室、学生室内活动中心等教学、生活设施。专业实验工作间(实验室)设备齐全,技术含量高,目前设有木工工艺实验室、陶瓷工作间、金属工艺实验室、模型工艺实验室、塑料工艺实验室、数字成型实验室、玻璃/琉璃实验室、软材料实验室、偶动画实验室、影像摄影棚、录音棚、动画创作实验室、VR与虚拟技术实验室、图像后期编辑工作间等实验场所。有力地支撑了学院的专业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