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奇斯钦
札奇斯钦(Jagchid Sechen)教授,生于1914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人(一说卓索图盟喀喇沁人),蒙古族,幼年和青年时先后在北平汇文小学、汇文中学读书,高中毕业后进入北京大学读政治系毕业,留学日本,入早稻田大学研究院,专攻历史研究法。美国成就卓著的大学者。
基本简介
札奇斯钦(Jagchid Sechen)教授,生于1914年,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今赤峰喀喇沁旗)人,在蒙疆时期,在德王政府任职服务,1945—1948年为蒋介石政府蒙古族立法委员。1949年去台湾省,历任台湾大学兼任教授,中国文化学院史学系主任,台湾政治大学边政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兼国际组及边疆组召集人,国家科学发展委员会「研究教授」,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研究员,讲授中国史和蒙古史,开始带头发展了台湾蒙古学,几次主持召开了阿尔泰共和国学与蒙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同时与英国、日本等国的蒙古学界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合作。1972年,受聘于美国杨伯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札奇斯钦移居美国后,继续从事蒙古学研究和内蒙古自治运动史研究,前后撰写了10多部书和100多篇学术论文,现安居加利福尼亚州。1988年出版的英文版《蒙古学研究论集》中收入了他历年发表的关于蒙古地区商业的形式、《蒙古秘史》、《黄金史》、蒙古佛教、蒙古马、近代蒙古地区农村牧区的生产等方面的最重要的13篇论文,如《元代马政诸考》、《蒙古诸汗为何接受西藏佛教》、《元代的中国佛教与道教》等。其他主要论著有《北亚游牧民族与中国农业民族之间的和平、战争和商业等的关系》(1973)、《游牧民族军事战争的原本目的》(1974)、《满清时期蒙古喇嘛教的封建思想》(1974)、《蒙古和西藏历史关系对中原地区的影响》(1975)、《满清对蒙古的宗教政策》(1976)、《中原地区与游牧蒙古族之间的商业与冲突的关系》(1977)、《研究\u003c蒙古秘史\u003e和\u003c黄金史\u003e中的蒙古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1977)、《关于元代皇帝诏书》(1977)、《13世纪蒙古贵族与汉族地区佛教和道教之间的关系》(1977)、《\u003c蒙古秘史\u003e新译注释》(1978)、《\u003c黄金史\u003e译注》(1979)、《关于内蒙古自治区佛教的兴衰》(1980)、《蒙古民间故事中的成吉思汗形象》(1981)、《蒙古文化总汇》(1986)、《清代蒙古与满洲之间的婚姻关系》(1986)、《20世纪30年代内蒙古自治运动》(1986)、《清朝开国时期的蒙古军队的援助》(1987)、《蒙古族家谱综述》(1987)、《元朝中都研究》(1987)、《蒙古帝国首都哈喇和林》(1988)、《近代内蒙古社会和文化变迁观察》(1990)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