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马
蒙古马是全球历史较为悠久的马种之一,属于典型草原马种。身体体型不大,平均肩高约为120-135厘米,平均体重约为267-370千克。头大而前额较宽,躯体较为粗壮,且粗糙结实,胸廓亦较为深长,四肢强壮,短而有力,关节牢固,肌腱发达。背毛浓密,毛色种类复杂,以青色、色和黑色者为多,白斑极少。
蒙古马耐劳,不怕严寒,能适应较为粗放的饲养条件,生命力较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原产于内蒙古草原,在前苏联和蒙古国部分地区也被引进,存在大规模饲养。另外,其在中国广泛饲养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及华北和西北地区等。
蒙古马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马,有较为宽泛的对不同环境和工作的适应能力。亦可产奶及肉用。经过调教驯练的蒙古马,在战斗中不易受惊,作战时较为勇猛顽强,历来是一种较为优秀的军马。202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年版)》。
驯养历史
蒙古马是全球历史较为悠久的马种之一。居住在中国北方的先民在4000-5000年前即已经驯化了马。从中国战国时期起,匈奴地区的蒙古马就开始为世人所熟知。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在白登被冒顿单于的骑兵围困。汉匈战争中汉军缴获了大量蒙古马,并启用匈奴王子作为汉朝的马监,民间养马业自此开始迅速发展。晋朝以后各民族南下,也将蒙古马带入中原。唐朝典籍中描述的延陀马同罗马和普度马特征和蒙古马较为相似,宋代的契丹马即为蒙古马。成吉思汗的优良骑兵队就是由蒙古马组成,元代更是为蒙古马划定了广阔的牧马地。明朝在北部边境地区广设马市。清朝全盛期养马达4万匹。由于历代各朝对养马业的重视,使蒙古马的种群得以迅速发展,广泛分布到中国北方各地区。
以蒙古马为基础,在中国培育出了很多优秀品种,如三河马、锡林郭勒马、科尔沁马、金州马和关中马等。蒙古马也是改良马种的优质基因来源。1949年以后通过选育,蒙古马的质量和生产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和提高。但由于进行了大量杂交改良,以及机械化的发展取代了马匹的使用,蒙古马数量逐年大幅减少。
形态特征
蒙古马身体尺寸不大,平均肩高120-135厘米,平均体重267-370千克。其体重随体格、性别、季节、营养状况而有不同。东部草甸草原地区和农区的蒙古马身体尺寸较大,西部荒漠、半荒漠草原和农区的蒙古马身体尺寸较小。
蒙古马前额较宽,头部较大较为粗重,为直形头或略似兔形头。眼较大而耳较小,鼻孔大,嘴筒粗。颈较短且厚,其基础位置较低。颈部肌肉较为丰满,多为水平位置,头颈结合良好。躯体较为粗壮,且粗糙结实,胸廓亦较为深长。髻甲短而宽厚。前胸丰满、肋部拱圆,多数腹部较膨大而充实,背部及腰部平直而略长,尻部短而斜。四肢强壮,短而有力,关节牢固,肌腱发达。蹄质坚硬。鬃、、尾、距毛发达。毛色种类复杂,以青色、骝色和黑色者为多,身体上有白斑的较为少见。
种群类型
蒙古马受到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双重影响。在大雪灾期间,韧性差、素质低的马匹会被自然淘汰。存活下来的多是那些适应性强、身体状况好的蒙古马。这有效地净化了蒙古马种群的整个血统。牧民们始终秉承将科学繁殖技术与民族的传统养马习惯相结合,选用了符合本地天然的气候环境、可以接受粗放条件的蒙古马品种,并进行精心喂养及科学管理。这一人工选育过程年复一年地进行,不仅提高了畜群素质,也增强了其生产特性。
蒙古马种群数量多、分布区域广,随着各地区的自然生态条件不同,逐渐形成了适于在草原、山地、沙漠等特定条件下生存和使用的地理类群,知名度较高的有乌珠穆沁马、百岔马、乌审马、巴尔虎马等。
乌珠穆沁马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旗,善走侧对步。百岔马主要分布于赤峰市百岔沟,善走山路,蹄质坚硬。乌审马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市毛乌素沙漠的乌审旗,适应沙漠气候。巴尔虎马主要分布于呼伦贝尔市的巴尔虎旗,体躯粗壮有力。
乌珠穆沁马和乌审马的基因类型较为接近,而巴尔虎马和百岔马的基因类型较为接近。
习性特点
放牧的蒙古马一般具有较好的合群性,不太容易从群中失散。它们脾气暴躁,好斗,很难驯服,并且拥有出色的听觉和嗅觉。蒙古马中的母马具有较为强烈的带崽意识,公马则具有控制多数母马的能力,并具有保护马群的意识,能控制马群活动,防止食肉目对马群成员的侵害。
适宜环境
蒙古马适应性强,耐寒,能忍受较为粗劣的饲料。能适应恶劣的天气条件和较为粗放的放牧条件,对有毒植物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它的增重速度相对较快,但减重速度较慢。它们的营养状况随季节变化,春天变瘦,夏天恢复,秋天较为肥壮,冬天又恢复到较为消瘦的状态。在大雪等极端条件下,没有马厩以及圈舍,没有人工喂养,蒙古马仍然可以挖雪取食。一般当积雪深度小于40厘米时,它们可以采食雪下的干草度过整个冬天。
饲养用途
蒙古马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马,有较为宽泛的对不同环境和工作的适应能力。经过调教驯练的蒙古马,在战斗中不易受惊,作战时较为勇猛顽强,历来是一种较为优秀的军马。用于骑行时,其速度可每小时40千米。两匹蒙古马拉着橡胶轮的马车每天可行驶15-20千米,并且可以连续多日工作,马车的最大载重量可达1.5吨。蒙古马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全年役用,其工作能力可以一直持续到18岁。
蒙古马也可肉用及产奶。较为肥壮的蒙古马屠宰率可达55%,净肉产量可达46%。哺乳期的母马每年可产奶300-400千克。马肉水分大,蛋白质含量高,脂肪酸含量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饲养照料
营养与饲料
蒙古马食用的饲料绝大多数是天然牧草,但其产量受到自然气候条件限制,较为有限。尤其在冬天及气候恶劣的条件下,马匹难以通过进食牧草摄取到足量营养物质与热量。这样就需通过人工饲喂补充其食物,贮备的青干草与及青贮饲料等均是蒙古马饲料的有益补充。
粮食类饲料如高粱、大麦和燕麦等,均含有大量糖类,可迅速解除马匹疲劳,适宜作为蒙古马的主要热量来源。酒糟、饲料酵母及豆饼等可为蒙古马补充蛋白质。根茎类蔬菜如胡萝卜、马铃薯及甜菜等也可作为其饲料。幼马和繁殖期的母马则需要额外补充矿物质和蛋白质。
成年蒙古马每进食1千克混合草料要分泌出约4千克的唾液,平均每秒约咀嚼1次。其唾液可辅助分解饲料中的糖和淀粉,故应为其提供足量的饮水,可促进马匹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
繁殖与生长
蒙古马的繁殖活动基本上是自然进行的,雌性发情季节受自然气候的影响,多集中在5-6月份,发情周期平均21-23天,妊娠期333-340天。
成年蒙古马会避免血亲交配的行为,并有将其后代驱出群外的本能。公马的体质强弱不同,配种能力有区别,可占有的母马数量差距亦很大。其配种成功率及受胎率与自然竞争有关,繁殖成活率一般在50%左右。其自然小群的构成通常多年不变。
蒙古马性成熟年龄为1-1.5岁,雌性3岁即可开始配种,但直到5岁前仍可持续生长。繁殖年龄可到15-18岁。其寿命一般为20-40年。
品种培育
以蒙古马为基础,在中国培育出了很多优秀品种,如三河马、锡林郭勒马、科尔沁马、金州马和关中马等。蒙古马的耐力强、适应力好、不易生病及耐粗饲等等特征是改良马种的优质基因来源。蒙古马和锡尼河马及三河马的基因类型较为接近。与中国南方马种的基因类型相似度较低。
疾病防治
蒙古马抗病力强,除寄生虫病和外伤之外,较少患内科疾病。但蒙古马也会患上一些传染性疾病,主要有马流感、传染性贫血症、马鼻和腺疫等。防治这些传染性疾病的主要方式是疫苗接种。在发现疫情后要及时隔离和治疗病马,对于病死马匹要及时处理。
产业现状
蒙古马在蒙古国和苏联部分地区也有大量饲养。随着农业机械化和汽车摩托车的普及,蒙古马的数量逐渐减少,至2006年纯种蒙古马一度不足10万匹。在中国,蒙古马广泛饲养于内蒙古自治区,主产区在锡林郭勒盟,主要分布于呼伦贝尔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通辽市、兴安盟、赤峰市。黑龙江省、吉林省及辽宁省亦为蒙古马的重要产区。在中国华北和西北的农区、牧区中也有蒙古马的分布。蒙古马数量一度占中原地区马匹总数的一半以上。1985年内蒙古地区蒙古马约有170万匹,其中以呼伦贝尔盟、兴安盟占、哲里木盟、赤峰地区、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等地饲养较多。
201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设立3个蒙古马保种基地,政府每年投入1800万元,保育2000匹蒙古名马。在民间,将蒙古马发展与促进牧民增收相结合,让爱马的蒙古族人传承马文化的同时发家致富。内蒙古自治区逐年增多的以马为主角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也给蒙古马提供了大放异彩的舞台。在各方的努力下,内蒙古马匹数量从2007年的69.7万匹,增加到2016年的87.7万匹。
2018年,蒙古国共有马匹420万匹,马匹总数居全球第四位。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俄罗斯、蒙古国部分地区的马种基因类似较为相似。2021年,蒙古马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年版)》。
相关文化
历史文献记载,汉朝时,“云中川(今呼和浩特市一带)自东山至西河二百里,北山至南山百有余里,每岁孟秋,马大集,略为满川”。匈奴人与蒙古马的关系十分密切。考古学家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等地发掘的匈奴墓葬里,发现不少陪葬的蒙古马骨殖。这些马匹身材略矮,头部偏大,具有明显的蒙古马特征。据史料记载,匈奴冒顿单于曾以马的颜色分类编队:“匈奴骑,其西方局尽白马,东方尽青马,北方尽乌骊马,南方尽马”。足见当时其养马业的昌盛发达。
《元史》有以“弓马之利取天下”,“牧马地甚广,北至火里秃麻(现蒙古国以北)草原”和“元起朔方,俗善骑射……盖其沙漠万里,牧养蕃息,太仆之马,不可以数计,亦一代之盛哉”的相关记载。
13世纪初,成吉思汗就是凭借蒙古马横扫欧亚大陆,矮小粗壮的蒙古马以超强的耐力在战争中显示出无与伦比的优势。蒙古马在风雨中与牧人共同成长,自由驰骋。在战场上与骑兵一起冲锋陷阵,建功立业,是当时蒙古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品种对比
蒙古马系品种主要位于中国北方地区,主要包括蒙古马、阿巴嘎黑马、鄂伦春族马、锡尼河马、焉耆马、浩门马、柴达木马、岔口驿马、巴里坤马等,基本都为乘挽兼用品种。其中锡尼河马体型较大,鄂伦春马和焉耆马山地性能较好。
参考资料
蒙古马.《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2023-07-02
Equus (Equus) caballus Linnaeus, 1758.catalogueoflife.2023-07-02
关于公布《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年版)》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3-07-08
蒙古马.鄂尔多斯市农牧局.2023-07-08
Mongolian Horse.horsebreedspictures.2023-07-02
蒙古国以马匹数量居全球第四位.搜狐网.2023-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