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街道
蔡甸街道地处湖北省武汉市西部,与汉阳区接壤,南临南湖、高湖,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隔湖相望;北枕汉江,与东西湖区一水相连;距市中心仅8公里,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京珠公路南北贯穿,318国道东西相接。
蔡甸街道面积102平方公里,由3大块组成,东南部为新农地区,西北部为蔡甸城关地区,南部为高庙地区。常住人口15.2万,占全区人口的1/3,其中农业人口4.7万人。辖42个行政村(其中有五个行政村属姚家山工业园托管),11个社区居委会。
历史沿革
这里春秋传知音,晋朝屯重兵,南宋成商埠,历朝设治所,素称“小汉口”。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洋务缠身之际,曾奏明朝庭:“蔡甸地方,市面较盛,水陆交通亦属要地,不可无职分较大之员驻扎其间”。可见蔡甸区自古是经济、军事要塞。
1949年成立蔡甸镇。1954年撤销蔡甸镇人民政府,成立蔡甸镇人民委员会,辖巴梅、小河洲等地。1958年改为红阳人民公社、1961年复为蔡甸镇人民委员会。此时小河洲被水冲刷所剩无几,洲上无居民,镇人民委员会仅辖巴梅人民公社,1976年改称蔡甸人民政府,仍属区级行政机构,辖区未变。1984年3月,蔡甸镇与其他乡镇同属一个等级,辖区有所扩大,原新农镇所辖的五星、石洋两村及柏林乡所辖的新庙村划归该镇管辖。1994年4月,将高庙乡所辖行政区域划入蔡甸镇,1995年4月,撤销蔡甸镇,设立蔡甸街办事处。2001年,将新农街办事处所辖行政区域划归蔡甸街办事处管辖。办事处驻地蔡甸区。
行政区划
蔡甸街道办事处驻蔡甸街,人口149167人,面积74.44平方千米。辖29个居委会、42个村委会。
部分地名
知音湖大道
位于蔡甸街办事处、大集街道办事处、沌口街道办事处范围内,南起沌口街全力村,北至汉阳大街,长10500米,宽50米,水泥路面。因途经知音湖而命名。
莲花湖大道
位于蔡甸大街以南,成功大道以北,东自下独山起,向西过茂兴路、蔡姚路、临嶂大道,至上独山止,全长5000米,宽40米,水泥路面。因莲花湖而命名。
成功大道
位于莲花湖大道以南,老鼠山以北,东起武汉江汉路,向西经成功山南侧至西环线,全长4900米,宽40米(规划待建),因该路位于成功山旁,命名为“成功大道”,寓意事业成功。
茂林街
位于汉阳大街以北,蔡河街以南,东自汉江路起,向西经同心路,至新福路止,全长1200米,宽20米,水泥路面。因该路邻近茂林村,以村庄名作道路专名命名为“茂林街”。
茂源街
位于汉阳大街以南,蔡甸大街以北,东自蔡甸广场起,西至蔡姚路,全长1000米,宽15米,水泥路面。因该路地处茂源社区而命名。
茂盛路
位于蔡姚路以东,茂兴路以西,南起莲花湖大道,向北过蔡甸大街、茂源街,至汉阳大街止,全长1050米,宽20米,水泥路面。以“茂”字为系列,命名为“茂盛路”,寓意事业兴旺。
茂兴路
位于茂盛路以东,武汉江汉路以西,南自成功大道起,向北过莲花湖大道,至蔡甸大街止,全长1100米,宽30米,水泥路面。以“茂”字为系列命名,因财税机关在该路旁,寓意财源兴旺。
蔡姚路
位于茂盛路以西,临嶂大道以东,南自成功大道起,向北过莲花湖大道、蔡甸大街,至树藩大街止,全长5000米,宽20米,水泥路面。该路为蔡甸街到姚家林的道路,群众习惯称“蔡姚路”,按群众习惯叫法命名。
位于汉阳大街与树藩大街之间,南自树藩大街起,向北至新福路止,全长400米,宽20米,水泥路面。因地处建新市场,群众习惯称“建新路”,按群众习惯叫法命名。
汉乐路
位于蔡甸大街以北,树藩大街以南,东自临嶂大道起,向西过新福路,至文兴路止,水泥路面。全长900米,宽15米,因该路地处汉乐村旁,以村庄名作地名命名为“汉乐路”。
运铎公园路
位于太丰路以东,南自树藩大街起,向北过秦府路、汉阳大街,至汉江堤止,全长1700米,宽30米,水泥路面。因该路旁有运铎公园而命名。
太丰路
位于运铎公园路以西,西环线以东,南自蔡甸大街起,向北过树藩大街,至梅山水泥厂止,全长1700米,宽20米,水泥路面。因该路连接太山村、梅丰村,以两地各取一字组合命名为“太丰路”。
同心路
位于新福路以东,工农路以西,南自汉阳大街起,向北过茂林街、工农路,至蔡江路止,全长1100米,宽20米,水泥路面。因该路地处同心村附近,以村庄名作专名,命名为“同心路”。
位于同心路以东,武汉江汉路以西,南自汉阳大街起,向北过博奇路、茂林街、同心街,再折向西北至蔡河街止,全长2000米,宽20米,水泥路面。老地名,该路名与硚口区路名重名,但当地群众已习惯这个名称,且该城镇距中心城区甚远,厂矿企业较集中,按群众习惯称谓而命名。
博奇路
位于茂林街以南,汉阳大街以北,东自京珠北高速起,向西过汉江路,至工农路止,全长1100米,宽30米,水泥路面。因该路在博奇工业园旁而命名。
汉江路
位于工农路以东,京珠高速公路以西,南自成功大道起,向北过汉阳大街、博奇路,至蔡江路止,全长2600米,宽40米,水泥路面。因该路至汉江边而命名为“武汉江汉路”。
凤凰路
位于京珠高速公路以东,南自汉阳大街起,向北过汉新路,至汉江堤止,全长1700米,宽40米,水泥路面。因该路途经凤凰山,按地理实体名命名,寓意筑巢引凤之意。
汉新街
位于汉阳大街以北,京珠北高速以东,凤凰山以南,东起么铺六组,西至红光统建楼,全长1100米,宽20米,水泥路面。以“汉”字为头命名,又该路地处新的工业园区,寓意事业创新。
经济
综述
城区内莲花湖穿插流布,湖城相间辉映,沿湖半岛、湖港互伸互拥,水乡风情浓郁。改革开放后,这座千年古镇更是雄姿英发:城区街道再三拓展,市政设施日趋完善,水电路讯已具现代化水平;以汽车配件、机械制造、电子、纺织为主体的制造业不断壮大;以莲藕、蔬菜和水产养殖为支柱的农业方兴未艾,旅游开发、商贸流通和各项社会事业无不欣欣向荣;全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持蔡甸区领先地位,并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旅游明星乡镇”、“楚天明星乡镇”和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十强乡镇”称号。
在改革开放春风沐浴下,这座千年古镇更是雄姿英发:城区街道再三拓展,市政设施日臻完善,水电路讯均达到现代化水平,以新型包装、汽车配件、机械制造、医药化、纺织业为主体的工业不断壮大,以莲藕、蔬菜、林果、生猪和水产养殖为支柱的农业方兴未艾,旅游开发、商贸流通和各项社会事业无不欣欣向荣,近年有数家国家、省、市、军大中型企业在此安家落户,南湖旅游开发区内已有武汉市轻纺化疗养院、南湖旅游度假村、汉商集团千步滩度假村等数个旅游项目先后建成迎宾,形成了良好的旅游投资开发氛围。全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持全市远城区街乡镇领先地位,并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旅游明星乡镇”、“楚天明星乡镇”和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十强乡镇”等称号。凭借现有坚实基础,发挥本地独特优势,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把蔡甸街建成武汉西部农业先进、工业兴盛、商业繁荣、旅游业发达和社会稳定的经济强街、文明新街,是全街人民的奋斗目标。
2004年,乘武汉新区和蔡甸区东部开发的强劲东风,蔡甸街在新农地区开发建设兴隆工业制造基地,规划面积4200亩,到2004年6月底,已完成场平200亩。这里是投资的热点,这里是创业的热土,这里正劲吹开放引进的热风。我们诚邀海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兴业。翘盼有识之士踊跃应邀,携手共建蔡甸街,使武汉西部这座卫星城在新世纪更加光彩夺目!
代表人物
钟子期
钟子期,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今湖北汉阳)人。《列子·汤问篇》记载:“钟子期,楚人钟仪之族。伯牙之友也。伯牙鼓琴,钟子期善听之。伯牙方鼓琴,志在泰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如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洋洋乎若流水。’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子期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子之听夫汝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锺子期死,伯牙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知音也。”钟子期的故居在蔡甸区蔡甸街道马鞍山。如今,在马鞍山南麓的凤凰咀坐落着钟子期墓与知音亭,二者浑然一体,以喻钟子期、伯牙的知音之谊。
钟子期墓自修建以来屡毁屡建,1980年修复,加封修复后的钟子期墓为圆形,封土高1.5米,底径8米,周围环以石垣。墓前有光绪年间所立石碑一块,但现在已经残破。1986年,蔡甸区政府全面修钟子期墓,保留了原碑,在墓前修建了纪念亭,新立了一块三米高的钢筋水泥碑,新碑碑文与原碑碑文一样,只是在新碑的背面刻有详细的有关钟子期、伯牙的历史介绍。1988年在武汉市和蔡甸区政府在锺子期墓前修建知音亭,亭为方形、四柱、歇山式顶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墓与亭坐北朝南,背靠马鞍青峰,面临南湖碧水,连成一体,成为一个整体的文物景观,古朴幽雅。
知音故里的由来
钟子期,春秋楚国(原湖北汉阳县,现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史载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古琴!相传是伏羲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锺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节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锺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古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两人千古传诵的诗篇: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书中记载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篇》:“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巍巍乎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乎若流水。'”
参考资料
2016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www.stats.gov.cn.2021-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