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广雅

广雅

《广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词典,共收字18150个,是仿照《尔雅》体裁编纂的一部训学汇编,相当于《尔雅》的续篇,篇目也分为19类。各篇的名称、顺序,说解的方式,以致全书的体例,都和《尔雅》相同,甚至有些条目的顺序也与《尔雅》相同。

内容介绍

《广雅》取材的范围要比《尔雅》广泛。书取名为《广雅》,就是增广《尔雅》的意思。 《广雅》,训诂书。三国魏时张揖撰。张揖字稚让,曹叡太和中为博士。张揖在《上广雅表》里说,《尔雅》一书所集训诂还很不完备,所以把群书中文同义异,音转失读,八方殊语,庶物易名,不在《尔雅》的都详录品核,以著于篇。其意在增广《尔雅》,因此所释仍用《尔雅》旧目,自《释诂》、《释言》、《尔雅·释训》以下,直至《释兽》、《释畜》凡19篇。其书搜集极广,举凡汉代以前经传的训诂。《楚辞集解》、《汉赋》的注释,以及汉代的字书、《方言》、《说文解字》等书的解说都兼括在内。为研究汉魏以前词汇和训诂的重要著作。

《广雅》成书於三国曹叡太和年间(227-232),其书依《尔雅》体例,补所未备,集百家之训诂,采八方之殊语,详录品核,以著於篇。令核其书,自易、书、诗、三礼、三传经师之训,论语、孟子、淮南、法言之注、楚辞、汉赋之解,谶之记,含颉、训纂、滂喜、方言、说文之说,靡不兼载,盖周秦两汉古义之存者,悉萃於是。一向认为是研究汉魏以前词汇和训诂的重要著作。

《广雅》原书分上、中、下 3卷,隋朝曹宪作音释,因避隋炀帝讳,改称《博雅》,自称所著为《博雅音》。曹宪所著本,《隋志》作 4卷,《唐志》则改作10卷,书名仍称《广雅》,沿用至今。清代乾嘉语言音韵训诂之学盛行,王念孙始治《广雅》,成《广雅疏证》10卷,每卷又分为上、下。

清儒誉为“盖藉张揖之书以纳诸说,而实多揖所未知,学者比诸郦道元之注《水经》,注优于经云。”疏证成书至第9卷止,第10卷是其子王引之所述。王氏疏证《广雅》,其最大特点在于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不限形体。书中推阐“声近义同”、“声转义近”之理,随处皆是。其以声音通训诂,书中屡言“某之言某也”,探求词源、词族意。同时郝懿行作《尔雅义疏》,钱绎作《方言笺疏》都直接或间接受其影响。

作品目录

前言

凡例

上广雅表

广雅诂林正文

内容简介

《广雅》前3篇,释诂、释言、释训,解释的是一般词语。释诂多数条目是把许多同义词放在一起,编为一组,然后用一个常用的、词义宽泛的词来解释。例如:

涝(t-o)、汰(t-i)、?(jiǎn)、淅、涤、、、澡、沐、浴、湔(jiān)、濯、沫(hu-),洒(xǐ)也。

洒通洗。这个条目是《广雅》增补的。其中的涝通洮,又写作淘。涝、汰、?、淅、湅*,都指淘米,是用水冲洗粮食中的杂质。涤、湔、濯都指洗去污垢。潒通荡,是涤荡的意思,澡是洗手,沐是洗发,浴是洗身,沫是洗面。

释言的条目都很短,被释词有的仅一个。例如:

徇,营也。

,是也。

购,偿也。

将,扶也。

徇是曲从的意思,营是谋求的意思,徇和营意义相近,所以徇释为营。韪即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韪,韪和是同义,意思是认为正确。购是悬赏征求的意思,偿是酬报的意思,所以购释为偿。将有扶助的意思,例如《木兰辞》出郭相扶将,扶和将同义词连用。

释训解释的是叠音词和联绵词。例如:

孜孜、彶(j-j-)、惶惶、俇俇(gu-nggu-ng),剧也。

拳拳、区区、款款,爱也。

踌躇,犹疑也。

般桓(p-nhu-n),不进也。

孜孜形容勤勉不知疲倦。彶彶同汲汲,形容急切追求。惶惶形容匆忙仓促。俇俇形容心神不定匆匆忙忙。

这4个词的共同点都是形容程度深、用力甚,而剧有极、甚的意思,所以用剧做训释词。拳拳形容恳切、忠谨。

区区形容诚挚、爱慕。款款形容忠实、诚恳。这3个词都是形容感情好,所以用爱来做训释词。踌躇意思是徘徊不前,用犹疑解释踌躇是用词来释词。般桓又作盘桓,是滞留、徘徊的意思,用不进也解释般桓是用短语来释词。

释亲以下的16篇解释百科名词。其中释亲解释亲属称谓以及人的形体的名称。释宫解释的是关于房舍建筑方面的词汇。释器除了解释器用,还解释了一些有关骨骼、肌肤、脏腑、饮食等方面的词语。释乐解释的是音乐的名称、乐器的名称、形制和礼乐的制度。例如:

翁、公、叟、爸、?(zhē),父也。(释亲)

埤,,女墙也。(释宫)

兜谓之胄。(释器)

埙(xūn),象秤锤,以土为之,有六孔。(释乐)

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等5篇主要解释的是关于天文地理方面的词语。例如:

夜光谓之月。(释天)

湖、薮(sǒu)、陂(bēi)、塘、都、?(h-ng)斥(chǐ)、泽、埏(y-n)、衍、皋、沼,池也。(释地)

小陵曰丘。(释丘)

泰山谓之泰山。(释山)

濆泉,直泉也。直泉,涌泉也。(释水)

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等7篇解释的是关于植物动物方面的词语。例如:

菅(jiān),茅也。(释草)

楚,荆也。(释木)

孑孓,蜎(yuān)也。(释虫)

鲢,也。(释鱼)

环颈雉,雉(zh-)也。(释鸟)

、、、,豕也。(释兽)

白马里脊,。(释畜)

流传版本

清代乾嘉语言音韵训诂之学盛行,王念孙始治《广雅》,成《广雅疏证》10卷,每卷又分为上、下。清儒誉为“盖藉张揖之书以纳诸说,而实多揖所未知,学者比诸郦道元之注《水经》,注优于经云。”疏证成书至第9卷止,第10卷是其子王引之所述。王氏疏证《广雅》,其最大特点在于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不限形体。书中推阐“声近义同”、“声转义近”之理,随处皆是。其以声音通训诂,书中屡言“某之言某也”,探求词源、词族意。同时郝懿行作《尔雅义疏》,钱绎作《方言笺疏》都直接或间接受其影响。

《广雅》旧刻本讹字较多,且曹宪音夹在正文之下,有正文误为音的,也有音误入正文的,王氏父子都一一校勘。把曹宪音分出,列于《广雅》原书之末,眉目一清。《广雅疏证》有学海堂本、辅丛书本、王氏家刻本。近年北京中华书局、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均有影印本刊行;江苏古籍出版社亦影印出版高邮王氏4种,其中《广雅疏证》编有词目索引附后,极便检核。《广雅疏证》刊成后,王氏又不断加以修改,成《补正》一卷。此书1918年上海广仓学有排印本;罗振玉据手稿本抄录,1929年编印入《殷礼在斯堂丛书》中。王氏之后又有为之补证的数家,惟精义不多。

王念孙同时疏解《广雅》的,还有钱大昭作《广雅义疏》20卷,当时只有传抄本,未经刊行,影响不大。桂馥看过原稿,叹其精审。又卢文弨有《广雅释天以下注》,收在《广雅义疏》中。日本刊有《静嘉堂丛书》本,国内各大图书馆都有庋藏。

作品影响

历史价值

《广雅》原书分为上中下3卷,总计18150字。拿《广雅》和《尔雅》相比,多出7000多字。从条目来看,前3篇中释诂篇幅最长,计有809条,比《尔雅-释诂》多出600多条。后16篇中释器篇幅最长,计有359条,比《尔雅-释器》多出200多条。

《广雅》是在《尔雅》后出现的雅书中最有价值的一部训诂词典。《广雅》书中收录了不见于《尔雅》的许多词语,其中包括汉魏以前经传子史的笺注,以及《三苍》、《方言》、《说文解字-附音序笔画检字》等字书当中的训诂,为后人考证周秦两汉的古词古义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清人王念孙在《广雅疏证序》中评论《广雅》说:盖周秦两汉古义之存者,可据以证其得失;其散逸不传者,可借以其端绪。则其书之为功于训诂也大矣。

由于《广雅》就是增广《尔雅》的意思,所以它的“局限性”跟《尔雅》也就相同。王力在他的《中国语言学史》一书里对《尔雅》的评论缺点也可用在《广雅》。他提了三点:

一、当解释的字是一个多义词的时候,用的是哪一种意义,不明确。

二、简单地汇集故训,容易令人误会,以为摆在一起的都是同义词,可以互相转注。

三、有时候,解释的字和被解释的字根本不是同义词,它们之间只有某种意义上的联系,甚至是很勉强的牵合。

上述三种情况都是相当普遍地存在的。这样就让曲解古书的人们能利用这一类材料来助成臆说。

文献记载

《广雅·十卷(内府藏本)》:

张揖撰。揖字稚让,清河人。太和中官博士。其名或从木作。然证以稚让之字,则为揖让之揖审矣。后魏江式《论书表》曰:“魏初博士清河张揖,著《埤仓》、《广雅》、《古今字诂》。究诸《埤》、《广》,增长事类,抑亦於文为益者也。然其《字诂》,方之许篇,或得或失矣。”是式谓《埤仓》、《广雅》胜於《字诂》。

今《埤仓》、《字诂》皆久佚,惟《广雅》存。其书因《尔雅》旧目,博采汉儒笺注及《三苍》、《说文解字-附音序笔画检字》诸书以增广之,於扬雄方言》亦备载无遗。隋秘书学士曹宪为之音释,避隋炀帝讳,改名《博雅》。故至今二名并称,实一书也。前有揖《进表》,称凡万八千一百五十文,分为上、中、下。

隋书·经籍志》亦作三卷,与《表》所言合,然注曰:“梁有四卷。”《唐志》亦作四卷。《馆阁书目》又云:“今逸,但存《音》三卷。”宪所注本,《隋志》作四卷,《唐志》则作十卷,卷数各参错不同。盖揖书本三卷。《七录》作四卷者,由后来传写,析其篇目。宪《注》四卷,即因南梁之本。后以文句稍繁,析为十卷。又嫌十卷烦碎,复并为三卷。

观诸家所引《广雅》之文皆具在,今本无所佚脱,知卷数异而书不异矣。然则《馆阁书目》所谓逸者,乃逸其无注之本。所谓存《音》三卷者,即宪所注之本。揖原文实附《注》以存,未尝逸,亦未尝阙。惟今本仍为十卷,则又后人析之以合《唐志》耳。考唐玄度《九经字样序》,称音字改反为切,实始於唐开成间。宪虽自隋入唐,至贞观时尚在,然远在开成以前。今本乃往往云某字某切,颇为疑窦。传刻臆改,又非宪本之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