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白罗衫

白罗衫

白罗衫,昆曲剧目。清代刘方作,取材于明人小说《苏知县罗衫再合》(载《警世通言》)。

作品内容

明代兰溪市知县苏云偕妻郑氏赴任,为水寇徐能所劫,徐缚苏投江中,掠郑归。徐能弟徐用暗释郑氏,郑于途中产一子,裹以罗衫,弃于道,遂入庵为尼。徐能率众追赶,得其子,抚为已子,取名继祖。苏云亦为人所救,于乡间为塾师。十余年后,继祖为监察御史,郑氏来诉冤,所告者即徐能,苏云亦得神示,投状于林都御史。继祖自老仆姚大处得罗衫,已疑非徐能子,会徐能至署中,令人擒而诛之,复以罗衫为记,全家团圆。

历史传承

对于石小梅而言,《白罗衫》是她在舞台上演出最多的剧目,也是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的代表剧目之一。《看状》石小梅传承自周传瑛先生,其戏中搭档,奶公饰演者黄小午也向郑传鉴先生就此戏问艺。青年演员们也如他们的老师一般,在传承的基础上开枝散叶。对昆曲而言,应保留什么,又需要发展什么,对于整理编排过《白罗衫》和《桃花扇》的石小梅而言,也有自己的看法。“树高千丈,终有其根,我想,好的折子戏都应该保留,而折子戏的精华都应该被借鉴与延伸,这种借鉴、延伸,就是昆曲之‘发展’。至于经验,我想说的是,传统折子戏基本功越好、越熟悉折子戏的表演,对‘捏’新戏便越有利。”

石小梅全本亲授:钱振荣施夏明

石小梅《看状》亲授:周鑫、肖向平

史料记载

全本已佚,折子戏载于《昆曲大全》《集成曲谱》《缀白裘》等书,清代刘方《罗衫记》传奇,事相类同。清末舞台见演《贺喜》《井遇》《游园》《看状》《详梦》《报冤》(又名《杀盗》《杀能》)6出,剧情集中在徐继祖长大以后,通过追溯18年往事,总揽全局故事,串演称为全本。“传”字辈于6出之前,又有《揽载》《设计》《杀舟》《捞救》《逼婚》《释放》《投井》《产子》《拾子》9出,达15出,顺次叙演18年前事。

新中国成立后,《白罗衫》(后6出)为第一次南北昆会演的5个全本戏之一。周传瑛俞振飞郑传鉴朱传茗、王传淞、华传浩沈传芷张传芳等主演,为南昆具有较大影响的剧目。《贺喜》《井遇》《看状》《游园》《报冤》为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传习。

折子以《看状》最为著名。此戏演徐继祖得苏云诉状,向奶公盘问前事。徐继祖坐堂时,两衙役开启重重门户,动作虚似而有现实生活依据,颇有特色。《看状》曲友彩串亦多,如20年代郑耕莘、徐韶九等均曾串演。

1985年《看状》由岳美缇主演,参加上海昆剧精英展览演出。

1988年江苏省昆剧院排演全本《白罗衫》,由张弘改编,石小梅领衔主演,参加江苏省新剧目调演。

省昆演出

一、首演时间、演职员表

1988年,《白罗衫》首演于南京人民剧场,参加江苏省新剧目调演。

原著:明·无名氏

剧本改编:张弘

导演:周世琮

唱腔谱曲:徐学法

演员表:

徐 继 祖 石小梅饰

奶 公 黄小午

徐 能 赵坚

苏 夫 人 徐云秀

苏太夫人 徐立岗饰

玄 空 李鸿良饰

《白罗衫》原著为明代无名氏作品,其折子以《看状》最为知名。省昆《白罗衫》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向两端延展,兼采明清传奇与杂剧之所长,以精美的四折体例,将对人性的深度关注,倾注于一个看似寻常的公案戏中。

随着主人公徐继祖对案件的逐步深入,他逐步发现自身身世之迷,也逐步深深陷入他无法躲避、亦无法开解的绝境之中……

真相的拨开并不是全剧高潮所在,它真正的高潮是当情与义站在遥遥的、不可调和的两地,而个体生命站在中间时,生命的无奈、痛苦与艰难抉择……

“公堂”部分也是此剧特别的看点之一。昆曲中两个特色大场面,一个见诸《荆钗记·参相》,一个就是此处。前者表现的是参加宰相的礼仪、规矩、柒牌,而几乎绝迹于舞台。《看状》中的“公堂”一段,表现的巡抚衙门升堂时候的格局。此处最初由江苏省昆剧院传承自周传瑛先生,经过其子周世琮导演之手,剪去繁冗程式,增强可看性,更显简洁。尤其“开幕、闭幕”两处特殊程式,经过李鸿良计韶清两位小花脸演员再次设计和多次打磨,趣味十足。编剧张弘指出,“这段戏,从场景中的单个演员而言,可能都是龙套;可当龙套成为场面时,这就是一份极为宝贵的、表演艺术之遗产。”

二、总剧情介绍:

徐继祖赴考途中,邂逅老妇,答应以白罗衫为凭,帮她寻访失踪了十八年的儿孙。后徐继祖授任八府巡按,在尼庵之中,访得老妇之媳;复在大堂之上,受老妇之子诉状……桩桩件件、蛛丝马迹,无不指向一个被隐藏了十八年的身世!真相大白之际,徐继祖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三、分场剧情介绍

《井遇》

徐继祖赶考途中,路过苏家村,在井旁偶遇一位老妇。老妇将他误认做她自己失踪了十八年的儿子苏云,引出了一段"白罗衫"的公案……

《庵会》

徐继祖春闱高中,为帮老妇打探子孙下落,微服寻至紫金庵,见到了在此出家的苏夫人。他旁敲侧击、屡次询问,终令苏夫人敞开心扉,一吐十八年前的旧事。

《看状》

徐继祖升堂理事,得苏云诉状,见"一门家眷,尽被强徒徐能谋害"字样,思及其父亦名徐能,大为惊疑。他盘问奶公,终于得知曲折前事,历历真相。

《诘父》

徐继祖得知养育他十八年的徐能正是当年杀害其父、逼娶其母的仇人后,大宴徐能。宴上,他假借诉说案情,将往事一一大白于徐能面前。一面是养育之恩、一面是父母之仇,徐继祖身处其间、情义难平……

六、编剧有话说

1.缘起

1988年,江苏省昆剧院拟编排关汉卿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参加全省新剧目汇演,因作者和导演在创编上有些许分歧,剧目无法推动。当时距汇演只有一个多月,编剧张弘临危受命。那年石小梅刚荣获“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她向病中的周传瑛先生学习了《白罗衫·看状》一折,并未彩排周传瑛先生即离世。《看状》是石小梅的心结与未了的心愿,“和我商量能否以之为中心,向两端延展,编一部大戏。”张弘如是说。

古本戏曲丛刊》中《罗衫记》为残本,现存最后一折便是《看状》。舞台上的《杀盗》等戏,张弘认为文质平平,只是艺人们舞台上的补充而已。无原作可循,如何完整全本《白罗衫》是张弘面对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八十年代末期,戏剧界传统气氛较为浓厚,张弘对于明清传奇和元杂居之间的差异有了自己的认识,至于《白罗衫》,张弘意识到有两条路可走:要么依照事件的发生顺序,叙写故事,完成一个所谓的公案戏;要么避开故事与动作的平铺直叙,完全走另一条路。

2.渡僧桥的故事

关于《白罗衫》的剧情设定,张弘反复提到,他年幼时候听到的“渡僧桥”给予他的灵感。

苏州胥门外的河上,原本无桥。河这边住了一位年轻寡妇,带着一个小男孩。河对岸的寺院里住了一个和尚。夜深时,和尚渡舟而来,与寡妇私通,黎明时,复涉水而去,风雨无阻。小男孩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男孩用功读书,中举入仕。衣锦荣归后,他在河上造了一座桥,便于母亲与和尚的交往。但不久他又处决了和尚,当堂留下两句话:“造桥渡僧报母恩,拆庙杀秃雪父恨。”

故事中儿子做官后对待和尚和母亲的态度给予张弘许多触动,相对于《白罗衫》,徐继祖得知父亲是强盗的身份后,他内心想法如何?如以《看状》为戏剧冲突中心,那么简单的《杀盗》便可以结束整戏。但如果《看状》只是铺垫,那么真正的高潮是什么?是徐继祖如何面对父亲。张弘指出,我不欲以破案为戏剧重点,着力想表达的,是主人公直面亲人亦仇人时,内心的天人交战。情节简单、线索清楚、人物干净、行当齐全,这是我在动笔之前,对自己写作该剧的要求与期待。

3.仿杂剧体系

张弘理清了编剧思路和目标之后,对原传奇重新梳理,剔除枝蔓,环绕白罗衫这一重要道具,写作四折,展开“四问”

第一折“井遇”是询问。徐继祖偶遇老妪,被她误认为其子,这时的徐继祖只是个一无所知的过客,仅凭本能的关心与老妪一问一答。

第二折“庵会”是探问。徐继祖有了官身,职责所在,微服私访。他潜行庵堂,所问于他是一桩案情,于苏夫人却是一段隐私。已入空门的苏夫人既放不下前尘,又宁信苍天、不信典律,两人对答,有进有退、时缓时急,躲躲闪闪、掩掩藏藏。

在奶公吐露的真相面前,他是稚子般无力的弱者。步步进逼的背后,第三折“看状”是逼问。此时案件逐渐清晰,奶公种种异常反应,令徐继祖疑窦丛生。在奶公面前,他是居高临下的强者;是徐继祖惶惑不安的内心,亦是他急欲走近、又恨不回避的窘迫。

直至第四折,往事来龙去脉,已水落石出。面对徐能,徐继祖重复了询问、探问、逼问的过程,他不愿相信父亲知道一切,但不幸父亲果然全都清楚。问答一次次将他不想看到的事铺展在他面前,最终归结为一个“诘”字,这便是全剧高潮的第四问:诘问。

以上四问,问的态度不同,答的态度迥异,全由身份、对象、情景与人物心态决定。杀人、逃难、弃子、拾孤等大起大落的惊险场面被推到幕后,台前观众看到的,全是文场戏,全是问与答。问答之目的,不仅在以了解情况,更欲藉此展示人物心理活动。

4.关于“无名氏”

从原作之“井会”到舞台呈现之“井遇”,张弘在内容上已做了很大修整;第二折母子相会,原作为“游园”,苏夫人与徐继祖是在王尚书府内花园偶遇,涉及颇多旁逸琐事,为削除支线,张弘将之重新创作为“庵会”,不但更改了见面的地点、环境,连苏夫人十八年来的人生经历,亦予重构;至于末折“诘父”,便完全是张弘的“自我作古”,以“尽可能接近传统戏剧的叙述方式,诉说新的思索、进行新的创作”。张弘屡屡提到要感谢“无名氏之无名,这给了我很大的艺术空间和宽容”,正因为此,他也屡屡叮嘱工作人员,“该剧无论幻灯、字幕或说明书上,都千万千万不要漏掉‘无名氏’三个字”。

演员

1.石小梅

在谈到《白罗衫》中的徐继祖时,人们也许会想到与他身世有相似之处的赵氏孤儿,因为他们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认贼作父”,都是充满命运矛盾与悲剧感的人。石小梅则表示:“赵氏孤儿是在一个瞬间明白了他的身世命运,这件事上,他是个完全的被动者。而徐继祖是一步步主动探究并走入真相之中的,他一只手把握着自己的命运,另一只手则将自己推向悲剧的渊底。我之所以尤为喜欢徐继祖这个角色,看重的正是他缓慢地、细腻地走向其结局的‘过程’。从表演上说,这个过程经历、囊括了娃娃生、巾生、小官生三种行当,在给予演员考验的同时,也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

石小梅说:“我最得到认可的是《白罗衫》的徐继祖,本身的剧情就充满了矛盾,角色充满了内心的挣扎,非常考验演员的功力,我特别喜欢演这样的角色,我喜欢挑战,特别喜欢这种有难度的角色,一般小生,只要扮相漂亮,嗓子也不错,挺潇洒的,大众化的大众情人,但是我更喜欢不是大众情人,徐继祖是一个内心清理斗争很激烈的书生,情节非常简单,我演出100多场,每场客满。”

2.黄小午

在传字辈演出的时候,“奶公”这个角色只是一个普通的家院,黄小午说:“之前都是包传铎老师饰演的,没有这么多戏,《看状》主要是针对小生的。”为了加深《看状》一折的矛盾冲突,从一出小生戏变成对手戏,剧组找到了黄小午,想请他饰演奶公。黄小午先是找到了郑传鉴老师,“郑老师有时候在南京市住,他喜欢喝酒,但不吃菜,喜欢说戏当下酒小吃。郑老师的特点是他的戏特别细腻,也特别生活化,比如看状时奶公倒茶之后,在旮倒一下水,还有因为紧张茶盘拿反的动作,这些都是郑老师教我的。”

有人提出质疑:为什么一个地位卑微的奶公也可以去看八府巡按的状纸?黄小午说:“首先奶公是从小把徐继祖看大的,关系很亲密,可能在生活中,就是随便看一下,关心一下他的事情。但是到了舞台上,我们就把这个动作夸张化处理,做艺术渲染。生活和艺术是有区别的。”演员和编剧不断的打磨,在原先折子戏的基础上增添了许多台词和动作。“我把这些增加的台词念给郑老师听。”黄小午说,“郑老师提了不少意见,我们多次修改。尤其在身段造型上,一些和小生互相配合的高矮相,郑老师非常认可,他认为这版《看状》比传字辈的时候丰富多了。”

3.赵坚

《诘父》是最后一场戏,也是《白罗衫》全剧最高潮。“从开场与爱子谈论梦境中‘颈’上添花,在表演和唱腔上就必须把一个王胜利粗犷、豪放而又浑然不知爱子已知内情的那种骄傲以及以为今后定会享尽荣华富贵、天伦之乐的快乐形态表现出来。”赵坚说,对于徐能这一角色塑造,表演的中心在“我是一名父亲,而不是一名强盗。”

当随着剧情的进展,徐继祖讲述“余人双”的故事的时候,徐能要“紧张而又侥幸、恐惧而又不得不强作镇静”,“念白和唱腔上略带颤音”,体现出徐能后怕心理。当真相大白,当年的罪证白罗衫出现的时候,赵坚强调“这里要双眼失神,配合更为强烈的颤音,表达他内心的恐惧”,但又“必须让观众感到他对十八年父子深情寄予的希望”。最后,徐继祖向徐能“赐个全尸”,徐能彻底绝望,举起酒壶企图谋杀徐继祖,但终究下不了手,赵坚强调“嗓音要嘶哑,眼光要暗淡”。《诘父》要给予观众一个震撼的悲剧结尾,“这种凝重的表演程式所体现的震撼力,强烈地冲撞着观众的心灵,令观众为之动容,扼腕垂泪”。

本剧行当

剧中徐继祖依照传统设定为小官生,按照剧情开展,依次为小生老旦、与青衣、与末的对手戏。在第四折中,徐继祖之父徐能传统以副应工,张弘改为净行,意在全剧行当工整,仍缺丑行。张弘在“庵会”中增添丑应工小尼姑一角,用以插科打诨、穿针引线。一方面可以合理地将徐继祖从城门引入庵门,另一方面,她自作多情的调侃,也可调节全剧紧窒的气氛,既铺垫了正戏,也强化了白罗衫在戏中的主线作用。

台湾国光剧团前艺术总监贡敏先生看过《白罗衫》后,曾写信建议以徐继祖父子之别为内容,在第一折前加一个楔子。张弘是以尊重前辈,斟酌再三,但并未改动,他希望除了徐继祖之外,每个行当只出现一次,以示戏剧匀称之美。

演出信息

2022年6月24日,由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制作演出的昆剧新版《白罗衫》登台厦门闽南大戏院,为经典再赋新生。

2023年6月17日,《白罗衫》将在长安大戏院上演。

参考资料

新版昆剧《白罗衫》24日晚亮相鹭岛 百年经典再展新颜.今日头条.2022-06-24

大戏看北京 6月文艺资讯.今日头条-北青热点.202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