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偃
卜偃,又名郭偃,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同时也是晋国的卜官。他不仅精通占卜技巧,而且知识渊博,头脑清晰,智谋过人。他能够根据当时的政治形势和自然现象进行正确的预言引导,成为晋国自晋献公到晋文公时期国家不断进步的见证者。据《国语》记载,卜偃的名字应该是郭偃。他是序的后裔,公元前661年就已经出仕晋国。卜偃主张从经济领域入手实施改革,进而扩展到用人制度。他的“郭偃之法”虽然没有否定传统的“亲亲”的用人政策,但更强调“尚贤”。此外,“郭偃之法”还改革了分配体制,采用“君食贡”制度,要求国君不保留土地,而是从土地拥有者那里收取税赋。
史书记载
郭偃也是春秋晋文公时期的首席大夫,一手主导当时晋国社会改革的「郭偃之法」,强调由经济领域人才开始实施改革动作,进而接着扩展到用人制度上面。虽然此法并没有全盘否定传统的用人政策「亲亲」,不过更加注重「尚贤」这个最大原则。「郭偃之法」甚至大胆采用「君食贡」概念,要求国君从此之后不再保留任何土地,而是要求从土地拥有者身上收取税赋,这些思想不但快速促进晋国社会的蓬勃发展,更为将来三晋法家思想提供思想泉源。另一方面,其实郭偃甚至身兼首席太卜之职,史书所谓「卜偃」由来便是如此,据说晋文公逝世之后移灵当天,其棺柩突然发出有如牛鸣的巨大声响,并且声称将会有来自西方的军队越过晋国国境,只要到时候趁机展开攻击行动,必定大获全胜。
《左传》里共有七则记录,起于鲁闵公元年、终于鲁僖公三十二年,跨越晋献、惠、怀、文四公,和士蒍一样,同为东晋强盛之路的见证者。
七则记录如下:
晋献公时期——
1.《闵公元年》:
卜偃曰:「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启之矣。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今名之大,以从盈数,其必有众。」
初,毕万仕于晋,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震》为土,车从马,足居之,兄长之,母覆之,众归之,六体不易,合而能固,安而能杀。公侯之卦也。公侯之子孙,必复其始。
【因为毕万在当年立下了平定耿国、霍国、魏国的功劳,封予魏地。卜偃预言毕万的后代必定昌盛。而日后三家分晋的故事里,确有魏氏一宗的崛起。】
2.《僖公二年》:
虢公败戎于桑田。晋卜偃曰:「虢必亡矣。亡下阳不惧,而又有功,是天夺之鉴,而益其疾也。必易晋而不抚其民矣,不可以五。」
译文:
虢公在桑田打败了戎人。晋国的卜偃说:“虢国必将被灭亡。被灭掉了下阳不知戒惧,反而又建立了武功,这是上天夺去了虢国的镜子,而加重它的作恶啊!虢国必定轻视晋国又不爱抚百姓,过不了五年,必然灭亡。”
【晋和虢国的战争,见于鲁庄公二十一年——虢公自和郑厉公参与了平定子颓之乱后活跃于庄公后十多年到鲁僖公初(庄公二十六年入侵东晋,庄公二十七年晋献公准备攻打虢国被制止,另外庄公三十二年姬阆的内史同样做出了虢国将亡的预言,认为虢“恶德坏事”。)】
3.《僖公五年》:
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对曰:“克之。”公曰:“何时?”对曰:“童谣云:‘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鹑之贲贲,天策焞焞,火中成军,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
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且言易也。
【晋国于鲁僖公二年和五年两次假道伐虢,晋献公询问卜偃能否灭亡虢国,卜偃预言当在“九月、十月之交”。】
4. 《僖公十四年》:
秋八月辛卯,沙鹿崩。晋卜偃曰:“期年将有大咎,几亡国。”
【前一年晋惠公和秦穆公之间因为借粮的问题出现了“泛舟之役”,秦晋关系在这段时间不佳。卜偃结合政治国情和沙鹿山崩塌的自然现象,预言“大咎,几亡国”。次年秦晋韩原之战,晋惠公被俘。】
5. 《僖公二十三年》:
九月,晋惠公卒。怀公命无从亡人。期,期而不至,无赦。狐突之子毛及偃从晋文公在秦,弗召。冬,怀公执狐突曰:“子来则免。”对曰:“子之能仕,父教之忠,古之制也。策名委质,贰乃辟也。今臣之子,名在重耳,有年数矣。若又召之,教之贰也。父教子贰,何以事君?刑之不滥,君之明也,臣之愿也。淫 刑以逞,谁则无罪?臣闻命矣。”乃杀之。
卜偃称疾不出,曰:“《周书》有之:‘乃大明服。’己则不明而杀人以逞,不亦难乎?民不见德而唯戮是闻,其何后之有?”
【惠公刚死,怀公回国即位,强迫老臣狐突召其子狐毛、狐偃归国。狐突不从,怀公杀之。卜偃称疾不出,指责怀公只知道杀戮。】
6. 《僖公二十五年》:
秦伯师于河上,将纳王。狐偃言于晋侯曰:“求诸侯,莫如勤王。诸侯信之,且大义也。继文之业而信宣于诸侯,今为可矣。”使卜偃卜之,曰:“吉。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公曰:“吾不堪也。”对曰:“周礼未 改。今之王,古之帝也。”公曰:“筮之。”筮之,遇《大有》之《睽》,曰:“吉。遇‘公用享于天子’之卦 也。战克而王,吉孰大焉,且是卦也,天为泽以当日,天子降心以逆公,不亦可乎?《大有》去《睽》 而复,亦其所也。”晋侯辞秦师而下。三月甲辰,次于阳樊。右师围温,左师逆王。夏四月丁巳,王入于 王城,取大叔于温,杀之于隰城。
戊午,晋侯朝王,王飨,命之宥。请隧,弗许,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与之阳樊、温、原、茅之田。晋于是始启南阳市。
【前一年爆发子带之乱,原本是秦穆公打算把王送回国都。晋文公碍于前一年刚归国即位,根据未稳,本无意奉天子。经过狐偃的劝说、以及卜偃的龟卜、草筮,下定决心“辞秦师而下”,“取大叔于温,杀之于 隰城。”晋国得以“请隧”、“启南阳”,无论是名誉还是实地都大有收获。】
7. 《僖公三十二年》: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县,出,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 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晋文公新卒,卜偃结合当时的政治国情,预言西方当有军队侵略,晋绥军早做准备后可得大捷。果然,次年爆发秦晋之战,秦穆公大败。】
卜姓始祖
据史籍《姓氏考略》、《通志·氏族略》等记载,春秋时期,晋国的卜偃、秦国的卜徒父、鲁国的卜楚丘等,皆为卜筮官,名称显赫一时。其后裔族人多以先祖官称为姓氏,皆称为卜氏。
得姓始祖
卜偃、卜徒父、卜楚丘、卜式。卜姓系以职官、职业为姓,属于以技为氏一类,皆出于古代从事占卜职业者。古代大凡出猎、征战、风雨、年成、祭祀、婚丧、疾灾等事,都想预知吉凶,占卜者遂应运而生,并产生专管此事的官职。卜巫是上古时代非常重要的人物,一般由氏族部落首领,或者首领的亲族,或者智者、长者担任。史称夏代开国君主夏启、夏王太康之弟曾任此职,又周文王之子错叔绣亦任此职,春秋时晋有卜偃、鲁有卜楚丘、秦有卜徒父俱任此职,其后有以官职为氏者,遂产生卜姓。尤可一提的是晋掌卜大夫卜偃,其卜技高超,百不失一。史书中对其有较详尽的描绘,其除运用卜甲、卜骨占卜外,还可运用沙鹿崩、柩有声如牛等物事变异进行铁口直断,堪称妙绝。因晋地之西河卜姓尊其为卜姓始祖,而西河后昌盛为卜姓郡望,故史书有尊卜偃为卜姓得姓始祖的。
人物评价
卜偃一方面拥有卜官的职业技能,又能超越专业、达到理性的境界,做到从实际出发,直击时代问题要害,洞其本质,为晋文公等君王的霸业贡献了大谋略。他的思想,显然跟当时的思维发展有关,即从古代的神秘思维到后来的理性思维占优势的过程中,他实际是那个时代的典型代表。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