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水团

水团

水团(英语:H₂O 质量),在海洋学中是指具有特定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大规模水体,这些特征使其能够与其他水体相区分。水团的概念最早由B.海兰-汉森在1916年提出,并在1929年由A.德凡特,A.进行了详细定义。水团的特性包括但不限于温度、盐度、化学物质的比例以及其他物理量

形成与变性

大多数水团最初在海洋表面形成并获得其初始特征,随后经过混合、下沉和扩散的过程逐渐发展。初始特征的形成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海陆分布以及当地环流特点。一旦形成,水团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最终可能因动力或热力学效应而下沉至与其密度匹配的水层。通过扩散和与周围海水的持续混合,水团会在表层下方形成更多种类的水团。水团的变性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区域变性、季节变性和混合变性。

核心与边界

尽管在同一水团内不同区域的海水特征可能存在差异,但总有部分水体最能代表该水团的特征并且变性最小,这部分被称为水团的核心。核心的位置变化趋势通常反映了水团扩张的方向。从核心向外,水体会逐渐变性直到失去原有水团特征的地方,这里就构成了水团的边界。当两种不同性质的水团相遇时,它们之间的混合带可能会形成海洋锋,这是一种宽度有限的过渡带。如果这两种水团的特征差异显著,则海洋锋中海水的物理、化学、生物乃至运动学特征会发生急剧变化。海洋锋中海水混合加强,生物生产力提高,常形成优良渔场。

分布特征

全球大洋中纬度地区的水团分布较为典型,通常按照铅直方向分为表层、次表层、中层、深层和底层五个基本水层。每个基本水层在不同海域还可细分多种水团。大洋表层的海水受到大气直接影响,通过内部混合和与邻近水体的作用形成表层水团。表层水团的厚度因地区而异,从数十米到200米不等。次表层位于表层之下,以跃层分隔。次表层的厚度一般为200~300米,但在某些海域可达900米。次表层中的水团可根据形成过程和特征分为中央水团、亚南极洲水团和亚北极水团三类。中层水团分布在次表层水团之下,深度可达1000~1500米。中层水团的特点是源自高纬度和中、低纬度海区的水团分别表现出低盐度和高盐度。深层水团位于中层水团之下,深度可达4000米。大洋底层的水团主要由南极底层水团散布形成,这种水团在大西洋向北可达北纬45°,在太平洋影响可达北纬50°,在印度洋也可到赤道以北。北极底层水团则受限于格陵兰-设德兰海岭和白令海峡,仅存在于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北部。

水团作用

浅海区域的水团因其与陆地和大气的密切互动,以及复杂的地形和水流状况,导致混合加剧,变性尤其剧烈。因此,浅海水团的变性问题研究尤为重要。浅海水团的分析研究实际上更关注的是浅海水体的变性分析研究。由于浅海水团缺乏大洋水团的典型保守性和均一性,变性显著,因此有人建议将其称为浅海变性水团。

中国水团特征

中国近海的水团特征复杂多样,主要原因是该区域处于中纬度温带季风区,四季分明,季节变化显著;浅海面积广阔,岛屿密布,海岸线复杂;东部海域有强劲的黑潮及其支流,西部有多条河流注入大海。这些因素使得中国近海的水团及其变性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食物

水团也是食物的一种称呼,具体做法是将米线制成圆形,浸泡在蜂蜜或五味子汤中食用,形似汤圆。

其他含义

在动画作品《Love Live! Sunshine!!》中,校园偶像团体Aqours的国内粉丝群体被昵称为“水团”。

参考资料

水团.水团.2024-09-13

水团.Water masses in shallow seas.2024-09-13

水团词语解释.汉典.202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