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利桥
通利桥,位于小新桥北面百余米。位于菉葭巷东端横卧平江河的通利桥与平江路上跨平江河支流柳枝河的朱马交桥相衔而成的“双桥”景观。
基本信息
单跨石梁的通利桥西接菉葭巷,宋《平江图》上就有,曾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和1984年重修。长6.4米,跨 2.8米,宽3.5米,高2.4米。桥身主要以花岗石构筑。
外部描述
桥面由六条并列的石梁组成,其中两条为宽约40厘米的武康石,应是宋代遗物。桥台立条石排柱,桥栏亦为简洁的通长条石构筑。通利桥两边的桥台并不相等,西桥台有长长的缓坡引桥,远远望去有一种不对称的美。当然,这不是专供人观赏的风景,更主要的是因为此处既是两条河道的汇流处(原为两河十字交叉,自1958年菉葭巷河填没后,便成为两河丁字交会),也是二桥直角相联处,所以将通利桥的西引桥延长,就在桥畔形成河湾,以便船只停泊、转弯和掉头,有点像是停车场。因是公共泊船处,所以河西岸又有宽十余米的河埠,而东岸二桥相交处也有一处宽仅一米余的河埠。此外,通利桥的桥孔中原有一段宋代题记刻石,五十多年前还有人见过,可惜现已遍寻不获。现据《宋平江城坊考》抄录如下:“星桥、朱马茭桥,年深坏,蒙运判府郑侍郎助钱三千贯,提举宝章判部赵郎中助钱二千贯,长洲判县龚郎中助钱一千五百贯,并系十七界会重行展阔建造。劝缘崇禧、上官右史,干缘碧云庵僧守常,淳祐十年十一月朔题”。王謇先生据此认为,俗呼大新桥的众安桥原称星桥,朱马交桥当作朱马茭桥,而茭指喂马的干草。这段文字又证实,古代造桥修路大多是由僧人发起和主持,经费则来自官员、士绅和商民百姓的捐助。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