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医学院
扬州大学医学院坐落于扬州,是国家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可招收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高校,是国家卫健委性病防治基地、教育部全国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司法部罪犯心理咨询培训和戒毒矫治培训基地,也是本地区医药人才培养、医疗服务和医学科学研究中心。
扬州大学医学院前身可追溯到创立于1950年的苏北卫生学校。1958年升格为扬州医学专科学校,198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扬州医学院。1992年,学院与在扬其他5所高校合并组建扬州大学。
截至2021年6月,扬州大学医学院设有4个学系(基础医学与医学技术系、临床医学系、中西医结合学系、药学系)和1个独立研究院(转化医学研究院)。拥有本科专业6个: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小儿科)、临床医学(妇产科学)、中西医临床医学、药学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制5年或4年。
历史沿革
1950年,苏北卫生行政干部学校成立。
1951年,学校迁至扬州市,与上海私立惠生高级助产职业学校合并,更名为苏北扬州助产学校。
1953年,更名为江苏省扬州医士学校。
1954年,南通医士学校并入。
1956年,更名为江苏省扬州医士、助产士学校。
1958年1月,又更名为扬州卫生学校。
1958年6月,升格为扬州医学专科学校。
1959年8月,扬州中医专科学校并入扬州医专。
1962年6月,扬州医学专科学校停办。
1962年10月,省卫生厅决定扬州医专附设卫校改名为扬州卫生学校。
1976年12月,扬州卫校扩建为江苏新医学院扬州分院,设3个专科专业5个中等专业学校专业。
1978年下半年,由于原江苏新医学院撤销,扬州分院经国务院批准,成为高等医学专科学校。
1984年,教育部批准扬州医专升格并定名为扬州医学院。
1992年,学校与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合并组建扬州大学,成为扬州大学医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截至2020年9月,扬州大学医学院设有4个学系、6个本科专业。
师资队伍
截至2020年9月,医学院有教职员工176人,其中专任教师132人,教授24人,副教授44人,具有博士学位106人,占专任教师的80.3%。45岁以下专任教师6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66人,占98.5%。具有外校学缘背景教师110人,占82%。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特聘教授、省“双创计划”、“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科学教育兴卫工程”等一批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拥有教育部临床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医药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国家级/省级学术机构兼职教师20余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张评浒
江苏特聘教授(1人):郁多男
学科体系
截至2020年9月,学院1个博士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硕士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其中省级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个、校级一级学科重点学科3个。
博士学术学位一级学科(1个):临床医学
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临床医学
硕士学术学位一级学科(6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专业、中药学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3个):临床医学、中医学、中药学
省级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个):中西医结合
校级一级学科重点学科(3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药学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9月,学院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校级科研机构8个。
科研成就
据2021年1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立项科研课题29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5项,以第一单位共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3项,其中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学术资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为半月刊,设有医工结合研究、指南与共识、慢性病管理、胸部疾病、骨研究、肿瘤研究、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肿瘤、妇产科研究、中西医结合药学、脑科疾病护理、整合胃肠病、急重症医学、呼吸系统疾病等研究专题,以及专家述评、学术前沿、智库研究报告等栏目。
学术交流
学院与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的医学教育、医疗卫生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双边合作、学术交流关系,举办苏丹卡萨拉大学医学生国际交流项目、中国-苏丹医学教学研讨及现代临床技能培训等多个国际短期项目。
文化传统
据2021年1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组织开展了科技文化节、临床技能大赛、心理情景剧大赛、新生入学教育系列讲座、研究生先锋论坛等活动。
领导团队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扬州大学医学院.2024-03-05
扬帆起航,医路有你——欢迎报考扬州大学医学院.微信公众平台.2024-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