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嘎隆拉山

嘎隆拉山

嘎隆拉雪山: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波密县交界地带,是岗日嘎布山脉的西端段(也是横断山脉西北极端),平均海拔4800米,山口海拔4200米左右,是南面印度洋暖水气和北面青藏高原高寒水气的交锋带,气候多变,令人生畏,加上地质构造复杂,活动剧烈频繁,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生雪崩、滑坡、泥石流。因此,嘎隆拉雪山被当地人称为神山。2011年3月24日发生雪崩灾害。

嘎隆拉山口是骡马道路,也是墨脱公路(扎墨公路)旧路所过,一年只有5-9月能通行,2010打通嘎隆拉隧道,公路可以基本上全年通行了。

大雪封山季节徒步垭口的危险:遇到呼啸的阵风就会被刮下千米雪崖,而且附近有七个雪峰垭口,找错垭口则后果就不堪设想。

地理位置

嘎隆拉山,是驾车进入墨脱县的必经高山。其地势陡峭,地形复杂,山顶常年积雪平均厚5米至6米,每年6-9月积雪融化后,行人方能通过。其余时间道路积雪,路径不辨、深浅难测,不能通行,完全封山。时至今日,墨脱仍被外界称作“高原孤岛”。

地形气候

嘎隆拉山是南面印度洋暖水气和北面青藏高原高寒水气的交锋带,气候多变,令人生畏,加上地质构造复杂,活动剧烈频繁,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生雪崩、滑坡、泥石流,被当地人称为神山。山顶常年被冰雪覆盖,山上孕育着数条冰川,冰川融水最终汇入雅鲁藏布江的支流。

嘎龙拉山南北很有特点,山口的南面总是云雾缭绕,翻过山口来到北面立马晴空万里。

山顶上有冰雪融化形成的冰湖、长白山天池,也有高山草甸,山上野花艳丽夺目,具备典型的现代冰川地貌。

山口交通

海拔4200多米的嘎隆拉山垭口可以往来于波密与墨脱县之间,盘山公路就修在海拔3600米至4200米这一段高度上,山路蜿蜒,大部分开凿在悬崖峭壁间,更有飞瀑流泉从路上横冲直撞,路毁人亡的情况偶有发生。行走其间,惊险万分。

2009年4月始,全长3.3公里的嘎隆拉隧道正式开工,其竣工之日,沿危险山路翻山也将成为历史。往后每年开山季节能够看到这些壮美景观的人也将大大减少。

徒步危险

《一个人的墨脱》“8.嘎隆拉山的阴影”记载:大雪封山季节徒步垭口、翻越嘎隆拉山口特别危险,死过不少人。遇到呼啸的阵风就会被刮下千米雪崖,而且附近有七个雪峰垭口,找错垭口则后果就不堪设想。

隧道

西藏墨脱公路(早期就是扎墨公路)控制性工程嘎隆拉隧道15日顺利贯通。墨脱县人民世代被茫茫雪山所阻隔的历史终于结束,以前一般时期大雪封山,5-9月才能翻越山口地带(而且也是有雪崩之险)。

当日,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贯通仪式在海拔3700多米的隧道入口处隆重举行。尽管是高山峡谷、冰天雪地,但隧道贯通让当地民众兴高采烈。

上午10时许,贯通仪式开始。西藏自治区主席白玛赤林、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等亲临现场,并共同启动工程爆破按钮,打开嘎隆拉隧道。白玛赤林宣布隧道贯通。

嘎隆拉隧道是墨脱公路的控制性工程,隧道全长3310米,平均海拔3700米。施工隧道气象条件恶劣,穿越多条地质断裂带,岩体破碎,涌水量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

西藏自治区主席白玛赤林在此间贯通仪式上说,墨脱公路的建设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解决了大量复杂的技术难题,创造了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西藏交通厅的资料称,墨脱通路的建设克服了地形起伏最大、自然坡降最大、降雨量最大、地震烈度最高、地质灾害最多、地质条件最复杂等不利条件。

墨脱县是目前中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墨脱县人员进出和物质运输主要靠墨脱公路便道和米林县派镇至墨脱的骡马驿道,运输能力低,成本高,路况差,安全隐患大。每年只有3-5个月的时间能够通行,大雪封山之后,则与外界交通中断。20世纪70年代,国家曾两次投资对墨脱公路进行建设,但都由于特殊条件的制约,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根据西藏交通厅的资料,从2002年开始,国家对墨脱公路进行前期勘查,2007年对嘎隆拉隧道地质灾害治理、环境保护等课题开展研究。2009年初,墨脱公路开工建设。

墨脱县公路嘎隆拉隧道由武警交通部队承建,参建单位代表四川武通路桥工程局第三工程处刘九林发言说,今天嘎隆拉隧道胜利实现了贯通,墨脱人民世代被茫茫雪山所阻隔的历史终于结束。隧道贯通后,参见单位代表舞动红旗在贯通处欢呼雀跃。

墨脱公路改建工程全长117公里,嘎隆拉隧道是其中重要部分。对于下一步的施工,白玛赤林鼓励,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安全、确保质量,早日结束墨脱“高原孤岛”的历史,将墨脱公路建设成为一条生态路、致富路、小康路。

参考资料

墨脱 | 中国最后通公路的小县城,雪域高原的莲花圣境.澎湃新闻.2023-12-29

公路让“高原孤岛”变通途 走进藏地明珠墨脱.央广网旅游.202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