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银珠

银珠

银珠(学名:Peltophorum tonkinense (Pierre) Gagnep.)是豆科盾柱木属的植物,是毛轴盾柱木的变种。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乔木,高12-20米,胸径30厘米,幼嫩部分和花序密被锈色毛,后渐无毛;老枝有细密锈色皮孔。二回偶数羽状复叶长达15-35厘米;叶轴长8-25厘米;叶柄粗壮,长3-15厘米;羽片6-13对,与小叶均为对生;羽轴长4-9厘米,上面有槽,基部膨大;小叶5-14对,长圆形,长1.5-2厘米,宽0.6-1厘米,先端钝圆、微凹或有凸尖,基部渐狭,两侧不对称,上面深绿色,老时光滑,下面浅绿色,初时中脉被锈色毛,后变无毛。

总状花序近顶生,长8-10厘米;花黄色,大而芳香;花梗长1-1.5厘米,被锈色毛;花蕾圆球形,直径8毫米,密被锈色毛;花托盘状;萼片5,近相等,长圆形,长8-9毫米,最下面一片较狭;花瓣5,倒卵状圆形,长15毫米,具柄,边缘波状,两面中脉被锈色长柔毛;雄蕊10枚,花丝长约1厘米,基部膨大,密被锈色毛,花药长圆形,长约3.5毫米;子房具短柄,扁平,被锈色毛,花柱丝状,长为子房的2-3倍,柱头头状;胚珠3-4颗。

荚果薄革质,纺锤形,长8-13厘米,中部宽2.5-3厘米,两端不对称,渐尖,初被毛,老时红褐色,光滑无毛,两边具翅,翅宽5-7毫米;种子3-4颗,倒卵形而歪斜,长14毫米,宽6毫米,扁平,成熟时黄色。花期3-6月,果期4-10月。

生长环境与习性

生长于海拔300或400米的山地疏林。在海南省中部和南部海拔800米以下半落叶季雨林和常绿季雨林中常见。性喜光,常散生长于沟谷疏林中,天然更新良好。对于土壤适应性强,在土层浅薄、多岩石露头的立地条件下能正常生长。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在中国海南白沙、陵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崖县和东方市等县均有分布,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亦有引种。

繁殖方法

采种

果实于8-10月成熟,把荚果采集回后及时晒干,用剪刀剪开缺口,取出种仁,晾干贮存待播,种子净度67%,干粒重104.3克,每千克有种子9588粒。含水率7.6%。

播种

用种子繁殖,种子在播种前应进行种子处理,方法有两种:①采用浓硫酸浸种1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稍干后进行播种。②用2倍于种子的80℃温水浸种24小时(自然冷却),然后捞出晾干即可播种。采用撤播或条播,经过处理的种子,播种4天后开始萌动,8-10天发芽完毕。发芽率97.4%。小苗生长高达5-8厘米时,可分床育苗,或移入营养杯培育。1年生苗高达60-80厘米,可出圃造林。

栽培技术

栽植

银珠适应性较强,一般的立地都可以种植。造林地按常规整地,植穴规格:50厘米×50厘米×40厘米,株行距以2米×3米或3米×3米,选择雨季阴雨天气造林,造林成活率80-95%。

抚育

银珠生长较快,定植后当年雨季末期进行扩穴除草1次,以后3年内,每年在雨季前后各抚育1次,并结合抚育每穴施复合肥100克,注意修枝,使树干圆满通直,提高用材率。

病虫防治

银珠很少发现病虫害,但在幼苗期和长嫩叶期,有虫害,如蛾类介壳虫等,啃食嫩枝和叶片。对美国白灯蛾可用50%马拉硫磷1500-2000倍液喷洒。

主要价值

经济:木材散孔材,边材淡红褐色,心材红褐色,硬重,纹理稍直,结构细致,易加工,少开裂,不变形,花纹美观。宜制作高级家具、建筑、农具、板料、船舶、车辆,内部装修等用材。

绿化:银珠树冠圆满,叶茂,花黄色且花期长,目前已选作庭院、道路的绿化树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