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二级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可以追溯到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36年组建的植物病虫害教学组。2000年,西北农林大学植物保护研究所与西北农林大学植物保护系合并组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截至2016年8月,学院设3个教学系和3个研究所,1个植保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开设2个本科专业,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5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教职工153人,在校生127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57人,硕士研究生371人,外国留学生31人,本科生718人。
发展历史
学院前身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可以追溯到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36年组建的植物病虫害教学组。
193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1938年,由涂治和王云章先生组建植物病理学科,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植物病虫害教学组更名为西北农业大学农艺学系植物病虫害教学组。
1940年,国立西北农学院农艺学系植物病虫害教学组更名为国立西北农学院植物病虫害学系。
1950年,国立西北农学院植物病虫害学系更名为西北农学院植物保护系。
1960年,植物病理学科开始招收研究生。
1983,植物病理学科被国家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
1986年,植物病理学科被国家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系更名为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
1996年,农药学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8年,植物保护获批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农药学科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植物保护获批博士后流动站。
1999年,植物病理学科被农业部批准为部级重点学科,成立了陕西省植物源农药研究于开发重点实验室,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更名为西北农林大学植物保护系。
• 西北农林大学植物保护研究所
1952年,西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植物保护系成立。
1958年,西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植物保护系更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植物保护系。
196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植物保护系更名为陕西省植物保护研究所。
1999年,陕西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更名为西北农林大学植物保护研究所。
合并组建
2001年,学院成立了陕西省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2年,学院植物病理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3年,学院成立了农业部农业有害生物无公害控制技术创新中心。
2004年,学院植物病理学科进入教育部“985”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同年获批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和教育部科技创新培育团队。
2007年,学院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被评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16年8月,学院设植物病理学系、昆虫学系、农药学系3个教学系和植物病理学研究所,昆虫学研究所、农药学研究所以1个植保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开设有2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8月,学院有教职工153人,其中教授、研究员43人,副教授,副研究员27人;研究生导师(博导、硕导)65人;2人,双聘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客座教授各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3人,陕西省“三五人才”4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5人,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陕西省级教学团队。
教学名师 双聘院士:魏江春(中国科学院院士)入选者:刘同先、许金荣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康振生、单卫星、刘西莉 长江学者讲座教授:许金荣、王明波 青年长江学者:王晓杰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康振生、单卫星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王晓杰、刘慧泉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康振生、张雅林、单卫星 全国模范教师:康振生“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王晓杰、刘慧泉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单卫星、王敦、胡小平、徐晖、姬志勤、戴武、魏琮、李朝飞、郭军、王晓杰、王晨芳、赵杰 陕西省“百人计划”:刘同先、许金荣 陕西省“三五人才”入选者:康振生、张雅林、杨家荣 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康振生、张雅林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康振生、张雅林、赵惠燕、吴云锋、花保祯、黄丽丽 陕西省教学名师:花保祯、康振生、仵均祥、黄丽丽
教学建设
根据2017年1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陕西省特色专业,1个陕西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陕西省名牌专业,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陕西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校属实践教学基地,12个院属实践教学基地;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陕西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2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植物保护
陕西省特色专业:植物保护
陕西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植物保护
陕西省名牌专业:植物保护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植物保护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陕西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植物保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8月,学院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有5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2个,陕西省重点学科3个。
• 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植物病理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农业部重点学科: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陕西省重点学科: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
• 授权学科目录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截至2016年8月,学院有12个省部以及学校科技创新科研平台,其中农业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2个,农业部技术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中国昆虫学会凤蝶总科分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植物抗病育种专业委员会、陕西省昆虫学会、陕西省植物病理学会、陕西省植物保护学会均挂靠在学院。
科研成果
截至2016年5月,学院共承担国家“973”、“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公益性行业专项及省部等各类科研项目500多项,科研到位经费达2亿元以上,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以上发表学术论文837篇,其中被SCI收录650篇,学报级文章187篇。
截至2016年7月,学院共承担项目423项,其中主持国家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1项,总经费1.86亿元;发表SCI论文551篇、获批专利31项、出版专著3部;审定品种1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二单位),省部科学技术奖3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6年8月,学院内设有亚洲最大的杨凌昆虫博物馆,收藏昆虫标本120多万号,植物真菌病害标本5万多号。
• 学术期刊
《昆虫分类学报》创刊于197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中国昆虫学会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发行的国际性学术刊物。
学报被国内外著名情报、检索机构所收录,如《美国生物学文摘》、《动物学记录》、《中国生物学文摘》、《动物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知网》等。2015年,《昆虫分类学报》获得“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荣誉称号。
合作交流
截至2016年5月,学院与中国国内外40多所科学教育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有国内外专家学者160余人次前来学院讲学或开展合作研究,派出专家教授80余人次前往美、英、德等10多个国家进行合作研究,并成功举办国内学术会议10余次。2016年,邀请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波兰、印度等多个国家的知名院校及研究所共计7位知名专家学者以及4位国内知名专家教授到访植物保护学院,与师生进行面对面交流。
文化传统
学院院徽
寓意:盾牌—保护,植物叶片—绿色植物,十字—医生,麦穗—丰收,鸽子—和谐。
文化活动
根据2017年1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举办了“植保菁英”夏令营、微观摄影大赛、昆虫文化节之凤蝶总科标本训练营等文化活动,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与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