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大桥
惠州大桥(Huizhou Bridge)是中国惠城区境内的一座连接江北街道与江南街道的桥梁,位于东江之上,为惠州市区内部重要的城市主干道路。
惠州大桥于1986年7月8日动工建设;于1989年5月30日竣工运营;于2006年7月3日完成南引桥改造工程。
惠州大桥北起云山西路西端、南至下角东路东端,主路全长1103.5米;桥面为双向两车道二级公路,设计速度40千米/小时;工程总投资额4400万元。
建设历程
20世纪80年代,为缓解当时惠阳地区(今惠城区)东江大桥通行效率不高、大量行人车辆仍依赖轮渡过江等问题,原惠阳地区党委于1985年成立惠州大桥工程指挥部,筹备惠州大桥建设事宜,先后从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和多家银行筹集5900万元投资大桥项目。
1986年7月8日,由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中交二公局第二工程处有限公司施建的惠州大桥开工建设。
1988年5月,惠阳地区党委在惠州大桥工程指挥部基础上创办惠州市路桥开发总公司,开展工程建设。
1989年4月至5月,惠州大桥124米主跨完成合龙;5月10日至12日,惠州大桥进行动载试验;5月30日,惠州大桥完成交工验收;5月30日,惠州大桥开通运营;5月31日,原《惠州日报》(今《惠州日报》)以《我国目前跨度最大的箱型桥梁惠州大桥昨日胜利通车》为题报道惠州大桥通车仪式。
1990年2月9日,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偕夫人在广东省省、惠州市领导陪同下,站在惠州大桥视察惠州市容市貌,肯定惠州大桥的建设与作用。
2001年,经惠州市政府研究决定并经广东省交通厅批准,惠州大桥收费站与东平收费站合并迁移至马庄,同时也拆除了大桥门牌。
2006年7月3日,惠州大桥新建南引桥(南匝道桥)竣工通车。
2013年6月,惠州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委托广州港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对惠州大桥进行定期检测,正桥和南引桥评定等级不合格。
截至2018年11月2日,惠州大桥南引桥已加固,主桥仍在不合格状态下使用,准备实施大修。
桥梁位置
惠州大桥位于中国惠城区江北街道办事处与江南街道之间,北起水北村西南部,向南上跨东江河道后至西湖东北部;东距上游东江大桥3千米、西距下游合生大桥500米。惠州大桥没有具体线路归属,北端平面衔接云山西路、文昌一路、文昌二路,以立交形式全互通东江二路;南端平面衔接下角东路、江边路,并通过江边路间接通往环城西路以及滨江西路。
建筑设计
建筑结构
• 设计理念
惠州大桥纵跨东江南北两岸,银灰色的桥身就像一条钢铁巨龙,横卧在一眼望不尽的大江上;又如一个铿锵的音符,奏响着惠州发展之歌。
• 构造特点
惠州大桥是一座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采用高强度钢纹线作予预应力,引进瑞士VSL后张体系,墩台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整座大桥由直线形的主桥(正桥)和北引桥,以及曲线形的南引桥三大部分组成,全桥段大致呈西南至东北方向布置。主桥由跨河面的南北正桥以及正桥主孔构成;桥跨由河两侧向河中逐渐增大,梁型由等截面转变为变截面,使整个桥建筑物流畅协调且突出主体,气势宏伟而又富有时代气息。北引桥不设置人行道,行人上下桥通过主桥北岸边的楼梯解决;南引桥因受市区建筑物和风景区制约,设计成钢筋混凝土近270度螺旋形连续弯桥与地面相接,桥面亦不设人行道,行人上下桥由弯桥前的弧形楼梯解决。
原南引桥地处街道建筑物中心区,为人们观赏的集中地点,采用弯桥设计使桥的外观拥有光滑圆顺的效果。在既有城市建筑布局限制条件下,南引桥以顺时针方向旋转下穿南正桥边跨接入地面道路,与下角东路形成丁字形平面交叉。为满足不设交通信号灯快速通行要求,南引桥口与下角东路之间设有一个三角形环岛路,将交通线路分成三条独立的单向行车道路。新南引桥位于原南引桥口东面,下角东路直接在大桥东面接主桥。
截至2018年11月,惠州大桥属于梁式桥。主桥上部结构除南边为变宽度、变高度的钢筋混凝土梁外,其余均为双箱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左右箱之间设多道横隔板;下部结构为钻孔灌注桩基础,高桩承台双悬臂实体板式钢筋混凝土墩身,支座采用盆式橡胶支座。北引桥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T梁,横向设多道横隔板;下部结构为钻孔灌注桩承台基础,双圆桩式墩身、双悬臂盖梁,支座采用板式橡胶支座。原南引桥上部结构为五肋式钢筋混凝土连续肋梁桥,一跨内设五道横隔板;下部结构为框架式和实体板式墩身两种结构,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钻孔高桩承台,支座采用板式橡胶支座。南匝道桥为曲线箱梁桥,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支座采用盆式橡胶支座。
设计参数
截至2018年11月2日,惠州大桥全长1249.5米,安全综合等级D级。主桥全长740米,采用“28米+3×42米+62米+92米+124米+92米+62米+3×42米+28米”跨径布置;桥面宽20米,其中两条机动车道总宽9米、两侧非机动车道各宽3米、两边人行道各宽2.5米。北引桥全长175米,采用“7×25米”跨径组合;桥宽15.96米。南引桥全长188.5米,采用“2×4×23.56米”跨径组合,直径90米;桥面宽18.5米。南匝道桥全长146米,采用“25米+40米+25米+16米”跨径布置;桥面宽9.5米。
运营情况
票制票价
2001年,惠州大桥收费站拆除,全桥路段停止收费。
通行事项
惠州大桥新南引桥建成后,环岛路口取消,环城西路过来的车辆经红绿灯路口左转后直接右转上桥,下角东路过来的车辆则直接左转上桥,即环城西路与下角东路方向过来的上桥车辆汇聚南引桥,无需下穿桥洞,原有的弯桥变为下桥单行的专用引桥。同时,原弯桥前的人行道楼梯迁移接入桥下人行道,空中设连廊以方便行人、非机动车上下桥或观光、休闲等。
交通流量
截至1990年5月,惠州大桥每日车流量已达8000辆次。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惠州大桥建设初期,刚成立的惠州市路桥开发总公司只有28人,办公地点在桥墩下的工棚,一无技术、二无资金,需四处奔波争取立项、融资以及邀请桥梁专家拿出设计方案。惠州大桥采用三种跨度,以挂篮悬浇方式施工,在当时国内外属罕见。因为箱梁由墩顶向两边悬浇时,由于两边跨度不等会导致梁高及其下缘曲率变化也不等,增加设计和施工难度。如按常规的跨径组合,又不符合桥梁与西湖风景区美观协调要求。当时中国国产予预应力筋强度较低且货源供应较困难,故设计中决定引进瑞士VSL予预应力体系。
荣誉表彰
所创记录:截至1990年,惠州大桥是当时中国全国范围内跨径最大的预应力连续梁公路桥。
文化特色
惠州大桥主桥与原南引桥(弯桥)衔接处柱式桥墩的墩顶上设计有一个高8米的不锈钢雕塑,图案以抽象手法象征惠州“开放与进取”的精神;雕塑以下墩柱和两侧桥名牌等贴以紫色花岗石,形成一个观赏点。这种将雕塑直接建于桥体之上,与桥体结为整体的做法,较当时中原地区国内常见的建在桥台后、实际与桥体相对独立的桥头雕塑,有其独特的建筑艺术效果。此外,惠州大桥南桥头还塑有“一帆风顺”桥标。
建设规划
2018年11月2日,根据惠州市公用事业局官网发布的《惠州大桥大修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已使用29年的惠州大桥因损坏严重,需进行一次大维修。
价值意义
惠州大桥建成,对改善粤东交通状况、加快惠州建设和开发水北新区都有重大作用。(原《东江报》评)
长江变通途,建成后的惠州大桥结束了惠州市区东江两岸渡轮的历史,将江南片区和江北片区连起来,惠州大桥圆环形南引桥也成为当时惠州的地标,惠州市教育局层编印过一本乡土教材,封面图案即为惠州大桥。随着惠州大桥的带动,截至2000年,惠州江北街道办事处建成主干道路网,市行政中心、体育公园、电讯中心、江北水厂等大型市政公共设施落成;建成云山和三新两个工业区以及多个综合住宅小区。(《惠州日报》评)
惠州大桥新南引桥建成后,大桥通行能力提高近一倍,有效疏导环城西路、桥西滨江路、下角东路、下角江边路、堤外路、慈云路等六条道路的车辆通行,使惠州大桥南桥头的交通面貌焕然一新。(《南方都市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