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青海碱业有限公司

青海碱业有限公司

青海碱业有限公司是由浙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为投资主体兴建的大型民营化工企业,公司地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工业园区,于2003年7月11日注册成立,现注册资本14.5266亿元。

公司规模

2005年9月28日项目一期年产90万吨纯碱生产线建成投产,2006年度完成产量61.7万吨,位居全国同行业第六,完成工业总产值59633万元,位居青海省第16位,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上缴各类税费5800万元。

投资背景

浙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地处国家综合开发试验区—绍兴市杨汛桥工业开发区,是一家上市的中外合资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浮法玻璃制造、加工和销售,是全国玻璃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

纯碱作为生产平板玻璃的主要原料,用量占平板玻璃生产成本的33%。浙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西部,实施跨区域发展战略,强强联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产业链延伸,既确保了原料的正常供应,又增加了浙玻综合实力。浙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依托柴达木盆地丰富的资源,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投资建设年产270万吨纯碱项目。2007年6月浙江玻璃与新湖集团就青海碱业增资扩股协议成功签约,青海碱业资本金从5.4806亿元增加到14.5266亿元,完成了青海碱业二期项目资本金到位,有利于企业规模化效益和市场化竞争机制的形成。

现状

“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碱业基地,成为柴达木盆地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幅红色的标语依旧静静悬挂在青海碱业有限公司(简称青海碱业)大院最醒目的位置。而如今,这颗曾经的明珠已黯然失色,甚至面临陨落的危局。青海碱业是由浙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浙江玻璃,0739.HK)为投资主体兴建的大型民营化工企业。《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青海省采访中了解到,青海碱业通过83个账户向其母公司———浙江玻璃抽转资金,企业由此陷入数十亿元的债务黑洞而濒临破产,目前已经被当地政府接管。60亿元债台高筑,各类债主上门逼债12月6日,德令哈市迎来了入冬后的第一场雪。这一天,距离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政府宣布接管青海碱业,并采取封闭运行已经过去两个多月时间。记者看到,在办公楼、在生产区,不断有夹着皮包的客商来去匆匆,神情忧虑。“这些人都是来讨债的,或者就是债权人接到通知来对账的。”在办公楼一角,一位青海碱业的员工告诉记者。据一位来自湖北的供应商介绍,目前,青海碱业还拖欠他们100多万元的材料款。他忧心忡忡地说:“我们很担心,一旦企业破产,我们的钱可怎么办呀。”《经济参考报》记者从政府相关文件中了解到,目前青海碱业银行贷款余额25.56亿元,承兑汇票0.80亿元,2010年到期贷款2.3亿元,各类贷款每月产生利息高达三四千万元。与此同时,截至2010年7月底青海碱业累计欠税1.14亿元,其中,地税7020.49万元,国税4120万元。原材料方面,目前青海碱业欠原材料款共计6214万元,其中,石灰石款1100万元,无烟煤款2600万元,盐款2300万元,液氨款214万元。“还有很多借款是我们不知道的。”青海碱业管委会财务组龙四清告诉记者,在管委会负责管理期间,他们曾多次接待过来自不同省份的金融机构和单位,在青海碱业的账目中,甚至还有不少是高利贷借款。“(资金转移的渠道)非常隐蔽,有些借款是直接打到浙江玻璃的。如果不是我们发出通知,让一些有债务关系的企业和机构到这里对账,这些情况很难发现。”龙四清感叹道。政府文件显示,不包括贷款担保和其他社会借款、欠款,青海碱业已经向包括农行青海省分行所辖海西分行、中行青海省分行、建行青海省分行所辖海西分行、国开行青海省分行,招商银行(600036)西安分行等六家银行金融机构进行贷款,举债数额巨大。比如,截至6月20日,中行青海分行0.5亿元贷款逾期(2009年12月5日),欠息0.015亿元,农行青海分行所辖海西分行贷款11.7亿元,2010年4月开始欠息4000万元。经管委会初步查实,青海碱业各类债务至少在60亿元。管委会主任郑长山说:“这么大债务,谁来还?怎么还?这是我们最头痛的。”三套财务章83个账户,青海碱业被疯狂“抽血”

记者调查发现,青海碱业从建厂伊始至今7年间,一方面成为浙江玻璃免费的原材料仓库,一方面又充当着浙江玻璃抽转资金的“金库”。

据相关媒体报道显示,青海碱业开工伊始就为大股东浙江玻璃担负着每月供应3万吨纯碱的关联交易任务,而几乎每一笔大宗纯碱交易款项,都未能付款到位。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实际上,早在2003年浙江玻璃内部已出现资金问题,而青海碱业则被其当做圈钱“救命”的工具。青海碱业可以抵押的资产被反复多次质押。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政府的文件显示,青海碱业曾向民生银行(600016)贷款9.96亿元,其中4.5亿元为股权质押。青海碱业利用流动资产,曾向中国建设银行贷款6.8亿元,农行贷款4.5亿元。就连政府当时为了支持企业发展而划拨给青海碱业的土地和资源,都被公司进行了抵押贷款。青海碱业曾以1755亩土地向浙江建行绍兴支行作为抵押,贷款5484万元,此外,还曾以石灰岩抵押在青海中行贷款1亿元。

青海碱业原管理层人士还向记者透露,青海碱业向各种企业和机构进行“高利贷”借款高达数亿元。此外,青海碱业和浙江玻璃之间还存在多次相互担保,财务非常混乱。

来自管委会的相关调查更令人触目惊心:为了方便在不同地方借款,青海碱业一家公司竟同时拥有至少三套财务专用章和83个账户。据龙四清介绍,青海碱业的三套财务章分别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用一套、国开行贷款用一套、浙江玻璃那边还有一套。郑长山则告诉记者,青海碱业开设的83个账户分布在不同地方,现在仍在使用的还有29个。

另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和青海碱业有合作关系的大量施工单位、供应商和经销商,也成为转移资金最方便的通道。一般而言,是用合作伙伴充当中间人,先将资金以设备购置款的名义从青海碱业的账户转往合作伙伴账户,再通过合作伙伴账户转往浙江玻璃。一位施工单位的老板告诉记者,自己就不止一次地被迫充当青海碱业转款的工具。“为讨回工程款,我们也是没办法。”

就这样,高达60亿元以上的资金被转移到浙江玻璃,青海碱业在长达7年的“抽血”中失去了活力。

企业前途未卜,监管部门难辞其咎

和办公楼的冷清不同,生产区的中控楼里,记者看到的是一片紧张有序的工作场面。“我只懂生产,我知道只要我们(生产车间)不散,企业就一定能活。”原青海碱业负责生产的副经理、现任青海碱业管委会副主任陈春钢说。

“企业真的是个好企业,不能倒闭。”陈春钢指着墙上写满生产运行各项情况的表格向记者介绍,青海碱业自2005年9月投产以来,年产能目前已达到100万吨,凭借着资源优势和优秀的生产管理团队,目前成本已经控制在大概600—700元/吨,远低于内地碱厂成本。如果按照1500元/吨的平均市场价格来计算,每年盈利至少可以维持在5—6个亿。

但目前,包括陈春钢在内许多接受记者采访的员工都对企业前途充满忧虑。据了解,目前中喜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已经进入青海碱业,进行审计和清产核资。此外,中盐集团在此前曾派人来企业进行考察。据业内人士分析,青海碱业被中盐集团和盐湖集团(000578)重组的可能性最大。但截至目前,两家企业尚未有任何表态。

实际上,早在2007年,记者曾对青海碱业转移、抽逃资金的事向青海省银监局做过调查和反映。遗憾的是,就在监管部门的眼皮子底下,大规模的资金转移仍然进行了长达3年之久。

在连续数天的采访中,记者面对的是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的集体缄默。

在青海碱业所在地的德令哈市长江路上不足一公里处,“青海省银监局海西分局”的大字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可面对记者的采访,一位熊姓领导却一问三不知,并以一份银监会于2006年下发的文件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青海碱业的悲剧,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和监管部门都值得深省。”青海碱业管委会一位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说:“银行明知道它已经出问题了,为何还持续放贷?监管部门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在青海碱业厂区内,有一条横幅发人深思:“愚者以流血换取教训,智者以教训制止流血。”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当地干部说,青海碱业用长期的“失血”换取的教训,是否可以让更多人得到警醒呢?

获得荣誉

公司业务

生产工艺

青海碱业按照矿产资源“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循环利用”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节能降耗、科学环保、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的循环经济原则。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注重技术创新,产业链集约发展。青海碱业一期年产90万吨纯碱生产装置是目前国内外采用索尔维集团法(氨碱法)制碱单套能力最大的纯碱生产线,主要由盐水、石灰、碳酸氢钠、煅烧、水气、热电和成品包装等生产作业车间组成,几乎集中了近年来国内外同行业最先进、成熟的单元操作技术,采用DCS计算机系统控制,广泛采用钛材、不锈钢及非金属材料,使得装置的技术含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循环经济

青海碱业注重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工业“三废”治理,对化工生产的废弃物、碎石、废砂、炉渣、炉灰变废为宝减排而作为水泥生产等的建筑材料,年回收粉煤灰1万吨,炉渣1200吨,碎石5万吨;按公司长远规划,计划在德令哈市建设一条年产1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同时在二期、三期项目中通过工艺线路调整,设置专门用碎石为原料的石灰窑,分级利用碎石,彻底回收利用石灰石资源。对年排放量约1000万立方米的工艺蒸馏生产的废液进行资源配置回收利用,计划投资2亿元建设30万吨/年氯化钙项目,既解决了环保问题又创造了循环经济效益;盐水工序及盐水精制采用PH值调节技术;大能耗设备和运行过程采用DCS控制系统;上料、配料、包装采用PLC技术。通过生产实践,氨耗由23公斤/吨碱降至目前11斤/吨碱,水耗由30吨/吨碱降至目前的15.6吨/吨碱,煤耗由1080公斤/吨碱降至800公斤/吨碱,石灰石1440公斤/吨碱、盐耗1861公斤/吨碱。2007年8月吨碱综合能耗(kgce)为774,清洁生产的实施,循环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也为公司技术创新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公司文化

人才战略

青海碱业有限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用人理念,注重人才战略,强化职工培训,创新用人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始终以构建和谐青海碱业组织团队为目标,营造全体员工“勤奋敬业,团结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全力打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精英团队为青海碱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公司目前共有员工1593人,其中:中共党员59人,中高级管理人员29人,初级管理人员38人,中高级技术职称97人,初级技术职称156人,大专以上人员789人,高中以上人员668人,生产作业和管理人员的比例为8:2。通过四年的运营发展,职工的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勤奋敬业,团结向上”的团队精神得到了弘扬,公司直接聘用的职工及由此带来的采矿、包装、运输、餐饮、娱乐等行业为本地解决了近万人的就业问题,对促进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地方工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产生了积极影响。

发展目标

青海碱业一期工程总投资16.3亿元人民币,通过近四年的努力,产量达到设计产能,现日均产量在2967吨以上。

现二期项目加紧施工,计划二期工程总投资14亿元人民币,建设年产纯碱90万吨生产线,计划2008年10月28日进行点火,投产后完成青海碱业股份制改造,计划2009年青海碱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20亿元人民币作为资本金,投资建设三期年产90万吨纯碱项目,年产60万吨氢氧化钠和60万吨聚氯乙稀联合项目。

届时,青海碱业总投资将超过90亿元人民币,总产能将达到年产270万吨的纯碱,年产60万吨烧碱及年产60万吨的PVC,青海碱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00亿元,柴达木盆地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碱业基地、烧碱基地、PVC基地。

参考资料

青海碱业有限公司.天眼查.2021-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