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英文名:Qaidam basin)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巨型盆地、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西北部,大部分面积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界于北纬35°00′到39°20′,东经90°16′到99°16′之间,平均海拔2600至3000米。柴达木盆地总面积27.5万平方千米,其中四周山区面积15.08万平方千米,底部盆地平原面积为12.42万平方千米,西北、东北和南面分别被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和昆仑山脉环绕,为一封闭的内陆盆地。
柴达木盆地是从古海演化而成,断陷始于侏罗纪,经过多次的构造运动和断裂运动先形成盆地雏形,在这之后又经过多次的变迁逐渐形成了复杂的盆地格局和自然景观。柴达木盆地属高原干旱大陆性气候,盆地内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且多风沙。以褶皱和逆断层为主要构造变形方式,构造变形西强东弱,北强南弱,共划分为4个一级单元,21个二级单元。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富集,有大小盐湖33个,总面积达3万多平方千米。除盐湖外,盆地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被誉为沉睡的“聚宝盆”。柴达木盆地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海拔自3000米渐降至2600米左右;地形主要为山地和平原两个类型。主要地貌类型是风成地貌、构造地貌、冰川地貌和黄土地貌。截至2018年,有大小河流100余条,地下水的补给资源总量可达每年42.44亿立方米。土壤共划分为15个土类,植被稀疏,种类单纯,总共不足200种。截至2015年,共计有野生动物96种,其中属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动物30余种。境内建有柴达木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兰都兰湖中国湿地公园等生态环境保护场所。
柴达木盆地在23000年前就已经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南北朝时,成为丝绸之路的南道,是多民族的集聚地,有汉、蒙古、藏、回、土、撒拉族等30多个民族。截至2020年,其所在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有常驻人口468216人。柴达木盆地在农业上培育种植枸杞、藜麦、饲草等优势作物;建有中国面积最大、有丰富资源的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2023年1-8月,其所在的海西州的服务业实现同比增长,总体态势平稳。盆地内有都兰热水墓群等科考地点,大柴旦翡翠湖、乌素特乌素特雅丹地质公园等景点。
命名
柴达木盆地中的“柴达木”为蒙古语,意为“盐泽”,即辽阔的盐泽戈壁。因其地域辽阔,具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被誉为沉睡的“聚宝盆”。
位置境域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西北部,大部面积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界于北纬35°00′~39°20′,东经90°16′到99°16′之间。
盆地略呈三角形,呈北西西—南东东方向延伸,东西长约800千米,南北宽约300千米。以山脊分水岭为界,柴达木盆地总面积27.5万平方千米,其中四周山区面积15.08万平方千米,底部盆地平原面积为12.42万平方千米。西北、东北和南面分别被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和昆仑山脉环绕,为一封闭的内陆盆地。
历史变迁
古生代
柴达木盆地是从古海演化形成的内陆封闭的盆地,它的地质基础是青藏高原上褶皱山地之间的一个古老结晶变质岩地块。盆地断陷始于侏罗纪,经过多次的构造运动和断裂运动先形成盆地雏形,在这之后又经过多次的变迁逐渐形成了复杂的盆地格局和自然景观。在距今5.13亿年前的早古生代初期,原本陆块联结的古中国大陆开始解体,柴达木地区从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片浅海。到了距今4亿年前的晚古生代早期,由于板块的俯冲及碰撞作用,柴达木盆地南北两侧的海槽开始封闭,引起强烈的构造运动,柴达木地区不断隆升。
中生代
在距今2亿年前的中生代,板块运动持续,海水渐退,柴达木地区形成了内陆盆地的雏形。
新生代
距今5000万年前的新生代,印度版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相撞,青藏高原隆升,柴达木地区南北两侧山麓的断裂带使得在周围山地上升时,盆地所处地区却不断下陷,柴达木盆地格局逐渐形成。大约在距今2300万年前的渐新世晚期,柴达木地区气候相当湿热,盆地中形成了一个面积约5.7万平方千米的淡水湖泊,最深处大致在现今盆地西北侧。到距今900万-150万年的上新世时,盆地的中、东部沉降加剧,原来的湖泊中心东移,气候日渐干燥,湖泊面积缩小,原来的大湖被分割为几个湖群,生物种群减少,湖水矿化度不断提高。到近1万年来的全新世时期,气候愈发干旱,年降水量只有30毫米左右,而蒸发量却是降水量的几十倍到上百倍。盆地南、北两侧山地中大量含硼、钾、锂等盐类矿物的岩石被河流带到湖泊中沉积下来。这些元素在湖泊中聚集,湖泊水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慢慢变成柴达木盆地富含的矿物质盐,逐渐形成了柴达木盆地复杂的盐湖地理环境。
地理特征
气候
柴达木盆地是高原干旱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16.09~189.73毫米,东南部降水量200毫米以上,都兰县最高;西北部降水量小于50毫米,冷湖最低。盆地中部降水量为20毫米。降水量随平均海拔和经度的增加而增大。降水多集中在4-10月份,占年降水量的87%~94%。盆地年蒸发量1973.62~3183.04毫米,蒸发量随海拔高度的增高和经度的增加而降低,远大于降水量。东南部低,年蒸发量1000毫米;西北部高,年蒸发量达2000毫米,都兰蒸发量是降水量的10.55倍,冷湖行政区高达198倍。年均相对湿度为30%~40%,最小可低于5%。
柴达木盆地年平均气温1.53~4.77℃,气温变化剧烈,绝对年温差可达60℃以上,日温差也常在30℃左右,夏季夜间可降至0℃以下。极端最高气温在察尔汗达35.5℃,极端最低气温在冷湖达-34.3℃,各地无霜期只有87~131天。
柴达木盆地的日照时数在全年及四季均呈现出显著减少的年际变化特征,从西北部向东南部减小的分布格局特点,最大值在西北部的冷湖站,最小值在东南部的茶卡站。盆地各地年平均日照时数一般都在3000小时,日照百分率达70%以上。各地全年太阳总辐射量均大于680千焦/平方厘米,冷湖则高达742.8千焦/平方厘米。
柴达木盆地地区的风力强盛,年均风速3米/秒以上,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可达25~75天,西部曾出现过40米/秒的强风,风力蚀积强烈。
地质
地质构造
柴达木盆地是封闭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是祁昆褶皱的一部分,是祁昆地槽区的山间盆地。在大地构造上,位于青藏滇“歹”字型构造体系“头部”外围弧形褶皱带的内侧。柴达木盆地以褶皱和逆断层为主要构造变形方式,构造变形西强东弱,北强南弱。北部祁连山脉前地区和西部昆仑山脉山前地区主要表现为冲断构造变形,盆地西部以褶皱构造变形为主要特征,盆地东部构造变形较弱,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带和东西分区的特点。
依据板块构造单元划分,柴达木盆地共划分为4个一级单元,21个二级单元。一级负向单元命名为坳陷,一级正向单元依据构造变形特征进行命名,如块断带。二级正向单元为构造带,负向单元为凹陷。其中,北部块断带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北部,基底埋藏相对较浅。茫崖坳陷位于柴达木盆地的西南部,构造线方向为北西—南东向,基底埋藏深,且由南西昆仑山脉向北东柴达木盆地内部基底埋深逐渐加大,最深处在一里坪地区,大于17000米,此处也是柴达木盆地最深处。德令哈坳陷位于柴达术盆地的东北部,对冲构造是基本的构造格架。三湖坳陷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东南部,基底稳定盖层变形弱是该坳陷的主要构造特征。
地层特征
柴达木盆地基底为前寒武纪结晶变质岩系,基底西部和东北部是早古生代地层,东南缘是晚古生代侵入岩及震旦纪或早古生代地层。盆地基底中央有大致37°20′的纬向基底断裂,该断裂线以北的盆地西部和盆地东北部,自第三纪以来,一直缓慢上升,形成主要由第三系和中下更新统沙泥岩组成的丘陵带。该断裂线以南的盆地东南部剧烈下沉,是第四系的主要堆积场所,形成由上更新统至近代洪积、冲积及湖积层组成的山前倾斜原。中生界广泛分布在盆地的北部和西部、厚度大,盆地东部厚度较小。盆地四周山区岩层,主要是经过强烈褶皱的古生代碎屑岩和古生代岩浆岩,其次为碳酸盐岩和变质岩。
矿产资源
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富集,截至2021年,共统计出大小盐湖33个,总面积达3万多平方千米,累计探明盐湖资源储量约4000亿吨,其中已探明钠盐3216.17亿吨,钾盐4.4亿吨,储量占中国总储量的97%。此外,柴达木盆地的盐湖中还有镁、锂、、硼、芒硝、溴、碘、自然硫等111种矿产,已初步探明氯化镁48.2亿吨、氯化锂1392万吨、锶矿1592万吨、芒硝68.6亿吨、溴储量18万吨、硼矿1157万吨,其中镁、锂、锶、芒硝矿储量居中国首位,溴、硼矿储量居中国第二位,氯化镁和氯化锂储量均占中国已探明储量的90%以上。
柴达木盆地中还蕴藏了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花土沟镇镇及冷湖地区的斯库勒、花土沟、油泉子及油砂山等地。截至2020年,共发现16个油田,6个天然气田。石油资源量达12亿多吨,已探明2.08亿吨;天然气资源量2937亿立方米,已探明663.29亿立方米。
2021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在柴达木盆地英雄岭构造带干柴沟发现新油气资源,预测新增油气储量3923万吨,截至2021年2月,干柴沟已落实油气层累计厚度40米至80米,有利勘探面积120平方千米,成为青海油田原油增储的有利区带。
地形地貌
地形
柴达木盆地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海拔自3000米渐降至2600米左右;地形主要为山地和平原两个类型。
根据反映构造运动的强度和幅度所构成的平均海拔,将柴达木盆地的山地分为海拔5800米以上的极高山,海拔4000~5800米的高山和海拔4000米以下的中山三个类型。极高山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南部的昆仑山脉西段,海拔在5800~6860米之间,大部分地区覆盖现代冰川,冰川作用强烈。高山是柴达木盆地地貌的主要骨架,广泛分布于各大山脉中。中山主要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和高山带之间的过渡带和中起伏高山的鞍部。
柴达木盆地的平原分为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平原和2676~4000米的中海拔平原。高海拔平原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前地带及盆地中部;中海拔平原主要分布在中部的盆地带内,盆地底部以堆积平原为主。自边缘至中心,洪积粉砂质平原、冲积粉砂黏土质平原、湖积淤泥盐土平原有规律地依次递变。
地貌
风成地貌分布在柴达木盆地海拔3000米左右的宽谷盆地上,其类型有多种形状的风蚀残丘、风蚀洼地,也有新月形沙丘、沙丘链、沙堆等。在多种风成地貌中,以风蚀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和风积作用形成的沙丘为主要类型。
柴达木盆地是全球海拔最高的、中国分布面积最大的雅丹地貌区。柴达木盆地的雅丹地貌群总面积近两万平方千米,占风成地貌的67%。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盆地西北部,尤其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行政区与冷湖行政区之间的南八仙、一里坪以及牛鼻子梁一带。雅丹地貌常成群或呈带状分布,丘顶呈方山状、尖峰状、犬牙状、锥状、鲸背状和垄状等。一般来说,雅丹的高度为4~30米,长、宽约为100米。盆地东部雅丹分布面积比西部小,但东部雅丹个体的规模更大。在盆地东南缘,由于受到西北方向雅丹体的阻挡,风力作用逐渐变弱,因此雅丹的形状更接近圆形。
柴达木盆地的沙丘分布在盆地边缘地带,集中在3个地区:盆地西南部的祁曼塔格山以及沙松乌拉山北部地区的连续条带状沙丘;达布逊湖周围的新月型沙丘与线性沙丘组合;盆地东南部都兰县地区连续分布的大面积沙丘。沙丘以新月形沙丘、线形沙丘、沙丘链和沙垄为主,较大的复合型沙丘链分布面积很小。
柴达木盆地的主要构造地貌类型是断层线崖和构造洼地。
断层线崖:柴达木大地貌界线受断裂控制,山地与河谷盆地界线大都为断裂带。但在地貌发育过程中,在外营力侵蚀堆积过程中被改造而模糊,因而坡度大于30°的断层陡坡和原生断层崖延伸不远,一般是断而相继的经外力改造的断层线崖。柴达木盆地最明显的断裂是昆仑山口东面昆南断裂,沿昆仑山南麓近东西走向,断面南倾,断线平直,是昆仑山的南界;另外在库赛湖北及阿尔金山脉主峰南麓亦有出露。此外,柴达木盆地北缘的断裂带与祁连山脉北侧山前河西走廊发育的一系列逆冲断裂带共同控制着祁连山南北两侧的构造变形,是整个青藏块体北部最新构造变形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造洼地: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第三纪早、中更新世地层形成许多反“S”形排列的舒缓褶皱,呈短轴弯丘状,丘间是构造洼地,由于拱曲和掀斜有些穹丘部分倾伏或错断于地下。
柴达木盆地分布着大规模的冰川。东部冰川少而小;中部冰川数量多且规模较大,如苏干湖流域的哈尔腾河和台吉乃尔河流域,冰川平均面积分别可达1.29平方千米和1.61平方千米;西部的冰川有一定数量,规模较小,平均面积为0.82平方千米;西北部阿尔金山脉中段无冰川分布,是盆地最干旱的地区;整个盆地数量多、规模大的冰川主要分布在昆仑山脉区。
黄土地貌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东部及东南部的中海拔丘陵、小起伏中山及台地上,厚度一般几米至十米,仅在希里沟以北第四纪阶地等个别地方厚达20米。
水文
河流
截至2018年,柴达木盆地有大小河流100余条。主要河流有那棱格勒河、格尔木河、香日德河、哈尔腾河、巴音河、诺木洪河、察汗乌苏河、塔塔棱河等。所有水系均源于四周山地,河流短小,呈辐合状向盆地中心汇聚,上游水量多,下游多为湖泊或潜没于沙漠戈壁中。河网东部较密而西部稀疏,河流水源靠冰雪融水、雨水以及地下水补给。
柴达木盆地河流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多数河流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而冬季水量较小。河流径流地区分布特点受降水和地形影响各地差异很大,而总趋势与降水分布相对应,即大体从东南向西北减少。盆地南部和东北部边缘高山地区年径流深度在50毫米以上,至盆地腹地及西北部砂质和石质戈壁地带,渗透严、蒸发强烈,霍布逊湖至冷湖的广大地区成为无径流区。
那棱格勒河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境内,是柴达木盆地最大的内陆河流,发源于昆仑山脉阿尔格山的雪莲山,总长近400千米,多年平均流量为41.6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13.12亿立方米。那棱格勒河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柴达木盆地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工程总投资23.23亿元,水库总库容为5.88亿立方米。
格尔木河中的“格尔木”是蒙古语“河流密集”的意思。格尔木河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境内,是柴达木盆地的第二条大河,其上游有两支:东支——舒尔干河(修沟郭勒河)为正源,发源于昆仑山北麓的刚欠查鲁马,河长316.6千米,流域面积10723平方千米;西支——奈金河发源于昆仑山的狼牙山,河长248.5千米,流域面积7527平方千米。格尔木河干流长215千米,天然落差1440m,年径流量7.98亿立方米。
湖泊
截至2018年,柴达木盆地共有大小湖泊90多个,其中,有盐湖33个。其中储量超过100亿吨的特大盐湖有2个,10~100亿吨的大型盐湖有6个,储量几千万吨的小型盐湖分散在盆地各地。主要大中型盐湖有:察尔汗盐湖、大浪滩盐湖、昆特依盐湖、一里坪盐湖、大柴旦盐湖、茶卡盐湖等。
察尔汗盐湖中的“察尔汗”是蒙古语“盐泽”的意思。察尔汗盐湖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东西长160多千米,南北宽20~40千米,盐层厚约为2~20米,海拔2670米。盐湖自西向东分为别勒滩、达布逊、察尔汗和霍布逊4个湖区,总面积为5856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盐湖。其矿产丰富,各类资源储量达600多亿吨。其中,钠盐储量约为555.2亿吨,钾盐5.4亿吨,镁盐40亿吨,锂盐1204万吨。
茶卡盐湖中的“茶卡”在藏语里意为盐池。茶卡盐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总面积105平方千米,平均海拔3059米,气候温凉,干旱少雨,是古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重要站点,被誉为柴达木盆地东大门、中国的天空之镜。
地下水
柴达木盆地地下水的补给资源总量为每年42.44亿立方米,地下水与地表水转换频繁,关系十分密切。地下水中85%以上来自河水补给,与地表水的重复量为每年35.85亿立方米,进入平原区的地表水平均约有70%转化为地下水。柴达木盆地的地下水具有调蓄能力强、不受冰冻影响的特点,尤其在冰冻季节,地表水利用困难时,地下水就成了这一时期的主要供水水源。
地下水对径流调节的作用明显。以巴音河为例,上游泽林沟站受雨雪水补给,连续最大4个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67.9%,部分河川径流在该站以下入渗,经约30千米的潜流段,在德令哈站以上又溢出地表,连续最大4个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百分比减小为49.2%。
土壤
柴达木盆地地带性的土壤有淡栗钙土、棕钙土和荒漠土类及亚类,非地带性的土壤类型有草甸土、沼泽土、盐土、碱土等,但主要土壤类型为棕钙土、盐土和风沙土。
以棕钙土、草甸土、沼泽土、盐土和风沙土为例:棕钙土分布于柴达木盆地东部,即脱土山到怀头他拉一线以东的山间盆地洪积扇河流两岸阶地。草甸土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各河沿岸低洼地段、河漫滩、泉水溢出地段及湖滨洼地、低平积水地等,呈斑块状、条带状零星分布。沼泽土是隐域性水成土壤,在高山和盆地均有分布。盐土广泛分布于柴达木盆地。风沙土在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柴达木盆地、昆仑山脉均有分布,以柴达木盆地分布最为集中。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柴达木盆地的植被稀疏,种类单纯,总共不足200种。共计9个植被类型,分别是森林植被类、山地和河谷灌丛植被类、荒漠植被、草原植被类、草甸植被类、垫状植被类、高山流石坡稀疏植被类、沼泽与水生植被类和栽培植被类。以具有高度抗旱能力的灌木、半灌木和草本为主,盐生植物较多。在山麓洪积扇和冲积一洪积平原上以勃氏草麻黄、梭梭和红砂灌木所组成的荒漠植被群落为主;在盐性沼泽及盐湖、河流沿岸,莎草科密生形成草丘,其中占优势的有深紫针蔺、丝藨草与黑苔草等盐生植被;盐湖与沼泽外围以芦苇与赖草为主。
动物
柴达木盆地是青海省野生动物重点保护区之一,截至2015年,共计有96种野生动物,其中属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动物30余种,主要的水禽有黑颈鹤、天鹅、斑头雁、赤麻鸭、鱼鸥、鹭鹅等;哺乳动物有野骆驼、野牦牛、蒙古野驴、藏狐、藏羚、白唇鹿、马鹿、盘羊、岩羊、藏原羚、鹅喉羚等珍稀的野生动物。此外,祁连山和昆仑山脉还有雪豹、猞猁等,野禽有石鸡、藏雪鸡等。
自然保护地
截至2021年,柴达木盆地共有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世界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53处,自然保护区数量占青海省首位,总面积约达1885万公顷。
柴达木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柴达木盆地东部荒漠地区,海拔在2958~3344米,总面积37.34万公顷,分别由德令哈市、乌兰县、都兰县的3大块相对独立的区域组成,跨一市两县涉及柯鲁克、柯柯、宗加、巴隆等周边六个乡镇,保护区由额木尼克、米扎格和巴图等地区组成,其中额木尼克是原始梭梭林保存较完整的地区之一。保护区内主要保护树种为梭梭,梭梭荒漠面积约1458平方千米,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7%。梭梭灌木林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分为戈壁梭梭,沙地梭梭、壤土梭梭三种类型。保护区内药用植物有:枸杞、麻黄、黄芪、茵陈蒿、白刺、锁阳、水麦冬、屙瓜、肉丛蓉等,主要灌木树种有:梭梭、柴达木沙拐枣、青海沙拐枣、西伯利亚滨藜、盐爪等。保护区分布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蒙古野驴,二级保护动物有岩羊、鹅喉羚、灰鹤等。
可鲁克湖—托素湖自然保护区位于德令哈市西部约50千米的怀头他拉草原上。其中大的湖是托素湖,是咸水湖,面积180平方千米;小的是可鲁克湖,是淡水湖,面积57.4平方千米。两湖间被一条银色小河——“传情河”连通。湖中有60多种植物,寄生着30多种昆虫和浮游生物,放养有鲤鱼、青鱼、鲫鱼、团头鲂、螃蟹、青铜虾等水产品。湖中还放养有珍贵的水生哺乳动物麝鼠。
乌兰都兰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铜普镇和柯柯镇境内,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平均海拔2973米,占地面积6693.25公顷,境内有都兰河、赛什克河两大河流,水源充足,牧草丰盛。截至2022年,湿地内有野生脊椎动物98种,鸟类29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黑颈鹤、金雕和白尾海雕等;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疣鼻天鹅、黑尾地鸦等共10种,省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灰雁、斑头雁等。
都兰阿拉克湖国家湿地公园区域内记录有种子植物25科62属126种,有脊椎动物13目37科73属93种,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有3种,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的有14种,列入青海省重点保护野生鸟类的有14种。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兽类有4种,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的有8种,列入青海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兽类4种。此外,阿拉克湖国家湿地公园还设有野生鸟类监测点8处,野生动物哺乳类监测点4处,野生植物监测点8处。
德令哈尕海国家湿地公园东起尕海湖滨带,西沿巴音河至托素湖自然保护区东界,南以巴音河及其东侧支流南岸河滩、沼泽等非农用地边界为界,北起巴音河潜流露头处上溯1~2千米的裸石河床。总面积11229.4公顷,其中湿地面积为7112.9公顷,湿地率为63.3%。
自然灾害
盐尘暴
盐尘暴(特殊沙尘暴)是一种常见的极端气象灾害。一般认为,盐(碱)尘暴是由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富含可溶盐的细粒沉积物经风蚀作用扩散到大气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沙尘暴,具有出现早、频率高、含盐量高、成因独特和危害大等特点。柴达木盆地是泛第三极地区重要组成单元,地处中国西北内陆,气候极端干旱,生态环境极端脆弱,盐尘暴频发,已经对区域大气、土壤、植被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干旱
干旱具有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经济社会损失大等特点,是中国影响面较大、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有学者利用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建立的祁连圆柏树轮宽度指数年表,分析了自公元前800年以来树轮所记录的柴达木盆地2800年来极端干旱事件的变化。研究发现,过去2800年来极端干旱事件的出现存在群发性和间歇性的特点,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世纪至4世纪)和明清时期(15世纪中叶至19世纪)是极端干旱事件的群发期,公元5世纪至12世纪的800年内极端干旱事件的出现频率较低。出现在西汉末年、东汉初年前后的持续性干旱是柴达木盆地过去2800年内最严重的极端干旱事件。进入20世纪以来,没有出现过连续5年以上的持续干旱期,但5年以下的连续干旱时有发生。这其中,1908-1911年持续干旱,但仅1909年为大旱;1916-1919年持续干旱,1918年为特旱;民国十八年(1929年)前后的大旱也持续4年(1929-1932年)。新中国成立后,1950-1953年出现了4年连旱,1961-1963年出现了3年连旱。
沙尘暴
沙尘天气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空气混浊、大气能见度降低的一种天气现象。根据沙尘天气的强度,可以将其分为3个等级:浮尘、扬沙和沙尘暴。有学者对柴达木盆地沙尘天气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961-2010年来柴达木盆地扬沙、浮尘、沙尘暴日数均呈显著减少的趋势,在1979年沙尘天气出现了明显突变,1979年后减少幅度明显,2006年开始沙尘天气有增加的趋势,特别是沙尘暴增加趋势比较明显。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近代之前
柴达木盆地在23000年前就已经有人类活动的痕迹,中澳专家联合组曾在巴戛柴达木湖南岸,发掘出旧石器时代的刮削器、雕刻器、钻具和砍器。后来的古西羌、吐谷浑、吐蕃、和硕特汗国部落将柴达木盆地作为牧地。
柴达木盆地在行政区划上隶属于今青海省海西州,二千八百年前的西周时期为西羌地,古羌人以鬣羚为业,逐水草而居,惯于迁徙。两汉时今海西东部为先零卑禾等羌族部落活动范围,西部属“若羌国”。刘彻建元三年,张骞始开西域之迹,回程时,从柴达木盆地返回长安。晋朝后期,柴达木盆地更属于土谷浑。南北朝时,柴达木盆地成为丝绸之路的南道,其路线大致为:沿长江上溯到益州(今成都市),弃舟登岸后向北行至龙涸(今松潘),越过青海湖畔的吐谷浑都城,向西经柴达木盆地到敦煌市,与丝绸之路的主干道会合;或由吐谷浑都城向西越过阿尔金山口,进入鄯善,与主干道会合。学者称之为“吐谷浑道”或“河南道”,也称它作“青海道”。柴达木盆地中心一带出土了不少当时波斯王朝的货币、西域国的纺织品。唐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吐蕃王国灭吐谷浑据有其地,柴达木盆地地区更属于吐蕃王国。宋代,“青海道”再次振兴,西亚商人经过柴达木盆地到西宁市等地进行贸易。
近代之后
1949年9月,青海解放。为开发建设柴达木盆地,1955年7月30日在格尔木市设立了“柴达木盆地行政委员会”,作为青海省人委派出机构,处理开发建设柴达木盆地的日常工作。1956年2月更名为“柴达木盆地工作委员会”,同年3月驻地迁至大柴旦行政区。1957年4月撤销“柴达木盆地工作委员会”,改设“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盆地行政委员会”,1958年1月更名为“柴达木行政委员会”。1959年1月,海西州人委由察汗乌苏迁驻大柴旦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行政委员会”合署办公。1963年8月26日撤销“柴达木行政委员会”,全政区称“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1966年4月州府迁驻德令哈市。1985年5月21日改名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故柴达木盆地又是海西州的代称。
人口和民族
人口
柴达木盆地所在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有格尔木、德令哈、茫崖市三市,都兰县、乌兰、天峻县三县和大柴旦行政区行政委员会,共有43个乡镇(街道)、387个村(社区),有汉、蒙古、藏、回、土、撒拉族等30多个民族。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海西州共有常住人口468216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89338人相比,减少21122人,下降4.32%,年平均增长率为-0.44%。全州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77348人,占59.2%;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90868人,占40.8%。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45649人,下降14.1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24527人,增长14.7%。
语言
柴达木盆地的境内主要讲汉语、藏语和蒙古语。海西蒙古人操蒙古语卫拉特方言,属阿尔泰语系。13世纪,蒙古族在回纥文的基础上创造了最初的蒙古文字。海西州城市德令哈市,在蒙古语中即译为金色的世界。
宗教
柴达木盆地所在青海省的少数民族主要信仰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藏传佛教各派均有信众,但尤以信仰格鲁派(亦称黄教)的人数为最多。与汉传佛教信仰不同,藏传佛教的特点是全民信教。藏传佛教文化集中地体现在藏传佛教寺院当中。伊斯兰教是青海地区影响较大的一种宗教,回族、撒拉族群众都信仰伊斯兰教,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重要标志,也是伊斯兰文化的象征和具体体现。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和新教)主要是在汉族当中传播。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柴达木盆地所在的海西州利用独有的资源禀赋,在农业上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培育了枸杞、藜麦、饲草等优势产业。2021年,海西州种植枸杞、麦、饲草等各类特色作物86.52万亩,占海西州农作物种植面积的88%以上。
柴达木盆地具有独特的光、热、水、土资源,成为优质枸杞的天然绝佳生长地。柴达木盆地是高寒气候,农作物生长周期长,很少遭受病虫害的侵扰,在种植生产过程中能够做到不使用农药、化肥,这一点逐渐成为柴达木枸杞的特色。2021年,柴达木地区成为中国第二大枸杞产区,有机枸杞出口量占中国枸杞出口量的94%,全产业链产值达108亿元,获得欧盟等国际知名认证机构有机产品认证的企业、专业合作组织31家,认证面积0.87万公顷。深加工企业27家,生产、保鲜、色选等生产线900余条。截至2022年,柴达木盆地枸杞种植面积超过44万亩。其中,作为柴达木地区主要枸杞产地之一的都兰县,2022年枸杞种植面积达21.77万亩,预计枸杞鲜果总产量达18万吨。
藜麦原产于南美洲,2012年引进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在德令哈市地区和格尔木地区分别进行了32个品种和39个品种的种植试验,成功选育出适合德令哈地区种植的6个品种和适合格尔木种植的10个品种。经过一年的引种和适应性栽培,藜麦在海西最高长至1.8米,单株产量最高57.5克。
柴达木盆地降雨量小、蒸发量大的气候环境,为优质苜饲草的生产提供了天然的环境。收割的青草晒两天能成青干草,干草的水分在18%以下。2023年,海西州种植苜蓿量9.5万亩,其中新增面积1.31万亩。截至2023年8月,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已经收割苜蓿3.02万亩、收获苜蓿鲜草2.53万吨。
第二产业
2005年10月,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成立,是中国面积最大、有丰富资源的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也是中国首批13个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之一。2010年3月,国务院批复《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规划了格尔木市、德令哈市、乌兰县、大柴旦行政区四大循环经济工业园及其与之配套的资源开发与加工基地,打造以盐湖区资源开发为核心,融合盐湖化工、油气化工、煤炭清洁利用、金属冶金、新型材料等多产业横向扩展,资源深加工纵向延伸的循环型工业体系。
格尔木工业园重点建设察尔汗、昆仑两个千亿元重大产业基地,以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金属冶金为主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德令哈工业园区核心区面积达75平方千米,是以盐碱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特色生物加工、新型建材产业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工业园,是循环经济试验区的绿色产业和新能源产业聚集区。乌兰工业园,重点建设以配套盐湖资源开发为主导、煤炭清洁利用为特色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大柴旦工业园,重点建设以能源、煤炭的综合利用、盐湖化工一体化发展为特色的循环经济工业园。
第三产业
2023年1至8月,柴达木盆地所在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5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61亿元,同比增长27.8%,较1至7月提高10.9个百分点。从行业看,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93亿元,同比增长244.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12.28亿元,同比增长16.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0.66亿元,同比下降6.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0.44亿元,同比下降17.9%;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实现业营业收入0.06亿元,同比下降32.8%,其他服务业行业实现营业收入0.24亿元。
交通运输
柴达木盆地所在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被青藏铁路和国道109、315线横贯全境,这些道路与国道215线及省、州道纵横贯通,形成交通通信网络。2023年,海西州的格尔木机场、海西德令哈机场和海西花土沟机场累计完成运输起降4792架次,旅客吞吐量396814人次,货邮1259.7吨。
铁路
青藏铁路起自西宁西站,终至拉萨市,全长1947千米。其中,海西州境内路段起自江河火车站,终至南山口火车站,经天峻县、乌兰县、德令哈市、格尔木市四县市,长591千米。格尔木铁路办事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管区共设车站32个。其中,区段站2个(格尔木、柯柯),中间站30个;二等站3个(格尔木、德令哈、柯柯),四等站15个,五等站14个;客货营业站18个,会让站14个。
公路
国道109线起自青海省省会西宁市长江路与胜利路交叉口,经湟源县、茶卡、香日德、格尔木、五道梁、唐古拉山口、黑河等地,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全程有1937千米。其海西州辖段起自茶卡以东大水桥,至唐古拉山口,全长1126千米。国道109线路基宽8~10米,路面宽6~7米,最大纵坡9%,最小曲线半径20米,全线已达到线路标准化、桥涵永久化、路面黑色化。
国道315线起于西宁长江路与胜利路交叉口,经湟源、天峻县、乌兰县、德令哈市、大柴旦行政区、黄瓜梁等地,至新疆喀什,总里程2746千米。其中,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路段起自天峻县布哈河桥,终至茫崖石棉矿西,全长1020千米。国道315线路基宽8.5~10米,路面宽7米。其中,二级路面163千米,三、四级路面857千米;有桥63座,总长1258米;涵洞563道,总长5214米。
国道215线起自甘肃省柳园镇,终至青海省海西州格尔市,全程长654千米。其中,海西州辖段起于当金山垭口处,经花海子、鱼卡、大柴旦行政区等,终至格尔木市,全长401千米。215国道路基宽10米,路面宽7米。其中,二级路面172千米,三级路面228千米。
2022年12月1日,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格尔木至老茫崖公路扩建工程建成通车,是青海省境内海拔最高、里程最长的沙漠高等级公路,是“新青川大通道”的组成路段,也是四川省经青海通往新疆“一带一路”南线走廊的通道。公路右线全长343.143千米,左线全长342.584千米,修建时,为保护格尔木胡杨林绕道了47千米。
航空
格尔木机场位于格尔木市西郊,距市中心9公里,海拔2842米,属军民合用4D级支线机场。格尔木机场的民航于1969年8月开工建设,1974年11月正式建站通航,是青海省使用时间最长的民用机场。格尔木机场改扩建工程2016年3月全面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4.3亿元。机场建设目标按2025年满足年旅客吞吐量75万人次进行规划设计,货邮吞吐量2250吨,飞机起降3989架次,新建停机站坪4.2万平方米,新建航站楼10203平方米。2017年9月21日竣工正式投运,格尔木机场扩建后成为了青海省内规模最大的支线机场。
海西德令哈机场地处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西南部,距离德令哈市区直线距离29公里,海拔2862米,是中国支线民用机场。德令哈机场于2011年5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2014年6月16日建成投运并实现首航。机坪面积27600平方米,设有4个机位(1B3C),1条廊桥,航站楼面积达4400平方米。其飞行区设计等级为4C级,消防等级为5级,跑道长3000米,宽45米,配置三个导航台及助航灯光设施,可起降空中客车A319、B737-700、ARJ21等机型飞机。
科考研究
柴达木盆地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发育了结构复杂、类型多样的地质构造,形成了大量的典型地质遗迹,为人类历史与地质研究提供了很多依据,如:距今约3000年的诺木洪文化遗址证明了青海高原存在土著文化;甲藻类实体化石的发现解开了西北荒漠油源的谜团;伍氏献文鱼的化石为青藏高原的隆起提供了新的例证;都兰热水墓群为吐蕃统治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都兰热水墓群考古
柴达木盆地东南隅分布着都兰县吐蕃墓群,墓葬总数已达2000座以上。其中位于都兰县热水乡境内的热水墓群是吐蕃墓群最为集中的地区。该墓群分布于察汗乌苏河两岸,北岸有160余座,以热水一号大墓为中心沿山麓向两翼呈长条状伸展;南岸墓地与热水一号大墓隔河相对,有墓葬130余座。
1982年至1985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在都兰热水墓群进行考古工作,主要对“热水一号大墓”展开了连续四年的发掘。发掘者认为,墓葬的性质属于吐蕃统治下的吐谷浑邦国遗存。1999年7月至9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在热水墓群发掘了4座大、中型吐蕃时期墓葬(编号为99DRNM1~M4)。四墓均被盗严重,但残留遗物的种类仍较丰富,有金银器、铜器、铁器、漆木器、陶器、丝织品、皮革制品、骨器、桦皮器、干果、石刻、动物骨骼等。2018年至202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青海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编号为“2018血渭一号墓(2018DRXM1)”的被盗墓葬进行发掘。该墓位于察汗乌苏河北岸,西距“热水一号大墓”400余米,整体结构包括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初步推定墓主人可能是吐蕃统治下的吐谷浑王莫贺吐浑可汗,其母亲是吐蕃的邦公主。
环境问题与保护
环境问题
土地荒漠化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八大沙漠之一,是中国沙化土地分布海拔最高、青海省沙化面积最广的地区。柴达木盆地沙漠化土地总面积0.095亿公顷,其中流沙地133.6万公顷,半固定沙地102.2万公顷,固定沙地72.6万公顷,戈壁411万公顷,风蚀残丘169万公顷,潜在沙漠化土地60.7万公顷。
盐湖过度开发
柴达木盆地的盐湖存在超规模开采、私挖乱采现象。以察尔汗盐湖为例,氯化钾生产企业长期超规模生产,采矿许可证批复每年总量为397万吨,但2019年至2022年实际年产量分别超出采矿许可的78.8%、70.7%、57.9%、84.1%。格尔木市5家企业和2个个体经营户私挖18个盐田,占地525亩,大部分没有办理采矿许可、用地等手续,弃渣弃土随意堆放,卤水汁沟渠支离破碎。
水资源污染
柴达木盆地水资源污染问题主要存在于工业污染、城镇污水、农业农村污染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等方面。工业废水、城镇农村污水是主要污染源头。柴达木盆地工业发展主要集中于格尔木市。据学者研究,2008-2012年,格尔木河总场水闸断面水质由I类上升为II类,园艺场地表水总磷超标0.25倍;2008-2011年,管线团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位综合评分由1.64上升为2.16,西藏油库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位综合评分由1.00增至4.28,主要污染物为氯化物,2012年园艺场地水源地铁超标0.35倍。从年排污量和纳污能力看(不考虑季节差异和集中排污),巴音河和格尔木河的入河COD和氨氮量均超过河流纳污能力。
环境保护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18个重点治理的脆弱生态区之一,正在大力推进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按照《海西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柴达木盆地将推进盐湖化工、油气化工、煤化工、金属冶金4大传统基础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打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特色生物、现代服务5大新兴产业,进而基本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和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
根据《柴达木地区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2018—2025)》,柴达木区域内荒漠、草原、森林、湿地、河湖等生态系统将得到保护和恢复,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将实现良性循环。按照规划目标,到2025年,柴达木地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35%;草原植被整体盖度提高10%;沙化土地治理率达30%;水土保持能力、水源涵养能力和江河径流量稳定性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状况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有效改善,沼泽湿地保护率达100%,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显著提高。
造林绿化
截至2021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完成国土绿化造林12.63万公顷,草原治理37.53万公顷。完成城镇绿化造林893公顷,湿地保护8.62万公顷,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面积122.26万公顷,使森林覆盖率达到4.1%。柴达木梭梭林、格尔木胡杨林、可鲁克托素湖、诺木洪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乌兰县哈里哈图国家森林公园,保护着约45万公顷的土地。乌图美仁等3个重点封禁保护区,将88.2万公顷的区域划了进来。
盐湖治理
2021年,海西州探索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在盐湖产业链条上构建了硝酸钾、金属镁、锂、碳酸锂、氯化锂、高纯氢氧化镁及镁砂、高纯氯化锂配套精硼酸等系列化、高附加值产品体系,致力于实现盐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夯实盐湖资源开发产业绿色发展的基础。
污水治理
2021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完成了唐古拉山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及规范化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加油站油罐改造,完成了海西州158家加油站的地下油罐防渗更新改造。完成了大柴旦行政区工业园饮马峡产业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开展了2020年度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工作,积极推进香日德镇“千吨万人”水源地规范化项目建设,开展了海西州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按月公开海西州地表水水质监测状况等各类信息。逐步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实施了德令哈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对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7个地区56个村庄进行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等设备采购,用于替换老旧损毁设备。
限制工业
2021年,海西州制订了《全州有色金属冶炼行业企业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实施方案》,对西域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和基利达金属冶炼有限公司实施特别排放限值。完成了对格尔木市昆仑经济技术开发区重金属污染防治示范项目的整体验收。经整治,州级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抽查产废单位合格率达到92%,经营单位合格率100%,危险废物转移电子联单执行率100%。
风景名胜
柴达木盆地所在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建设“祖国聚宝盆·神奇柴达木”的区域品牌,截至2022年,建有文化旅游项目700余个,有星级饭店68家、乡村旅游接待点69家,国家重点旅游乡村11个,国家特色小镇2个,旅行社20家,成功打造了昆仑山脉、茶卡盐湖、乌素特雅丹地质公园等A级景区15处。
自然景观
大柴旦翡翠湖位于青海省海西州柴旦镇西南方的青海中天硼锂矿区内,距离城镇约十一千米,湖核心区由三十余个面积不等的采矿池构成,面积约240平方千米。翡翠湖是早期大柴旦行政区化工厂在历年的硼矿开采过程中所形成的采坑,湖水中蕴藏着氯化钾、氯化镁、芒硝、硫酸镁等稀有元素,从而随各元素含量不同形成了翠绿、湛蓝、青红等多种颜色湖水。因像翡翠,所以得名翡翠湖。
乌素特水上雅丹地质公园位于柴达木盆地的西北部,西临一里坪,东连马海,在大柴旦行委以西约240千米的东台吉乃尔湖和西台吉乃尔湖之间,面积约2.1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南八仙、俄博梁地区。区域内雅丹土丘高10~25米,最高可达50米,是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一处水上雅丹景观。这里本来没有水,因山洪暴发,发源于昆仑山脉的那棱格勒河河水改道,淹没了这片区域,形成了水上雅丹地貌。湖水中有少量的水生植物和高寒鱼类,给予了在此栖息的鸟类丰富的食物来源,养活了成千上万只野鸭,也被称作“鸭湖”。
人文景观
阿里腾德令哈寺位于柴达木盆地境内的德令哈市,蒙古语意为“金色的世界”,藏语法名“丹巴培吉林”意为“佛教兴旺洲”,属藏传佛教格鲁派。该寺座向朝东,北与黑石山山体相连,西侧为巴音河,是各族信教群众拜佛烧香进行各项宗教活动的圣地。寺院总占地面积2383.2平方米,有经堂一座(165平方米)。现寺内供奉有极乐佛、弥勒佛、观世音菩萨等木雕佛像28尊,释迦牟尼、千手观音、财神等铜像8尊,宗喀巴、空行天母泥塑像2尊,宗喀巴及其两弟子玻璃钢佛像3尊。另有菩提铜塔八座,佛塔一座,唐卡、堆绣、壁画300余幅,大藏经《丹珠尔》《四部医书》《蒙藏对照字典》等经籍500余卷。
阿里腾德令哈寺里举行的较大型的宗教活动每年有6次。农历正月15日,念诵平安经;农历4月15-16日,封斋两天;农历6月15-22日,举行为期八天的祈愿法会;农历9月22日,举行宗喀巴诞辰日纪念活动;农历10月25日,举行宗喀巴圆寂日诵经活动;农历12月25日,念诵护法神经,祈祷来年平安美好。
都兰寺全称“都兰噶丹桑阿雅仁佩林”,意为具喜密宗兴隆洲,位于乌兰县东约20里的他延山上,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寺院,是海西地区最大的寺院。
都兰寺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孛儿只斤·忽必烈至元元年。元至元元年(1264年),阿旺嘉措禅师曾在境内的他延山(又名秀克尔特山)隐居静修。咸丰元年(1851年)和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寺院两次失火,除大经堂外,其它房舍均被烧毁,所存历史典籍和珍贵文物皆毁之一炬。民国7年,八世丹津呼图克图罗桑丹贝尼玛组织重建,不久恢复原貌。都兰寺大殿的上楼供有释迦牟尼、舍利弗、目键连师徒三人的镏金铜像,各5尺高;药师八如来塑像、宗喀巴的镏金塑像,高约4米;还有金汁书写的甘珠尔和10万颂、8000颂等佛经,释迦牟尼和宗喀巴的小镏金铜像各1000尊。
都兰寺正月初8日至16日举行祝愿法会(蒙古语为约日勒,藏语为毛兰木),祈祷一年的顺利。2月21日至25日举行那若空行母仪规法会。3月初1至15日举行时轮(丁科尔)仪轨法会。9月初8至15日举行大威德仪轨法会。12月25日开始举行满促护法神心愿法会(蒙语为呼齐)。
相关文化
民俗文化
柴达木盆地所在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2017年,海西州相继举办了海西州第七届那达慕大会暨德都蒙古第十四届“孟赫嘎拉”文化艺术节、“智阁鲁如”旅游文化艺术节、“查干萨日”新春晚会、藏历火鸡年联欢会等。截至2024年2月,海西州有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6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3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7年8月3日,海西州第七届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暨德都蒙古第十四届“孟赫嘎拉”文化艺术节在乌兰县茶卡草原开幕。“那达慕”是蒙古语,意为娱乐、游艺,是蒙古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独具民族特色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是蒙古族人民的盛大节日。“孟赫嘎拉”是蒙古语,意为永恒不灭的火焰,寓意永不熄灭的文化遗产在雪域高原世代相传。“孟赫嘎拉”以诗歌朗诵为主,是一个充满时代气息的群众文化节日,为那达慕增添文化色彩和观赏性。
2023年8月6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智阁鲁如”文化旅游艺术节在天峻县赛马场开幕,是天峻草原儿女代代相传的民族文化盛会。期间举办了多项独具民族特色的活动,包括“天赐骏马”赛马,“遇见藏服之美”藏族传统服饰大赛,非遗文化、特色产品、摄影作品展示,篝火晚会、拔河、大象耕地、射箭、举重、拉伊、藏式摔跤、赛牦牛等。
蒙古族民歌于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申报单位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保护单位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文化馆(海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 海西州民族文化体育活动中心)。蒙古族民歌是海西民间文学中数量最多反映最广的种类之一,有劳动生活类歌曲、宗教生活类歌曲和史诗类歌曲等,内容主要反映海西蒙古族人民的游牧历史、生产经验以及歌颂故乡草原、思念父母亲人等。
历史人物
柴达木盆地所在的青海省,各朝各代出了不少政治家、军事家。
无弋爰剑是被载入正史的第一位青海人。两千多年前,他在河湟地区建功立业,成为了当时著名的羌族首领。到秦汉时,无弋爰剑在青海的子孙已达到150个部落。据说,无弋爰剑后代中的一支,至今仍生活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
宗喀巴(1357-1419年)本名“罗桑扎巴”,生于青海湟中区,藏语称湟中一带为“宗喀”,故被尊称为宗喀巴,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
张问仁是青海省西宁人,嘉靖三十四年考中举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及第,出任阳城县(今山西运城县)知县。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任直隶昌平(今北京市昌平)兵备道事,升任参议。古时候对工部司官相沿称水部,因为他两任工部,所以当地百姓都尊称他为“张水部”。
文学作品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是20世纪80年代末,海子途经德令哈时创作的,使“金色世界”德令哈被世人记住。因为海子和他的诗,德令哈市一直是文青朝圣之地。
《民族文学》创刊于1981年,是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少数民族文学刊物,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的惟一一家全国性少数民族文学期刊,有汉、蒙、藏、维、哈、朝六种文字版,自创刊号始,先后有11位海西本土作家在《民族文学》发表作品。2016年,《民族文学》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创作基地授牌仪式举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成为《民族文学》在青海省首个创作基地。
神话传说
柴达木盆地之南的昆仑山,是道教神话传说的摇篮。传说昆仑山是众神聚居之地,昆仑山神则是西王母。西王母在昆仑神话中最早是“虎齿”“虎颜”形象,这是古羌人虎图腾崇拜的反映。西王母形象向东流传,结合东部沿海地区的蓬莱神话系统和后来的道教思想,逐渐演变成为人们熟知的“王母娘娘”。昆仑山西北的玉虚峰是昆仑道教神话的主道场,海拔4500米,相传它是玉皇大帝的二妹玉虚神女的化身。东面的玉珠峰,据传是玉帝三妹玉珠神女的化身,海拔6178米。“夸父追日”“共工触不周山”“西王母不死药”“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等神话,都“发生”在昆仑山。
影视作品
《大美青海》是在中国中央卫视播出的探索类纪录片,旨在介绍青海境域内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其中的柴达木篇,主要介绍了柴达木盆地里大大小小的盐湖、雅丹地貌景区、胡杨古柏和都兰县的吐蕃墓葬群。
《柴达木之恋》是农村轻喜剧型连续剧,全剧共20集。主要讲述了本土民族文化与外地文化碰撞交流和两代人不同的择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的故事,也展现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地域特色。
《山河中国》是由星球研究所创作的自然地理科普记录片。柴达木盆地篇是星球研究所和比亚迪联合制作的第二季的收官之作,主要介绍了柴达木盆地消失的大湖。
参考资料
绿色开发柴达木盆地“聚宝盆”.央广网.2024-01-19
柴达木盆地气候的“前世今生”.中国气象局.2024-01-19
大自然赐予的“聚宝盆”——柴达木盆地.陕西省图书馆.2024-01-19
走进柴旦.大柴旦旅游官网.2024-01-25
柴达木盆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24-01-19
青藏高原上的一块文学丰碑 ——《名家笔下的柴达木》序.人民网.2024-01-24
柴达木盆地已探明钠盐3216.17亿吨 居中国首位.海西发布.2024-01-22
[科普中国]-柴达木盆地.科普中国网.2024-02-17
柴达木盆地生态治理规划:恢复荒漠、草原等生态系统.中新网.2024-02-07
水润柴达木.中国地质调查局.2024-01-23
野生动植物资源.海西州人民政府.2024-01-23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柴达木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海省人民政府.2024-01-23
沙窝窝里走出一个“生态绿洲” ——乌兰县打造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纪实.青海省人民政府.2024-01-23
丝路余韵 通衢大道.陕西省图书馆.2024-01-24
【广袤青海】初探海西州民族融合中的多元文化.中国西藏网.2024-01-24
海西州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第一号)——全州常住人口情况.海西州人民政府.2024-01-24
海西州农作物种植业结构日趋多元化.柴达木日报.2024-01-24
1至8月海西州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6.61亿元.海西州人民政府.2024-01-24
北大考古与“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青海都兰热水墓群.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24-01-25
海西八个地区名称由来漫谈.海西新闻网.2024-01-19
柴达木盆地:高原聚宝盆.中国地质调查局.2024-01-19
中生代.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2-07
新生代.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2-07
柴达木盆地“风光无限好”新能源供给体系正在形成.中国新闻网.2024-01-19
柴达木盆地为什么被称作高原聚宝盆.科普中国网.2024-01-22
柴达木,凭什么是中国的“聚宝盆”.海西新闻网.2024-01-22
1亿吨!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获新突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2024-01-22
柴达木盆地风成地貌类型与晚全新世古风况恢复.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2024-01-23
【光明日报】通过沙丘形态可推断火星刮了什么风.光明日报.2024-01-23
中国地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24-01-23
那河那人那精神——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速写.青海省人民政府.2024-02-16
西部风景线——总揽万水.青海日报.2024-02-16
中国西北内陆河区格尔木河及香日德河概况.中国中心.2024-02-16
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开发无序扩张 加剧生态环境承载负担.生态环境部.2024-01-23
地理和自然状况.青海省人民政府.2024-01-23
天空之镜 ——察尔汗盐湖.中国周刊.2024-02-16
青海盐湖:水天相映 盐泽万里.光明网.2024-02-16
五彩斑斓的盐湖.新华网.2024-02-16
航拍青海:高原奇景茶卡盐湖.央广网.2024-02-16
柴达木:风沙渐行渐远.格尔木发布.2024-02-16
柴达木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省人民政府.2024-01-23
【省级自然保护区】可鲁克湖-托素湖自然保护区.青海省人民政府.2024-01-23
俯瞰柴达木盆地都兰湖国家湿地公园.中国新闻网.2024-01-23
走进青海乌兰,探寻柴达木盆地中的“绿野仙踪”.央广网.2024-01-23
黑颈鹤群现身柴达木盆地都兰湖国家湿地公园.中国新闻网.2024-01-23
柴达木盆地三处国家湿地公园成功验收.中国新闻网.2024-01-23
柴达木盆地最大淡水湖近十年湿地植被恢复3600亩.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2024-01-23
青海盐湖所研究柴达木盆地盐尘暴及其资源生态环境影响.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2024-01-23
旧石器时代.中国考古网.2024-01-24
青海道:穿越柴达木盆地的丝路记忆.青海日报.2024-01-24
怀头他拉岩画.海西州人民政府.2024-01-25
海西州历史沿革.青海省人民政府.2024-01-24
历史沿革.海西州人民政府.2024-01-24
总体概况.海西州人民政府.2024-01-24
青海省人口普查年鉴—2020.青海省统计局.2024-01-24
大美海西之文化魅力.中华网.2024-01-24
青海省宗教状况及其社会样态分析.青海社会科学.2024-02-05
海西州:特色农牧产业发展势头好.青海日报.2024-01-24
从追产量到求高品质——看格尔木枸杞产业如何提质增效.青海新闻网.2024-01-24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柴达木枸杞为啥这样红.西海都市报.2024-01-24
探索西部荒漠化地区生态治理路子.青海日报.2024-01-24
柴达木枸杞迎来丰收“黄金期”.新华网.2024-01-24
“谷物之母”藜麦在海西试种成功 实现规模种植.青海新闻网.2024-01-24
柴达木,长出一片绿色饲草——青海德令哈市苜蓿高效生产集成技术试点项目初见成效.农民日报.2024-01-24
海西州一茬苜蓿喜获丰收.海西州人民政府.2024-01-24
五大产业集聚德令哈工业园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2024-01-24
第22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海西分会场.澎湃新闻.2024-01-25
2023年海西州三个支线机场运营情况良好.海西州人民政府.2024-02-26
12月1日建成通车 格茫公路为保护世界海拔最高胡杨林绕道47公里.西海都市报 .2024-01-25
机场简介.西部机场集团.2024-02-26
德令哈机场.西部机场集团.2024-02-26
都兰血渭一号出土文物首次展出.海西州人民政府.2024-01-25
海西州全力推进水污染防治 切实保障水生态安全.澎湃新闻.2024-02-26
海西州纪委监委.青海纪委监委.2024-02-26
柴达木生态保护与治理规划出台.人民日报.2024-02-16
我州2021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海西新闻网.2024-02-26
海西州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海西州人民政府.2024-02-26
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海西州:深入挖掘资源优势 全力推进文旅融合.央广网.2024-02-26
翡翠湖.大柴旦旅游官网.2024-01-25
青海鲜为人知的秘境——翡翠湖.青海省科协.2024-01-25
景区介绍.乌素特水上雅丹景区.2024-01-25
景区介绍.大柴旦旅游官网.2024-01-25
阿里腾德令哈寺.海西州人民政府.2024-01-25
都兰寺.海西州人民政府.2024-02-05
都兰寺概况.海西新闻网.2024-02-05
海西州: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海西州人民政府.2024-02-16
我州新增2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柴达木日报.2024-02-26
激情在美丽湖畔点燃——海西州第七届蒙古族那达慕暨德都蒙古第十四届“孟赫嘎拉”文化艺术节开幕.海西新闻网.2024-02-16
海西州2023年 “智阁鲁如”文化旅游艺术节开幕.海西新闻网.2024-02-16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2-26
蒙古族民歌.青海非遗.2024-02-26
你从未知道过的青海历史名人大全.西海都市报.2024-02-16
第一阅读:无弋爰剑的后裔在贵德?.西海都市报.2024-02-16
宗喀巴.故宫博物院.2024-02-16
张问仁:清正廉明传佳话.海东时报.2024-02-16
德令哈,正在追梦的戈壁新城.西藏发布.2024-02-16
德令哈,没了“海子”你还剩啥?.澎湃新闻.2024-02-16
海西成为《民族文学》在青海首个创作基地.海西新闻网.2024-02-16
昆仑神话.海西州人民政府.2024-01-25
昆仑山脉.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24-01-25
【道中华】昆仑山何以被尊“万山之宗”“文化之源”?.道中华.2024-01-25
大美青海 (2011).豆瓣电影.2024-01-25
《大美青海》.央视网.2024-01-25
在青海拍的11部经典影视剧!《攀登者》雪景竟是在青海.夏都西宁.2024-02-05
柴达木之恋 (2012).豆瓣电影.2024-01-25
曾经10倍于青海湖的柴达木,干了.星球研究所.202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