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斑头雁

斑头雁

斑头雁( 英文名:Bar-小红头树鹛 Goose,黑枕黄鹂普通亚种:Anser indicus),是雁形目鸭科雁属的鸟类。又名白头雁、黑纹头雁。它是中型雁类,体长68~78厘米,体重2~3千克。通体大都灰褐色,头和颈侧白色,头顶有二道黑色带斑,在白色头上极为醒目。

斑头雁繁殖于中国青海、西藏自治区、蒙古的沼泽及高原湖泊,在中国云南、贵州省、西藏南部及印度、缅甸、孟加拉国不丹等国越冬。斑头雁性喜集群,繁殖期、越冬期和迁徙季节,均成群活动,主要以禾本科莎草科植物的叶、茎、青草和豆科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贝类、软体动物门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

据201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认定,斑头雁虽然种群数量趋势向下,但因分布广、数量多,依然处于无危(LC)级别。斑头雁在仿生、营养和药用和保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很大的价值。

形态特征

野外鉴别特征:中型雁类,体长68~78厘米,体重2~3千克。通体大都灰褐色,头和颈侧白色,头顶有二道黑色带斑,在白色头上极为醒目,极易与其它雁类相区别。

成鸟头顶污白色,具棕黄色羽缘;尤其在眼先、额和颊部较深。头顶后部 有二道黑色横斑,前一道在头顶稍后,宽且较长,延伸至 两眼,呈马蹄铁形状。后一道位于枕部,较窄且短;头部 白色向下延伸,在颈的两侧各形成一道白色纵纹;后颈暗褐色,背部淡灰褐色。羽端缀有棕色,形成鳞状斑;翅覆羽灰色,外侧初级飞羽灰色;先端黑色,内侧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黑色。腰及尾上覆羽白色,尾灰褐色。具白色端斑。颏、喉污白色,缀有棕黄色。前颈暗褐色,胸和上腹灰色,下腹及尾下覆羽污白色。两胁暗灰色,羽端棕白,向后褐色增加,具暗栗色宽端斑。虹膜暗棕色;嘴橙黄色,嘴甲黑色,脚和趾橙黄色,爪黑褐色。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分布于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泰国乌兹别克斯坦越南加拿大西班牙

旅鸟:关岛、日本老挝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帕劳

中国主要分布在中国青海、西藏的沼泽和湖泊繁殖,冬季迁至中国中部及南部。

栖息环境

斑头雁繁殖在高原湖泊,尤喜咸水湖,也选择淡水湖和开阔而多沼泽地带。越冬在低地湖泊、河流和沼泽地。

一般来说,河口、沼泽、草地和湖泊是斑头雁繁殖期所利用的栖息地,在繁殖期的不同阶段,斑头雁对其的利用率亦不相同。斑头雁对河口、沼泽、草地和湖泊的利用率依次减少。随着繁殖季节的推移,斑头雁对河口的利用率逐渐减小,对沼泽的利用率则逐渐增加,这是因为繁殖期间保证幼鸟安全和食物充足。

生活习性

斑头雁的生活习性包括警戒、静息、饮水、理羽、觅食、飞翔、站立、行走、社群、迁徙、其他行为。

警戒行为

斑头雁头抬起,通常超过肩高,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扫描,有十分明显的头部转动动作。

静息行为

站着或卧着,通常不动,脖子收缩成"S状紧靠身体。包括睡觉行为,睡觉时头颈通常向后转,喙前端常埋于翅下。

饮水行为

在陆地或水中取食过程中到水边饮水。包括低头、喙前端解水、抬头以及喙上抬等过程。

理羽行为

斑头雁以喙的前端衔住羽毛向外梳理:包括用爪理羽的动作及在水中沐浴,扑翅击水,陆上振翅。

觅食行为

斑头雁离开巢位在巢区周围的草地中低头用喙获取或寻找食物,飞离巢位并超出观察视野也一并归为觅食。斑头雁一般主要以禾本科莎草科植物的叶、茎、青草和豆科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贝类、软体动物门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

飞翔行为

越冬的斑头雁,有两种飞翔形态,即直线式飞翔和盘旋式飞翔。斑头雁在飞行过程中是且飞且鸣,并发出ga--ga的叫声。

(1)直线式飞翔方式。斑头雁在夜栖地与觅食地之间的往返或觅食地相邻区域之间的往返,均呈直线式飞翔。

(2)盘旋式飞翔。盘旋式飞翔主要见于这3种情况:一是受惊扰后另选栖息地;二是从水域飞往麦地,通常是在麦地上空盘旋一至数圈后才落在麦地;三是早上或傍晚飞离越冬地往北迁。该情况下,斑头雁飞行的高度约30~50m。

运动行为

包括行走、站立、游动和跳跃等。

高原生活

斑头雁是非常适应高原生活的鸟类,在迁徙过程中会飞越珠峰,为此它可以承受仅有地平线上30%的氧气浓度,甚至能短时间暴露在海拔10700米的高空。这主要是因为与其他鸟类相比,它们体内的红细胞与氧结合的速度要快。据研究,它们的血色素的α亚基发生变异,导致他们的血红蛋白可以迅速地与氧结合,这是对高原生活地一种适应。

社群行为

斑头雁个子大,但胆子小。它们非常团结,吃饭、睡觉、运动等都是成群活动。结群的斑头雁中会有一只负责安全保卫的领头雁,为群雁站岗放哨。领头雁非常尽职,一旦天敌靠近,就会发出急促的“嘎嘎”声,此时雁群就会进入戒备状态,发出“衣嘎、衣嘎”的叫声,试图驱赶天敌。如果天敌还不离开,雁群则腾空而起,鸣叫着快速飞到它们认为安全的地方。这是斑头雁应对天敌袭击的一种生存本领。

迁徙行为

斑头雁在中国是候鸟,一般3月份开始迁徙,20~30只集群,随气候变化而迁移到适宜的地方居住、繁殖,飞翔时形成 “V”字或“一”字排开,在4~5月份孵化幼鸟,直至9~10月份准备南迁。晚上迁徙,白天休息和进食。而且斑头雁迁徙路线一般较为固定,不容易出现留鸟,除非天气情况恶劣,待天气好转继续南迁。

野外繁殖

斑头雁的繁殖习性可分为交配、营巢、产卵、孵卵、育雏等阶段:

交配

斑头雁在营巢前先进行交配。其交配过程大多在水中进行:最初雄鸟在水中围绕着雌鸟游泳,并上下摆动它的头,之后游向雌鸟旁边,发出轻微的召唤声,并不时地把头伸入水中。等到雌鸟发出回答后,雄鸟就爬到雌鸟的背上,用嘴咬着它颈部的羽毛,进行交配。交配后,共同戏游于水上。斑头雁交配活动除在水中进行外,还可在空中进行。

营巢

营巢斑头雁交配后,在鸟岛上选择筑巢地点。营巢活动最早开始于4月上旬,一般在4月中旬左右。

筑巢以雌鸟为主,雄鸟只起保护和助手作用。开始营巢时,雄鸟和雌鸟共同把筑巢材料至选好的筑巢地点,然后雌鸟臥在地上,以身体为圆心,两脚不断向后挖掘,使地面形成一个小圆坑,再铺上枯草、藻类碎块等物,雄鸟继续寻找筑巢材料。一直到产下第一个卵后,雌鸟才开始从腹部拔下绒羽,铺在巢內。雄雁和雌雁对自己筑的巢很注意保护,如有其他巢的雄岛入侵,立进行格斗,务必将其逐出巢区以外而后止。巢呈盆状,略高出于地面。巢的大小(10个的平均数)为:外径352(280—500)mm;內径195(170—240)mm;巢高47.5(20—95)mm;窝深93(60—100)mm。

产卵

产卵约在4月中旬开始,这时气温为2°C,水温为2-4°C。产卵的迟早似与迁来时间的早晚及营巢的先后有关,通常在营巢后约10-12日左右即开始产卵。卵呈卵圆形,纯白色,经孵化后就轉成污白色。卵的大小(50个平均数)为82.7(77.5-88.4)×55.3(52.7-59)mm;卵重为136(1120--165)g。每窝卵数2-8枚,通常为4-6枚。在产卵期中,雌雁每隔1天产卵一枚,一窝卵全部产出,需时4-16天,至于产卵时间,可能在在夜晚0时至清晨2时之間产出的。在产卵期中,如果受人类或其他天敌破坏,雌雁就立即弃巢,并用枯枝及土等物将卵掩盖,然后重新开始筑巢和产卵。

孵卵

从产出第一个卵后,斑头雁即开始孵卵。孵卵完全由雌鸟单独担任,这时候雄鸟多在巢的附近或巢旁守望和休息。孵卵时雌鸟不时在巢中翻卵或更孵卵方向,一天内翻卵或更换孵卵方向达7次之多。在孵卵期中,雌鸟如果发现卵内胚胎已经死亡,就将该卵推出巢外。孵卵雌鸟的取食,均在清晨进行,离巢前先用羽毛将卵掩盖好,然后和雄鸟一起飞到湖边草原上寻食。用羽毛掩盖卵一方面可以避免天敌破坏,同时亦可免于母鸟离巢而引起孵卵温度剧烈下降。雌鸟离巢约2个小时左右即回巢孵卵,雄鸟的取食时间則稍长。卵约经29天后就孵出早成雏。雏鸟出壳前,在卵的中部頂开一个小孔,从孔中可見到雏鸟在卵内活动的情况和听到它的叫声。雏鸟的出壳次序,大都和产卵的先后一致,有时前三个卵可同一天孵出。最先孵出的雏鸟和最后出壳的雏鸟相隔的时间,不会超过36小时。通常24小时后即全部孵出。

育雏

刚孵出的雏鸟,体重65-75克,全身披黄绿色的绒羽,由后头至尾都有一个"!"形灰绿色块斑,嘴的先端具一白色的破卵齿。斑头雁是早成鸟,但幼小的雏鸟还不能保持自己的体温,常需在亲鸟的翅下保暖。刚孵出的早成雏,羽毛干后即能独立活动,但取食却在2一3天之后才开始。刚孵出的雏鸟,可由卵黄供給热量,而不用立即取食。竟食是在母雁带领下进行的,初开始时,先由母雁啄食青草等食物引导雏鸟出行取食。每天取食次数,没有一定規律,但在气温较高的时候,离巢次数较多。孵出的雏鸟,经过12-34小时后即能下水游泳。下水的迟早,与孵出时间的先后及气温的高低有关,5月下旬孵出的雏鸟,要经过34小时以后才能下水游泳,这时水温为4.6-10.7°C,气温为4-9°C;6月中旬孵出的早成雏,约12小时后即由母雁带领下湖游泳,这时气温约10-12°C左右。雏鸟经过3-5天的游泳訓练后,就不再在岛上停留了,这时它们由亲鸟带领游向湖岸水草丰茂的地方。游泳时,雏鸟如发生体力不足时,亲鸟就展开双翅,使雏鸟登在背上,以恢复体力。但是,变化无常的风浪,常把体质较弱的雏鸟淹没在水中,只有身强力壮的雏雁,才能达到水草丰富的地区,得到正常的生长。

有时斑头雁巢区和渔鸥的连在一起。斑头雁雏鸟误入渔鸥的巢区时,常被它们啄死或吃掉,有时虽在母雁带领下,仍受到伤害。由于敌害的影响,加上风浪的淘汰,大大降低了斑头雁早成雏的成活率。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斑头雁的分布范围广,种群规模非常大。但在1992年,由于过度捕猎,采卵等因素,斑头雁的种群数量严重减少。斑头雁种群的数量趋势似乎在下降。

致危因素

由于斑头雁是迁徙鸟类,常常会受到栖息地破坏、狩猎和捡蛋等人类活动、天敌渔鸥多方面威胁,导致其生存环境和栖息地逐渐减少,但近年来,地方和社会大量的媒体报道,使得人们认识到了这些物种,因此,对斑头雁进行了针对性的保护和颁布了管理措施,但也不可否认,斑头雁本身具有良好的经济的价值,遭到猎人的捕杀,尤其是伪装在斑头雁迁徙和越冬地进行暗杀,很多地方政府忽视或者不管理,则会让斑头雁大面积的减少走向灭亡。同时,气候变化因素也会增加斑头雁迁徙到越冬地的威胁,天气恶劣和不确定的事物来源都增加了斑头雁死亡率等。

保护等级

201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8年 ver 3.1——无危(LC)。2023年,斑头雁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斑头雁及其生存环境,中国在青海省建立了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

2020年,斑头雁被列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养殖活动,除适量保留种源等特殊情形外,引导养殖户停止养殖。

主要价值

科研价值

鸟类是一个巨大的遗传基因库,在生物的进化等方面,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如仿生价值。斑头雁飞越珠峰顶,这意味着斑头雁只能呼吸含氧量仅为地平线三分之一的空气。氧气血色素来运输,研究者发现斑头雁在缺氧情况下高飞时,体内变异的血红蛋白使得结合氧气的能力比普通鸟类都高。同时,高飞时的斑头雁代谢率降低,减少了不太重要的能量供应,从而达到最高效的氧气使用模式。此外,它们的肺大而扁平,在深呼吸上更具优势。

食用价值

斑头雁其肉除具有营养功效外,还可供药用。其卵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容易被消化和吸收,食用时候要注意口味清淡,不要暴饮暴食,防止增加胃的负担。同时,大部分斑头雁是野生动物,食品卫生和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在没有确定绝对安全来源的情况下,不可随便食用。

生态价值

斑头雁作为鸟类物种,增加鸟类多样性,一般斑头雁对环境质量要求较严格,如果发现了斑头雁,则预示着生态环境好,草地涵养水源的功能,阻止了草场退化和沙化。同时,丰富了雁类名录,斑头雁进食禾本科杂草来控制虫害;斑头雁不怕风雪阻碍,仍然迁徙,有助于城市文化的繁荣,丰富市民的精神生活;斑头雁是林牧业生产的保护者,可以消灭害虫、害兽,在维持生态平衡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发现记录

2021年12月4日中午,一群拍鸟爱好者在长汀县河田镇河田拍鸟时发现5只以前未拍摄过的新鸟种——斑头雁。经确认,斑头雁为福建省首次记录到。

2023年4月,摄影爱好者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峨堡镇白石崖村附近一处湿地拍摄到几百只斑头雁和赤麻鸭等鸟类欢聚一“塘”。5月24日,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开展巡护监测工作时,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域内发现一只白化斑头雁个体。

相关事件

2023年6月22日,河北石家庄市园博园景区内网红大雁“大宝”被游客踢中,造成颈椎第二节骨折,救治无效后死亡。当事游客称大雁吓着孩子,所以踢了它。6月23日上午经沟通调解,景区不追究游客的责任,游客也不追究景区责任。

面临的威胁

由于人类活动剧烈,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退化问题严重,斑头雁作为迁徙动物之一,其生境遭到严重破坏,迁徙季节的风险和威胁增加。旅游区域缺乏管理,游客数量不断增加。 保护区周边的社区群众办起旅游业,游客在保护区内大喊大叫,给候鸟栖息带来不安因素。 有些游客还肆意践踏湿地草甸,马匹粪便及生活垃圾随 处可见,使得本来就脆弱的浅水沼泽水体极为污浊。在高原上,牧草大量消耗,失去有性繁殖,有毒禾本科杂草大量出现,草场严重退化。保护建议 :(1)尽快制定湿地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 (2)高度重视和切实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增强全民湿地保护意识。 (3)控制游客数量,有序化开展旅游业,对游客进行 必要的环保教育,旅游开发尽量避开黑颈鹤栖息地、及 其生存环境。 (4)加大湿地植被 恢复力度,给越冬候鸟营造良好 的生存和栖息环境。

参考资料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9-08

斑头雁详情.IUCNRedlist官网.2023-06-24

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国政府网.2024-09-08

Anser indicus.ADW.2024-09-08

野生世界丨青海湖斑头雁繁殖地的强盗——渔鸥.野生动物保护协会.2023-06-24

宁夏花马湖湿地首次发现濒危物种斑头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3-06-26

水陆空三栖明星——斑头雁.澎湃新闻.2023-06-25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省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2023-06-25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06-25

我市拍鸟爱好者在长汀河田发现斑头雁.搜狐网.2023-06-25

祁连山腹地斑头雁赤麻鸭欢聚一“塘”.中国新闻网.2023-06-24

青海湖地区发现白化斑头雁.青海日报.2023-06-24

“网红大雁”被游客踢中要害离世!景区回应.澎湃新闻.2023-06-25

“网红大雁”被游客踢死,不能不了了之.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2023-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