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颈鹤
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又名藏鹤、雁鹅、黑雁、干鹅,是鹤科鹤属鸟类,为大型涉禽,体长110-120厘米,体重3.85-6.25千克,雌雄相似,头颈黑色,飞羽黑色,其余体羽全为灰白色。黑颈鹤是世界15种鹤科鸟类中唯一一种在高原环境生长繁殖的,也是被科学家发现最晚的一种。但在中国西藏自治区,黑颈鹤早就被当地人熟知,被称为“格萨尔达日孜”,有高尚、纯洁和权威的含义,传说中格萨尔王的王妃珠姆被俘虏后,三只黑颈鹤帮她送出求救信。
黑颈鹤分布于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在中国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周边,为杂食性鸟类,主要以水生、半水生植物根状茎、种子和小型动物为食。它们具有迁徙习性,繁殖季栖息在高原草甸、沼泽湿地、河湖岸边,越冬地主要是农田和湿地。繁殖制度为一雌一雄制,求偶时会跳舞和共鸣,每窝产卵通常2枚,雌雄共同抚育幼鸟。
黑颈鹤受到湿地栖息地减少、风电建设、人为干扰等威胁,自1994年来多次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为易危(VU)物种,但由于“中国黑颈鹤保护网络”等保护项目的实施,其种群数量有所提高,202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黑颈鹤从易危(VU)等级调整为近危(NT)等级,同年黑颈鹤被列入《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附录I和附录II。2021年,黑颈鹤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23年,黑颈鹤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其种群数量为不丹667只,中国约17000只。
演化与分类
黑颈鹤所在的鹤亚科(Gruinae)出现在距今24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中新世,有13种进化生存下来,其中黑颈鹤与白头鹤(Grus monacha)、美洲鹤(Grus americana)、灰鹤(Grus grus)和形成一个分支群,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则与这4种鹤形成的分支群关系密切。其中白头鹤与黑颈鹤的关系最近。
黑颈鹤是唯一分布在高原的鹤类,其物种形成和青藏高原的形成关系紧密,可能是由于青藏高原隆起造成环境改变的结果,其迁徙的习性则是在青藏高原隆起和第三纪冰川期共同作用下逐步建立起来的。
根据黑颈鹤的基因数据分析,在四百万年前,黑颈鹤的种群数量约为42万只,随后随着时间推移,其数量逐渐减少,到了距今四十万年前,约有2万只。随后其数量又缓缓增加,距今十万年前时,其数量稳定在5万只左右,直到7.5万年前,黑颈鹤数量再次减少到约1.2万只。
发现与命名
青藏高原是中国的藏族人民聚居的地方,由此黑颈鹤又被称为“藏鹤”。在外界和科学尚未认识黑颈鹤以前,藏族群众和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其他各族就已经对黑颈鹤十分熟悉了,黑颈鹤在其文化传说、风俗和宗教信仰中都有许多表现。例如:黑颈鹤在藏族地区普遍被视为吉祥的象征,被称为“神鸟”而备受保护。在西藏自治区著名的唐卡画和藏柜上描绘的“长寿图”中,黑颈鹤常是画面中的吉祥动物。在关于格萨尔王的传说中也有提到黑颈鹤的故事。黑颈鹤被当地居民起了多种名字,在藏语中叫做“冲冲”或“宗宗”,在青海省叫做“青庄”“干鹅”,在四川省叫做“菜鹅”,四川地方藏语叫做“吞都”,云南省叫做“雁鹅”。
但在科学界,黑颈鹤是15种鹤类中被科学发现最晚的一种。1876年,俄国博物学家尼古拉·普热瓦利斯基(Пржевальский)根据他在青海湖附近采集的标本,首先描述和命名了黑颈鹤,将其归入鹤属(鹤属),学名为“Grus nigricollis”,“nigricollis”一词为拉丁语,意为黑颈、黑领。由于黑颈鹤生活的青藏高原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在被科学命名后的几十年中,很少有学者研究黑颈鹤,多为收集标本。直到1950年代后,中国的鸟类学专家开始逐渐调查黑颈鹤的情况,发现了一些繁殖地和越冬地。1978年后,对黑颈鹤的专门研究才进入比较系统的阶段。
特征
黑颈鹤是大型涉禽,体长110-120厘米,体重3.85-6.25千克。雌雄相似,雌性略小。
黑颈鹤头顶和眼先裸露皮肤红色,其上有黑色毛状短羽,头至颈的 2/3 为黑色,嘴角黄色,先端灰绿色,虹膜淡黄色,眼后下方有一灰白色斑块,颈部较长。
黑颈鹤的身体通体呈灰白色。肩羽浅灰黑色,羽端灰白色。雌性上背有棕褐色的蓑羽伸出,雄性则不明显。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均黑褐色,三级飞羽特别长,呈弓状,羽端羽枝分散成丝状,覆于尾上。尾灰黑色,羽缘沾棕。其余体羽全为灰白色,羽缘沾淡棕色。脚为黑色。
幼鸟头顶棕黄色,嘴肉红色,尖端沾黄,虹膜黄褐色。颈杂有黑色和白色,背灰黄色,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为黑色,腿和脚灰褐色。幼鸟在第一年越冬后进行换羽,颈上1/3为灰黑色,背残留有黄褐色羽毛。
分布
分布范围
黑颈鹤分布于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在中国,黑颈鹤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周边的西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四川、甘肃省、云南省和贵州省等地区。
黑颈鹤有迁徙的习性,其夏季的繁殖地和冬季的越冬地位置不同。繁殖地包括青藏高原东部的若尔盖县、隆宝滩湿地,青藏高原腹地的羌塘高原、色林错国家自然保护区,青藏高原北部的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青海湖、盐池湾等,以及印度拉达克。
黑颈鹤越冬种群96%集中于中国,少量个体在不丹越冬。越冬地可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3个比较独立的区域。东部是指中国的大山包、草海、会泽县这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部是指以纳帕海湿地为核心的区域。西部是指中国西藏中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彭波河谷区域和不丹。
栖息环境
黑颈鹤具有迁徙习性,繁殖地、迁徙途中暂时停留地和越冬地环境不同。在繁殖时,黑颈鹤栖息在高原草甸、沼泽湿地、河湖岸边,环境偏好具有临近水源,食物充足,人类干扰少的特征。
在迁徙时,黑颈鹤会选择在迁徙路线沿途的河谷和湖泊周边湿地作为暂时停歇地。越冬地主要是农田和湿地,在西藏自治区越冬的黑颈鹤主要在农田活动,而云南纳帕海的越冬种群喜欢浅水沼泽和湿草甸生境,避免使用农田和干草地。
习性
节律行为
迁徙行为
黑颈鹤是候鸟,具有迁徙习性。春季,黑颈鹤到达繁殖地,进行求偶筑巢繁殖育雏等行为,度过夏季,到了秋季,再和幼鸟一起迁徙到越冬地,在越冬地度过冬天,直到第二年春季再次飞往繁殖地。迁徙时常成3-5只的小群,偶尔亦见有多至40-50只的大群。迁飞时常呈“人”字形或“一”字形队列。
截至2023年,已确认黑颈鹤具有6条迁徙路线。一是云南省大山包越冬-四川若尔盖县繁殖,迁徙距离皆在650-715千米,春季迁徙时长3-4天,秋季迁徙时长约为8天,迁徙途中多在河流滩地和高山湖泊停歇。二是贵州威宁草海越冬-四川若尔盖繁殖,暂无具体数据。三是纳帕海越冬-隆宝滩和沙鲁里山繁殖,春季迁徙时长2天,距离406.5千米,秋季迁徙时长3天,距离439.7千米。四是不丹的富毕卡(Phobjikha)山谷越冬-中国西藏申扎县繁殖,直线距离480千米,中途在日喀则地区短暂停留。五是西藏林周县越冬-盐池湾繁殖,平均距离1500千米,时长10-15天,在大柴旦湖停歇27天左右。六是西藏林芝越冬-青海省的青海湖、金子海繁殖,春季迁徙距离1183千米,耗时8.6天,秋季迁徙距离1456千米,耗时30.5天,中途在林芝巴松措和沙珠玉河停歇。
日间节律
黑颈鹤在繁殖季的日间行为时间分配以觅食为主,通常可以占到其日间时间的一半左右,并表现出晨昏时段为觅食高峰的特点。黑颈鹤在越冬期会选择固定的夜宿地,形成早上飞出并集中觅食,中午休息,下午黄昏时集中觅食,觅食强度比早上更高,傍晚返回夜栖地休息的固定模式。
觅食行为
黑颈鹤为杂食性鸟类,繁殖季多以湿地为觅食区,主要以水生、半水生植物根状茎、种子和小型动物为食。植物性食物主要包括篦齿眼子菜、水毛茛、蕨麻等。动物性食物主要包括小型鱼类、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在西藏班戈县区域还曾发现黑颈鹤在繁殖季取食斑头雁和赤麻鸭刚出壳幼鸟的情况。
在越冬季,黑颈鹤主要取食植物的块茎,兼食少量动物性食物。植食性食物很大程度上来自农田中的农作物,贵州草海越冬的黑颈鹤也会取食湿地内的莎草科的荆三棱(Bolboschoenus yagara)、水葱(Schoenoplectus tabernaemontani)根状茎。动物性食物在不同越冬地有很大不同,在云南会泽主要以湿地鱼类为食,在大山包越冬的黑颈鹤主要以昆虫幼虫和蚯蚓为动物性食物。而在纳帕海和大山包两个湿地越冬的黑颈鹤会取食泥鳅、蛙类和土壤中昆虫的幼虫 。在不丹越冬的黑颈鹤冬季主要取食大麦、小麦、水稻、土豆等农作物,还有湿地内植物根茎和鱼类、昆虫等。
攻击与防御行为
黑颈鹤的天敌主要有家犬(Canis lupus familiaris)、(Vulpes vulpes)、(Aquila chrysaetos)、(Falco cherrug)、(Buteo hemilasius) 等,这些动物会进食或攻击黑颈鹤。黑颈鹤遇到外来敌害时,表现出进攻、威慑和逃离行为。进攻时,黑颈鹤用僵硬的姿势接近敌人,翅半张开,头颈很低,头顶红色部分膨大,对着敌人,快接近时,黑颈鹤突然腾空跳起,振翅,踢腿,降落后,再重复这个动作。有时,黑颈鹤从后面跑向入侵者,当快接近时,骤然停下,身体上倾,展翅,低头,致使入侵者因惊吓而逃离。
有时黑颈鹤不进攻而是采用威慑的方式。如站立不动,面对敌人,头颈很低,把体羽蓬松至很大,并将飞羽的黑色部分抬起,头颈向下向后弯曲,致使喙接触腿的上部。或是用强硬的步伐围着对手行走,头仰起前伸,头顶部充血并对着敌人。
在孵化期遇到威胁时,为保护卵,黑颈鹤腿稍稍弯曲,头前伸,把身体保持很低,并尽量走在地势低洼的地方,当走到远处,认为没有危险的时候,它才暴露身体,吸引入侵者的注意,使其远离鹤巢。有时黑颈鹤会伪装断翅,将敌害引诱到远离巢的地方,首先用非常低的姿势向入侵者方向接近,双翼半落,飞羽几乎接触地面,腿弯曲,给入侵者一个翅受伤的错觉,到了离入侵者10米左右的地方后,慢慢扇动双翅,颤动出声,吸引注意力,同时身体回转,把入侵者慢慢引离鹤巢。
社会行为
越冬期,黑颈鹤常见的集群模式有三种:家庭群、同种集群和混种集群。家庭群的集群最为紧密,一般具有固定的领域,由两只成年黑颈鹤以及0-2只幼年黑颈鹤所组成,有由配对未繁殖或未繁殖成功的两只性成熟成鹤组成的两成型家庭、幼鹤紧随成鹤的两成一幼型或两成两幼型家庭等三种类型。同种集群相对松散,以未参与繁殖的黑颈鹤为主,偶尔混合少数家庭群。混种集群是一种临时的集群形式,是指黑颈鹤与灰鹤、斑头雁(Anser indicus)、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等物种混群,一般由于这些鸟类在同一区域觅食而形成。
鸣叫行为
鸣叫是黑颈鹤的重要交流方式,分为多种情况。当领域鹤见到外来者接近其领域时,一边僵硬行走,一边发出鸣叫,以警示对方。当遇到威胁或者入侵者时,黑颈鹤头颈仰起,翅半张开发出“嘎、嘎”的叫声,如果配偶不在旁边,听到这种鸣叫后,也会共同发出这种叫声。当见到人、天敌或其他入侵者的时候,黑颈鹤发出一种很尖很响亮的鸣叫,以提醒其他同伴和幼雏。在起飞前,黑颈鹤有时也鸣叫,通知其它鹤自己飞离。当配偶相互离得很近,它们发出很柔和的叫声相互交流,或者安抚幼雏。
运动行为
黑颈鹤要通过飞行到达很远的地方。在起飞前,黑颈鹤多发出飞行注意鸣叫与其他鹤交流,同时尾、背、颈呈一个约45度角的直线,头和上颈几乎水平,然后开始快速奔跑6-10步剧烈振翅加速并飞起。一旦离开地面,其颈向前伸直,腿也向后直伸,身体成一直线,翅膀的扇动也渐趋稳定,成向上快、向下慢的节奏。尽管黑颈鹤翼展很大,但是飞行非常轻巧。降落时,黑颈鹤腿前伸接触地面跑动两三步后停下来,随后把翅收回。
除了起飞助跑,黑颈鹤很少在地上跑动,跑动多发生在情绪比较激动的时候,但也不会跑很长距离,跑动的时候,头颈前伸,双翼半张开,以保持平衡。
清洁行为
黑颈鹤花很多的时间来保持身体清洁,清洁的主要方式是有规律地整理羽毛。理羽通常从翼下开始,然后经背部胸部腹部、翼上,再到颈部以及喙所能达到的地方。理羽时,每隔20-30秒停一停,看一看周围的动静。颈的上部和头部的清理是通过中趾抓挠来实现的。在理羽过程中,黑颈鹤通常抖动身体,把羽毛弄松,以使羽毛正常回位。
在繁殖期,黑颈鹤经常洗头,把头放在水中剧烈地抖动和摇动,这个姿势会重复5-10次,然后它们走到地势较高的地方,晾干和梳理羽毛。有时也会把身体浸入水中洗澡。
休息行为
黑颈鹤在白天大部分时间里是非常活跃的,只有在中午的时候活动节奏才慢下来,开始理羽休息。休息时,一只脚站立另一只脚收起,头颈弯曲放到背上,喙插入背羽中,但眼睛露在外面,以便随时观察周围的动静。黑颈鹤晚上睡觉时也是用一只脚站立,把头颈向后放到背上,并将喙和部分头部用羽毛盖着。当风力很大时,则双腿站立。
繁殖
求偶交配
黑颈鹤的繁殖制度为一雌一雄制,雌雄共同抚育幼鸟。黑颈鹤于3月底至4月初飞到繁殖地,开始配对求偶。求偶时伴随着跳舞和共鸣。
跳舞有独舞和共舞两种。独舞者往往是雄鸟,它的姿势分旋转、滑步、滑翔和扑打。旋转主要是围绕雌鸟或自已身体轴半张翅、抬头、挺胸,伴随着短节奏鸣叫和头颈上下的一伸一曲,两脚交替踏步。滑步主要是翅完全张开,助跑后起飞,呈S形、直线形或弧形,两脚交替轻轻地点地。滑翔是指起飞后升空较高,然后展翅保持平衡,旋转着滑翔下降。扑打为头颈高高仰起,双翼前后扇动。共舞是上述独舞动作的组合,但是旋转多半是面对面,滑步与滑翔多为两者平行,有时成一定角度,少数情况下为两鹤相对。共舞时,雌鸟先结束共舞。
共鸣时,黑颈鹤的头仰向天空,两只鹤相对而立或者朝向同一方向。雄鸟微微展开翅膀,把黑色飞羽抬高,头向后仰成100度角,雌鸟基本不展翅,头和颈仰向天空几乎成直角。雄鸟发出“tuu-too”的叫声,而雌鸟随即发出短而尖的“di-ip-diip”的叫声,共鸣重复4-6次。在筑巢前期以及交配以后,经常可以听到鹤的齐鸣。
交配时,雌鸟半展两翅,脚腿微曲,同时发出“duo-duo-duo”的叫声,雄鸟亦跟着对鸣,同时从后面跃到雌鸟背上进行交尾。
筑巢
黑颈鹤在4-6月筑巢。它们喜欢在沼泽草甸、湿地水生植物、河湖水域孤岛环境中筑巢,不同区域黑颈鹤对于筑巢生境选择会存在不同偏好,有些喜欢湖泊环境,有些喜欢河流环境,但通常会考虑安全、食物和隐蔽性等因素。依据筑巢生境和巢结构常把巢分为泥堆巢、草堆巢、草墩巢、岛地巢。筑巢用的草本植物类型有薹草属(Carex)、三棱草(Bolboschoenus maritimus)、莎草属(Cyperus)、荸荠属(Eleocharis)、藨草属(Scirpus)和其他干枯的水草。巢的外径46-124厘米,内径21-60厘米,巢高可达16厘米,巢深2.4-6厘米。
产卵孵化
黑颈鹤的产卵期为4月底到6月中旬,5月中下旬为产卵高峰期。黑颈鹤每窝产卵通常2枚,偶尔也有产1枚的。卵为圆形暗绿色、淡绿色或橄榄灰色,其上密被褐色或棕褐色斑,尤以钝端较密。卵的大小为10.2~10.8厘米x6.1~6.3厘米,重209-234克。
第一枚卵产出后,黑颈鹤即开始孵卵,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通常采用双亲轮换孵卵,平均一天轮换10次,两性在一天中的卧巢时长没有明显差别。在一天中随着温度的不同黑颈鹤的孵化时长和频次也会随之变化,早晨温度较低时,雌雄都会选择减少离巢时间和转换孵卵次数,此时雌鸟在巢的时间更多,随着温度的升高,雄鸟在巢时间逐渐增加,同时雌雄鸟转换孵卵频率和离巢次数开始变多,在一天中最高温时也会出现双亲同时离巢的现象。孵卵期30-33天。在中国盐池湾地区,黑颈鹤年均孵化成功率57%。
育雏
黑颈鹤属于早成鸟,早成雏出壳时就已经充分发育,形似幼鸭,背有橙黄色绒羽,眼已经睁开,腿脚有力,当日即能行走,在绒羽干后随亲鸟觅食。出壳后,亲鸟一直守护在雏鸟附近。雏鸟天生好斗殴,3日龄内会造成部分雏鸟死亡,约一个半月后,斗殴行为消失。成鸟在浅水中行走时,常见到幼鸟在水里游泳跟随着。到了秋天,幼鸟已具有飞行能力,随成鸟一起迁徙到越冬地。
饲养
饲养概况
中国青海西宁野生动物园作是中国第一家人工条件下饲养繁殖黑颈鹤的基地,1987年,西宁动物园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采用模拟野外自然生活条件和人工联会等方法,第一次使黑颈鹤在动物园内完成自然繁殖过程,繁殖出2只幼鹤并成功养大。2005年时已形成黑颈鹤繁殖种群,先后繁殖成活27只黑颈鹤,并支援给上海市、深圳市、济南市、廊坊市、天津市、厦门市等地动物园。在黑颈鹤的饲养繁殖、行为、生理、生化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2023年,中国西宁野生动物园有11只黑颈鹤。
北京动物园在1986年启动了黑颈鹤人工育雏研究工作,当时北京动物园饲养着22只黑颈鹤,一部分是从野外直接捕捉到的。1987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只由人工授精繁殖出生的黑颈鹤。2012年时,北京动物园已经繁育成活黑颈鹤近200只,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笼养黑颈鹤繁殖种群。黑颈鹤的主要饲养员赵锡森先后完成了《黑颈鹤人工育雏的研究》《黑颈鹤人工授精》《繁殖种鹤的饲养管理》《人工繁殖二代黑颈鹤婚配研究》等学术论文,为黑颈鹤人工养殖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3年时,德国柏林弗雷德里克斯费尔德动物园,日本上野动物园等动物园中也饲养有黑颈鹤。
饲养技术
饲养场地
黑颈鹤饲养场地应建在环境安静、光照充足、通风好、无污染的地点,周边环境宜模拟自然环境。繁殖场所宜建在与游人隔绝、僻静的地方或湖心岛。场地分为内舍和外舍,还应配有操作区,设置饲料加工间,操作通道,配有通风照明设施及清洁用水管线。
饲喂
黑颈鹤的饲料分为加工饲料和非加工饲料。加工饲料包括牛肉、鸡蛋、窝头、青菜、玉蜀黍属和商品化水禽颗粒料。非加工饲料包括鱼虾、昆虫、矿物质、维生素。饲喂时,将活鱼或冷冻鱼虾类解冻后待用,每天上午饲喂加工饲料,下午适量饲喂鱼虾类,处于发情、产卵、孵化、育雏阶段的繁殖鹤应添加钙、磷等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处于产卵、孵化、育雏阶段的繁殖鹤应添加昆虫饲料。
繁育
4岁以上的黑颈鹤个体可以参与繁殖,应按照种群管理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个体配对,可采用自然育雏或人工育雏。自然育雏时需要将配对的黑颈鹤放入自然繁殖笼舍中,提供安全的环境和有营养的饲料,以便成功繁殖。人工育雏时,将卵放入孵化器中,控制孵化温度,按时翻卵,直至孵化。雏鸟破壳而出后,放入育雏箱。对雏鸟饲料进行特殊加工,制作成小型食团,引导其饮水、进食。还应注意对雏鸟进行称重和常规体检,对其食盆等用具进行消毒。雏鸟出生两个月后,其饲料供给可与成鸟相同。
保护
种群现状
2005年时,世界黑颈鹤的数量约8000只,种群的95%以上分布在中国,2014年时世界黑颈鹤数量约有10000只。黑颈鹤的数量呈上升趋势,2000-2017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多次评估黑颈鹤的情况,均为易危(VU)物种,但随着黑颈鹤种群数量改善,2020年时的评估将其列为受威胁级别更低的近危(NT)级别。2021年,全球黑颈鹤种群数量约16000只。2023年,不丹的黑颈鹤数量为667只,中国黑颈鹤的数量在17000只左右,仅青海省监测到的黑颈鹤分布点位已经超过100个,种群增速明显。
致危因素
黑颈鹤受到的威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湿地栖息地减少,黑颈鹤喜欢湿地环境,而一些地区的湿地由于农业或工业开发在减少,有些地区则因为冰川融化、永久冻土退化导致湿地水位上升。黑颈鹤对水位比较敏感,水位过高或过低都将导致它们无法正常栖息。在湿地发展畜牧业、鱼类养殖、挖泥、伐木等产业,河流渠化、道路围栏等工程建设,以及工业污染都可能改变黑颈鹤适宜的栖息地。二是风电建设,由于电力线和风力发电机快速建设,一些黑颈鹤在飞行时触电或被发电机击中。三是人类和家犬的捕猎,一些放养的家犬来到黑颈鹤的繁殖地,捕食卵和幼鸟,有时也能捕食成鸟,有些人也会收集卵并偷猎黑颈鹤。四是旅游业的干扰,一些游客随意进入黑颈鹤的越冬地,干扰其休息。
保护举措
黑颈鹤在中国、印度和不丹都受到法律保护,并被列入《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在国际上受到保护和贸易监管。
在中国,昆明动物所鸟类研究团队通过联合黑颈鹤保护的相关利益方,于2011年成立“中国黑颈鹤保护网络”,制定黑颈鹤保护行计划、整合保护行动并推动相关成果落地。到2021年,该网络已涵盖世界范围内的68个黑颈鹤保护和研究单位。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在地保护、科普宣教、环境教育等,分享经验、促进交流、加强合作,引领和促进了黑颈鹤保护工作,建立了27个黑颈鹤保护区,形成包含有国家级、省级、市县级保护区的保护网络体系,总面积超过25.5万平方公里。黑颈鹤成为中国鹤类物种中唯一的种群显著增长的物种,是中国鸟类物种保护成功的典型案例。“中国黑颈鹤保护网络”项目也入选了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
在不丹,2010年后每年都会对黑颈鹤的越冬种群进行普查,每年11月会举办节日,以提高公众对黑颈鹤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每年在大山堡、曹海和纳帕海进行冬季普查。在越冬地禁止冬季种植,以维持黑颈鹤的食物供应,并建立了保护区。
2022年,在不丹首都廷布召开了首届黑颈鹤保护国际网络会议,推动形成了未来10年黑颈鹤保护的全球机制,建立了黑颈鹤保护的跨国合作交流机制,为该物种的保护提供了全球合作的框架和行动方案。会议同意在现有黑颈鹤保护网络的基础上,将黑颈鹤作为高原湿地的伞护物种以及中亚印度候鸟迁徙路线上的主要物种,共同推进跨国保护合作。来自不丹、中国、印度等黑颈鹤分布的国家代表,国际鹤类基金会,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尼泊尔和匈牙利等非政府组织和大学代表4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
保护级别
2020年,黑颈鹤被列入《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附录I和附录II。
2020年,黑颈鹤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为近危(NT)物种。
2021年,黑颈鹤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023年,黑颈鹤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
文化
中国
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地区,黑颈鹤被称为“格萨尔达日孜”,意为牧马人,有高尚、纯洁和权威的含义,传说中格萨尔王的马或园丁死后,人们在花园里发现了一只不愿离去的黑颈鹤,是故去之人的化身。尼玛泽仁绘制的“珠姆遣鹤送信”唐卡讲述了另一个关于黑颈鹤的传说,传说格萨尔王的王妃珠姆被仇敌俘虏后受到囚禁,她写了求救信却无法送出,而旁边三只黑颈鹤中的一只将求救信衔起高飞,帮助她送信。
“观鸟喇嘛”扎西桑饿将朋友讲述的亲身经历的黑颈鹤故事编绘成了儿童绘本《黑颈鹤的故事》。绘本中,一对黑颈鹤中的雌鸟受伤了,不能与配偶和幼鸟飞往南方越冬,只能留在繁殖地。当地的牧民发现了它并把它带回家养伤,但因伤势重,雌鸟失去了飞行能力,第二年冬天,雄鸟配偶回来与它相遇却双双死亡的故事。这本绘本展现了黑颈鹤这种候鸟的生活习性,教育儿童关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万物。
在云南省东北部地区,人们把黑颈鹤称为“雁鹅”,用黑颈鹤寄托美好的爱情,山歌唱道:“雁鹅飞过金鸡山,飞了一山又一山,雁鹅飞起脚杆长,不歇高山歇平阳。雁鹅爱的平阳地,小妹爱的有心郎。郎是远方来的鹤,来到这方不敢落,脚踩枝不敢站,话到嘴边不敢说。郎是远方来的鹤,来到这方只管落,脚踩枝桠随你站,话到嘴边快点说。”
此外,青海将黑颈鹤评为省鸟。
不丹
在不丹,每年11月举办有黑颈鹤节,节日上很多人聚集起来,一些表演者身穿白色衣服,头戴黑颈鹤图案的头套表演舞蹈。该节日能提高公众对黑颈鹤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在不丹的皇家自然保护协会(Royal Society for Protection of Nature)的协会标志中有两只黑颈鹤。
参考资料
Species.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10-25
黑颈鹤.iucnredlist.2023-11-05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4-10-25
生态环境部.CITES.2024-10-25
“中国黑颈鹤保护网络”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2023-11-05
cms.cms.2023-06-24
Royal Society for Protection of Nature.rspnbhutan.2023-11-05
新华全媒+|人鹤共生:湿地大省青海多措并举引来黑颈鹤翔集.百家号.2023-11-05
养鹤 爱鹤 做新时代的护鹤人.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2023-11-05
黑颈鹤.zoochat.2023-11-05
COP15云南省筹备办新闻宣传部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推动制定黑颈鹤保护的国际策略和行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2023-11-05
绘本故事《黑颈鹤的故事》- 适合8-10岁,5-7岁,生命教育,心灵成长.绘本故事.2023-11-05
青海湖的珍稀鸟类.青海省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2023-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