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湖行政区
冷湖行政区是中国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曾经的一个下辖行政区,该行政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边缘,经纬度范围为东径92°8'~94°30',北纬37°46'~39°18',东南邻大柴旦行政区接壤,西接茫崖市,南界格尔木市,北与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自治县相连,总面积17460平方千米,截止2011年全区户籍人口总数为2.3万人。该区域为纯工矿区,无农牧业。
冷湖行政区境内东北高、西南低,北有阿尔金山脉,东有赛什腾山,最低点海拔2800米。主要河流有哈勒腾河,主要湖泊有小苏干湖、苏干湖、昆特依盐湖。年平均气温2.6℃,年平均降水量仅18.5~56.8毫米,年日照时数3532.3小时。
2018年2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同意撤销茫崖行政委员会和冷湖行政委员会,设立县级茫崖市。
历史沿革
冷湖是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以石油和盐湖资源为主的工矿区。境内有一呼通诺尔湖(维吾尔族语),意译为:异常冰冷的湖水而得名。无农牧业,为纯工矿区。
冷湖过去长期为荒漠地带,没有人烟,历史上未设行政建制。
1950年6月5日,在察汗乌苏成立了都兰县人民政府。这是解放后在盆地建立的第一个人民政权。1952年9月2日更名为都兰自治区,1953年8月4日青海省委批准都兰自治区升格为专区一级自治区。1957年4月改名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蒙古族、藏族、哈萨克自治州。
1954年地质队进入冷湖地区进行勘探,发现石油构造,人员陆续增加,从此写下了开发、建设冷湖的历史。随着石油勘探业的发展,为了服务石油工业的发展,地方财贸、邮电等服务性单位相继建立。
1955年5月28日在格尔木市成立了柴达木盆地行政委员会。1956年6月1日柴行委迁驻大柴旦行政区。
1957年12月,由于冷湖石油勘探事业的发展,柴行委决定在冷湖设立办事处。1958年在冷湖五号一高点地中四井的大量喷油,使冷湖石油工业的勘探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青海石油勘探局于1959年元月搬迁至冷湖(迁入冷湖后改名为青海石油管理局),冷湖人口剧增至二万人。
1957年底,柴达木行政委员会在冷湖设立办事处,1959年初青海石油勘探局从茫崖市迁至冷湖,并改名为青海石油管理局。
1959年6月1日,经中央批准撤消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并入柴达木行政委员会;同年9月,经中央批准,正式设立了冷湖市;9月17日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冷湖市工作委员会”和“冷湖市临时工作委员会”,冷湖市正式成立。
1962年11月12日,经中央批准撤消柴达木行政委员会,恢复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自治州。由于国民经济调整,精简机构和下放人员,同时也鉴于石油勘探规模有所压缩,同年12月经中央批准,青海省和海西州委决定撤消冷湖市,改为冷湖镇,直属海西州领导。
1964年撤冷湖市设冷湖镇。
1988年,经青海省政府批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政府决定将冷湖镇划归茫崖行政委员会领导。
1992年5月经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海西州成立中共冷湖工作委员会,冷湖行政委员会,辖区总面积为1.8万平方公里,属海西州委、州政府派出机构,正县级单位,下设冷湖镇、镇委、镇政府领导由工、行委领导兼任。
2018年2月经国务院民政部批准,撤销茫崖行政委员会和冷湖行政委员会,合并设立县级茫崖市,2018年12月正式挂牌。
行政区划
冷湖行政区不是中国民政部法定的县级行政区,其行政区域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由海西州直辖。
截至2013年8月,冷湖行政区辖冷湖镇,仅1个社区,即兴湖街社区。冷湖行政区没有行政区划代码,其行政区域与冷湖镇重合,冷湖镇行政区划代码为632802105。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冷湖行政区地处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北边缘,东临大柴旦行政区,西接茫崖行政区,北连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西北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接壤,距省会西宁市1050公里,距州府德令哈市550公里。是柴达木盆地通疆入甘的重要门户。辖区总面积为1.9万平方公里。
气候特征
冷湖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深居内陆,气候寒冷干燥,少雨多风,昼夜温差大,四季不分明,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平均海拔2800米,年均气温2.6℃,极端最高气温34.2℃,极端最低气温34.3℃。年降水量17.8毫米,年蒸发量3137.3毫米,每年9月至次年5月为多风季节,最大风可达10级,多为西北或西北风。
自然资源
冷湖境内矿藏资源丰富,截至2007年底,已探明的矿种共计22种,占全州已探明矿种的26%;已探明储量的12种。石油、天然气主要集中在冷湖镇三号、四号、五号矿区。芒硝储量占全州储量的90%以上;石盐占全州储量的24%;氯化钾主要集中在马海湖、大盐滩、钾镁湖三个工业矿区;氯化锂占全州储量的12.85,铁矿占全州储量的2%,煤、铜、金等矿产也有一定储量。
人口民族
1954年以后,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全区人口逐年增加。人口最多的时期是1960年,多达3万余人,1962年后逐步减少,20世纪70年代初又开始回升,1989年后随着石油工业的迁移,人口减少。截至2010年有户籍人口2.4万余人,其中石油系统人口2.1万人,地方系统人口5000余人。冷湖地区为纯工矿区,人口及社会构成较为单纯,绝大部分为在职职工及其家属,无农牧业人口。
经济
综述
2007年,冷湖行政区(冷湖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8亿元。
第二产业
截至2007年底,冷湖有工业企业6家,各企业以生产氯化钾为主,已初步形成年产40万吨氯化钾的生产能力。非公有制经济注册21家,固定资产1.17亿元。完成工业现价产值7.4亿元。
第三产业
财税金融
2007年全镇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46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
商贸投资
截至2007年底,有各类商业经营网点67个,从业人员190余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9万元。
交通
境内交通畅通,当黄公路穿镇经过,分别与215国道和西宁—喀什公路相连。
社会
通讯通信
截至2007年底,程控电话装机500门,有移动、联通营业网点各1家,手机用户达580多户。城镇电话普及率达到每100人33部。
城镇建设
市政
城镇建设不断加快,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截至2007年底,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8平方米,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高。
环境绿化
截至2007年底,镇区绿化面积近400平方米。自1999年以来到2007年底,共植树7000余株。
电力
截至2007年底,有柴油、天燃气发电厂1座(归属青海油田冷湖油田管理处),能满足全镇生产生活基本需要。
文化广电
截至2007年底,设有文化馆、图书馆、新华书店总店等文化机构。有广播电视机构1家,各居民区和矿区均已开通有线和无线电视,传输节目达到40套。
教育
截至2007年底,有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在校学生约130余人,小学中学的入学率达100%,“两基”目标达到100%。
体育卫生
冷湖体育事业起步较晚,正处于缓慢发展阶段。截至2007年底,有医疗机构1家,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0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6.6人,每千人拥有病床0.8张。拥有X光机、B超心电仪、呼吸机等医疗设备。有公共卫生机构1家、人员6人,主要开展公共卫生防疫工作。
科技普及
科普工作主要由社会发展局承担,截至2007年底,科普工作主要采用广播、宣传栏、印发科普读物等方式,无专职科技人员。
旅遊
境内的雅丹地貌以其特有的神奇诡异著称于青海省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是冷湖镇一外独特的自然景观,具有一定的旅游开发价值。
参考资料
青海省县级茫崖市正式挂牌,茫崖、冷湖行政委员会撤销.澎湃新闻央广网.2024-01-08
青海省政府网.青海新闻网.2024-01-05
冷湖行政委员会.新华网.2021-07-13
冷湖--海西新闻网.海西新闻网.2021-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