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龙
砂龙属(Ammosaurus)是近蜥龙科下的一种蜥脚形亚目恐龙,生活于侏罗纪早至中期的北美洲。砂龙的身长约为4米,与其他蜥脚形亚目恐龙相比,体型较小。砂龙可以采取双足或四足方式行走,并且可能是杂食性动物。砂龙的化石最初在美国康乃狄克州的纽瓦克超群中的波特兰地层被发现,其中包括大量用作磨碎植物的胃石以及小型蜥蜴(Clevosaurus)的头颅骨,这些发现表明砂龙主要以植物为食,偶尔也食用一些肉类。
物种学史
砂龙的属名是由古希腊文的“ammos”而来,意即“砂地”,是指发现它的砂岩及它所生活的环境。其下有一种,学名是大砂龙(A. major),这样命名是因它较它原先被分类的近蜥龙大。著名的美国古生物学家奥塞内尔·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于1889年创造了这个种名,当时为近蜥龙属的第二个种(Anchisaurus major)。于1891年,马什为这种恐龙另开了一个砂龙属;而在1892年,他新建了一个砂龙的种(Ammosaurus solus),但科学家都认为这种恐龙其实是砂龙的异名。
砂龙分类
砂龙与其他恐龙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的不清楚。它是蜥脚形亚目早期的成员,并与近蜥龙最为相近,有研究指砂龙其实是近蜥龙的异名。不同的古生物学家认为近蜥龙可能是基础原蜥脚下目恐龙,或是基础蜥脚下目恐龙。
马什原先将大砂龙命名为大近蜥龙,在两年后则将它移入新创的砂龙属中。然而一些研究却指砂龙及近蜥龙属是同一动物。其他科学家则建议保有这两个属,基于它们之间在骨盆及后肢的构造不同,而视它们为姊妹分类单元。
康乃狄克
砂龙属化石亦有在北美洲的其他地方被发现,但未必一定是砂龙。
亚利桑那州的纳瓦霍砂岩是与波特兰地层同一时期的地层,当中发现了很多原蜥脚下目的化石被认为是砂龙。但是,这些化石亦有可能是属于南非的大椎龙。
分布范围
砂龙的化石原先是在美国康乃狄克州的纽瓦克超群中的波特兰地层。这个地层当年是有湿润及干燥季节的不毛环境,年代为早侏罗纪的普连斯巴奇阶至托阿尔阶,距今约为一亿九千万到一亿七千六百万年。首先发现的标本是在砂岩矿场中被发现,这些砂岩是用作建筑南曼彻斯特大桥(South Manchester Bridge)。事实上,正模标本是由矿场工人所发现。不幸地它只有骨骼的后半部,而前半部的骨骼经已被用作建桥之用。于1969年,这条桥被拆卸,而部份砂龙的化石亦被起回。三个不同时期的不完整骨骼亦在康乃狄克州被发现,但却都是没有头颅骨。曾经在北美洲的巴柔阶地层发现砂龙的化石,使它们成为少数存活到侏罗纪中期的原蜥脚下目。
生活习性
它约有4米长,但较其他蜥脚形亚目的恐龙小型。它可以双足或四足行走,而且可能是杂食性的。在加拿大的新斯科舍省,科学家从McCoy Brook地层发掘出原蜥脚下目恐龙,估计是在早侏罗纪的海塔其阶,约为两亿至一亿九千七百万年前。这个化石为这种恐龙的食性提供了线索。大量吞入肚内用作磨碎植物的胃石在下腹被发现,以及小型蜥蜴(Clevosaurus)的头颅骨。这显示了这种恐龙是杂食性的,主要以植物为食,偶尔一些肉类为食物。但是,这些化石却从未原全被描述或刊画,而只是暂时地称为砂龙。更多的研究则有待确实这套假说。
参考资料
砂龙.中华恐龙网.2017-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