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陈洪渊

陈洪渊

陈洪渊,男,1937年12月生,汉族,分析化学家,出生于浙江三门。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学历,1981年至1984年陈洪渊在德国美茵兹大学做访问学者。现南京大学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大学分析科学研究所和化学生物学研究所所长。

在电分析化学基础与应用的多个前沿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生物催化、超分子组装和纳米电化学研究中,构建成多种高效的仿生催化界面。2001年,陈洪渊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陈洪渊当选美国化学会会士。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1961.09-1978.09,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析化学专业,助教。

1978.10-1985.09,南京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讲师。

1981-1984年为德国Mainz大学访问学者。

1985.10-1988.10,南京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副教授。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1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后任南京大学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大学分析科学研究所和化学生物学研究所所长。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研究方向

仿生催化;生物电化学;化学生物学;纳米和超分子电化学;Supermicro电极与生物分子电子器件;微全分析系统等。

研究项目

在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纳米重大研究计划:功能纳米材料的合成、组装和仿生界面构建的研究)、科技奥运会攻关项目(基因兴奋剂的检测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微流控多功能检测芯片)等。

学术贡献

从18岁考入南京大学就读放射化学专业起,陈洪渊致力仪器分析的教学和科研凡40余年,在涉及生命、材料科学的电分析化学基础与应用研究的多个前沿领域作出重要贡献。

仿生催化界面

他成功地构建成多种高效的仿生催化界面,降低了NADH氧化过电位600mV,并研制成一系列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件;他组成了三维有序膜,为发展新型高效生物传感器创造了条件。在国际上,他首次观察到表面活性剂血色素电子转移的促进作用,使其测定灵敏度提高两个数量级;发展了微电极新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并在衡量生物物质的毛细管电泳分离与电化学分析中,使三种检测低达amol级高灵敏度。

普适公式

1981年,他作为访问学者赴德国美因茨(Mainz)大学深造两年。与国际著名电化学家R.Neeb教授合作研究,回国时,得国际“VW-Stiftung”组织国际合作科研基金,1986年、1989年,两次重访德国

在德国期间,一次,他的德国指导教授根据他对29个不同体系在273-353K(0-80℃)范围内测量的实验数据,推导出一个电化学电流与温度关系的经验公式,其实验资料拟合与理论公式的偏差在5%以内,陈洪渊对此提出质疑。经一星期研究后,他导出的普适公式更为准确,其实验数据与理论公式拟合误差在±0.5~1.5%以内,此后他的这个公式经常被引用。

多方面的系统深入研究

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仿生催化与生物传感、纳米电分析化学和微流控芯片兴奋剂检测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多项创造性的成果,获奖无数。并于2001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从风华正茂到鬓染风霜,陈洪渊在南京大学分析化学领域度过了40载岁月。分析化学专业前主任是著名化学家高鸿院士。1985年后,陈洪渊开始接任。南京大学分析化学专业博士点在全国排名前三位,1987年,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

主要论著

1. Electrochemically deposited nanocomposite of 几丁聚糖 and nanotube for biosensor application,

XL Luo, JJ Xu, JL Wang, HY Chen*,

Chem. Commun., 2005, 2169-2171.

2.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russian Blue Modified Magnetite Nanoparticle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Electrocatalytic Reduction of 过氧化氢,

G Zhao, JJ Feng, QL Zhang, SP Li, HY Chen*,

Chem. Mater., 2005,17(12); 3154-3159.

3. Electrochemically Deposited 几丁聚糖 Hydrogel for Horseradish Peroxidase Immobilization through Gold Nanoparticles Self-assembly,

XL Luo, JJ Xu, Q Zhang, GJ Yang, HY Chen*,

Biosens \u0026 Bioelectron, 2005, 21, 190-196.

4. Tris(2,2’-bipyridyl)ruthenium(Ⅱ)- Zirconia-Nafion composite films applied as 固体state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detector for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SN Ding, JJ Xu, HY Chen*,

Electrophoresis, 2005,26,1737-1744.

5.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Method for Non-electroactive and Electroactive Analytes in Microchip Electrophoresis,

JJ Xu, N Bao, XH Xia, Y Peng, HY Chen*,

Anal. Chem., 2004, 76(23), 6902-6907.

6. Separation of Proteins on surface Modified Poly (dimethylsiloxane) Microfluidic Devices,

YH Dou, N Bao, JJ Xu, F Meng, HY Chen*,

Electrophoresis, 2004, 25, 3024-3031.

7. Heterostructured Bi2Se3 Nanowires with Periodic Phase Boundaries,

XF Qiu, C Burda, RL Fu, L Pu, HY Chen, JJ Zhu,

J. Am. Chem. Soc. 2004, 126, 16276.

8. Multilayers assembly of Prussian 蓝色 nanoclusters and enzyme-immobilized poly (toluidine blue) fil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Glucose biosensor construction,

D Zhang, K Zhang, YL Yao, XH Xia, HY Chen,

Langmuir 2004, 20, 7303-7307.

9. A novel glucose ENFET based on the special reactivity of MnO2 nanoparticles,

XL Luo, JJ Xu, W Zhao, HY Chen*,

Biosens. Bioelectron. 2004, 19, 1295-1300.

10. The immobilization of hepatocytes on 24 nm-sized gold colloid for enhanced hepatocytes proliferation,

Gu HY, Chen Z, Sa RX, Yuan SS, Chen HY*, Yu AM,

Biomaterials 2004, 25, 3445-3451.

教学成就

指导和培养了多名博后、博、硕士。

治学思想

作为一位卓有成就的自然科学家,工作之余的他除了以音乐来放松大脑之外,还喜欢看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和读一些史、哲著作。陈洪渊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学术上讲究的就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每一个做学问的人,就应当尽量地开拓眼界,同时做到有批判地接受别人的东西。虽然他自己研究的分析化学与这些先哲思想看似相距十万八千里,但他却不因此对人文科学概论的东西抱有门户之见。他不仅用眼去看,而且还用心去想。

陈洪渊经常能从《孙子兵法》中找到处理问题的灵感。他认为,将书中的战争谋略加以灵活运用,能使自己手头的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同时,陈洪渊也重视对文化的学习和思考。1981年,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德国Mainz大学深造。在那里,他一边继续科学研究,一边探索、思考西方文化的风格、特点,寻找中西文化的差异和交融。这一切都为他的科研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教育思想

91年以后,国内外院校竞争的激烈,该学科遭遇前所未有的艰难困境。陈洪渊开始再次创业。90年代初期,学科不论在资金还是人才上,都面临捉襟见肘的尴尬。设备如何购买、科研怎样继续,都成为极大难题。他“打到外线去”的做法,在其它兄弟院系的支持和帮助下,充分利用他人的设备,来完成自己实验室无法完成的研究。经过十年努力,南大分析化学专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3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一位教育部第二届优秀青年教师奖励计划基金获得者。

学生们都说他是一个完美主义的提倡者,他也不否认这种说法。他说,科学工作需要严谨,一项工作你做了99%,可1%的缺憾就会让你前功尽弃。他饶有兴趣地讲了一个故事:“在贝尔发明电话机以前,莱斯也制造了一种传声装置,但他的“电话”不实用,只能用电流传送音乐。贝尔对此进行了改进,发现莱斯机器没有电话功能,其中一个原因是话筒上的一颗螺丝少拧进1/2圈,大约5丝米。换句话说,莱斯离发明电话就差5丝米的距离,这使他抱憾终生。我要求学生在学习科研中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对实验数据要反复审核,论文拿出去前要改之又改。有人可能嫌我烦,但你既然发现还不完美,为什么不弥补呢?”

陈洪渊说:“有为而无为,天下为之用。”他认为,导师主要职责是在思维方法上指导学生,而每一名学生又都应当是一个有主见的思维主体,做事情要有主动性,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研究的时候,就必须让学生去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不能事事越代庖。他把自己当成了一名影视剧导演,把他的学生们比作了演员。他说:指导学生做一篇论文或是做一个项目,就是在演一部戏。最初,他这名“导演”所要做的只是把握好整部作品的风格和方向,给“演员们”说戏,指引“演员们”该做些什么;然后“演员们”的任务就是在“导演”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点把戏演好、演精;最后,再由“导演”来总体审核,去粗取精。

在实际教学和科研过程中,陈洪渊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而自己只是给予及时的指导。在他的实验室里,人们看不到一个“南郭先生”,大都在兢兢业业地工作。同时他还十分注重实验过去所作的总结报告。在带学生的时候,他更关心的就是如何指导他们写好科研论文。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用不同的方法去帮助他们。有些学生基础较差,刚一开始时研究论文往往难以令人满意,于是,他就会不辞辛劳地帮他们作大量的改动,一步步地指点他们如何去写好论文。经过长时间的锻炼,这批学生们到最后也都能各有所成。而对于那些底子较好的学生,他就会放手让他们自由发展,而不会有过多的干预。在四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一直秉承着这个方法,指导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2001年,江苏省评选的6名“江苏省青年科学家”之中,就有两名是陈洪渊的学生。而他自己则在1998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

社会活动

后兼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化学化工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常委;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成员、评委;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委员,学科、学部评委;中国化学会理事,分析化学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江苏省质量协会与质量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测试协会与测试学会副理事长;全国仪器仪表学会仪器委员会委员,全国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陈洪渊是中国著名的分析化学家和教育家,在电分析化学基础与应用的多个前沿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化学会评)

陈洪渊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上卓有建树,是中国一位有影响的分析化学家和教育家。他为推动中国化学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为中国分析化学的振兴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评)

参考资料

陈洪渊.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24-10-18

化学化工学院.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21-04-21

陈洪渊院士当选美国化学会会士.南京大学.2024-10-18

陈洪渊 - 会士.中国化学会.2022-01-26

关于第五届中国化学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贡献奖的授奖决定.中国化学会.2022-01-26

陈洪渊.中国科学院学部与院士.202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