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生禾
靳生禾(1932年11月-2019年3月18日),男,汉族,宁晋县人,中国历史学家,长期从事古代史和历史地理学教学与研究。1955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汉语言文学系,留校任教,现为山西大学黄土高原地理所教授。1982年开创中国历史地理语文学课程,讲稿为高等院校史、地专业用作教材或攻读学位必读书。靳生禾被誉为“中国历史军事地理研究第一人”,曾任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古都学会理事、三晋文化研究会理事。2019年3月18日因病于家中离世,享年88岁。
人物经历
主要业绩:长期从事古代史和历史地理学教学与研究。1982年开创中国历史地理文献学课程,讲稿为高等院校史、地专业用作教材或攻读学位必读书。近年主持古战场野外考察与研究,先后发现东周古雁门关遗址、战略重镇羁马遗址阏与古战场遗址、十六国潞川古战场遗址,全面系统完成战国长平之战古战场的考察与研究。发表论文《胡服骑射与华夏文化》、《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考辨》、《中国古地理文献中地方等第问题议》、《“穆天子传”若干地理问题考辨》、《评台版“郦学研究史”》等百余篇;出版专著《旅行家法显》、《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论》、《赵武灵王评传》、点校本光绪《光绪山西通志》(合作)、《长平之战》等;《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论》、《赵武灵王评传》、《长平之战古战场考察报告》等论著获全国或省部奖。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
在山西省,有这样一位年过七旬的老教授,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退而不休,勇敢地奔赴古战场,14年间实地考察,苦心钻研,结出14项骄人成果。由他发掘出的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很快也让当地受益。今年年初,晋阳古战场的考察成果纷纷见诸报端,引起轰动。他,就是被称为“中国历史军事地理研究第一人”的靳生禾先生。2002年山西大学百年校庆,他被评为中文系百年十大名师之首。
他所著《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论》,为学术界、高教界填补了空白。另出版《旅行家法显》、《赵武灵王评传》、《山西古战场》等著作。他用多视角结合的方法,发现了代县战国雁门关遗址、芮城县春秋战略重镇羁马古城、沁县战国阏与古战场遗址、高平战国长平之战遗址、黎城台壁之战遗址、稷山玉壁之战遗址、沁县春秋晋国宫城遗址……直至近期的右玉县唐静边军遗址、晋阳古战场考察成果,多被海内外誉为历史地理重大考古发现,《人民日报》、中国香港《天天日报》、美国《世界日报》、韩国《东方日报》等,都曾在显要位置刊载过。
讲讲晋阳古战场
身形瘦高的靳老特别精神,头发理得很短,发根乌黑。他注意到记者的疑惑,笑呵呵地说:“这可不是染的。老有人问我,你有什么秘诀?其实,我觉得是常动脑子的过(原因)。”
靳老介绍,1988年他就开始了前期准备工作,翻阅检索各种历史文献,搜集有关山西省古战场的史料,制作了上千张卡片,摸清了历史上山西各战争的大致地理位置、次数。
他踩着凳子,把书架上的资料匣取了下来,“山西境内曾发生过800多次战争,著名的有20多处,我给它们都编了号”。1992年,他认为时机已成熟,与历史地理学者谢鸿喜携手,开始进行野外考察。
“晋阳古战场的考察从2003年开始,历时两年时间,然后完成了学术报告。”他翻开地图集。
“太原盆地周边形成了天然围屏,是历代统治阶级、各族统治集团的必争之地,数千年间,发生在太原市的战争达到50次以上。”他们考察的几个古战场,都规模巨大,对我国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如春秋晋四卿的晋阳之战、晋朝末叶刘琨晋阳抗战、唐“安史之乱”李光弼守太原会战、五代唐—晋太原之战、宋平北汉晋阳之战等。
“这次,我们纠正了前人的一些失误,收获不小。”他说,我们应尊重古人,却不可迷信古人。
此前按史书记载,众多学者一直坚持:春秋晋四卿所战之晋阳古城,就是董安于所建造的赵简子王城,它周长4里,1里见方,被后人称为大明城,周长27里的城池为西晋刘琨所筑。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经过靳老论证,这座赵邯郸故城好比故宫里的紫禁城,而实际城池要大得多,应该是周长27里。刘琨只是在春秋大明城的基础上,进行过修补和加固。“要按古人所说的周长4里,是无法胜任敌人围困三年之久的。而且,按春秋战国时的通例,列国的首都大部分超过27里,所以说这也符合当时的形势”。
接下来,他的一句话让记者颇感意外。“现在不少人都知道,太原市有座蒙山大佛,其实真正的蒙山不是这儿,应该是西山最高主峰———庙前山,海拔1865米,往北走是第二高峰石千峰,两峰中间断开一个巨大的陉口,即蓝谷,自古是横断西山的惟一战略通道”。
按史书上讲的,晋朝刘琨抗击匈奴刘姓弟兄,把他们赶出了晋阳,二刘翻越蒙山逃窜时,又被追到蓝谷大战,匈奴惨败,“伏尸数百里”。靳老说,历来提及蒙山时,都比较模糊,如今人们还以为,蒙山就是紧邻晋阳古城西边、海拔1300多米的山头,而当时千军万马是不可能通过这里,更不可能抵达蓝谷的。
去年,他们爬上庙前山实地考察过,终于发现这一历史秘密。那古人怎么会搞错呢?原来,杨坚曾为父亲于现在的蒙山立了块碑,此后这里建起大佛,渐渐地成为名山,人们以讹传讹,反而让真蒙山隐退了。
过些日子,他又要动身,前去宁武关考察了。“以后还要去娘子关、杨家将古战场,我决心在有生之年走遍山西省的古战场。”
傻劲儿笨劲儿 探险精神
有一次在讲课时,学生问他:“什么样的人能出成果?”他答道:“第一要有点傻劲儿,第二要有点笨劲儿,还得有点探险精神,而且能耐得住荒凉和寂寞。”他告诉记者,自己几乎没在“三日”时间休息过,即假日、节日、星期日。怕遗漏蛛丝马迹,他仅凭双腿,躬身行走于荒野,并用退休工资贴钱考察。
此时,一次次历险与磨难,又在他脑中浮现,“考察战国雁门关时,差点回不来了。到高平考察长平之战遗址,爬大粮山那天,我们早早就出发,至少走了80里路,只见了一个人,喝了一杯水,吃了一顿饭,又累又饿,晚上才下山,还迷了路,这类事情经常发生”。
他们发现的战国古雁门关遗址,就是当地人说的“铁裹门”山口。一提起那次经历,靳老仍心有余悸,因为他怕因此半途而废。“当时经验不足,又没找向导,一条小道看上去不远,但是越爬越陡,竟找不到路了,最后是四脚着地,一点一点地挪,谢先生年轻,爬几步就回头看看我,我赶紧告诉他:‘别往下看,要不顾一切地往上!’”
靳老说当时的境地已十分危险,山顶上又刮起了8级大风,如果稍不留神,就会掉下去,但他只能勇往直前,慢慢挪了100多米,“往下退是死路一条,明知死也得往前爬啊!”终于,他坚持了下来,成功到达目的地。
他的付出换来了重大发现:让雁门关“增寿”1000年,达到两千多年历史,让人们重新认识了这一名关的价值。此后几年,代县政府出台了该遗址的保护规划,并积极招商引资。
长平之战是中原地区古代最大的战役,他们曾9次跑到晋东南做实地考察,首次揭开了它的历史全貌,并绘制出第一个完整、确切的长平之战地图。学术界认为,这是前无古人的历史军事地理研究成果,有利于中国历史文化旅游的开发。对此,高平政府十分重视,晋城市计划投资数亿元,修建长平之战遗址、尸骨坑保护大厅、战国城影视娱乐中心,打造长平古战场旅游品牌。
山西省应开发历史文化
靳老开始古战场考察研究,源于1988年在西安市举办的“中国先秦军事史学术研讨会”。会间,有两位将军谈起,他们对山西地区的古战场很感兴趣。
其实,靳老在多年的研究中,已感觉到我省经济结构的单一制约了发展,旅游业是亟待开发的重要产业。他说,东南沿海以湖光山色为特色,而我们有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可以走出一条新路子。
山西的古战场最多、最典型,历代关注的学人不少,历史文献记载的也很多,却或存在偏颇之处,或战场格局扑朔迷离,有的干脆失去本来面目,记不清战争发生时的确切位置。“所以近20年来,我主攻山西省的历史军事地理。”
他告诉记者,山西自古以来就是国家的军事重地,并且将才辈出,古人称之为中央的肩背,它与国家的安危、兴旺息息相关。“你从地图上看,南边是黄河,西边也是,东有太行山,北有长城,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形,这就决定了,它从来不能成为辐射天下的首都,但是不管都城在何处,都不敢略视山西的作用。所以,山西往往会产生陪都或割据政权的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