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相
王国相(1900~1947)山西右玉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任晋军新兵补训处副总队长,国军中将第8战区第1独立挺进纵队司令。1947年2月在西安市病逝。
人物信息
王国相(1900~1947)山西右玉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任晋军新兵补训处副总队长
人物经历
王国相(1895-1947),又名裕民、国象,山西省右玉县威远堡镇郭家堡村人。农家出身,信仰孔教。祖父王登魁精通诗书,父亲王殿兴中秀才。清光绪初迁居树儿照村。7岁时在家由父执教读书,后入本村私塾,攻读“五经四书”6年。1912年考入右玉县高级小学。1916年春考入山西省立第3中学(大同市)。入学半年因学费不济辍学,回村教书和务农。1919年山西省立第7中学在右玉县成立,再次考入中学读书5年。1923年夏在诸兄弟的资助下,考入太原国民师范学校。在校期间,接受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并在课余之际,担任苗培成主办的《晓报》校对,开始了社会活动。1924年3月29日由王用宾(时任国会众议院议员)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并由其介绍报考黄埔军校。同年春到广州市,编入第一期第一队学习。毕业后任第3期入伍生第4连排长,7月,他和徐向前、白龙亭、孔昭林等来到了驻河南安阳的国民二军。任第6混成旅军事教导营军事教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第三团第一营营长、团长。率部参加了国民军与北洋军阀直鲁联军作战的德州、定州市等战役。1927年应诸同学之邀,回太原市参加了晋绥军,先后历任军事政治速成科特务队队副,干训团高级教官,第2军司令部参谋,军事整编会整训处科长,新兵补充训练处副总队长,第1兵监部参谋长等职,为晋军基层军官的训练做了大量工作。1930年春冯、阎联合反蒋,随同学多人,离晋抵南京市,入陆军大学高级班深造。数月后调任新兵训练处第2大队队长,到浙江省负责训练新兵。其后调南京陆军大学军官补习班任第2队队长。1931年夏学生毕业后,奉命北上绥西,收编杂牌军队未遂返山西省在晋军第34军任参谋,后任中国国民党山西区干事兼太原特区书记长。时正值国内军阀互争,官场腐败,民不聊生,遂挤时攻读日语,研究古今中外兵法、战策,练习书法,锻炼身体,以便报效国家。1934年5月1日在撰写自述时,对当时中国社会作了如下概述:“现在政治不入轨道,封建势力雄厚,国家实业不振,教育腐败,财政不统一,军权多分割,地方对中央命令阳奉阴违,各自为政,已形成四分五裂之局面。加之各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日甚一日,洋货充斥,国货渐减,以致农村经济破产,民不聊生,社会人心浮动,乐虞我诈,钻营奔走为生,整个社会造成不安定现象。”表达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1937年7月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和老同学徐向前进行过多次交谈,表示坚决拥护国共两党精诚团结,共赴国难,抗击日本侵略的主张。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4团团长,率兵出征,与日军作战。1938年任陆军第167师501旅旅长,率部在江西九江与日伪作战数昼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战绩,晋升为第165师少将副师长。1940年春调任陕东河防游击纵队司令,指挥部队参加了著名的中条山战役,与日本侵略军作战数月,挫败日军妄图占领中条山进而控制陇海路的计划,为确保西北大本营的安全做出了贡献。1942年升任第8战区第1独立挺进纵队中将司令。参加过九江、香山、河防、汾南、中条山等60余次战役和战斗,战绩显著。1945年11月任国民党第2战区晋南军事专员,衷心拥护国共两党的《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并决心实行。1946年夏因积劳成疾,赴西安市治疗。1947年2月在西安病逝。
参考资料
黄埔军校一期中的山西学员.中国新闻网.2023-12-28
王国相.广东省档案馆.2023-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