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草药性备要
药学著作。二卷。清·何谏撰。刊于1711年。
简介
本书收载《本草纲目》未载之药315种(这些药多产于中原地区东南数省)。每药分别记述药名、别名、产地、气味和主治等内容。其中从草药形态推断药性,颇具特色。如药草之茎成四棱形而叶对生者其性多温,茎梗圆者其性多寒,便是首创之说。书末附杂症验方8首。为记述地方草药的一部重要著作。
现存清刊本、民国刻本及石印本。
《生草药性备要》的问世,对广东省本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本书后,岭南中草药的研究逐渐形成专门学科,名家辈出。其后赵寅谷的《本草求原》、萧步丹的《岭南采药录》、胡真的《山草药指南》都是在对《生草药性备要》进行整理和补充的基础上著成。
相关
清代所出的广东地区本草《生草药性备要》,在广东本草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作者究竟为谁,一直有所争论,岭南学者普遍认为该书作者为何克谏者(其言)[1~3],而外地有学者认为作者为何谏,难以解纷,笔者为此专门调查了有关原始资料,作辨析如下。
一、各家之说
(一)萧步丹氏在《岭南采药录》序中曰:“前清何克谏有《生草药性备要》一书,是书坊间多有刻本,于岭南生草药,采集颇多。”
(二)《岭南草药志》所注的《生草药性备要》的作者也为何克谏,如“牛膝”项下注云:“何克谏《生草药性备要》载斑骨相思曰:……”。
(三)苏子文氏撰有“广东省草药本草沿革初探”一文,曰:“清何克谏(其言)撰‘生草药性备要’,分上、下卷,共载生草药306味,所载诸药,以能突出本地区土产应用的特点,详记草药医生习惯应用的药性和药效。”
(四)尚志钧等著《历代中药文献精华》,认为《生草药性备要》的作者为何谏。
二、笔者考据
查考现存《生草药性备要》最早版本——五桂堂刻本,书中标有“青萝道人何谏秘传,内附刻本草药应验方”,序中署有“其时岁在康熙辛卯”,故推测成书约在1711年。
至于何克谏,确有其人,字其言,著有《食物本草备考》,笔者查考了广东中山图书馆所藏广州九曜坊守经堂版和光绪十三年佛山文光楼藏版,均署为何克谏所著,但九曜坊守经堂版又加署了“古番青萝山人,何其言克谏,侄省轩甫辑编”等字样,“省”疑为“甥”之误,据此可知该书并非何克谏亲撰,是后人辑编的。本书成书在1732年。
“青萝道人何谏”与“青萝山人何克谏”,其外号和名字仅一字之差,这中间存在着三种可能性,即:(1)是同一个人,只不过是后世传刻时误引误注所致。(2)确为二个人。(3)伪托。由于地域相同,年代相近,加之何谏、何克谏的生平缺乏文字记载,有关情况一时无从考证,所以要排除第一种可能性现在尚欠武断。但要确认《生草药性备要》的作者为何谏还是证之有据的,理由是:(1)从成书年代看,《生草药性备要》问世在前(1711年),《食物本草备考》出书在后(1732年),根据命名优先律,《生草药性备要》作者当为何谏。反过来,把21年以后的何克谏冠为《生草药性备要》的作者,到是依据不足,于理相悖。(2)《食物本草备考》并非何克谏亲撰,而是“侄省轩甫辑编”的。假如“何谏”与“何克谏”是同一个人的假设成立的话,那么,也至少可以说两书出自两人之手。另外,从侧面可以推测《生草药性备要》出书在前(书是作者亲撰的),《食物本草备考》出书在后(书是后人辑编的)。(3)从两书内容看,可以发现两书对同一味药的气味、功用、主治等方面的论述均有较大差异,因此可以推断两书决非出自一人之手。
参考资料
中医五绝网.www.wujue.com.2011-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