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高新区
潍坊市高新区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南倚沂蒙山,北濒渤海,东连海港名城青岛市、烟台市,西接济南市、淄博市、东营市,属温带东部季风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总面积123平方公里,人口859万,辖四区、六市、两县和五个市属开发区。
地理环境
潍坊市高新区的企业潍坊产业基础良好,工业门类齐全,享有中国“电子城”、“动力城”、“纺织城”的美誉,现已形成以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纺织服装、海洋化工等13个支柱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涌现出潍柴集团、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晨鸣纸业、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得利斯食品、新郎西装、歌尔股份电声、中微光电子等国内相关领域的骨干企业。全市产品涵盖108大类5000多个品种,有近百种产品居全省第一,其中原盐、粘胶短丝、机制纸、内燃机、驻极体传声器等居全国第一,CPE、纯碱、硝(亚)钠、色素产量居世界之首。
潍坊市商贸流通活跃,是鲁东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年交易额过亿元的专业市场达36处。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城市功能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潍坊是著名的旅游文化名城、世界风筝都,一年一度的潍坊国际风筝会,以特有的民俗文化,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宾客。从1984年起,已连续成功举办了26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承办了15届鲁台经贸洽谈会。鲁台经贸洽谈会是山东省省四大经贸活动之一,有力促进了山东与台湾以及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
潍坊中心城区每年投入大量资金,高标准规划、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先后被评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等称号。
近年来,潍坊市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秉承“投资者是上帝”的服务理念,把经济环境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来抓,努力营造最佳投资环境。目前已有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日本伊藤忠商事、JFEC安尼普株式会社等16家世界500强企业及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集团在潍坊安家落户。
潍坊高新区
潍坊高新区设立于1992年,人口25万。近年来,潍坊高新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民生建设为主题,以创新创业为导向,以创先争优为动力,着力打造新兴高端产业示范区,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势头。自2008年以来,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3年翻一番,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荣获2010年潍坊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一等奖。
一是新兴高端产业发展提速。坚持“立足基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错位发展、差异竞争”原则,着力实施“63513”工程,推进新兴高端产业创新型成长、链条式发展、园区化布局。新创建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高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潍坊动力机械、电声器件、光电产业特色基地以及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山东省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省级以上产业化基地达到17个。新获认定69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正在建设潍坊动力工业园、歌尔光电产业园、新兴产业园、先进制造园等一批投资过50亿元的大项目。新兴高端产业发展“63513”工程被确定为山东省“十二五”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工程。在杭州市第8届国家高新区主任联席会议上,与中关村等一流园区同台发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做法获得科技部领导充分肯定。
二是科技创新体系日趋完善。以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为引领,以省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和3个院士工作站、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载体,以7个公共技术平台、21家企业研究院和110家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为支撑,以3个国家级孵化器、2个省级孵化器和高端产业加速器为促进,以6个高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纽带,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切实加强“产学研政金介”结合,自主创新水平提升,专利及发明专利授权数年均增长60%以上。
三是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由工业经济向科技服务转轨,由加工制造向研发、孵化、总部经济转型,发展研发经济、总部经济、孵化经济、投融资经济,形成工业经济与科技服务业协调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快提升的新格局。重点实施“双十工程”,依托软件园,以万声呼叫、中创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动传媒、新海软件等为引领,加快发展软件服务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动漫服务外包,创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基地;依托国家创新药物研制大平台,建设生物医药实验外包基地;依托金融广场和环渤海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加快引进金融机构,发展壮大科技金融业,打造重要的区域金融后台服务基地。依托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健全信息交流、咨询评估、法律服务、信用担保等中介体系,加快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业;加快建设新的孵化器和加速器,进一步完善孵化加速体系。
四是城市品质功能全面提升。投资2亿元建设市政工程,圆满完成北海路拆旧改丑和荣成—兰州公路综合整治,贯通东风东街、北宫东街、福寿东街等道路。投资6.5亿元的河综合改造工程全线完工,获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建成区绿化总面积579万平方米,覆盖率达到54%。规划建设10个集中居住区,已建楼409栋、235万平方米。创建7个低碳示范社区,居全市第1位。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在全市中心城区测评中获第1名。
五是民生建设惠民力度加大。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富民强区,完善公共服务,实施惠民工程,打造幸福高新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成北海、东明、双语等品牌学校,获批“全省素质教育示范区”;公办幼儿园比重达到60%,3年内实行学前免费教育;在建总投资1.6亿元的志远小学、清平小学、浞景学校,新建总投资1.6亿元的钢城现代学校、凤凰小学、汶泉小学。率先实施基本药物制度,523种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双零双百”政策覆盖城乡;加快建设市民健康中心、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室。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对主动放弃二胎家庭特别是特困家庭实行奖励和补助。成立慈善总会,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高标准的敬老院及儿童福利院投入运行。建成潍坊学院体育馆、半岛书城,在建市民文化艺术中心,新建文化传媒广场和体育公园。投资1.2亿元,正在建设600套以上公共租赁住房。
2011年,我们将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方针,加快打造全省新兴高端产业示范区,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主要是围绕“一个目标”,努力实现“六个新突破”。“一个目标”:就是实现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六个新突破”:一是着力实施“63513”示范工程,在新兴高端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二是着力加快城市转型提升,在城市建设内涵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三是着力强化载体建设,在科技服务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四是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在幸福和谐家园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五是着力聚集创新支撑资源,在推动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上实现新突破。六是着力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通过2011年开好局、起好步,推动“十二五”期间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规划到2015年,建成全国重要的绿色动力、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LED电视生产基地,建成全省新兴高端产业示范区和高水平的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在国家高新区团队占有重要一席之地,身一流国家高新区行列。
自然地理
1、自然地理
潍坊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位于山东半岛与内陆地区的交通要道,市场辐射能力强,属于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地跨北纬35o45′—37o 26′,东经118 o10′—120o 01′。东临青岛市、烟台市,西接淄博市、东营市,南连临沂、日照市,北濒渤海莱州湾。南北最大纵距173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64公里,海岸线113公里。潍坊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是山地丘陵,中部是平原,北部是沿海滩涂。高新区地势平坦,海拔28米左右。
2、面积与人口
全市总面积15900平方公里,市区面积24.3平方公里。现辖潍城区、奎文区、寒亭区、坊子区4区、青州市、寿光市、诸城、安丘市、昌邑市、高密市6市和昌乐县、临朐县2县。总人口84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7万人。高新区面积2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余万人。
3、气候
潍坊市背陆面海,受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共同影响,属暖温带东部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2oC,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年平均绝对湿度11.9百帕,相对湿度67%;无霜期185-211天。
4、交通
高新区区位优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济南市至青岛市、潍坊至莱阳市两条高速公路横贯高新区;青岛、济南两个国际机场分别距高新区120和180公里,车程只有70分钟和120分钟;高新区200公里范围内有青岛、烟台市、日照市等国际客货港口;潍坊机场、潍坊海港已建成投入运营;东西横贯山东半岛的胶济铁路复线沿高新区而过,客货运输便捷。
5、特色
潍坊市市内有金属矿20种,非金属矿17种,蓝宝石为全国所稀有,溴产量占全国的75%,原盐产量占全国的1/6,对虾属是全国的主要产区,是中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和集散地。
潍坊是世界著名风筝都,钟灵秀,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潍坊十笏园、诸城恐龙化石、临朐山旺化石、安丘汉画像石墓、青州云门山“巨寿”、青州博物馆以及沂蒙山、云门山、青云山等闻名遐迩,享誉海内外。
发展规划
一、发展定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发展意识、率先意识、精品意识、效率意识、和谐意识,科学把握发展快与效益好、大企业与小项目、经济总量与发展质量、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发展与安全的关系,解放思想、创新实干,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社会事业进步和谐区。力争三年内经济总量翻番,五年实现更大跨越,进入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行列,在国家高新区内位次明显前移。
二、城市规划 按照“重心东移、产业南扩、三带隆起、四片联动、十区并进”思路,打造生态良好、生活方便、生产适宜的城市环境。重心东移,即行政中心东移,带动城市向东发展。产业南扩,即高新技术产业向健康东街以南拓展。三带隆起,即抓好浞河综合治理及健康东街、潍县中路综合改造,形成新的城市发展隆起带。四片联动,即完善西部、改造中部、提升南部、突破东部。西部,完善提升城市功能,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中部,加快农村城市化改造,强化科技服务,繁荣总部经济。南部,完善城市综合配套,加快传统产业高新化。东部,突破基础设施瓶颈制约,推进城乡一体化。十区并进,即建设10个大规模、高标准的农村城市化集中居住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产业规划 按照“整体追赶、局部跨越、求高增新、错位发展、差异竞争”的思路,积极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和总量扩张,着力打造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按照这一思路,实施“4384”工程。一是做强“四大产业”。围绕培育千亿级产业目标,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二是提升“三大亮点”。大力发展电声器件、半导体照明、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三是建好“八大园区”。建设完善光电子、软件、生物医药、电声器件、潍柴动力、台湾工业、歌尔LED、新材料产业等八个重点园区。四是打造“四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国家级半导体照明、光伏、电声器件以及动力特色产业基地。
四、产业配套 围绕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完善功能配套,大力繁荣发展科技服务业,积极推进社会民生建设。一是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总部经济,为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发展提供完善的生产性配套。提升科技服务,促进各类孵化器高效运行,加快建设科技企业及生物园加速器,新增孵化面积25万平方米。做大信息服务,5年内软件及信息服务企业达到100家,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繁荣总部经济,加快引进建设企业总部,5年内达到100家以上。二是按照“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健全网络、均衡发展”的思路,加快发展提升社会事业,为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发展创造良好社会条件。依托潍坊市民文化艺术中心、市民健康中心、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等市级重点工程,完善建设潍坊学院体育馆、潍坊市儿童福利院、高新区实验学校、高新区展览馆等重点设施,加快建设10所集中居住区配套学校。
五、环境建设 一是奋力抢抓机遇。重点抓住国家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山东省建设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潍坊进入全国半导体照明“十城万盏”试点城市、国土资源部在潍坊高新区实行土地挂钩试点、争创“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园区的机遇,着力推进理念创新、工作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二是全力争取资源。积极争取上级科技资源,大力保障建设用地,持续强化科学投入,不断壮大人才队伍。三是着力强化服务。按照“一年抓环境、两年抓产业、三年抓文化”的思路,强力推进环境、产业及文化建设,加快形成环境极具竞争力、产业极具带动力、文化极具凝聚力的发展格局。培育“创新实干、追求卓越、开放包容、和谐发展”的新时期高新区精神。
基础设施
潍坊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是连接东部沿海与内陆地区的主要交通枢纽城市,具有国内城市少有的电气化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海港“四位一体”的立体化交通业态。
海运:200公里范围内有青岛市、烟台市、日照市等国际客货港口;潍坊森达美港距高新区50公里,是鲁西、冀南、豫东物资出海陆路运距最短、最经济、最便捷的港口,现有两个3000吨级、两个5000吨级通用泊位和一个3000吨级滚装泊位,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万吨级码头已开工建设,今年将续建两个10000吨级泊位,年吞吐能力达到1000万吨。
陆运:济青、潍莱、东青3条高速公路通过潍坊市境内,津汕、青红、荣乌、潍日4条高速公路正在和即将开工建设,国道308、309横穿东西,206纵贯南北,连同19条省道,形成了以潍坊城区为中心,以国省道公路为骨架,干支线相连的公路网络;益羊、宅羊、青临、大莱龙等地方铁路实现了潍坊南、北、西三面有铁路贯通。高新区已建成高标准主干道24条,面积250万平方米,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贯穿区内所有产业园区。
空运:青岛市、济南市两个国际机场分别距高新区120和180公里,潍坊机场每周40个航班连通北京、上海市、深圳等国内主要大城市。2006年11月份开通货运专线,将于2008年开通的一级分拨中心项目可将全省及周边地区的货邮在潍坊市集中,然后经深圳发往全国20多个省的重点城市及200多个地级城市,通往日本及韩国等周边国家的货运专线计划于2009年之前开通。潍坊是继上海、北京、广州市之后全国第四大航空邮件转运中心,每年处理的航空邮件和物流货物2万多吨,是全国7大EMS节点城市之一,贵重电子零部件的承载量居国内前列。
物流:潍坊现有年交易额过亿元的专业市场达36处。正在规划建设3个物流基地、6个物流中心和4个配送中心。目前,全市物流企业发展到1500家,年物流货值达到320亿元。总部设在高新区的山东潍坊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覆盖全市、辐射全省、延伸国内重点城市的连锁经营骨干企业。
潍坊出口加工区具有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四大综合保税区功能,在产业、税收、贸易等方面有着更加优惠的政策,服务功能和承接能力进一步增强。
人力资源支持:潍坊市作为全国26个电子工业中心城市之一,现有电子信息专业技术队伍1.5万人。其中,高新区有博士100多名、硕士400多名、科研专业人员达到5000多名,仅中微光电子项目就有博士16名、工程师300多名。潍坊现有各类职业学校110多所,在校生30万人。其中,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18所、高职院校8所,仅高新区内就有9所,是国内著名的“高职城”。普通高考重点本科文理上线率连续六年位居全省第一。其中,潍坊考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录取率占全省的1/3,国家重点高校录取率占全省的1/4,一本上线率占全省的1/5。随着潍坊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每年有1万多名本科以上专业人才到潍坊创业发展。潍坊学院、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潍坊职业学院、省交通学院等大中专院校开设电子技术等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在校生1万人以上,居全省首位。特别是座落在高新区的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教育部首批“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和“电子信息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在校生8000多人,许多毕业生在浪潮、海尔等知名大企业挑起大梁,并成为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区电子信息行业重要的技术工人输出地。潍坊市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在市区投资2000万元建设了数控、电子电工等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实训基地,全市技术工人90%以上获得初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比例达到8%以上。潍坊市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适中,操作能力强,2006年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比浙江省地区低260多元/月。
基础设施:
供电: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的特大型发电企业华电潍坊发电公司座落于高新区,区内现有五洲、赵等5座变电能力共计560兆伏安变电站,供应能力充足。
供热:潍坊市市区现有10家热力公司,3家座落于高新区,其中盛源热力公司供热能力90吨/小时,供热面积110万平方米;华潍热电公司供热能力85吨/小时,供热面积120万平方米。此外,华潍热电公司的扩建工程正在展开。可充分满足项目暖、汽需求。
供水:潍坊水源保障良好,拥有大中型水库25座,其中全省最大的峡山水库库容14亿立方米;潍坊还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向胶东半岛引水、引黄济青工程的重要中转枢纽,项目用水可得到充分保证。
燃气:潍坊市紧邻胜利油田,有充足的气源,现铺设燃气管网651公里,日均供应煤气18万立方米、天然气4.5万立方米。座落于高新区的港华燃气公司有3座储气柜,拥有9万立方米的储气能力。
污水处理:潍坊污水处理能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已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14座,日处理污水67万吨。联合润通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在高新区建设的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日处理污水5万吨,已进入商业运营期。排污管道可接至厂区。
邮电通讯:潍坊市信息基础设施健全,高新区作为潍坊市通信中心枢纽,中邮设立了邮件快递中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联通、卫通等电信运营商的地区总部全部座落于高新区内。
海关服务:潍坊海关是山东关区首批属地报关试点地区,实施“5+2”工作制、24小时预约通关制度和首接关员负责制,“多点报关、口岸验放”通关模式和“电子口岸”系统的实施使通关速度大大提高,通关业务100%随报随审随放。
金融服务:潍坊有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等9家国有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济南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发展银行、民生银行、青岛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9家股份制银行,26家商业保险机构,已建成市金融服务中心。青岛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已派工作人员设立办事机构,恒丰银行和汇丰银行也已来潍联系进驻。金融服务网点密集,金融产品业务种类齐全,2006年存贷款增量居全省首位。今年,在高新区内黄金地段规划建设大型中央金融商务区,以最优的环境和政策吸引银行、保险、证券及中介服务业机构总部入驻。
生活服务配套:
教育:潍坊高新区内有潍坊学院等5所高等院校,有国家级示范中学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以及采取双语教学的北海学校、双语学校和东明学校等几十所学校。
公共交通:全市现有公交线路45条,营运车辆766台,其中13条公交线路经过高新区,公共交通便利、快捷。
医疗:到2006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1738个,中心城区有医院38家,其中三级医院4家,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位于高新区内。
服务业:潍坊市会展商务、休闲娱乐等设施健全,拥有星级酒店近20家,仅高新区就有四星级以上酒店5家,大型商场、购物中心10多家。总投资3亿元、建筑面积16.4万平方米的高新人才服务中心,配套建设专家公寓、信息中心、金融网点、学校及各种文体娱乐设施,可为投资者提供一流生活服务。
经济发展
全区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以改革创新为主线,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创新型园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目标,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快与好、大与小、总量与质量、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发展与安全“五个关系”,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三个率先”,突出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保障、园区经济“四大重点”,强化科学投入、改革创新、平安创建、党的建设、转变作风“五大保障”,努力实现全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2009年全区工作的主要任务目标是:完成技工贸总收入1100亿元、增长17.9%,地区生产总值144亿元、增长15.2%,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04.5亿元、增长18%;财政总收入28亿元、增长17%,地方财政收入12亿元、增长1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20亿元、增长1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3亿元、增长22.5%,其中外商直接投资4800万美元、增长9%;外贸进出口总额10.2亿美元、增长8%;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7%,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10%,化学需氧量降低1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4‰之内。
人口
2021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潍坊市高新区常住人口为389041人。
参考资料
官网.官网.2024-05-11
潍坊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潍坊日报.2021-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