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汉江南岸防御战

汉江南岸防御战

汉江南岸防御战,又称汉江南岸阻击战、血战汉江,是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西线战场“西顶”部分的战斗,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第一次大规模的阵地防御战。

1951年1月25日至2月18日,“联合国军”趁志愿军兵员减少、武器短缺、补给不足、亟须休整之际,围绕汉江一线对志愿军突然发起代号为“霹雳行动”的全面进攻。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率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共计28万人,在汉江成功阻击了马修·李奇微指挥的“联合国军”共计25万人,毙伤俘敌2万余人,取得了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的阶段性胜利。此战是“联合国军”企图抓住志愿军软肋挑起的战斗,是志愿军仓促防御阻击的战斗,更是中朝两军联合抗美迎新春的战斗。

汉江南岸防御战是志愿军连续进行了三次战役后,在没有得到休整补充,第一线的兵力又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依托一般野战工事,抗击现代化技术装备之敌的进攻。通过这次战斗,志愿军和人民军钳制了“联合国军”主要进攻集团,使敌未能进占汉城,并有力地配合了东线志愿军主力反突击的胜利,完成了艰巨的任务。但也付出了重大的代价。

战斗背景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以连续3次战役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驱逐至三七线附近,取得入朝作战的重大胜利。但因连续作战,加之天气极度寒冷、补给困难,志愿军也付出了重大牺牲,急需休整补充,以便继续作战。因此,志愿军总部决定,除留少数部队在第一线监视敌军、担负警戒外,主力撤至汉城、横城一线以北地区转入休整,准备春季攻势

面对朝鲜战场连战连败的惨淡局面,美国当局陷入了十分悲观的境地,认为这是“美国从未遭受过的最严重的失败”。同年12月,美第八集团军司令官沃尔顿·沃克在溃逃途中因车祸身亡,“联合国军”更是弥漫着失败情绪。沃克的继任者马修·李奇微一到任就使出浑身解数,对部队进行大刀阔斧地整顿。他精简指挥机关,接连撤换了5个师的师长,并增加坦克和野战炮火,改善后方供应,还从美国本土及欧洲日本驻军中抽调补充了一批老兵。这位看似不起眼的美国军队将领,很快就给志愿军带来了极大困扰。

1951年1月15日,李奇微命令“联合国军”出动一个加强团兵力,采取昼伏夜出、游动骚扰的战术,在水原至利川市间实施代号为“狼狗行动”的试探性进攻,试图探明中朝军队的实力和部署。他还亲自登上飞机,沿着战线向北纵深20英里的地区进行空中侦察。马修·李奇微反复查阅与志愿军的交战记录,发现一个现象:前3次战役都持续了8天左右时间,志愿军每次都是在夜间发起攻势。他思来想去,终于恍然大悟:中国军队后勤补给差,不具备长时间进攻的能力;志愿军缺乏空中支援,只能发挥夜战优势,这就是典型的“礼拜攻势”“月夜攻势”。志愿军的弱点被窥探后,朝鲜战场形势急转直下。

战斗过程

“联合国军”反扑

美国军队前线指挥官李奇微判断在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后,志愿军已力竭气衰,忙于补充休整,无法迅速发起新一轮攻势,这正是“联合国军”实施反击的绝好机会。马修·李奇微对志愿军的“礼拜攻势”和后勤补给弱点进行了认真研究,制订了“磁性战法”等作战方案,在充分准备后,向志愿军突然发起全面反攻。

从1951年1月25日开始,“联合国军”即集中美国军队5个师、英军1个旅、南朝鲜军2个师等部,以团和营为单位,在飞机、坦克、大炮支援下,从西起水原东至原州线,分多路向在该线警戒防守的志愿军第50军、第38军第112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二集团军第125师和人民军第5军团阵地发动猛烈攻击,重点沿水原、汉城方向攻击。“联合国军”向志愿军1个连的阵地进攻,即使用兵力数百人、坦克数十辆,并有飞机支援,发射炮弹2000~3000发。志愿军第50军和第38军第112师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联合国军”突然发起反扑之时,彭德怀正在君子里志愿军司令部召开中朝两军作战经验总结会,部队大部分师、团长正在沈阳市参加苏联顾问主办的联合兵种作战训练班。另外,按计划新入朝参战的2个兵团——第19兵团尚在东北地区换装苏式武器,第3兵团还没有出川。当时能投入作战的部队,只有志愿军首批入朝的6个军21万余人和朝鲜人民军的3个军团7万余人,这些都是正在休整的疲惫之师。面对“联合国军”突如其来的反扑,彭德怀下令部队立即停止休整,就地转入防御。

西线防御战

“西顶东放”,重点部署。针对马修·李奇微美国军队主力部署在西线,南朝鲜军部署在东线,企图从西线进行重点突破的企图,志愿军决定采取“西顶东放”反其道使用兵力的战法。即以一部兵力在西线组织防御,抗击“联合国军”向汉城方向的进攻,牵制敌主要进攻集团;把主要兵力部署在东线,采取放开防线,诱敌深入,而后再穿插分割、集中围歼的战术,待南朝鲜军一部态势突出、侧翼暴露时,集中主力实施反击,争取歼灭南朝鲜军1至2个师,进而向敌纵深突击,从侧翼威胁西线敌主要进攻集团。

西线由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指挥第38、第50军和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在金浦市、仁川至骊州郡以北68公里的地段上组织防御,抗击“联合国军”向汉城方向的进攻。东线由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指挥志愿军主力部队第39、第40、第42、第66军,在人民军第2、3、5军团协同下,在横城地区寻机实施反击。攻似猛虎,防如磐石。在西线方向,美国军队第1、第9军的第一梯队投入4个师又3个旅的兵力,对志愿军第50军和第38军112师的防御阵地实施了多路进攻。

汉江南岸的白云山,左边是光教山,右边是帽落山,三山互为依托,扼制着从水原通往汉城的铁路和两条公路,为敌我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

第50军149师447团担负着白云山至东远里正面约9公里、纵深约6公里地域的防御任务。1月27日拂晓,美军第25师在坦克、飞机和火炮支援下,向447团白云山阵地发起猛烈进攻。447团指战员以“人在阵地在”的决心顽强抗击,与敌人反复开展拉锯战,一次次打退美国军队的进攻。坚守261.5高地的一支小分队,在与美军激战4小时后,弹药殆尽,全部牺牲。扼守东峰的6连,轮番进入阵地。激战数日,打退美军8次冲锋,最后只剩指导员和3名战士牢牢坚守阵地。

撤至汉江北岸

战至2月3日,志愿军在西线已连续作战10昼夜,在敌炮兵和航空兵火力的猛烈突击下,伤亡较大。志愿军司令部调整部署,缩小50军防御正面,加强纵深防御力量,将南泰岭、果川、军浦场及其以西14公里的防御阵地交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防守,同时以第38军主力进至汉江以南加强112师的防御力量。

战至2月7日,“联合国军”占领了虎岘、安养里、内飞山、鹰峰、国主峰一线阵地。当晚,志愿军再次调整部署,将汉江西段的第50军主力撤至汉江北岸组织防御。

从2月8日起,西线几乎所有的“联合国军”都将攻击目标指向仍在汉江南岸孤军奋战的第38军。尤其是112师的334团和336团,为守住武甲山、南治岘一线阵地,付出了巨大牺牲。战至最后,连排干部几乎打光,一半以上的步兵连不足40人,每个班只有三四支步枪可以使用,其余的战士只有手榴弹。经过20多天的昼夜奋战,西线部队以顽强的战斗作风,将美国军队第1、第9军牵制于阵地前,有力地保障了东线主力反击作战。

在东线方向,当汉江南岸正在激战时,东线南朝鲜的3个师和美第2师一部已进至横城以北,形成明显的突出部。按计划,从2月11日晚开始,志愿军主力以穿插迂回战术,向敌发起攻击。激战至2月13日晨,全歼南朝鲜军第8师的3个团和美第2师1个营,击溃南朝鲜军的第3、第5师。经过两天一夜的激战,共俘南朝鲜军7500人、美军500人,毙敌1.2万人。

从2月8日至18日,第38军、第50军第450团及第448团第1营和人民军第1军团4个营,在汉江南岸又顽强地进行了11昼夜的坚守,于2月16日和18日,按联司统一部署,西线汉江南岸志愿军和人民军部队全部撤至汉江北岸。

战斗结果

在50多天的汉江两岸防御作战中,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率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共计28万人,在汉江成功阻击了马修·李奇微指挥的“联合国军”共计25万人,毙伤俘敌2万余人,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的阶段性胜利。

战斗影响

汉江南岸坚守防御作战,是志愿军连续进行了三次战役后,在没有得到休整补充,第一线的兵力又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依托一般野战工事,抗击现代化技术装备之敌的进攻。志愿军第38军、第50军和人民军第1军团的指战员,顽强防御作战23天,歼灭敌人1万余人,钳制了“联合国军”主要进攻集团,使敌未能进占汉城,并有力地配合了东线志愿军主力反突击的胜利,完成了艰巨的任务。但也付出了重大的代价。

参考资料

抗美援朝汉江阻击战——战火硝烟中迎新春.中国军网.2024-10-29

胜战:保家卫国⑤ 血战汉江.中国军网.2024-11-01

魏巍笔下,志愿军在汉江南岸经历了怎样的“日日夜夜”?.澎湃新闻.2024-10-29

汉江南岸的坚守防御作战.中国军网.2024-10-29

特别策划①丨「云视角」抗美援朝 云南儿女谱写英雄乐章.m.toutiao.com.202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