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钱岗古村落

钱岗古村落

钱岗古村落位于太平镇钱岗村,村内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共有900多座房屋,村民大部份姓陆,据记载,钱岗陆姓南宋丞相陆秀夫之后裔。村里保留的房屋绝大多数为清代所建,部分建筑物还保留着宋代遗风。

钱岗村的路弯曲曲折,很难找到正路,很容易就遭遇断头路。就如《水浒传》里说的祝家庄,“进得去,也出不来”所有的走道没有一条是直的,“有多少家房子,就有多少条路。”村里有600多条路。走进钱岗村,一砖一墙都带着明清时代的印痕,脚下的路都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坑坑洼洼。

历史发展

钱岗古村落位于太平镇钱岗村,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比从化区建县还早200多年,所以未有从化,先有钱岗。钱岗古村从建村至今,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等多个朝代,800多年来变化不大,保持了古而不拙、稳而不踞的古朴风貌。

钱岗古村有四座门楼,九间书院,三座聂氏宗祠,四座更楼。村子外有—条“护村河”。古村内

的巷子多又深,且迂回曲折,房舍、祠堂、棚厅、水池等一应俱全,是保存得较为完整的广府民居的典型代表。

钱岗古村居民大多姓陆,据考证,钱岗陆姓南宋名臣陆秀夫之后裔。陆秀夫为南宋抗元名臣,和文天祥张世杰一起被后人称为“宋末三杰”。祥兴二年(1279年),宋军在崖山(今新会区南)为元军所败,他宁死不降,毅然负帝投海而亡,悲壮献身。

古村内有广裕祠,是南宋陆氏族人的宗祠。与北京故宫同年修建的,至今已有近600年历史。广裕祠已被广东省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03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项目奖”第一名,在中国古村落群中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

特产

糯米糍又名米技,为广东价值最高的品种,是闻名中外的广东特产果品。味极甜,香浓,糯而嫩滑,品质优良。为消费者最喜爱的品种。7月上旬成熟。

从化糯米糍以钱岗村出产的为最佳。钱岗种植糯米糍荔枝的历史已有200多年,面积2000多亩,涉及农户458户,产品主要销往珠三角、华中地区、华东以及欧美、东南亚等市场。钱岗糯米糍荔枝及其干果享誉国内外市场,2002年获得广州市名优农产品称号,2005年被从化区评为“一村一品”专业村。

该村的气候环境优越,所产的鲜果果型大,单果24克以上,色泽在红,果型美观,皮较厚,果肉白腊色透明,肉厚软滑,焦核率特高。

景点遗迹

珠江江城图

这是一幅清代的木雕刻画,长860厘米、宽28厘米、厚3.5厘米,清晰的刻画了清代珠江岸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貌,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清代中前期广州都市和珠江河上繁荣景象,极具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被专家推崇为“广州清明上河图”。

在“珠江江城图”上,镂刻了清代广州市珠江沿江二十里地的景色,总共刻画了清代广州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有河边下棋的、钓鱼的老头,有戴高帽的洋人等各种人物49人,及各种船只29艘,浮雕从左到右可以看到西炮台、广州的老城门归德城门、六榕寺花塔镇海楼、海珠炮台、天字码头、东炮台、赤岗塔等广州史籍中记录珠江北岸常见的景物,各类房屋、城门、城墙、城垛,有的还掩映在婆娑榕树之中。在海珠炮台与天字码头之间有一处西洋商馆区,尤为引人注目。在图上还雕刻着当年广州郊区的乡村生活风情,牧羊、砍柴一片田园风光中,呈现农耕风貌。据专家考证,“珠江江城图”表现的应是1733年至1757年间广州珠江两岸的风土民情。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历史文物。

由于长年的风吹雨淋,这块工艺精湛、价值极高的封檐板已经濒临腐烂,由广州博物馆拆下收馆永久保存,作为从化区是岭南文化重要发祥地的有力依据。我们看到的是该文物的复制件。

孝行流芳牌坊

建于清光绪十七年(即公元1891年),经朝廷礼部奏请光绪帝下旨御建。在清光绪年间,木棉村有孝子名曰谢树蕃,因其父谢相玲重病多时,寻遍各地却觅不到妙手圣医,在痛心和无奈之下,树蕃对天祷曰:“若吾父能转安则请上苍截我寿龄,以续父命。”遂返家,父亲果然病情好转,但自己却不病而亡,时年33岁。此孝义之事在当时传颂甚广。

牌坊为一座四柱三间三楼柱出头,以花岗岩石打制。4根柱均为6边形,明间宽1.88米,高约3米,坊额刻阳文楷书“孝行流芳”,其上竖刻“圣旨”二字,于下又刻有文字记述立坊之原委。次间宽1.25米,高约2.5米,左为“入孝”,右为“出弟”。4根石柱上同立石狮,柱下有抱鼓石夹柱脚。三间顶部皆为石雕歇山顶。

广裕祠

广裕祠中供奉着陆秀夫(南宋丞相)、陆从兴(钱岗村始建者)、陆广平(广裕祠始建者)的排位。

随着陆秀夫背负幼帝投身碧波万顷的大海后,中国历史上的宋朝宣告灭亡,但是陆家的后人的劫难并没有停止,为了斩草除根,元朝开始对陆姓一族展开了追杀。当时陆秀夫的第四子陆礼成正奉父亲之命镇守大庾岭,惊闻父亲以身殉国的噩耗,悲痛不已,审时度势后,知道大宋气数已尽,只得蛰居于民间,为逃避元兵的追剿,最后逃至广东省南雄市珠玑巷侨居。至其第五代玄孙陆从兴一路辗转,由南雄珠玑巷迁到古番禺麻村(现为从化区太平镇沙溪乡),见到这里山清水秀、余粮足粟,便决定迁移至此。后不断开疆拓野,子孙瓜绵绵;学道流芳,形成钱岗古村,当时的钱岗村还多是钱姓人家,后来几经变迁,陆姓一族逐渐成为钱岗村的大族。

陆从兴后传至第六、七代时,陆广平、积忠、原英、凤鸾、积善等人会众协力同心,于明永乐四年十一月(即公元1406年)始建“广裕祠”。钱岗古村虽房舍建筑布局随意,但都以广裕祠为中心,如藕田的“主茎”向四周蔓延。而陆氏族人更是繁衍广阔,代代宗支繁盛,文武人才辈出,陆氏后人遍布从化区多个镇及省内10多个市县,仅太平镇内就有近万人,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新加坡泰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均有“广裕祠”后人定居繁衍。

广裕祠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公无1406年),和北京故宫同年兴建,距今近600年。

但是广裕祠最有价值的地方却不是一般人能够看得见的,它的价值最主要体现在广裕祠的房梁脊柱上。在中堂的脊下刻阳文“时大明嘉靖三十二年岁次癸丑仲冬吉旦重建”(1553年),这是广裕祠堂最早的重修记录,在中堂后面东廊间左侧墙内嵌一块《重建广裕祠碑记》,虽然字迹有些模糊,但上面落款依稀可辨:“大明崇祯岁次已卯季夏吉旦重修”(1639年);在后堂的脊檩下和前厅的脊檩下分别还刻有阳文“时清代康熙六年岁次丁未季夏庚子吉旦众孙捐金重建”(1667年)“时大清爱新觉罗·颙琰十二年岁次丁卯季冬谷旦重建”(1807年)等字样,另外第三进祖堂后两柱间横枋阴刻“民国四年岁次乙卯吉日柱重为修后座更房之志”(1915年)。这5处确凿的维修年代记录,完好的保存下了广裕祠在各个时期的重修记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是目前为止在全国发现的唯一一间有五个确切重修年代记载的聂氏宗祠。此外后院的东侧山墙和第三进后堂西侧山墙内面保留有“文革”时期的标语,这也成为广裕祠在特殊的社会历史时期的真实记录。难怪广裕祠被专家们称为是一部“中原地区从明朝到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断代史”。著名考古学家麦英豪在对广裕祠做了考察后称它是“非常宝贵的建筑标本”。

陆炜故居

陆炜出生于1891年,1920年夏,他成为中国第二批赴法国勤工俭学的留学生,踏上了法国的土地,并在巴黎大学攻读法科学位,于1928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学成回国,在广州潮州府做了一名法官。但是由于他生性忠厚耿直,在判案的时候不会机动灵活,因此得罪了当地的一些士绅,处处受到排挤,郁郁不得志。后来在一位姓范的大士绅善意的规劝下,陆炜决定回到家乡从化区做事。范公曾评价陆炜是:机警不足,忠厚有余。但是他还是比较欣赏陆炜忠厚的为人,在陆炜临行的时候,把自己的女儿范仁英许配给他作了妾。

陆炜举家迁回从化后,当时的县国民政府准备聘请他当从化的县长,但据说陆炜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后,断然反对严令陆炜拒绝聘请,她说:“一代做官三代绝,不如在家耕田牧牛,倒还能图个清闲自在。”陆炜至孝,听从母亲的劝告,没有答应去当县长。后来实在无法拒绝,才勉强答应做了县政府的一名参议。

从化区早在1926年就由李少屏、李竹候、张斗垣及教育界名宿欧阳学程、李习常等发起创立了从化市从化中学,当时名叫从化县初级中学,在成立之初,大家公推当时还在法国留学的陆炜为名誉校长。1934年,陆炜回到家乡后才正式就任校长,在他任校长期间,他着力罗致名师来校任教,以此来充实教学力量,提高教学质量。陆炜充分认识到教育对社会起到的作用,所以在从化期间,他一直致力于发展教育事业,并注意培养教育人才,他说:“人民生活要改善,就一定要发展教育事业。”

民国20年(1931年),从化区首届参议会成立。参议员由选举产生,先由乡、镇民代会选举产生(每25户选出1名)代表,由乡代表初选1名参议员候选人,然后由各区召开代表会,每区选出2名县参议员。全县6个区共选出12名议员组成县参议会。县参议员任期2年。陆炜为第一任议长。

1949年,陆炜移居香港特别行政区,后病逝于澳门。

荔枝皇

2004年7月8日,“荔枝皇”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颁发的世界吉尼斯之最证书——最大的荔枝树。“荔枝皇”属槐枝品种,栽植于明代,树龄460年,树干基径5.15米,树高12.5米,冠幅直径33.6米,占地886.66平方米。该树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开花,7月上旬至中旬果实成熟。单果重15.4~28.3克,果皮栗色,果肉白蜡树色,味甜,鲜果可食部分占果重的68.5%~76.6%。果树年平均产量2吨,最高产量达3吨(1976年)。以树身为圆心,几根粗大的枝干曲曲折折地伸展开去,其中最长一根长达12米。树围10米多,树干要七八个人才能抱拢。

“荔枝皇”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曾创出挂果2400公斤的历史纪录,据当地村民介绍足足采摘了三天,至今当地荔枝单树产量仍未能超越该纪录。“荔枝皇”现常年产量仍保持在1000到1500公斤。

龟咀古渡

位于神岗木棉古村的龟咀古渡是流溪河与其支流的交汇点,宋代已有埠,到明朝立为官渡,是从化区通连外界重要通道枢纽。码头以红砂岩石为岸,至今仍留下船靠岸时在石质埠头拖擦而成的深痕,还有船离岸时竹篙在埠头留下的条条凹痕。两列由花岗石条石铺成的石道从龟咀古渡拾级上坡,连接与龟咀古渡相距数百米的龟咀古商圩。古圩由三条长近百米的商铺街市组成,至今“穗丰兴”、“杏苑长春”、“均益隆”等铺号招牌仍清晰可见。另外,“太平场区龟咀公私合营杂货”等招牌字样则证明圩市到解放初期还很兴旺。

龟咀古渡位于从化荔枝盛产区的中心,紧扼流溪河航运要冲,是荔枝干及荔枝干运销的重要码头。每到六、七月荔枝摘果和随后的荔枝干运销时节,适逢夏秋汛期,流溪河水满畅航,三十吨木船满载竹篓荔枝,从龟咀渡头起航,沿流溪河顺水南下,最快一昼夜即可到达广州如意坊,就地卸货销售或再转运到各地。

五岳殿

五岳殿位于太平镇木棉村东面,是从化区乡村人气最旺的庙宇。该建筑为宋朝风格,始建时间约为一千年前,后于公元1470年重建。全国有五间,如东岳、南岳、西岳、北岳,广东省只此一间,木结构和外观仍保留较好,梁架、斗拱、柱式、出挑、开间等早期建筑构件和风格做法尚存。殿内供奉道教神仙,分别为神话《封神演义》中的五虎将:王飞虎、嵩克虎、文聘、崔英、蒋平,另有水神洪圣、车公、太保、土地等诸神。

五岳殿坐西向东,整体建筑坐落在一花岗石石砌台基上,建筑外观低矮,主体建筑进深二间11.7

米,阔三间11.5米,砖、木、石结构,人字顶悬山。每年元宵节晚上,五岳殿举行“掷彩门”,附近人山人海,每年都有近万民群众参加,被纳入从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进行保护。

胆石

在村子的西南角上的崎岖小路上,横卧着一块光滑的巨石。村里人名曰“村胆石”,据说这块石头能镇妖避邪。

门楼

钱岗古村有四座门楼。东向叫“启延门”,南向叫“震明门”,西向叫“镇华门”,北向叫“迎龙门”。门楼之间用古老的青砖围墙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村落。

四座门楼都分为上下两层,以木梯相连,方便上下,上层如阁楼,在门墙上建有了望孔,通过了望孔,可以观察村子四周的情况。西门镇华门的两边门墙下面还专门开凿两处孔眼,内宽外窄,抗日战争时期,这两处孔眼作为机关枪孔,左右交叉火力,封锁进村的道路,以抗击日军的进攻。

四个门楼中,南门震明门的设计有着岭南文化中广府建筑的特色,门由“二重门”构成,第一重是由十几根粗重结实的枕木组成的“趟栊门”,第二重才是厚实的硬木双扇门,如果外敌想要强行入村,必须先把“趟栊门”上的巨大枕门锯断,放能再撞击大门,这种门的设计,如同为门楼加上了双重保险。

古巷

古村是由山崖石、田园石、沙溪河石等不规则的石头有序砌成的,不用水泥,不用生石灰,就靠巧手把街巷铺成梅花状,既简朴又美观。每到雨天,街巷上的石头光滑鉴人。

大榕树

这颗古榕树已经有300多岁。以前古村东南西北各门前都各有一棵大榕树,但由于历史变迁,只剩下镇华门旁的这棵古榕树了。古时,人们都爱聚集到大榕树下,琴棋书画,传播新闻,议论村中大事。古榕树见证了古村落的沧桑历史。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