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威
夏威(1893年3月2日—1975年1月3日),原名钧善,字煦苍,容县沙田乡人,桂系将领,与白崇禧、黄绍竑同为桂林陆军小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同学。
1916年,夏威在保定陆军学校完成学业后,被分配至广西督军署,担任广西陆军第一师的见习官。1918年5月16日,夏威在陆荣廷成立的“陆军混成旅”中,任模范营机关枪连连长。1921年7月,夏威随团长马晓军拥护孙中山,升任营长。1923年,夏威升任孙中山授命的广西讨贼军第三团团长。1924年3月,夏威参加粤、桂军合击陈天泰战斗,战后升为第三纵队司令,兼第三团团长。1926年,夏威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第六旅旅长,升任为第一路指挥官。1931年6月,夏威受李宗仁、白崇禧之约,从香港特别行政区返回广西壮族自治区,任黄埔军校南宁分校校长。1937年4月14日,夏被授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1945年1月,夏威出任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同年5月,夏威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1948年8月,夏威接任安徽省主席职位。1949年,夏威兵败飞往香港定居。1975年1月3日,夏威在香港因车祸去世。
1948年9月,夏威接任安徽省主席职务,并宣布实施“三公”和“八有”政策。其中,“三公”包括土地公有、银行公营和儿童公育;“八有”则涵盖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屋住、人人有书读、人人有医药、人人有田耕、人人有工做以及人人有自由。这些政策反映了夏威在其著作《民主主义共管制度》和《大同世界之理想与实际》中所主张的观点。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93年3月2日,夏威出生于容县沙田乡。1911年,他考入桂林陆军军小学。毕业后,继续升读武昌陆军中学,并在学习期满后考上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1916年底,毕业后被北洋政府陆军部分派到广西督军署,担任广西陆军第一师见习官。1917年5月,夏威转到马晓军所成立的陆军模范营任副连长,参加护法战争。
1918年5月16日,广西军回驻湖南零陵区东湘桥镇,夏威从事训练。陆荣廷成立陆军混成旅,从模范营调升大批官兵充当干部,夏威晋升为模范营机关枪连连长。1919年8月,北京陆军大学招考学员,夏威报名并获准前往应试,但最终未能考上。
民主革命时期
1919年12月5日,马晓军升任广西陆军第一师第二团上校团长。夏威、白崇禧、黄绍竑为马晓军的得力助手,号称“三宝”。12月中旬,马晓军率该营前往柳州市就职,改基本营为第一营,夏威正式担任机关枪连连长。1921年7月,旧桂系被粤军击败,夏威随团长马晓军通电脱离旧桂系,拥护孙中山。马晓军受命为田南警备司令,夏威升任营长。
1922年5月,夏威随黄绍竑率领部队开入玉林市同李宗仁合作,经过整编,夏威担任一营营长,驻守容县。1923年夏,夏威随同黄绍竑脱离李宗仁,假意被沈鸿英收编,实为孙中山任命,于7月18日击败沈军,占领悟州。夏威升任孙中山授命的广西讨贼军第三团团长。1924年3月,夏威参加粤、桂军合击陈天泰的战斗,战后夏威升为第三纵队司令,兼第三团团长。
1925年,夏威所在的纵队参与了对沈鸿英及滇军唐继虞的进攻行动,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统一立下了战功。1926年7月,李宗仁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参加北伐,夏威担任该军第六旅旅长,并升任为第一路指挥官。同年11月,第七军在江西省第二期作战获胜后,调往汉口整编为两个师,夏威被任命为第一师师长。
1927年3月上旬,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作为江左军进驻安庆市。当时,国共之间的裂痕日益显著,夏威与李宗仁、白崇禧等人支持蒋介石的“清党”决定,并率领部队驻扎芜湖市,进行初期“清党”的部署。1927年6月,夏威升任第七军副军长。同年8月,夏威参加了龙潭之役。战后,夏威出任第七军军长。10月,夏威被委任为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同月,夏威随李宗仁、白崇禧和程潜西征讨伐唐生智,并于1928年初进兵湖南省。
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夏威在两军对峙前患了喉病住医院,把兵权交李明瑞代理。1929年4月,夏威的部队在蒋桂战争中被击败,他因此遭到桂系内部的指责并选择隐居。1931年6月,两广联合在广州市另组国民政府,与蒋介石政府对抗。夏威应李宗仁、白崇禧之邀,从香港特别行政区返回广西壮族自治区,担任黄埔军校南宁分校校长。1933年,夏威升任第十五军军长,参与堵截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936年1月23日,夏威晋升为中将,随后调任第四十八军军长。1937年4月14日,夏威被授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夏威担任留守广西绥靖主任。1939年11月16日,日本为切断中国与海外的物资运输线,集结重兵在防城区、钦州湾登陆。当时,夏威作为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指挥所部奋力抵抗。24日,南宁市被敌军占领后,夏威率领部队配合拥有机械化装备的国民党第五军及其他友军进攻昆仑关,成功收复南宁。
1942年,为解决集团军各部队官佐眷属的教育和就业问题,夏威和副司令韦云淞决定创办“第十六集团军妇孺工读学校”,校址设在柳州市北郊鹧鸪江。夏威兼任校长,韦云淞兼任副校长。1944年秋,夏威率部队参加了桂柳会战,同年还参与了一号作战。1945年1月,夏威出任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同年5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
1947年9月,夏威出任安徽第八绥靖司令官,将司令部设在蚌埠市。他一方面指挥桂系部队与解放军作战,另一方面搜罗一些政客,草拟并印发《政治手册》,宣传他的政治主张。同年冬,增设行政长官公署,夏威兼任行政长官。1948年9月,夏威接任安徽省主席职务,宣布实行“三公”、“八有”政策。“三公”包括:土地公有、银行公营、儿童公育;“八有”则是: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屋住、人人有书读、人人有医药、人人有田耕、人人有工做、人人有自由。这种方针政策源自夏威平日主张的《民主主义共管制度》和《大同世界之理想与实际》两本著作的内容。当时淮海战役正在激烈进行,国民党军频频失利。
1949年1月,夏威将省府从合肥市迁往安庆市。1949年3月,夏威辞去安徽省主席职务,改任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同年5月,夏威兼任第十兵团司令官。1949年10月16日,在解放军的远距离包围和迁回进攻下,白崇禧部队全线向广西壮族自治区方向败退。夏威指挥第三、第十、第十一兵团企图逃往海南岛,但最终被解放军全部歼灭。1949年12月4日,夏威飞往海南岛,随后移居香港特别行政区定居。
人物去世
1975年1月3日,夏威在香港因车祸去世,葬于香港九龙荔枝角天主教永久坟场。
代表作品
夏威著有书籍:《民主主义共管制度》《大同世界之理想与实际》《夏威先生言论集》。
亲属关系
以上资料来源:
人物评价
桂系十处打锣,夏威有九处在场,可谓成有夏威,败有夏威。(《八桂将军风云录》评)
后世纪念
夏威旧居是一栋约120平方米的泥坯瓦房,至今仍保留着夏威使用过的雕花床和八仙桌。夏威1944年离开柳州市后,此屋便由夏崇发老人的父辈居住。1996年,柳州经历了百年一遇的“7·19”特大洪灾,夏家屯多数房屋被毁。当时,夏威旧居的院墙、门楼也被洪水冲毁,幸运的是,洪水漫到旧居墙根下便不再上涨,老屋安然无恙。
夏威故居,坐落于松山镇沙田村,虽部分区域因建设学校而被拆除,但大部分仍保存完好。其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西方元素,呈现出庭院式布局,同时融入了民国时期典型的军旅特征。因其历史和文化价值,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原名“三凤堂”,由夏威与其兄弟于1930年共同建造。
参考资料
柳州十八湾·夏家湾.新浪看点.2024-09-13
夏威、夏国璋故居:戎马一生,将军故事激励后人.微信公众平台.202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