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昆仑关

昆仑关

昆仑关是中国十大名关之一,也是古今兵家攻守南宁必争之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县九塘乡九塘圩北4公里的的昆仑山上,在南宁东市北面方向50公里处。昆仑关旅游风景区规划面积1600多亩,是全国规模大、石质文物多,保存最为完好的抗战纪念地之一。

昆仑,是壮语“Goenraemh”的音译用字,竹荫之意,因关楼两边是竹林,关楼位于竹荫之下,故名。昆仑关相传秦汉之际其关隘已初具雏形。唐元和十一年(816年)垒石为关,名雄南关,取“雄关独峙镇南天”之意。明嘉靖时两广总督王守仁,为围广西壮族自治区“八寨”壮瑶农民起义再次重建昆仑关。清顺治三年(1646年),永历命副总兵朱桓、赵康重建昆仑关。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六年(1846年),宣化区(今南宁市)知县柳际清又依照旧制修建昆仑关,并重建关楼三楹。

昆仑关曾发生过数次大规模战斗,以近代的抗日战争中的昆仑关战役最为著名。1939年12月18日,中国国民党军队向占据昆仑关的日本侵略军发起进攻,于31日收复昆仑关。为缅怀阵亡将士,1944年,由杜聿明主持,在昆仑关修建“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墓园”。1981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拨款给邕宁县重修古关,并镶嵌古关遗下的由明桂王朱由榔题写的“昆仑关”石匾于北门之上,工程于1982年9月30日竣工。

1994年7月8日,昆仑关战役遗址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墓园的各个建筑上,同时完整保留着蒋中正、李宗仁等15名国民政府党政军要人的题词题联真迹,这在中国国内是极为罕见的。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昆仑山脉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昆仑关战役博物馆于2008年12月18日建成开放,建筑面积3500多平方米。2010年11月,昆仑关被评为首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2016年3月昆仑关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

昆仑关相传秦汉之际关隘已初具雏形。唐元和十一年(816年)垒石为关,名雄南关,取“雄关独峙镇南天”之意。北宋时期改称“昆仑关”。昆仑,是壮语“Goenraemh”的音译用字,“昆goen”指山竹即山上野生的竹子,“仑raemh”指荫;因关楼两边是竹林,关楼位于竹荫之下,故名。此关隘峰高岭陡,崖峭谷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据史料记载,昆仑关历史上曾发生多起战事,其中以北宋名将狄青上元三鼓夺昆仑”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昆仑关战役最为著名。

唐代

在公元807年,唐朝的西原州(现在的扶绥县)有一位名叫黄少卿的首领。他利用诈降的手段,被封为归顺州(现在的靖西县)的刺史。然而,他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重新集结力量,起兵反抗唐朝。到了公元816年,他已经占领了钦州市、宾州、峦州和岩州等地。在唐代元和十一年(816年),桂管观察使裴行立奉旨进剿黄少卿,并在“邕管界首宾州”(即今天的昆仑关北界首村、界首山、罗伞山一带)巡视地形。为了巩固边防,他在界首山与罗伞山之间的山峡石龟塘(距离昆仑关北约2公里处)垒石建关,以加强邕管首府南宁市的防御。这一举措被视为昆仑关的雏形。

宋代

为了应对广南西路地区(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带)的农民起义,北宋皇祐二年(1053年),在镇宁(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以及高、窦、化、雷(相当于现在的广东省高州、信宜市化州市、海康等地区)的叛乱爆发之际,邕州宣化县首先修建了昆仑关。随后,一系列军事设施也被建立起来,包括长山驿、大夹岭驿、金城驿、朝天驿和归仁驿(铺)、石步镇、左江镇以及右江镇,旨在加强邕州这一战略要地的安全防护,并提高军事情报的传递效率。

北宋皇四年(1052年),广源州首领侬智高起兵反抗宋朝统治,成功占领了南宁市。在当年12月下旬,得知宋军枢密副使狄青率领的大军即将抵达宾州,侬智高迅速派遣部队占据昆仑关,并加固关塞。这一举措旨在阻止宋军从宾州南下,以保卫其建立的“大南国”政权所在的邕州。尽管他随后东进围攻广州未果,但退回广西后,侬智高依然控制着昆仑关这一关键军事要地。熙宁九年(1076年)正月,交州辅国太尉李常杰与副帅宗禀指挥水陆大军八万之众进攻邕州,占据昆仑关,围攻州城。

明代

昆仑关在明朝嘉靖七年(1528年)由新建伯、两广总督兼巡抚王守仁修建城垣和关楼,作为镇压“八寨”壮瑶农民起义后加强防御的一部分措施。同时期设置的大座堡(旧三塘)、关山堡(八塘旧寨坡)以及白凿山哨所,并派驻重兵驻守的历史,被记载于民国时期的《邕宁县志·兵事志》及九塘群众的口碑中。随后到了明朝朱由榔二年(1648年),桂王朱由榔在南宁市驻期间,命令副总兵朱桓与赵康璘对昆仑关进行重建,以抗拒清军,保卫南宁。朱、赵二人题刻的“昆仑关”名字石,有详细记录在民国《邕宁县志·地理志》,该石现镶嵌于1982年邕宁重建的昆仑关北大门上。

清代

昆仑关在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六年(1846年),由宣化县知县柳际清依照传统规制重建,工程包括重新修建了三楹的关楼,并在关南侧建立了一座亭子。这些信息被记载在纪堪谨编著的《南宁府志》和民国时期的《邕宁县志》中。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天国石达开赖裕新部为主力,欲出昆仑关,谋攻南宁市城,被各县团绅武装伏击。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宣化县天地会首领王和顺等结集八、九塘把守昆仑关、山心坳,后被清军分头击散。

近现代

1925年3月下旬,中原地区广西的桂军成功击退了占领古漏关和昆仑关的滇军。到了192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局建成了邕宾公路。在昆仑山脉山南北昆仑关驿道与这条公路交接的地方,各立有一块花岗石“昆仑古道”碑石。抗日战争时期,这条路线成为了重要的后方物资补给线。1939年,日本军队攻陷南宁后,进一步占领了昆仑关,试图控制桂越公路。同年,中国的国民政府从粤湘赣鄂等省调集了约15万兵力、飞机100余架增援桂南。以杜聿明为军长的国民党第五军作为主攻部队,经过十多天的激烈战斗,最终成功收复了昆仑关。1939年12月18日,中国的中国国民党军队向占据昆仑关的日本侵略军发起了进攻,于31日成功收复了昆仑关。为了缅怀在昆仑关战役中牺牲的将士,1944年,由杜聿明主持,在昆仑关修建了“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墓园”。纪念塔东山顶有六角亭纪念碑,六角亭北半山腰有出口小牌坊。纪念塔西侧半山腰有日军将领中村正雄墓。

现状

1976年5月,修筑邕、柳柏油公路时,昆仑关城被人拆毁。1980年12月,自治区文化局拨专款给邕宁县重建关城,修复抗日纪念建筑群,1982年9月竣工。1981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拨款给邕宁县重修古关,并镶嵌古关遗下的由明桂王朱由榔题写的“昆仑关”石匾于北门之上。工程于1982年9月30日竣工。

1994年7月8日,昆仑关战役遗址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昆仑关保存有“陆军第五军阵亡将士墓园”,该墓园包括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纪念碑亭、南牌坊、北牌坊等建筑。南牌坊为墓园南门,亦即正门,坊额题刻“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墓园”。坊柱题刻楹联,分别由蒋介石杜聿明于右任顾祝同撰写。北牌坊为墓园北门,坊额题刻“气壮山河”“不朽是为”。坊柱亦题刻楹联,分别由林蔚黄旭初撰写。在墓园的各个建筑上,同时完整保留着蒋中正、李宗仁白崇禧、李济深、于右任何应钦徐永昌张发奎余汉谋顾祝同陈诚张治中杜聿明林蔚黄旭初等15名国民政府党政军要人的题词题联真迹,这在国内是极为罕见的。

2005年,新成立了南宁昆仑关战役遗址保护管理委员会,统筹昆仑关一带的文物保护和开发建设工作。自此开始,除了重建昆仑关关楼外,还修复了一段古驿道,新建了昆仑关战役博物馆、石景西安碑林博物馆园等景点。石景碑林园中的石刻,包括蒋介石的“艰苦卓绝”之句、白崇禧为昆仑关战役撰写的《纪念塔纪战碑铭》,还有1945年9月3日《新华日报》刊发的毛泽东题词“庆祝抗日胜利,中华民族解放万岁”等内容。昆仑关最古老的文物,就是关城上的那个老构件--“昆仑关”匾额。现在的昆仑关,其实就是一处新开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昆仑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1月中宣部批准昆仑关为全国首批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2010年11月区宣传部命名昆仑关为首批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2016年3月自治区旅游局评定昆仑关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地理位置

位置

昆仑关,位于邕宁区县九塘乡九塘圩北4公里的昆仑镇,距首府南宁市59公里,归属邕宁管辖。昆仑关所在昆仑山,属大明山余脉,是延伸于上林、宾阳、武鸣、邕宁4县三角地带形成的“昆仑台地”一部分。关城坐南向北,海拔约 300 米。邕宾交界的石牛山、界首山、罗伞山,罗塘顶,构成邕、宾盆地的盆梗,高屋建瓴,河源分流,地势险要。经石龟塘山峡穿关而过的昆仑古道,为唐、宋京师至广南西道(南宁)必经驿道,扼邕,柳交通咽喉,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战略地位

昆仑关位于南宁市东北部,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要塞。南宁古称南宁市,一直是广西西南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扮演着左江流域交通枢纽的角色,并曾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会的历史地位。在唐朝时期,南宁是岭南西道的一部分,并设有邕管,显示出其行政和军事上的重要性。到了宋朝,这个区域成为广南西路和建武军的核心地带。宋景祐二年(1035年),当局为了加强邕州东北部的防御和便于迅速传递军事情报,在今天的南宁市郊区设立了归仁铺、朝天驿、金城驿、大夹岭驿和长山驿等驿站,并在昆仑山周边建设了昆仑关。

元朝时期,南宁继续作为一个重要的军事重镇,用于镇压安南(即现今越南)地区,显示了其在地缘政治上的战略价值。进入明朝,政府在田州使用兵力并经营安南地区的行动都是以南宁作为指挥中心,凸显了其地理位置的战略关键性。在清顺治三年(1646年),明朝的王室后裔朱由榔肇庆市登基,称永历。由于面临清军的连年南征和讨伐,永历帝被迫四处流亡,没有固定的住所。逃亡期间,永历帝曾到过南宁,为了保卫南宁,他命令副总兵朱桓和赵康璘重建昆仑关。尽管如此,重建后的昆仑关仍未能有效地抵御敌军;南宁最终失守,永历帝继续他的逃亡生涯,最后被清军捕获并杀害。到了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六年(1846年),当时的宣化县(即今天的南宁市)知县柳际清按照传统的规制修复了昆仑关,并重建了三座关楼。

进入20世纪,1939年,日本军队攻陷了南宁,并占领了昆仑关,企图控制桂越公路这一战略要道。同年,国民政府广东省湖南省江西省、湖北等省份调集了大约15万兵力和100多架飞机,以增援桂南地区。以杜聿明为军长的国民党第五军作为主攻部队,经过十多天的激烈战斗,最终收复了昆仑关。

隶属历史

宋代时《宋本方舆胜览》和《舆地纪胜》记载了昆仑山位于邕州(现在的南宁)附近,具体在宣化县(今南宁市的一部分)的东边,大约92里的位置上;而昆仑关,一个重要的关隘,就设立在昆仑山上。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郭楠(世重)《南宁府志》记载,昆仑关属宣化县。清康熙桂林市,太平两府通判汪森编辑《粤西诗载》中,收录有宋·陶弼《南宁昆仑台》《南宁昆仑关》、元·陈孚《过邕州昆仑关》等诗篇,诗题明确肯定昆仑关属南宁(邕州)。1981年出版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南宁)前馆长金石声辑《粤西诗载篇目及作者介绍》,其注释也说明昆仑关属邕宁区(宣化)县。

1929年,屠思聪《中华最新形势图·广西壮族自治区》记载昆仑关属在广西邕宁县;1933年,《宾阳县概况》记载,昆仑关在宾阳县西南八十里;1935年《广西游历须知》记载,南宁名胜古迹昆仑关,所在地五塘区,距城一百二十里。《辞源》中记载昆仑关属广西南宁市东,《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昆仑关属广西邕宁县。1943年,宾阳县昆仑关文献馆文献委员会编《昆仑战绩》说,昆仑关属宾阳县。上述历史资料,表明昆仑山(关)向属邕宁(宣化县、南宁府)县管辖。

新中国成立后,对归属做了如下规定:

1.195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教厅曾下文明确批示昆仑关为邕宁县名胜古迹,由邕宁县管理。

2.1965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测绘管理处《南宁专区地图》:昆仑关标在邕宁县境内。1965年解放军总参测绘总局五万分之一地图,标绘整个昆仑山脉在邕宁县之内。1972年8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公函),答复:军用地图上国内省、县界线,不作为划界的依据。1966年、1983 年、1985年等《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图》,标绘昆仑关标志在邕宁县境内。

3.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将昆仑关抗日纪念文物建筑群交由邕宁县负责修复和管理。

4.广西高峰林场归还昆仑、领兵二山权属。

5.区市县三级人大代表视察昆仑关提出保护文物的积极意见。

6.南宁市仙葫开发区拨资维修昆仑关断裂牌坊。1990年9月19日,昆仑山南抗日纪念牌坊受震,东侧横梁断裂下坠约10公分。情况向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汇报,经区文物工作队长张献文,南宁市文物管委会主任雷时忠等于10月22日实地调查确认后,由邕宁县拨资4500元维修,竣工于1991年3月。

7.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对昆仑关归属的确认。1990年7月,丁文编撰的《广西历代名人名胜录》,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问世。此书刊记载有关民仑关的名人行迹和名胜文物建筑、关城古建筑和碑刻,抗日纪念南北牌坊、上山石阶、纪念塔、三座烈士陵幕及坟碑,六角纪念碑亭,中村正雄菜等史料,一并列为“邕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8.1991年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对昆仑关提案的答复。(1)昆仑关已公布为南宁市仙葫开发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昆仑关是否升格为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问题,我厅已发出通知,请南宁市,邕宁县文化(文物)部门,按我厅1991年7月18日《关于报送国家,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材料的通知》的要求,先将有关材料报送我厅审核,组织有关专家研究论证后,再统一办理。(3)昆仑关及其附属建筑的维修问题,按国家规定,只能由文物部门根据文物的现状制定方案,负责实施,而不应由园林部门负责。(4)其余纪念塔周围迁坟,划定地界,绿化,造林等诸问题,应由有关部门予以解决,文物部门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子以协助。

9.昆仑关旅游风景区今属兴宁区

主要景观

中村正雄墓

中村正雄是日本国民党第五军师团少将旅团长,1939年12月24日,在昆仑关战役中被我军炮轰毙命。在昆仑关西侧,立有其坟墓一座,寓意着日落西山的含义。这是昆仑关大战中侵华日军被击毙的最高军衔的军官。上面刻着杜聿明的题词:民国二十九年 昆仑关战役阵亡日本日本陆军第五师团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墓陆军第五军军长杜聿明题。

南牌坊

三门四柱结构,牌坊上刻有蒋中正、杜聿明、李宗仁徐永昌等 8 位国民党军政要人的题字(题联)。在南牌坊后面,建有 331 级花岗石石台阶,直达海拔 306.2 米高的昆仑山脉顶。

博物馆

昆仑关战役博物馆是广西唯一的抗战专题博物馆,由抗日民族英雄戴安澜将军长子戴复东(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研究院院长)设计,全馆建筑面积3500多平方米,馆藏文物1000余件/套。

北牌坊

这座牌坊是一门两柱的结构,上面刻有陈诚林蔚、张治中、黄旭初等人的题词(题联),这些题词是对阵亡将士的缅怀和对抗战精神的颂扬。

纪念塔

 昆仑关战役纪念塔,,塔高16米,为上中下3层结构,上层为3面,每面上端均刻有青天白日徽志,竖刻: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下署:杜聿明题。纪念塔中层为六面造型,正南面有蒋中正题词;何应钦纪念塔中层右后侧题词。

纪念碑亭

纪念亭为传统建筑风格,六角形,亭内正中立一块纪战石碑,碑文为杜聿明撰写,记录了1939年中日昆仑关大战史实。

古关楼(前)

昆仑关的古关楼就建在距北端约200米的古道上。现在我们走的就是古驿道,抬头看到的就是古关楼。关楼上的“昆仑关”三个字为明代的皇帝朱柚郎题写的。

参考资料

走进昆仑.昆仑关旅游风景区管委会.2024-03-07

中村正雄墓.昆仑关旅游风景区管委会.2024-03-07

南牌坊.昆仑关旅游风景区管委会.2024-03-07

纪念塔.昆仑关旅游风景区管委会.2024-03-29

昆仑关介绍.凤凰网.2024-04-02

昆仑关旅游风景区.广西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政府.2024-04-15

昆仑关战役旧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2024-04-15

《南宁市昆仑关景区保护与开发规划》通过评审.广西建设网.2024-03-07

昆仑关简介.昆仑关旅游风景区管委会.2024-03-07

博物馆.昆仑关旅游风景区管委会.2024-03-07

北牌坊.昆仑关旅游风景区管委会.2024-03-29

纪念碑亭.昆仑关旅游风景区管委会.2024-03-29

古关楼.昆仑关旅游风景区管委会.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