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朱桓

朱桓

朱桓(公元177年—公元238年),字休穆,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孙吴著名将领,官至前将军、青州牧,受封新城亭侯、嘉兴侯。

朱桓早年担任余姚县令,后升任荡寇校尉,率兵征剿山贼盗匪,因功升任裨将军,授爵新城亭侯,接替周泰镇守濡须(今安徽省无为市城北)。东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曹仁率大军进攻濡须,朱桓分兵迎战,仅有五千兵马,诸将恐惧。朱桓激励士气,用计击败曹仁,因功升任奋武将军,晋爵嘉兴侯。

东吴黄武七年(公元228年),曹休中计孤军深入,朱桓与陆逊全琮兵分三路围攻曹休,在石亭(今安徽舒城县境内)大败魏军。次年朱桓升任前将军,兼任青州市牧。孙吴嘉禾六年(公元237年),魏国庐江县郡主簿吕习打算开城投降,全琮和朱桓率军接应,因事情败露被迫退军。庐江郡太守李膺率兵追击,朱桓亲自断后,魏军恐惧不敢出战。退军途中,朱桓与全琮、偏将军胡综因指挥权发生矛盾,擅自杀人,后声称狂病发作,返回建业(今江苏南京)治病。次年朱桓病逝,终年六十二岁。

朱桓刚烈而有谋略,轻财重义、爱护将士,得到下属拥戴,称得上一代名将,孙权对他颇为倚重。但朱桓心性高傲,耻居人下,与全琮、胡综发生矛盾而擅自杀人,晋朝史学家孙盛将他比作虎狼,作威作福,孙权纵容他犯罪,有损国家法度。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孙权担任将军时,朱桓作为孙权的幕僚,被任命为余姚市县令。朱桓前往余姚上任,碰到当地发生瘟疫,粮食短缺,朱桓发药施粥,赈济百姓,当地乡绅和百姓都很感激他。不久,朱桓升任荡寇校尉,被授予二千人马,前往会稽郡、会稽郡围剿山贼盗匪,又把溃散盗匪中强壮者充当士兵,一年时间就得到万余人。

丹阳郡、鄱阳郡山贼蜂拥而起,攻打城池,杀害劫持当地官员,四处驻扎。朱桓指挥手下将士辗转征讨,将两郡的山贼全部平定。不久,朱桓因功升任裨将军,受封新城亭侯,后来又接替周泰镇守无为市(今安徽省无为市城北)。

大败曹仁

孙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二月,魏国大司马曹仁率领数万大军进攻濡须(今安徽省无为市城北)。曹仁打算出兵袭取濡须南面长江中的中洲,假意放出风声说要进攻东边的羡溪(今安徽无为县东北)。朱桓分兵迎敌,派兵救援羡溪,大军出发,突然得到曹仁大军已经距离濡须七十里的消息。朱桓急忙派人召回救援羡溪的军队,军队还没有回来,曹仁的大军就杀到。

当时朱桓统领的军队只有五千人,众将士战战兢兢、心中畏惧。朱桓开解诸将,两军交锋,决定胜负的是统帅,而不是士兵多少。曹仁用兵打仗缺乏智谋勇略,而曹魏士兵怯战,加之千里跋涉,人困马乏;而吴军据守坚固的城池,南面通往长江,北面背靠山岭,以逸待劳,从形势上分析,百战百胜。即使曹丕亲自前来,也不足以忧虑,更何况曹仁之流。

朱桓的分析头头是道,众将士备受鼓舞。朱桓随即命令全军偃旗息鼓,主动示弱以引诱曹仁攻城,曹仁果然派遣其子曹泰率军进攻濡须城,又另外派遣将军常雕指挥诸葛虔王双等人,乘坐油船袭击长江里的中洲。曹仁则带领一万人马留守橐皋(今安徽省巢湖市),在后方负责接应曹泰、曹泰等人。

朱桓首先派遣兵将前去攻打敌军的油船,袭击常雕等人,然后亲自率军抵御曹泰的进攻。曹泰攻城不下,只得烧毁营寨退兵,朱桓乘机出城掩杀,两面夹击大破魏军,斩杀魏将常雕,生擒王双,派人将常雕首级和魏将王双送往武昌报捷请功。这次战斗,魏军被斩杀和淹死的士兵,有一千多人。孙权嘉奖朱桓的功劳,提拔他为奋武将军,兼任彭城国相,晋爵嘉兴侯。

从破曹休

孙吴黄武七年(公元228年)五月,鄱阳郡太守周鲂写信给魏国大司马曹休,假意投降魏国,让曹休派大军前往接应。曹休不知是计,亲率十万大军到达皖县(今安徽省潜山市)接应周。同年八月,孙权亲自来到皖县,任命陆逊为大都督,朱桓和全琮为左右都督,各率大军三万进攻曹休。曹休得知中计,只得率大军退守石亭(今安徽舒城县境内)。曹休本该从速撤退,却自认为凭借大军,足以与东吴展开决战。

朱桓向孙权进谏,认为曹休因为亲戚关系而被重用,算不上勇谋兼备的名将。如今两军决战,曹休必然大败,然后从夹石、挂车逃跑,这两个地方道路险峻狭窄,如果用一万精兵拦住去路,就能全歼魏军,活捉曹休。朱桓请求率领本部人马前往阻击,倘若俘虏曹休,就可以乘胜长驱直入,攻克寿县(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进而割占淮南,北伐曹魏。孙权询问陆逊,陆逊认为朱桓的策略不可行,没有采纳。

朱桓率军与陆逊、全琮一起在石亭(今安徽舒城县境内)围攻曹休的军队,曹军乱作一团,丢盔弃甲逃走,丢弃粮草重无数。曹休兵败后果然率领残兵逃到夹石(今湖北远安县洋坪镇),魏将贾逵听说曹休兵败,水陆并进紧急赶来救援,孙吴军队这才撤退。朱桓从破曹休,次年因功升任前将军,兼任青州市牧,假节。

耻居人下

东吴嘉禾六年(公元237年),魏国庐江郡主簿吕习请求东吴派兵接应,打算充当内应开城投降,朱桓与卫将军全琮率兵前往接应。抵达后,没想到事情败露,大军只得撤退。庐江城外有一条大河,吴军各部兵马相继渡河离开,朱桓亲自断后。庐江郡太守李膺整顿兵马追击,准备等吴军渡河到一半时发起进攻,然而看到朱桓亲自断后,魏军却不敢出动。

当时全琮是全军统帅,孙权又派偏将军胡综来传达诏命,参与军事指挥。全琮因大军出动却没有收获,商议之后,打算部署指挥众将袭击魏国城池。朱桓素来高傲,耻于受二人指挥,于是前去见全琮,追问为什么要临时出兵。朱桓激动发怒,与全琮相互争论。全琮想为自己开解,就说是胡综的意思。朱桓听了更加恼怒,回到大营就派人去叫胡综。胡综到了营门,朱桓出去迎接,打算对胡综动手。

有人从营帐旁边的偏门跑出去,告诉胡综让他回去。朱桓出了营门,没看到胡综,知道是左右侍卫所为,当即砍杀了向胡综报信的人。手下佐军前来劝谏,朱桓又把佐军也杀了。朱桓声称自己狂病发作,回到建业(今江苏南京)治病。孙权爱惜朱桓的功劳和才能,才没有对他治罪,下令让他的儿子朱异代为统领部下,又派医官前去给他看病,几个月后将他送回濡须中洲。孙权亲自为朱桓置酒送行,希望他早日病愈康复,再统率兵马以图伐魏。朱桓感念于心,表示愿当重任,为国分忧。

晚年病逝

朱桓轻财重义,他记性很好,和别人见一面几十年都不会忘记,他部下有上万将士,朱桓连他们的妻子儿女都认识。朱桓爱护将士,又庇护他们的亲属,自己的俸禄和产业全都分给部下。后来朱桓病重,所有将士都为他感到担心。孙吴赤乌元年(公元238年),朱桓病逝,终年六十二岁。部下将士及家属,无不哀痛追思。朱桓家无余财,孙权特地赏赐食盐五千,用来为他办理丧事。朱桓死后,儿子朱异继承了他的爵位

人物评价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朱桓以勇敢刚烈而著名,生性高傲,耻居人下,每次临阵交战,受到别人节制指挥而不能自由行动,他总是要怒气冲冲、激愤不已。但朱桓轻财重义,记性很好。爱惜将士,家无余财,得到将士拥戴。他病逝后,部下将士及家属,无不哀痛追思。

东晋史学家孙盛评价:作为臣子而作威作福,于国于家都是祸患。朱桓这个人残忍嗜杀,好比虎狼,君王尚且不能随意杀人,更何况他只是将相。俗话说,得到一个人却失去一个国家,孙权纵容朱桓犯罪,有损国家法度,得不偿失。

南宋学者张评价:自古以来依靠长江天险的人,屯兵占据险要,但能够击败敌人取得胜利,多数在长江北岸。因此吕蒙修筑濡须坞,而朱桓以偏将的身份却能击退曹仁的大军,诸葛恪修筑东兴大堤,而丁奉以区区三千兵马,能击败胡遵七万人。转弱为强,是形势使然。

南宋学者章如愚评价:像程普黄盖甘宁徐盛潘璋朱然、朱桓、贺齐凌统全琮吕范这些人,都是智谋足以统率军队,勇武足以击败敌人,没有一个人是不称职的。

宋末元初学者郝经评价:朱治、吕范因劳苦功高被重用,朱然、朱桓胆略勇武著称,他们几人都隐约有古代大将的风度。

家族成员

长子:朱异吴国将领,官至扬武将军、镇南将军,袭爵嘉兴侯,后被孙綝所害。

堂弟:朱据,吴国将领,官至左将军骠骑将军丞相,受封云阳侯。

轶事典故

落头氏

三国时期,孙吴将军朱桓得到一个婢女。每天夜里睡下后,婢女的头就飞走了,有时从狗洞中进出,有时从天窗中进出,飞翔时用耳朵当翅膀。天快亮了,头又飞回来与身体复合。这样的情况发生多次,睡在旁边的人觉得奇怪,有天晚上就点了灯去查看,发现婢女身体还在,头却没了,体温稍低,呼吸也正常,于是就用被子把她的身体盖住。等到次日一早,她的头回来了。碍于被子遮住了身体,不能和身体复合,两三次都掉在地上。那头非常忧愁,呼吸也变得很急促,看起来好像快要死了。于是,旁边的人就拿开被子。头又飞起来,连接在脖子上。过了一会儿,她就气息平和了。朱桓认为这个婢女是妖怪,感到害怕,不敢再收留她,赶紧打发她离开。后来朱桓打听了一下,才知道这是她的天性。当时,参与南征的大将也常常掳获落头氏的人民。曾经有人用铜盘去盖住了头飞走后的身体,头飞回来后没办法挤进铜盘里面。结果,这人就死了。

捋虎须

孙权在建业为朱桓送行时,朱桓忽然端起酒杯对孙权说:“臣就要离开皇帝远去了,如果能摸一下陛下的胡须,臣此生就没有遗憾了。”孙权听了,微微地倚着案几把头伸了出去,朱桓上前捋须感叹说:“臣今天可以说是捋到虎须了!”孙权大笑。后来,人们用“捋虎须”比喻冒犯那些厉害的人。

文学形象

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朱桓在第八十五回中出场,描述其为勇将,形容他“年方二十七岁,极有胆略,孙权甚爱之”。朱桓屯兵濡须,大败曹仁;后来朱桓在第九十六回中再次出场,陆逊推荐他担任左都督,朱桓献计破曹休,陆逊没有采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