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红眉朱雀

红眉朱雀

红眉朱雀(学名:Carpodacus pulcherrimus),又称喜玛拉雅朱雀,为燕雀科朱雀属的鸟类。体长约15厘米,是一种中等体型的朱雀。上体褐色斑驳,眉纹、脸颊、胸及腰淡紫粉,臀近白。雌鸟无粉色,但具明显的皮黄色眉纹。雄雌两性均甚似体型较小的曙红朱雀,但嘴较粗厚且尾的比例较长。藏南亚种粉色较其他亚种为淡。虹膜深褐色;嘴浅角质色;脚橙褐色。冬季下降至山麓与河谷处以及喜栖于山地针阔混交林和长有稀疏植物的干石滩处。喜桧柏及有矮小症栎属及杜鹃的灌丛。冬季下至较低处。受惊扰时"僵"于树丛不动直至危险消失。主要以草子为食,也吃果实、浆果、嫩芽和农作物种子等植物性食物。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中国西南至中北部和蒙古。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

形态特征

雄鸟前额、眉纹、颊、耳覆羽下半部玫瑰粉红色,有的具暗色羽轴纹和珍珠光泽,眼先、眼后和耳羽灰褐色或暗褐色,头顶、枕、后颈、背、肩和翅上覆羽暗褐色或褐色,具黑褐色羽干纹,头顶羽干纹较细,羽缘沾玫瑰粉红色。背、肩沾红色,纵纹较粗著,腰玫瑰粉红色。尾上覆羽褐色沾玫瑰红色,尾暗褐色,外羽缘玫瑰红色。两翅黑褐色,翅上覆羽与背同色,但端缘玫瑰红色,有的大覆羽与中覆羽玫瑰红色,端缘特别宽,在翅上形成两道玫瑰红色翅斑。飞羽黑褐色,外翈具窄的黄褐色羽缘。颏、喉、胸等下体辉玫瑰粉红色,有的微具紫色光泽,喉和上胸有时还闪珠光,胸侧、腹、两胁和尾下覆羽亦为玫瑰粉红色,但两胁的尾下覆羽具黑褐色纵纹,腋羽和翼下覆羽淡玫瑰红色。雌鸟上体灰褐色具宽的黑褐色纵纹,下体淡黄色具黑褐色纵纹,眉纹黄褐色,宽而不明显。与中华朱雀相比,红眉朱雀尾部具有短分叉,眉纹较短及较窄,下体红色较黯淡。虹膜暗褐色或红褐色,嘴暗褐色或角褐色,下嘴较淡,脚肉色或角褐色。大小量度:体重♂16-25g,♀15-26g;体长♂132-154mm,♀132-156mm;嘴峰♂9-11mm,♀9-11mm;翅♂70.5-88mm,♀73-82mm;尾♂59-73mm,♀57-72mm;跗♂18-21mm,♀18-20.5mm。(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红眉朱雀除华北亚种分布高度较低,一般在海拔1200-2000米的山地灌丛和小树丛中,其他亚种多分布在海拔高度2000-4000米的高山、高原灌丛、草地、岩石荒坡和有稀疏植物生长的戈壁荒漠和半荒漠以及树线附近的疏林灌丛中,有时甚至到雪线附近。夏季分布较高、多在林线上缘灌丛草地或有稀疏树木生长的灌丛草地和林缘地带,冬季分布较低、多在3000米以下的沟谷与河滩灌丛和林缘地带。红眉朱雀栖息在山地地区,主要在杜鹃花属栎属沙棘属刺柏属锦鸡儿属等植物组成的灌木丛中以及植被稀疏的山地上活动。分布高度约在山地的林线附近,或略高于林线,繁殖季节在海拔3600-4500米的地区活动,在中国部分地区能分布至4650米;红眉朱雀是部分垂直迁徙的物种,在非繁殖季节分布的海拔较低,约在2100-3600米的灌木丛中及林间空地、耕地边缘等地区活动,偶尔会出现在生境合适的城市公园中,有在拉萨市中心的分布记录。

生活习性

红眉朱雀喜桧柏及有矮小症栎属及杜鹃的灌丛。冬季下至较低处。受惊扰时"僵"于树丛不动直至危险消失。常见留鸟。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冬季亦成群,性温顺,大胆不甚怕人,有时人可以靠的很近。繁殖期间善鸣叫,鸣声悦耳。叫声包括轻柔的trip或trillip,似山雀科的唧叫,飞行时发出沙哑的chaaannn声。鸣声无描述且罕有。主要以草子为食,也吃果实、浆果、嫩芽和农作物种子等植物性食物。喜山红眉朱雀为草食性,主要食物来源是植物的嫩芽、干果或种子,在非繁殖季节成小群在灌木丛中觅食。此种的叫声较为柔和,与北长尾山雀类似,而中华朱雀的叫声则更为尖锐、刺耳。

分布范围

红眉朱雀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中国西南至中北部和蒙古。原产地不丹、中国、印度、蒙古、尼泊尔巴基斯坦。在中国大陆,分布于甘肃省青海省四川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等地,主要栖息于高海拔的山区的灌木丛中,但冬季下降至较低海拔的山麓、河谷处,有时也出现在城市中。

繁殖方式

红眉朱雀繁殖期5-8月。营巢于灌丛中和小树上,尤其是有刺灌丛,如野蔷薇等更易被选择。巢呈杯状,用枯草茎、草叶、细根和树木韧皮纤维构成,有时还掺杂有小许细枝,内垫有兽毛或绒羽。每窝产3-6枚卵,卵蓝色、钝端被有稀疏的黑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7.6-22.0毫米×13.0-15.0毫米。孵卵由雌鸟承担,雏鸟晚成性。繁殖季6–9月,筑巢在灌木丛中,以植物的根、茎及动物毛发作为主要材料,卵为蓝绿色。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分类和命名

红眉朱雀与中华朱雀及曙红朱雀亚种C. w. waltoni曾被视为同种。2013年的一项研究使用2个线粒体基因和2个核基因构建了朱雀属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C. p. waltoni与曙红朱雀(C. eos)更为接近,现已合并为同种,仍称曙红朱雀,学名相应改为C. waltoni;而喜山红眉朱雀与中华朱雀则拆分为两个不同物种,本种继承了原红眉朱雀的学名C. pulcherrimus,后者则命名为C. davidianus。由于不同著者将“红眉朱雀”分配给不同物种,为免歧义,本文称二者为“中华朱雀”和“喜山红眉朱雀”。2022年,“中国鸟类名录”10.0版将红眉朱雀的中文名修改为中华朱雀,而把喜山红眉朱雀的中文名修改为红眉朱雀。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物种2000中国节点.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8-10

(2023年)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告 - 规范性文件 - 宁乡市政府门户网站.宁乡市人民政府.2024-02-07